鬼谷子

合集下载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解释: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各有特定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所以,圣人能够始终把握事物间的阴阳变化,并以此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君临天下。

2、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解释:人们的资质是有差别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

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可以对人开放,也可以对人封闭;可以引进,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他们。

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解释:详查对方的有无虚实,放纵欲望和喜好来任用,判断其真实的志向与意念。

略微排斥其言辞,开启之后加以反复揣摩,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

贵在得到其内心旨意和要害,通过闭合开启,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4、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解释:用开启之术,要对对方实情了如指掌;用闭合之术,要和对方结为同心。

对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轻重缓急,弄清对方真实意图想法,并作出切实规划,圣人善于根据实情为对方考虑。

假如不能猜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5、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解释: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6、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鬼谷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注释及译文《鬼谷子》原文注释及译文捭阖①第一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

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4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

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

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国学经典】《鬼谷子》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鬼谷子》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鬼谷子》全文及译文共分三个部分:1.鬼谷子简介2.《鬼谷子》原文及【术》3.神奇相法全書一、鬼谷子简介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

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

」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符号代之。

二、《鬼谷子》原文及【注释】《鬼谷子》捭阖第一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阖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鬼谷子》全文(深度好文)

《鬼谷子》全文(深度好文)

《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简体】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知存亡之门户。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

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

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必豫审其变化。

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

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道教人物—鬼谷子

道教人物—鬼谷子

道教人物—鬼谷子鬼谷子(生卒年不详),大约活跃于战国中期(前四世纪)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阴阳家、预言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简介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道号鬼谷。

鬼谷子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的原因是,根据《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及《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记载,其下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咤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3][4]。

另有传说,鬼谷可能是个地名,鬼谷子不是一人而是一群教师的统称。

弟子•庞涓(?-前342年),活跃于战国中期(前4世纪)军事家,魏国名将,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因妒贤迫害同学孙膑,斩其足,黥其颜,孙膑逃至齐国。

前354年在桂陵之战被孙膑俘虏,透过调停后释放。

但前342年马陵之战败于孙膑,庞涓阵亡。

•孙膑(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战国中期(前4世纪)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著有旷世奇书《孙膑兵法》。

前354年在桂陵之战俘虏庞涓,透过调停后释放。

前342年马陵之战打败并杀死庞涓。

•张仪(?-前310年),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多次破坏了六国的合纵,为秦惠文王重用,卒于魏国。

根据《战国纵横家书》中所载,张仪与当时提倡合纵的公孙衍对峙。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雒邑(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相传为鬼谷子徒弟。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孙膑与庞涓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源于《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正史没有记载。

[5]※张仪与苏秦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根据《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及《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记载。

※根据4名弟子活跃年代及死亡年份推算,鬼谷子的生存年代应大约为前4世纪。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所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可能为公孙衍的合纵,而非苏秦的合纵,苏秦亦未用计入张仪于秦,这些都不同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

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

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

鬼谷子人物故事_鬼谷子的名字叫什么鬼谷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鼻祖,有说是齐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也有说根本无此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而关于这位神秘的纵横家故事,小编收集整理了以下故事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人物简介传说鬼谷子姓五,名之利,也有说姓刘名务滋,隐居于颖川(今河南禹县)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告成镇)的鬼谷,因自号“鬼谷子”。

鬼谷先生在山中总结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并教生授徒,传播政治斗争权术和游说技术,是张仪、苏秦纵横术的教授者。

人物著作鬼谷先生的纵横家理论,主要保存在《鬼谷子》中。

《鬼谷子》,传为鬼谷先生所作,今存三卷十五篇,计七千九百余字,可分为两部分:卷上《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瘪第三》、《抵瘪第四》、卷中《飞钳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为第一部分,主要讲纵横术中的预测术、说辩术、决策术及其哲学原理;卷下《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纵横术的练养方法和人际相处、相争的权术。

人物故事由于《鬼谷子》不见录于《汉书·艺文志》,而首次被《隋书·经籍志》着录,故自隋代起,关于《鬼谷子》的真伪即作者和产生年代问题便产生了争论。

《隋书·经籍志·子部·纵横家》载:“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

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

”其言当时流传的《鬼谷子》三卷为战国时隐于鬼谷的那位鬼谷先生所作。

《隋书·经籍志》同时着录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史记(苏秦列传)正义》曰:“《七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似言《鬼谷子》即刘向《七录》所着录,而被班固《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苏子》,实为苏秦所作。

苏秦欲神其术,神其书,故将己作托名于鬼谷先生。

至《旧唐书·经籍志》,则直接着录为“《鬼谷子》三卷,苏秦撰”。

《鬼谷子》十四篇原文

《鬼谷子》十四篇原文

《⿁⾕⼦》⼗四篇原⽂捭阖第⼀:粤若稽古,圣⼈之在天地间也,为众⽣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之理,见变化之朕焉,⽽守司其门户。

故圣⼈之在天下也,⾃古及今,其道⼀也。

变化⽆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为以牧之。

审定有⽆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之,或阖⽽闭之。

开⽽⽰之者,同其情也;阖⽽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因⽽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因⽽⾃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出之,或捭⽽纳之;阖者,或阖⽽取之,或阖⽽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命系焉。

⼝者,⼼之门户也;⼼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

捭之者,开也、⾔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长⽣、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始”。

故⾔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终”。

诸⾔法阳之类者,皆⽈“始”,⾔善以始其事;诸⾔法阴之类者,皆⽈“终”,⾔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者依崇⾼,与阴⾔者依卑⼩。

以下求⼩,以⾼求⼤。

由此⾔之,⽆所不出,⽆所不⼊,⽆所不可。

可以说⼈,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内,为⼤⽆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鬼谷子简介资料

鬼谷子简介资料

鬼谷子简介资料鬼谷子,姓王名诩,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鬼谷子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鬼谷子简介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

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 ;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 ;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

“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

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鬼谷子人物生平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显赫人物,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超群,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鬼谷先生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出将入相,威震天下!左右着当时狼烟四起的战国乱局!身世传奇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赵的和一家姓周的,他们是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相交甚厚,关系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部·鬼谷子鬼谷子目录捭阖第一 (1)反应第二 (3)内揵第三 (5)抵巇第四 (6)飞箝第五 (7)忤合第六 (8)揣篇第七 (9)摩篇第八 (10)权篇第九 (12)谋篇第十 (14)决篇第十一 (16)符言第十二 (17)本经阴符七篇 (19)转丸第十三 亡佚 (25)胠乱第十四 亡佚 (26)捭阖第一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

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捭阖,子部·鬼谷子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者,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为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世和经典教育·经史子集反应第二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其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方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

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

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

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

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子部·鬼谷子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二若光之与影也。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世和经典教育·经史子集内揵第三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得其情乃制其术。

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

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若命自来,已迎而御之。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子部·鬼谷子抵巇第四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

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巇者,罅也;罅者,山间也;山间者,成大隙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

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

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世和经典教育·经史子集飞箝第五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珝而箝之。

其事用抵巇,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度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

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

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子部·鬼谷子忤合第六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

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

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

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

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

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

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

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

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

材质不惠,不能用兵。

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揣篇第七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

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

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

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情欲必失其变。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

夫情变子内者,形见于外。

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

谋虑情欲,必出于此。

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

此谋之大本,而说之法也。

常有事于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

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

生事者,几之势也。

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摩篇第八摩之,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

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

其应也,必有为之。

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

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