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海量运营
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媒体营销举措、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媒体营销举措、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技术进步和信息传播媒介的转变,新闻资讯行业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依靠于广播、电视、纸媒等渠道的传统媒体时代;紧跟门户网站和PC电脑发展潮流的PC互联网时代;追求分众定制、即时互动、定制化信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内容偏好的升级、VR等技术风口的爆发,促进信息维度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字、图片、视频/短视频到VR/直播,多元内容载体蓬勃发展。
新闻资讯媒体很大程度满足了用户对资讯获取和解读这一内容消费刚需,移动端新闻资讯媒体更是成为互联网时代资讯传播的主战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作为内容消费之一,30岁及以上的移动网民将新闻资讯作为首要内容消费;新闻APP则是除社交平台外,80/90后的第一资讯获取渠道。
一、新闻APP尽管新媒体社交平台分流了专业/垂直新闻资讯平台流量,但新闻资讯类应用的用户量及行业渗透率仍保持良性发展趋势,根据数据显示,从用户流量来看,新闻资讯行业月独立设备数及行业渗透率均呈稳步增长趋势,截至2019年9月,月活超过8亿,渗透率达57.2%。
在使用粘性上,用户在新闻资讯移动端停留时间也逐步拉长,9月总使用时长达78.4亿小时,同比增加30.2%,仅次于短视频(85.9亿小时)。
在日活过千万的新闻资讯APP中,MAU三个季度增长TOP3平台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超过半小时,新闻APP用户时间粘性突出。
高频获取资讯网民占比的提升证实,移动端新闻资讯平台极大地满足用户碎片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降低了新闻资讯的获取门槛,网民资讯浏览习惯养成。
二、移动端新闻从传统编辑分发到今日头条掀起的算法革命,再到如今通过人际圈层实现的社交分发,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新闻资讯平台不断改进自身分发模式,推动新闻资讯媒体稳步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内容,同时实现热点内容和个性化内容的高效分发,为内容营销提供强劲助力。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飞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占据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尤其是各式各样新闻类APP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
作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式,新闻类APP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标签:移动互联网;新闻类APP;用户体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端APP的开发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移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和新闻传播的相结合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移动阅读逐渐成为引领社会的新潮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阅读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个人需求,人们获取新闻和阅读新闻的渠道有很多,传统获取新闻的渠道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直到意见》的出台加速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进程,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类APP成为了新闻内容发布与获取的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97.4%的手机新闻用户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中的客户端查阅新闻。
民众拥有了更丰富的渠道去选择读取新闻资讯并且热衷于对新闻资讯发表自己的评论。
目前我国在新闻类APP市场上大致分为囊括各种新闻信息的综合新闻资讯类APP,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以单一主体模块为主的垂直新闻资讯类APP如军事头条、虎扑体育、汽车之家和杂志报纸类APP。
如此种类众多的新闻类APP成为了当今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以今日头条为例,自从2016下半年起,今日头条APP日活跃用户数不断攀升并超越腾讯新闻,更是在2017年2月份峰值突破一个亿;其日平均新增用户数保持在百万级别,2017年2月日新增用户数份达到了140万左右;7天留存率更是达到了67.5%,仅次于腾讯新闻的76.3%排名第二。
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解析

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解析作者:于建华,赵宇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13期摘要 2018 年1 月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 月,我国网民人数达7.72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 亿,占比高达97.5%。
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与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新闻客户端就是在这轮移动互联网大发展时代下的产物,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商业媒体纷纷创建自己新闻客户端,在这轮新闻客户端为争夺受众而逐鹿中原的过程中,老牌门户新闻网站腾讯网异军突起,在这轮争夺中率先拔得头筹。
本案例以腾讯新闻客户端为对象,分析其崛起背后成功的秘密。
关键词腾讯新闻;客户端;手机;案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143-021 案例简介科技的发展总能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智能手机与4G 网络的发展让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渠道。
根据艾媒咨询在2018 年3月22 日发布的《2017-2018 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7 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增至6.36 亿人。
73.7% 的受访手机新闻客户用户每天都有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其中每天使用3 次以上的用户达24.0% ①。
新闻客户端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另据腾讯网报道,2018 年2 月2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主流综合性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与综合影响力方面,已经形成了以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为主的第一梯队,腾讯新闻客户端则是位于第一梯队中的少数商业类媒体平台。
在媒体满意度方面,商业类媒体平台中只有少数媒体如腾讯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等跻身第一阵营②。
中国新闻资讯行业APP用户规模、用户活跃渗透率及使用时长分析

中国新闻资讯行业APP用户规模、用户活跃渗透率及使用时长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客户端也许已经成为了我们最先获取新闻爆料的渠道,也是新闻传播最快的地方。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经过多年的融合后,正蓄力爆发。
新闻资讯类app是新闻内容分发的重要渠道。
新闻资讯类app大致分为三大类综合新闻资讯、垂直新闻资讯和杂志报纸类。
2020年中国新闻资讯行业紧随社会热点,从疫情高发期的实时数据追踪到防控常态期案例播报,用户规模经历年初高涨后整体呈平稳发展态势。
《2021-2027年中国新闻资讯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1月中国新闻资讯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7.84亿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亿人;2月中国新闻资讯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6.93亿人,较2019年同期减少0.14亿人;12月中国新闻资讯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 6.98亿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0.02亿人。
从新闻资讯行业用户活跃渗透率来看,2020年1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活跃渗透率68.4%,较2019年同期增长11.2个百分点;6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活跃渗透率60%,较2019年同期下降 2.2个百分点;12月新闻资讯行业用户活跃渗透率60.2%,较2019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2020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数方面,腾讯新闻以月活跃用户规模29535万人,位居第一;今日头条月活跃用户规模27860万人,远高于其他对手,位居第二;第三是新浪新闻,月活跃用户规模13563万人。
网易新闻、腾讯体育、新浪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搜狐新闻、趣头条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进入前十,它们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8083万人、3950万人、2923万人、2628万人、2270万人、2251万人、2028万人。
新闻资讯APP月活跃用户规模TOP4的APP日均使用时长来看,腾讯新闻APP 日均使用3分钟以内的占40.4%,3-10分钟的占14.7%,10-30分钟的占12.3%,30分钟以上的占32.6%;今日头条APP日均使用3分钟以内的占40.3%;3-10分钟的占12.4%,10-30分钟的占13.1%,30分钟以上的占34.3%;新浪新闻APP日均使用3分钟以内的占49.8%;3-10分钟的占10.5%,10-30分钟的占10.3%,30分钟以上的占29.3%;网易新闻APP日均使用3分钟以内的占53.2%;3-10分钟的占9.4%,10-30分钟的占8.9%,30分钟以上的占28.5%。
新闻客户端发展特点与方向解析

新闻客户端发展特点与方向解析作者:李金香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2013年4月24日,搜狐新闻客户端首个宣布用户数破亿。
据统计,2018年我国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数达到6.68亿。
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月活用户数均超过2亿,以绝对领先优势位居行业前列。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发展特点;方向;解析新闻客户端按照内容来源可分为三种:UGC、PGC和AGC。
UGC,即网友通过互联网平台把自己生产的内容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譬如鲜果联播(现名鲜果),它收录了大量报纸、杂志、网站和RSS订阅源,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一站式订阅资讯,通过手机、Pad进行阅读。
PGC。
目前是新闻客户端采用的主要形式,特别是由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举办的新闻客户端基本采用PGC的模式运行,有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和信息把关人。
譬如,上观、交汇点、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内容以自行制作为主,主推的新闻热点也由制作团队根据内部标准决定。
AGC。
今日头条是AGC的主要代表,它是对网络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再经过计算推送给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个性化推送是它的特点。
(一)内容高度聚合新闻客户端突破了传统媒体版面和时长的限制,信息容量庞大。
通常,综合性新闻客户端聚合了当今时代各个领域的新闻资讯。
其次,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含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VR、H5等多媒体传播形式,可以一站式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媒体内容的需求。
用户可以在任何闲散的时间、通信区域内完成之前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的行为。
(二)重视用户体验手机是带着体温的移动新闻媒体,大众在利用手机获取信息的同时对获取过程中的体验效果也越来越重视。
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体验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的综合考评体系,包括内容更新频率、排版布局、界面设计、快速上手、新闻检索、占用空间、网络流量、广告数量等。
新闻客户端只有不断完善己身,使用户在浏览喜欢的内容时可以更便捷,省时,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体验和需求,才能提高和用户的黏度。
腾讯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腾讯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腾讯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腾讯的企业文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腾讯的企业文化品牌标识1999年,QQ升级为Beta3版本,开始设计品牌Logo。
之后从公司美工设计的鸽子、企鹅等几种小动物的形象中选定了企鹅这个形象。
第一次设计的企鹅是黑白写实的。
10月,腾讯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QQ做成了稍微有点胖的样子,还增加了一条围巾。
之后腾讯找来设计公司在基础上再设计,脖子上围的黑围巾改成了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一只眼睛圆圆的,另一只眼睛眨巴着。
而Q妹妹之后也正式亮相。
2005年12月30日,腾讯更换了新的品牌标识,由绿、黄、红三色轨迹线环绕的小企鹅标识构成了品牌标识的主体,也是品牌标识中最为醒目的部分,将腾讯网“以用户价值和需求为核心”的品牌内涵体现无余。
球形标识以QQ为中心,向外扩散成不断运转的世界,喻示腾讯从最大的即时通讯社区起步,随着用户需求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业务范围和运营领域不断拓展;围绕主球体发散的彩色轨迹线,强调不断流转、延伸的意义,喻示腾讯网以用户价值和需求为核心的不断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在线的多种需求。
腾讯QQ小企鹅的标志不会退出互联网的舞台,将作为互联网即时通讯的代表继续承担起满足用户信息传递、共享和沟通的职责,也将传递互联网娱乐的精彩气息,继续为广大网民带来欢乐。
愿景最受欢迎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倾听和满足用户需求,引导并超越用户需求,赢得用户尊敬;通过提升品牌形象,使员工具有高度企业荣誉感,赢得员工尊敬;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伙伴共成长,赢得行业尊敬;注重企业责任,用心服务、关社会、回馈社会,赢得社会尊敬。
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使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捷和愉悦;关注不同地域、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腾讯新闻客户端的SWOT分析

腾讯新闻客户端的SWOT分析
S(优势):腾讯新闻客户端依托腾讯网强大的新闻集约能力,“秒级响应、海量、精准、社交化、互动性”等特色。
实施,丰富,易操作。
移动资讯的更新速度快与触达体验感强,让用户真切感受到了新闻触达指尖的便捷性
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不仅可以阅读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还可以轻松分享至微信、微博、朋友圈和QQ 空间,与众多网友实时互动交流
腾讯新闻客户端聚焦最新的时事资讯与热门新闻,提供最赏心悦目的图片浏览体验,力求以最便捷的操作、最简洁的方式为网友提供全面、及时的个性化资讯阅读体验。
与微信联合运营,让近3亿微信用户无缝便捷地享受腾讯新闻提供的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资讯
W(劣势):页面设计缺乏独创性,抄袭了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相关功能和设计。
O(机会):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公众意识的觉醒,以及及时了解信息的需求手机新闻客户端已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移动新媒体。
T(威胁):监控措施缺乏,管理不力。
新闻客户端大行其道

新闻客户端大行其道作者:来源:《网络传播》2013年第12期2013年9月5日,腾讯网在腾讯新闻移动端战略发布会上表示,依托腾讯新闻微信版、手机QQ版以及腾讯新闻客户端三大平台,腾讯新闻在智能手机端整体去重后的用户覆盖量已超过4亿,日活跃用户超过一亿。
其中,仅腾讯新闻客户端用户量即达到1.4亿,日均PV(页面浏览量)超过6亿。
新闻客户端,也称新闻App,即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这一单词曾一度获选美国2010年度词汇,由语言学家们组成的评审团最终将票投给了“App”,是因为它最能代表过去一年来人们生活中最热衷的事——使用各种电子产品。
而在中国,新闻App在2013年亦成为各路媒体炙手可热的关注对象。
在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的今天,用户对于新闻客户端的使用已并不陌生。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2.85亿人,预计到2014下半年将达到4.28亿。
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6.3%。
数据显示,大多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拥有1-2个新闻客户端,占85.3%,有12.0%的用户拥有3-4个,少数用户拥有5个及以上手机新闻客户端。
当人们逐渐开始习惯使用新闻客户端上网,那么也就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发生改变,上网入口从电脑上的传统浏览器向移动终端上的App转移。
跟传统浏览器不同,新闻客户端可以快速、直接和有效地将内容陈列给用户,并且可以发挥及时推送的效果,更加体现出互联网的特性。
文字、图片、视频、社交等全方位的报道形式,即时的推送以及活跃的互动,使新闻客户端在手机网民中迅速普及。
新闻客户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新方式,也是媒体发布新闻讯息、争取用户的新渠道。
但是用户的注意力资源有限,而且安装多个新闻客户端容易导致占用大量手机内存,同时耗费流量,用户一定会有所取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讯新闻之海量服务探讨
郑坚,OMG移动媒体部
4/10/2014
移动新闻产品特点
基础需求:次高频使用
用户覆盖面广:人群,地域,运营商
突发性强
2
产品篇
聚焦核心需求,少既是多
不要过度设计,考虑普适性
宁要90%,不要80%
功能多闭环,多问一个now what 3
开发篇
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开发模式):push系统优化
快,稳定超过精巧性
快,允许出错超过慢,不出错
边重构边生活 : 评论系统升级,图片,LBS,各种聚合4
运营篇
快速灰度策略
有损服务
先扛住再优化:新评论体系
立体监控
5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PUSH
1. 突发性,新闻事件突发性很强,用户关心度高,可以准备的时间短,
如空难,恐怖袭击,明星绯闻等
2. 同时到达用户量大(同时到达用户>X000万)
3. push底层页转化到新闻列表页的比例高达到50%,优质内容会带来更
多二次点击
4. 推送时间短(2分钟左右)流量在2分钟左右达到峰值,平时瞬间峰值
流量是平均流量的3倍左右
6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PUSH
一个典型案例:马航飞机失联报道
背景:马来西亚总理开新闻发布会确认失联客机坠毁后,进行了新闻push
数据:发送IOS用户X000万,android用户X000万发送时长2分钟,点击率达到了25%,并且在首页头图放置了一个专题,在首页靠前放置了一个图文直播,这两个接口逻辑都比较复杂。
这个push带来了近七倍的日常流量和接近3
倍的接口调用量
7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
PUSH
8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PUSH
服务分级:无损,有损
重点接口重点保障,次要接口有损保障,资源区分隔离部署。
重点接口每天只有7亿左右的请求量,全天23亿请求量,重点接口只占总请求的
30%,我们用60%的设备支持30%的重要接口,支持突发流量,其余70%次要接口,
可以有损(82原则)
再次要接口使用能够紧急降级,甚至消除
图文直播优化,自刷新时间延长,与离开首屏不再进行自刷新模式,改为提示两处优化
新闻push底层页接口由原来的2次减少为1次
9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PUSH 缓存前移,分布化
新闻push解决超级热key问题和大Key(超过200K)的问题
超级热K(读热点):push新闻时会会集中在某个热点新闻,
新闻是原子key,无法打散,单机处理能力成为瓶颈
解决:前端proxy缓存, 使热K 突破单机瓶颈
10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
PUSH
11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PUSH
优化TCP协议
提高TCP初始化拥塞窗口大小(从3调到10), 减少用户和服务器之间RTT
(往返延时)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实现长链接模式,把请求首页建立21次链接请
求减少到2次,并开启GZIP压缩尽量让每个请求都在一次RTT内完成传输
服务端Cwnd(拥塞窗口)值调整。
IOS
和主流安卓客户端都是比较大
12
13
有损服务实例:突发新闻
PUSH
容量模型,建立合理容量模型,接口设置最大连接数,及早拒绝,防止雪崩
其他性能优化,APC 缓存,高并发时底层页静态化降低后台请求,以及分区域保障,一线城市重点,二线城市有损
腾讯新闻 Open Challenges
视频时代的挑战
直播互动化的挑战
14
腾讯新闻海量服务探讨
谢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