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雪莱诗歌的翻译
试析郭沫若译诗“偶成”

准 。郭沫若主张 译诗要忠 实于原诗 的思想 ,创 造性地 使用 自己的语 言,不 主张鹦鹉 学舌式 的硬译 。与此 同时,他推 荐 “ 道手 ”式 的译诗法—— 首先 由熟练外 语的人 译诗 , 两 再 由诗人对诗进 行 “ 化境 ”。郭洙 若说 , “ 者更 重要 的 译 是对 本国语文 的修养 。如 果本 国语 文没有深 厚 的基 础 ,不
气 韵尤其 不能走转 。原文 中的字句应该应 有尽有 ,不必逐
字 逐句 的呆译 ,或 先或后 ,或综 或析 ,在 不损及意 义范围 之 内,为气韵起见可 以 自由移易。
的 。诗是 有一定 的格 调、一 定的韵律 、一定 的诗的成分 。
《 英诗译 稿》是 郭沫 若 的最后一本译 诗集 ,本 文试着 从其 中一篇译 诗一 一 “ 偶成 ”来 分析郭沫 若风韵译 的诗歌翻 译
腕 于直译 、意译之外 ,当得有种 “ 风韵译 ” 。所谓 “ 韵 风 译 ”,也可 以叫做 “ 韵译 ”,是就诗歌翻 译而言,是不 气
同 于 “ 译 ”和 “ 译 ”的 一 种 翻 译 , 既 不 像 “ 译 ”那 直 意 直
样 严格地遵 从原著 的句 式 、意义 ,也不像 “ 意译 ”那样始 终 “ 实地 ”传达 原著 中的信 息 , “ 韵译 ”的 目的就是 忠 风 要 传达 “ 诗的生命 ”,即 “ 那种 不可把捉 之风韵 ”。也就 是说 ,翻译 时不仅不 能背离 原文的意义 ,而且对于 原文 的
能应 用 自如 ,即使有再 好的外 文基 础 ,翻译 起来也 是不能
胜任 的 。”郭沫 若精通 外文 ,又是中 国伟 大的诗人 ,能够 将 “ 两道手 ”式的译 诗法应用 自如,这正 是他 。。 生中能够
译 著众多 国家 许多作 家作 品的主要原 因。最重要 的是 ,郭
云鸟曲郭沫若译原文

云鸟曲郭沫若译原文
《云鸟曲》是郭沫若翻译雪莱的一首诗,以下是诗的原文:
欢乐之灵乎!汝非禽羽族, 远自天之郊,倾泻汝胸膈, 涓涓如流泉,毫不费思索。
高飞复高飞,汝自地飞上;宛如一火云,振翮泛寥苍, 歌唱以翱翔,翱翔复歌唱。
旭日犹未升,灿云罩东曙, 金色光辉中,汝已浮驰住; 欢悦之初生,无影复无迹。
在汝之周遭,晨光融嫩紫;宛如昼时星,渺不见汝影。
汝影不可见,惟闻浏亮声。
声如晓日轮,银箭之尖锐, 曙白澄空中,烈光渐消微, 看到不分明,可感其所在。
遍地与寰空,为汝声音满,宛如夜皎洁,月自孤云泛, 皓皓舒明波,天空为汛滥。
汝名吾不知;汝竟何所似? 灿雨落虹霓,无汝声之媚, 汝歌何幽飏,散洒音之雨。
宛如一诗人,藏在智光里, 灵感自天来,旷渺颂歌起, 欢恐意外生,世人为悲喜;
宛如一闺秀,藏在金屋里,幽夜怀所欢,肠断魂难慰, 独自抚鸣琴,芳情漾幽阃; 又如金色萤,藏在露涧里, 闪闪耀幽光,散点花草上, 花草障明萤,萤身不可见;
又如玫瑰花,藏在碧叶里, 暖风破花心,沥沥清芬吐, 偷香狂封姨,神魂已陶醉。
郭沫若翻译思想与作品评析

George William Russell --Irelandpoet and painter. birthed in 1867, died in 1935.Pen name AE from Greek AEon(forever),him to once actively attend literature renew in Ireland move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19 centuries. Pleased read thatGreecephilosopher Plato,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poet Emerson etc work,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m,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e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灭却彼玄妙。
-
爱情与生命,
大限终难逃,
天君冥冥中,
唯一次依靠。
-
艾.野—爱尔兰诗人及画家。生于1867年,卒于1935年。本名乔治.威廉.罗索(George William Russell),笔名AE亦作A。E,取自希腊语AEon(永恒)。他曾积极参加十九世纪初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喜读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美国哲学家及诗人爱默生、英国诗人布莱克、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作品,并受他们的影响,他热爱祖国,致力于改革爱尔兰农村生活,同时又是泛神论的神秘主义者。他的诗简洁明彻,和叶芝一起被誉为爱尔兰诗坛的双壁。
浪漫主义诗歌选译文

羔羊小羊羔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给你生命,哺育着你在溪流旁,在青草地;给你穿上好看的衣裳,最软的衣裳毛茸茸多漂亮;给你这样温柔的声音,让所有的山谷都开心;小羔羊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小羔羊我要告诉你,小羔羊我要告诉你;他的名字跟你的一样,他也称他自己是羔羊;他又温顺又和蔼,他变成了一个小小孩,我是个小孩你是羔羊咱俩的名字跟他一样。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小羔羊上帝保佑你。
(杨苡译)老虎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又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把你的心脏的筋肉捏成?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使用怎样猛的手腕和脚胫?是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是怎样的铁砧?怎样的铁臂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群星投下了他们的投枪。
用它们的眼泪润湿了穹苍,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郭沫若译)忽必烈汗在上都,忽必烈汗下令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逍遥宫。
在那里,圣河Alph流经深不可测的洞穴,向下注入不见阳光的大海。
城墙与塔楼环绕沃土方圆十里。
几处明媚花园,小河蜿蜒流淌,树木鲜花盛开,散发芬芳;这里,古老如山的森林,环抱葱翠新绿、撒满阳光的空地。
由雪松覆盖的青翠山坡急转直下,竟是神秘奇异的深渊!一片荒凉的景地!那么鬼魅奇异,就好象在残月下,一个哭着寻找阴间情人的妇女常到这里!而且,就好象大地在喘着粗气,一个力量巨大的喷泉不停歇地沸腾着,从这个深渊奔涌出来,一分钟也不停息:它迅疾的、几乎不间断的水柱奔腾而起,溅起庞大的水花形成拱状,如同冰雹落地又再次跳起,或者是打谷机连枷下的谷壳(向上翻飞)。
在这些劲舞不止的石块之间,有时圣河也被高高抛起来。
它迷津般曲折蜿蜒五里,穿过森林和山谷向下流去,然后进入人们无法测量的洞穴,最后翻滚着汇入死寂的大海。
美文赏译雪莱的诗及译文

美文赏译雪莱的诗及译文美文赏译雪莱的诗及译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文赏译雪莱的`古诗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Tomorrow dies;All that we wish to sayTempts and then flies.What is this world’s delight?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Brief even as bright.Virtue, how frail it is!Friendship how rare!Love, how it sells poor blissFor proud despair!But we,though soon they fall,Survive their joy, and allWhich ours we call.Whilst skies are blue and bright,Whilst flowers are gay,Whilst eyes that change ere nightMake glad the day;Whilst yet the calm hours creepDream thou and from thy sleepThen wake up to weep.译文:今天微笑的花朵明日它便死去;我们但愿留驻的诱惑之后飞去。
人世间快乐究为何物?恰如闪电嘲笑黑夜,光亮一片,转瞬消逝。
美德何其脆弱!友谊何其稀有!爱情以不足道的幸福轻易换取高傲的绝望!它们很快跌落,而我们活下去,再没有它们带来的欢乐,没有我们称为“我们的”一切。
注解: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 作为诗人,雪莱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战斗的,但同时他也是愤世的,孤独的,苦闷的,时而表现出消极的方向。
从《西风颂》翻译谈英诗中译气韵美[论文]
![从《西风颂》翻译谈英诗中译气韵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2e584eb307e87101f6961e.png)
从《西风颂》的翻译谈英诗中译的气韵美雪莱的《西风颂》从内容到形式,从气势到格律,历来被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个完美的艺术奇葩,要将它译成中文,并不失其风格与气韵,实非易事。
在我国,早在20年代就已由郭沫若译成中文,之后又有八九种译文。
从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译文进行比较,探讨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及对原诗风格、气韵的把握,力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英诗中译的水准寻求借鉴。
西风颂风格气韵格律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
诗歌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相比,除了表达原诗的思想内容之外,还要传达原诗的形式、音韵和意境。
《西风颂》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就是诗中高远的理想、鲜明的自然形象,随着事情变化的音乐效果以及严谨的格律。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诗人正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中漫步,此时“强劲的大风聚集着水汽和云霭,孕育着一场暴风雨”。
受到气势恢宏的狂风暴雨的感染,雪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构思出了这首诗的几个意象,并写出了大部分的诗行。
《西风颂》中贯穿了磅礴的气势、飘逸的文笔、雄奇瑰丽的想象,在诗歌形式的创新、音韵的效果和以及意象的运用三个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形式上,由5首十四行诗组成,每首可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呼应。
使用跨行跨节诗句,既遵守了十四行诗体,又富于变化。
音韵上,独特的环环相扣的韵脚、五步抑扬格、重读单音节押阳韵等方法,既表现了诗人澎湃的激情和西风狂放的气势,也体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内在节奏感。
诗歌分别创造了陆地(树林)、天空和海底三个空间意象和枯叶、流云和大海等形象。
在后两个诗节中,诗人与西风对话,并将西风意象化为一个勇猛彪悍的精灵,在高空四处传扬革命的呼喊。
以原诗的第一部分为例,描述了这样一番景象。
西风横扫大地,荡涤了那些腐朽的落叶,但同时也播种了生命的种子,等待春日降临,万物复苏时节的到来。
在诗形方面,除了特点鲜明的十四行诗体外,如果我们注意原文的标点,或是将原诗诵读出来,便会很清楚地发现第一部分只有一句,却跨越了5个诗节。
文体学视角下《西风颂》两家译本之比较

文体学视角下《西风颂》两家译本之比较《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篇。
诗人借西风之名抒革命之志。
诗中的西风在诗人的描绘下闻之有音、望之有形、念之有意,是一篇以文体见长的佳作。
该诗由郭沫若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后,陆续出现了许多译本。
本文选取两篇较有代表性的译文比较评析,探究两位译者在保留原诗的音韵、形式和意境方面的得与失,以期对提高英诗汉译水平有所启示。
标签:《西风颂》西风雪莱一《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篇。
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知被多少人传唱,它激励着人们要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西风在诗中作为“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形象具有“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诗人正是借助了西风这一形象来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呐喊助兴。
全诗共分五节,前三节描写了西风横扫落叶的澎湃气势以及其风卷残云与翻江倒海的壮观场面。
后两节将“我”引入诗中,颇有一番“与西风共舞”的豪迈意境,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的迫切向往之情。
可以说,诗人和西风在诗中是一体的,诗人正是借助西风这一生动意象来抒发自己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愿望。
然而,对于译者来说,在顾全诗歌的音律和形式的基础上,传神地表现出原诗的意境却并非易事。
这要求我们在翻译诗歌的时候不仅要达意,还要求韵和重形,从而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1]有人说,“诗歌不可译”,这是因为好的“诗歌的翻译则不仅要有文采,还应有意境。
”[2]然而,诗歌并非绝对的不可译,只是对译者本身的要求也极高,一名好的诗歌译员也必定是一名优秀的诗人。
二自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第一次将《西风颂》介绍到中国后,学界陆续出现了许多的译本。
其中以郭沫若的译文最早出现,此后王佐良、江枫、卞之琳、查良铮以及杨熙铃等人均陆续翻译过该诗。
这些译文各有所长,也各有劣势,体现了不同译者对诗歌文体的不同理解。
鉴于篇幅限制,本文选取诗的第五节,通过对郭沫若和王佐良两篇具有代表性的译文的分析比较来理解译文在传达原诗的音、形、意方面所做的努力。
雪莱的爱情诗九首(中英对照)

TO—
distoooftenprofaned
Formetoprofaneit,
Evertoburthenthine.
II.
Ifearthymien,thytones,thymotion,
Thouneedestnotfearmine;
Innocentistheheart’sdevotion
WithwhichIworshipthine.
Tothychamberwindow,Sweet!
Thewanderingairstheyfaint
Onthedark,thesilentstream—
AndtheChampak‘sodours
Likesweetthoughtsinadream;
Thenightingale‘scomplaint,
Itdiesuponherheart,
天空里风与风互相渗透,
融洽于甜蜜的深情。
万物遵循同一条神圣法则,
在同一精神中会合;
世界上一切都无独有偶,
为什么我和你却否?
二
看高高的山峰亲吻蓝空,
波浪和波浪相抱相拥,
没有一朵姐妹花会被宽容,
如果竟轻视她的弟兄;
灿烂的阳光抚抱大地,
明丽的月华亲吻海波,
一切甜美的天工有何价值,
如果,你不吻我?
Indianserenade
AsImustonthine,
Obelovèdasthouart!
Oliftmefromthegra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雪莱的诗歌》一文中提到:“翻译雪莱的 感的传递作为其翻译的重点,无论是在意象 代的诗人比高下,更不愿去追随前人的光
诗,就会让我成为雪莱本人,我现在翻译他 还是形式上都达到了极佳的效果[2]125—127。郭 芒,凡是他们特有的风格及写作手法我都竭
的诗歌就像自己在创作一样。”由此可以看 沫若用诗歌的语言翻译雪莱的诗歌,这是 力避免去模仿,因为,我认识到即使自己的
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音调上都达到了尽 并且该诗歌还积极主张自己虽然在自然面 样。”这充分说明了,郭沫若早已将自己的情
善尽美的地步,很多的词语都非常富有穿 前是渺小的,但是还要主动地面对一切。这 感融入进了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中,并对其以
一,由于当时中国还使用的是文言文,郭沫 想、事迹及感情的诗歌,其注重的是对雪莱 若有着独特的翻译思想,这些观点都表现在
若为了真实反映原诗作的思想及时代精神, 诗歌精神的介绍与传播,即充满革命与反抗 其对翻译雪莱诗歌的序言中,郭沫若说道:
通过采用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的翻译技 的唯物主义精神。在翻译雪莱诗歌的过程 “男女之间的婚姻是一个过程,首先要有恋
写了《雪莱年谱》,这也是中国历史 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郭沫若有着很大的激励
上第一次介绍雪莱诗歌的翻译诗 与启发,并由此创作出了 《女神》、《凤凰涅
集,且其中的《西风颂》中的翻译语 槃》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新诗歌
句至今还为人们广泛传诵,有着一 的典范[3]127—129。郭沫若借鉴了雪莱思想中的
郭沫若
中提到了雪莱的诗歌翻译作品。郭沫若在
二、雪莱诗歌翻译对郭沫若的影响
人,无论是对诗歌的翻译及创作都有其独特
当时的《创作季刊》上就隆重介绍了雪莱的
雪莱是郭沫若最为尊崇的诗人之一。19 及惊人的地方。这些都集中反映到其对雪莱
诗歌翻译作品,并命名为“雪莱纪念号”,且 世纪初期,雪莱的诗歌不断地被翻译到中 诗歌的翻译及推崇上。郭沫若翻译的雪莱诗
沫若开始翻译并介绍了 18 世纪末期到 19 若将雪莱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对未来 认为诗歌的创作主要靠灵感。雪莱的诗歌对
世纪初期国外的浪漫主义学派,其中英国著 社会的构想向中国读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 郭沫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理论方面,雪莱
名诗人雪莱的诗歌及其理论对郭沫若有着 阐述。《歌》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歌,且其创 创作诗歌主要是以激情式的写作方式为主,
重要的影响。雪莱诗歌的个性魅力及思想, 作风格上采用了一种意象及比拟的方法,有 崇尚心灵的表达。郭沫若对此领会颇深,其
以至于感情生活都对郭沫若产生了重要的 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郭沫若对这首诗歌的翻 对《女神》的创作就是通过这种激情的方式
影响与吸引力。20 世纪 20 年代,郭沫若在 译,特别注重原诗歌的主要思想,并将其美 来完成的。雪莱曾经说过“:我不想和我同时
郭沫若首次向中国的读者翻译并介绍了雪 国,这些诗歌的内容大多数为抒情诗歌,真 歌的社会影响及读者的反映都非常巨大,真
莱的《西风颂》及其他相关的抒情诗作。《西 正能代表其思想的作品则不多。郭沫若认识 正达到了原诗作者与其心灵交融的地步。从
风颂》 是 19 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诗歌之 到这种情况,开始翻译些真正能代表雪莱思 郭沫若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中可以看出,郭沫
出,郭沫若不但继承了雪莱的思想,而且还 其成功翻译及创作的重要理念。在翻译雪 作品没有任何价值,却毕竟是我自己写的作
赞同并接受了雪莱诗歌的创作方式。郭沫若 莱的《为诗辩护》中,郭沫若非常强调雪莱 品。”[4]85—87 郭沫若也完全赞同雪莱的这一诗
认为雪莱才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总之,郭沫 的诗歌理论,即将诗人的感情、想象结合起 歌创作思想,并反对任何形式的模仿,主张
若对雪莱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翻 来,并结合诗歌的才能所含有的特质及想 标新立异的诗歌创作。同时,郭沫若还将雪
译工作,且雪莱的诗歌创作理论对郭沫若有 象而生的语言构成了诗歌的重要骨架。郭 莱与中国古代的贾谊进行了对比,说他们之
着深远的影响。
沫若在其《神话的世界》一文中热情地向中 间有着共同之处,但是贾谊的才华还没有到
M ingrendang'an·名人档案
透力,使整个译作诗意盎然,就仿佛 就进一步影响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是其创作的作品,在意境上与原著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是雪莱浪漫主义诗
不相上下[1]31—34。郭沫若在 20 世纪初 歌的典型代表,充分表现了雪莱充满了对未
期就开始翻译雪莱的《诗选》,还编 来美好自由生活的信念。这对当时主张以文
种超越诗歌的思想力量。
神话特征,并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保留了
在郭沫若诗歌创作的高潮时 神话中的原始形态。
郭沫若通过借鉴雪莱的创作思想及方
郭沫若与雪莱诗歌的翻译 □ 刘汝举
法,并通过采用守旧的方式方法,通过新颖 的内容及形式表现了五四运动的突飞猛进
的时代特征。郭沫若在 20 世纪初期所创作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 期,他还翻译过《雪莱诗选》,并特意为此写 的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正是 19 世现代浪 了序言。在其翻译雪莱的诗作前的 《小引》 诗人雪莱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印证。这也说明
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中国革命时期文化 中,郭沫若就提到了雪莱诗歌中的革命思 了郭沫若深受雪莱诗歌的重要影响,特别是
战线中的一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 想。在翻译的长篇诗歌《麦布女王》中,郭沫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特点,都
一、郭沫若对雪莱诗歌的翻译与传播 国读者介绍了雪莱的《为诗辩护》,并认为雪 雪莱的这种地步。
郭沫若在日本求学期间开始接触雪莱, 莱是非常重视想象的功效,而他却将直觉放
郭沫若本身就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及剧
并在其 1928 年的 《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 在最重要的位置。
作家,同时作为中国新诗歌的开拓者及奠基
巧,将该诗歌翻译得典雅而得体,并充分展 中,郭沫若逐步认识到了雪莱的诗风是从其 爱及心声的交流,我喜欢雪莱是因为我能听
现了诗人在严寒的冬天所表现的对美好春 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郭沫若翻译雪莱的 到他的心声,并能在他的诗作中找到共鸣。
天的憧憬之情。郭沫若翻译的《西风颂》无 《西风颂》中深深地为其无神论思想所感染, 我翻译他的诗作就像在创作我的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