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方案之3.1文化景观的构成
高二地理文化景观的构成2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文化与人类活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环境观。
了解和认识身边密切的文化现象,将含义和分类上升到理论深度,并体会到家乡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含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文化景观的含义和构成。
★学法建议①联系日常生活体验,理解文化的含义;②联系实例理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
③联系实际理解文化景观的含义和构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2.狭义的文化概念:专指社会意识形态。
『说明』 (1)国内外学者从各自学科研究角度概括出的文化含义多达几百种;但对广义文化的概念认识相同。
本单元所讲的是广义的文化。
(2)广义文化地理概念基本与人文地理概念相同(高一地理下册内容就属人文地理),其中各个文化层面的文化事物和现象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因此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社会地理、城市地理、军事地理、语言地理、宗教地理和民族地理等都属于它的分支。
(3)狭义文化地理则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排除在外,仅探讨语言、宗教、民族、艺术等现象的地理特点和规律。
(4)本单元打破了广义和狭义地理的界线,不是按文化要素逐一介绍,而是从文化地理学研究主题中选出若干个重点内容。
(5)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别理解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狭义的文化含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属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7)本单元研究文化的五个主题内容:①文化源地:某种文化事物出现在什么地方?指第四节。
②文化生态:某种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指第三节。
③文化景观:某种文化的形态尤其是代表性的物质形态是什么?指第一节和第二节。
④文化扩散:某种文化事物在产生之后是怎样扩散到其他地方的?指第五节。
⑤文化区:某种文化事物在某个文化扩散阶段主要分布在什么范围?指第四节。
文化景观的构成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
总结词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 历史见证,具有坚固的防御和豪华的居住功 能。
详细描述
欧洲城堡文化景观多为石质建筑,结构坚固 ,外观雄伟,内部装饰豪华。城堡不仅是贵 族居住之所,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著名的城堡如英国的温莎堡、法国的凡尔赛
宫等。
堂等景观。
02
宗教文化景观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类对
于神灵的崇拜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03
宗教文化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世界文
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04
CATALOGUE
文化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文化景观是历史的见证,能够反映出 特定时期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状况,为 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文化景观的构成
contents
目录
• 文化景观的定义与特性 • 文化景观的构成元素 • 文化景观的分类 • 文化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 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景观的实例分析
01
CATALOGUE
文化景观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01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 景观的结果,是各种文化要素如 聚落、建筑、设施、历史遗迹等 的综合体现。
02
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 建筑、古遗址等,也包括非物质 文化遗产,如民俗、传统工艺等 。
特性
地域性
文化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了特定 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
点。
多样性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 景观、人造景观、民俗文化等,这些要素 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构成范文

文化景观的构成范文文化景观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所创造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纪念物、遗迹、风景等,以及相关的传统习俗、宗教仪式等形成的一系列文化遗产。
它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文化景观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和纪念物:建筑物和纪念物是文化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建筑物包括宫殿、寺庙、教堂、城堡、古代宅邸等,纪念物则包括纪念碑、纪念塔、纪念馆等。
这些建筑和纪念物通常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遗址和遗迹:遗址和遗迹是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过去文明和文化的实物证据。
遗址指的是古代城市、村庄、工坊等的遗迹,如古城墙、遗址遗址等;遗迹则是指古代建筑、陵墓、古道等的遗迹,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这些遗址和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考古学价值,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
3.传统习俗和宗教仪式:传统习俗和宗教仪式是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习俗。
传统习俗可以是特定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宗教仪式则是特定宗教信仰下的祭祀、礼拜等活动,如印度的浴仪节、埃及的法老崇拜。
这些传统习俗和宗教仪式不仅代表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区是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融合。
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地貌景观,如阿尔卑斯山、尼罗河、太湖等;风景名胜区则是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欣赏美景和追求内心愉悦的地方。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文化景观的构成还包括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表演和文化产业。
3.1文化景观的构成PPT课件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2020年10月2日
1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
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 博物馆内,由祖庙、孔 庙、碑廊、陈列馆和园 林组成,占地18600平方 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 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 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 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 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2、以上属于文化的事物中,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CDFI )
世界上所有人类创造的事物或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事 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区别文化事物与自然事物的依据 就是看地理事物是否为人类所创造,是否具有某种功能 性。判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看其功能主 要属于社会物质存在,还是社会意识形态。
2020年10月2日
(文化景观是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
★文化景观一定是固定在地表的人类创造物。
京广线与火车是不是文化景观?为什么?
(京广线、火车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但火车 不是固定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位置上不具有 相对稳定性和固定性,所以不是文化景观。)
教材图3.2-3.6中,哪些不是文化景观?为什么?
(指南针、京剧剧照不是文化景观,是文化事物。 因为其不是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位置不具有 相对稳定性)
5
思考: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文化景观?
二者有何关系?
看右图:哪幅图是 自然景观?哪幅图 是文化景观?两图 相比,根据区别是 什么?
由此可见,文化景观
是人类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物质加
云岗石窟
以创造的,具有一定
功能;而自然景观很少受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影响。
文化景观的构成

☆精神文化也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也有一定的 也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法律制度属于精神文化, 法律制度属于精神文化,它的物质形式表现为 法律文书、律师事务所、 法律文书、律师事务所、法院等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宗教信 仰与造像艺术水平
许多物质文化反映精神文化
北京故宫建筑的屋顶形式体 现了封建等级思想
雕刻、石刻
太虚洞摩崖石刻
石阡万寿宫
石阡万寿宫、天主教堂、府文庙
石阡北塔、纪念碑 碑
归纳总结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许多物质文化反映精神文化
北京故宫建筑的屋顶形式体现了封建等级思想 云南傣家竹楼的材料和结构既反映了当地的自 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 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
高二地理选修教材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贵州省石阡中学
祝廷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概念,文化景观及其构 成;明确物质文化一精神文化的特点与关系。 能力目标:会判别文化要素、文化现象自然景 观和文化景观并了解其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了解身边的文化和文化景观认识文 化在人地系统中的作用,为宏扬发展中华文化 而努力学习。
文化景观归纳总结 结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分类和特性: 文化景观的形成、分类和特性: 文化景观概念: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①文化景观概念: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 自然物质创造的, 自然物质创造的,并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活动形 态。 文化景观类型:(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②文化景观类型:(判断依据:①空间位置的相 对固定性; 人为创造) 对固定性;②人为创造) 物质文化景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物质文化景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 生产对象或服务设施)农田、矿山、道路等; (生产对象或服务设施)农田、矿山、道路等; 生活场所或服务设施)城市、村落等。 (生活场所或服务设施)城市、村落等。 精神文化景观: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或场所, 精神文化景观: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或场所,如 精神活动产物)雕塑、古岩画、纪念碑等; (精神活动产物)雕塑、古岩画、纪念碑等; 精神活动场所)学校、法院、教堂、 (精神活动场所)学校、法院、教堂、寺庙等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人教大纲版选修1

●备课资料一、中国的民居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都以会做生意而出名。
山西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两个地方。
而在祁县最出名的要数乔家大院。
中国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外实内静,也就是民居的外围是高大的实墙,而内部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形成一种外实内静的神韵。
乔家大院外围的砖墙厚实稳重。
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吆喝叫卖的杂声,使宅内保持着安宁恬静的气氛。
乔家大院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
这样单坡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性。
山西、陕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这样可以防风。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黟县西递村民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
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蒲城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它的特点就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州民居的最显著特征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人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据说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二、“中华民族”族称考田晓岫在详细考察和分析后认为,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
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
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人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
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
舜名“重华”。
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2节文化景观的构成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年 级高二 学 科 地理 版 本 人教版 内容标题3.1文化景观的构成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编稿老师 陈克霞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二. 单元简述:教材介绍了文化地理学的五个研究主题,它们分别是:文化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文化生态——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什么关系;文化景观——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代表性形态是什么;文化扩散——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在产生之后是怎样扩散到其他地方去的;文化区——一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某个扩散阶段分布在什么范围。
三. 重点、难点1. 重点:(1)文化的类型,文化景观的构成(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2. 难点:(1)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形式(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四. 知识结构: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精神文化物质财富:物质文化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功能性时代性位置相对固定占据空间空间性特性精神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分类五. 知识要点:3.1文化景观的构成(一)什么是文化1. 文化的概念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的东西)——精神文化2. 文化的类型及结构(1)精神文化:①认知型文化要素: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②艺术型文化要素:文学、美学、音乐戏剧③社会型文化要素:制度、机构、风俗习惯④规范型文化要素:道德、法律、信仰(2)物质文化:器用型文化要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3)结构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文化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而许多精神文化又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如法院是法律制度的物质形式。
②与环境的关系: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而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快,属于精神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文化景观的构成 PPT课件 2 人教版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实都是祝愿。
例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 俗、制度。
许多精神文化内容也具有物质形式
物质文化: 具有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 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例如: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构成要素
文化 文化 形态 要素
功能
具体内容
与自然 的关系
艺术型 体现人们美 文学、美学、
3 C 地铁 D 窑洞 E 校园雕
塑
4 F 城市 G 壶口瀑布
5 H 五台山寺庙 I 三北防护
文化与文明:
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而文 明的历史较文化则短了许多, 文明的到来通常其主要标志有: 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城 市的形成。
文化分类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 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渗透方案之3.1文化景观的构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的观念,包括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概念
2了解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广义上的文化概念,并理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区别和联系2准确把握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识别方法,了解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2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文化,文化景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
2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的区别
教学方法
1文化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存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是某种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中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见文化。
2对于文化景观的学习,首先应该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不同之处,也要注意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一专题的内容是我们地理学科当中的文化地理学的一个简要概况,课文对这一文化地理学的大学科进行浓缩,提炼,取其精华所在,组成一个新的专题内容。
讲授新课第三单元文化景观
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我们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
“文化”或者说“文化”是什么?文化与人类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从文化的概念开始,重点学习文化地理学的几个研究主题,即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景观和文化区。
本节课我们先从学习文化的概念入手,从理论方面了解“文化”及其构成的文化景观。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学习文化的概念,分类和文化景观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文化的概念
请同学门阅读课文。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化,但是“文化”是什么?要准确说出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了解文化的概念,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符合文化定义的各种事物称之为文化的外延。
2文化概念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上面所说的文化概念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即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而丙同学的观点认为文化仅指社会意识形态,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根据广义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两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彼此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
物质文化都是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所创造出来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改造的深入,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它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在改造,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
常见的物质文化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印刷文本,电脑网络,电视,光盘,磁带,建筑等;常见的精神文化形式有语言,教育,
体育,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影视,政治,哲学,科学,法律,制度,道德,宗教,社会风尚等。
但是,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精神文化并不是指完全抽象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它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来表现精神方面的内容,例如街头雕塑。
物质文化主要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要素,小的有种子,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的有城市,乡村,道路,田地等。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既属于物质文化内容,又属于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如北京的故宫建筑,应属于物质文化,但是各个主体建筑的屋顶形式还体现着封建等级思想。
总之,对于文化这一概念,我们应当全面了解。
二文化景观的构成
景观是指各种地理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综合体,是由其外部和内部的诸因素以及内外的位置关系决定的,有着有机联系的空间单元,它以其独特性而与其其它地区的景观相区别。
地表上的景观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景观。
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今天的高山地带,极地地带,热带局部地区尚存在这种自然景观,但随着人类这种活动作用的加强,这种自然景观日趋减少。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改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如园林建筑,书画题记等。
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一是自然物质是基础;二是人类有自己的创造行为;三是它表现的是人类活动的形态。
例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等是人类生成和生活活动的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等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他们都是人类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出来的。
总之,文化景观是人类作用与环境所产生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人类可以感知的独特景象。
具体地说,它包括几层意思:(1)文化景观是文化的凝聚体,它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过程,而是空间意义上的文化的特定形态,是文化变迁的结果;(2)文化景观是“特定空间”的“独特的”文化景象,指明了该区域内文化的同一性,以及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性;(3)文化景观是人类可以感知的文化景象,它不仅包括了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文化景象,而且还包括了非物质的人类可以意会和理解的文化景观,如
关系,意识形态,思想状况等。
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文化和文化景观两个概念,这是文化地理学的基础,也是我们课文内容中的基础。
学习时我们应联系实际生活,从中深入理解文化的涵义。
希望同学们以周围的生活为例,从民族,语言,服饰,饮食,习俗,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等方面,了解文化现象和构成的文化景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海林林业局一中杜广平
200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