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熔炼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熔炼作业指导书

熔炼作业指导书
5.炉内铁水光谱仪检测分析后,根据所生产型号铸件材料要求调整成分。调整
量(见附表1)
6.加入除渣剂扒净浮渣。
7.出铁水温度控制在1520-1560℃,每炉在出铁水前用便携式数字温度计测温。
8.验对每炉铁水温度,符合所浇型号铸件要求(见附表2),并在中频炉出铁水记录表上做好温度记录。
9.浇包内加入孕育剂。加入孕育剂品种、数量详见(附表3)
熔炼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第1页,共2页
更新记录
日期
代号
更改原因
更改
审核
批准
对质量的影响
熔化的铁水质量(化学成分、温度)直接影响到铸件金相组织、抗拉强度、切削性能等内在质量和外表质量,影响产品合格率。
操作
要点
1.严格控制各种型号铸件所要求的铁水成分、温度。
2.认真按时按量向浇包内加入孕育剂。
3.严格控制铅等有害元素。
引以
为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注
编制人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杭州蔚然
熔炼工艺作业指导书附表
QMS-3-40附表A
第2页,共2页
附表名称
表1:炉内调整成分合金调整量
元素
名称
Si
Mn
Cr
Cu
C
1kg硅铁
+0.07/T
1kg中碳锰铁
+0.055/T
1kg铬铁
+0.06/T
1kg铜
+0.1/T
1kg增碳剂
+0.09/T
10kg废钢
-0.02/T
操作
方法
1.根据生产铸件的型号,按相应的配料单要求,认真配料。
2.加料顺序:铁屑-新生铁-废钢-回炉料-铁合金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概述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铸造工人进行铸造作业,确保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以确保铸造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准备1. 确定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根据铸件的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铸造材料和工艺参数,包括熔炼温度、冷却速度等。

2. 准备模具和模具配件: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模具和模具配件,并进行清洁和涂抹模具释模剂。

3. 准备熔炉和熔炼设备:检查熔炉和熔炼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所需温度。

4. 准备铸造辅助设备:准备好铸造辅助设备,如浇注杯、砂箱、浇注系统等。

三、铸造操作步骤1. 模具准备: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并进行定位和固定。

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无杂质和损坏。

2. 预热模具:使用预热炉或者火炬对模具进行预热,以减少热应力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3. 准备熔炼材料:根据工艺要求,准备好熔炼材料,并将其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4. 熔炼和浇注:根据熔炼温度和时间要求,将熔炼材料熔化并倒入浇注杯中,然后通过浇注系统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

5. 冷却和固化:待铸件充分冷却和固化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6. 清理和修整:清理铸件表面的砂砾和毛刺,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工作,以满足铸件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铸件进行尺寸、硬度、密度等方面的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铸造作业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并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铸造作业,严禁违规操作或者使用破损的模具和设备。

3.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熔炼温度和冷却速度,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4. 模具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模具,确保其表面光滑,延长使用寿命。

5. 废料处理:对于废弃的熔炼材料和废弃铸件,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正确处理。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铸件表面有气孔:可能是熔炼材料中含有气体或者模具未彻底排气,解决方法是改进熔炼材料的质量和调整模具排气。

灰铸铁熔炼作业指导书

灰铸铁熔炼作业指导书

灰铸铁熔炼作业指导书操序号 1 2 3 4 4.1 4.2 4.3 4.4 4.5 4.6 4.8 4.10 项目筑炉烘炉洗炉熔炼准备配料加料捣料取样降温测温作规内范容产品材质产品名称HT200,HT250生产厂区铸造车间灰铸铁熔炼工艺设备名称:中频感应炉产品:飞轮工序名称1,废钢,废铁屑,钢屑:无密封,干燥,无油渍及垃圾;一顿半炉配料Q10新城铁废钢增碳剂硅铁锰铁900Kg 600Kg 12.7Kg 21Kg 16.5Kg硫铁孕育剂电解铜铬铁0.95Kg 6Kg 8Kg 8Kg2,硅铁:符合GB/T2272-87标准要求,提供质保书;3,锰铁:符合GB/T3795-1996标准要求,提供质保书;4,孕育剂:70SB-1型号,粒度3-10㎜,提供质保书;5,成分控制范围: HT250C Si Mn P S Cu Cr3.2-3.4 1.8-2.2 0.5-1.0 ≤0.06≤0.040.3-0.8 0.2-0.4 要求铁水成分分批加入,振打致密,上下均匀,连续操作; 按烘炉要求去除水分和轻烧炉衬; 超吨位洗炉,熔化先慢后快,时间控制在3.5-4小时检查炉衬,水路,电控,炉料,工作区是否符合要求按成分范围计算加入炉料,配碳宜高配; 下紧上松,合金料后加,熔化期间补加余下的原材料; 在熔化过程中及时捣料,严防搭桥; 合金材料均匀后,取样分析还原样; 可加入精小料对高温铁液进行降温; 采用插入式快速热电偶对铁水测温,要求保持3-5秒;6,出炉温度:1350-1430℃;7,孕育处理: HT250 0.35-0.6%(占铁水量);工序质量控制内容序号1 2 3 4 检查项目:出炉温度炉前称量成分分析拉伸试验检测范围检测设备名称/编号台秤/FW1029 拉伸试验机/委外、检查频次、重要度、自检1次/炉每炉2次/月 a b a b合金化熔化扒渣后加入锰铁,硅铁;4.7 高温静置当液面冒火,活跃后断电,静置10-15分钟;4.9 调整成分根据分析成分对C,Si,Mn进行调整;4.11 出炉①当成分,温度,出水量符合要求后放可摇炉出水;4.12 孕育处理当出铁水1/4-3/4期间随铁液流均匀冲入包内;4.13 4.14 5 6 标取样在包中取成品进行分析; 出炉②当成分,温度合适后不孕育摇炉出铁倒入保温炉; 修补炉对上口或炉底侵蚀部位进行热补或冷补安全措施穿戴要好,查看到位,杜绝要紧,预防要勤,规范确保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1350-1430℃测温仪/TT4009 ±0.5㎏直读光谱仪/CA1001 1次/炉备注重要度:a关键,b重要,c一般;。

熔炼作业指导书

熔炼作业指导书

熔炼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熔炼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广泛应用于金属制造、化工等行业。

为了确保熔炼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编写一份熔炼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熔炼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结构,并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熔炼前准备工作1.1 确定熔炼材料:根据生产需求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熔炼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等。

1.2 设计熔炼方案:根据熔炼材料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方案,包括熔炼温度、熔炼时间等。

1.3 准备熔炼设备:确保熔炼设备完好无损,包括熔炼炉、熔炼罐等,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二、熔炼操作步骤2.1 加热熔炼设备:根据熔炼方案,逐步加热熔炼设备,将炉温升至设定温度。

2.2 加入熔炼材料:将预先准备好的熔炼材料逐步加入熔炼设备中,确保加入的量和顺序符合熔炼方案。

2.3 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根据熔炼方案,控制熔炼设备的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熔炼材料充分熔化和混合。

三、熔炼过程控制3.1 监测温度和压力:在熔炼过程中,定期监测熔炼设备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3.2 调整熔炼参数:根据温度和压力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熔炼参数,确保熔炼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3 处理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熔炼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或压力异常升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熔炼后处理工作4.1 倒出熔炼材料:根据熔炼方案,将熔炼完成的材料倒出,并进行必要的冷却处理。

4.2 过滤和清洁:对熔炼后的材料进行过滤和清洁,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确保产品质量。

4.3 检测和分析:对熔炼后的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和分析,包括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熔炼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高温手套、防护眼镜等。

5.2 防火安全措施:在熔炼作业现场,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确保熔炼过程的安全性。

5.3 废气处理:对于产生的废气,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熔炼作业指导书

熔炼作业指导书

熔炼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熔炼作业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用于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点并使其液化,以便进行后续的铸造、锻造或者其他金属加工过程。

为了确保熔炼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要求,以指导操作人员进行熔炼作业。

二、作业准备1. 确保作业场所干燥、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2. 检查熔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温度计、压力计、电源等设备的功能性和准确性。

3. 准备所需的金属原料、熔炉炉料和辅助材料,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准确的称量和配比。

三、操作步骤1. 将金属原料放入熔炉中,并确保炉料的均匀分布和充分堆积。

2. 启动熔炉,按照工艺要求设定合适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并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3. 监测熔炉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加热功率和进料量,以保持熔炉内的温度和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

4. 当金属原料彻底熔化并达到所需的熔化温度时,进行炉内温度的均匀分布和温度的稳定化。

5. 根据工艺要求,加入适量的炉渣剂和其他辅助材料,以调整熔炉内的化学成份和金属液体的纯度。

6. 进行金属液体的测温和化学分析,确保金属液体的温度和成份符合工艺要求。

7. 根据需要,进行金属液体的过滤和除杂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溶性物质。

8. 完成熔炼作业后,住手加热并关闭熔炉,确保熔炉内的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严禁在熔炉周围堆放可燃物品,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3. 在熔炉作业期间,严禁离开作业岗位,必要时可由其他人员代替。

4. 熔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在熔炼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应即将住手作业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五、质量控制1. 对金属原料、炉料和辅助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工艺要求。

2. 在熔炼作业过程中,进行金属液体的温度和化学成份的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其符合工艺要求。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

铸造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铸造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铸造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本指导书适合于铸造作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准备、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清理等。

二、原材料准备1. 原材料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砂型材料、涂料等。

2. 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三、模具制作1.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铸造工艺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尺寸、材料等。

2. 模具创造按照设计要求,创造模具,包括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

四、熔炼1. 炉前准备对熔炼炉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炉内无杂质。

2. 熔炼操作将合适的原材料放入炉内,按照熔炼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加热、熔化、保温等。

五、浇注1. 浇注前准备对模具进行清理和涂料处理,确保模具表面光滑且涂料均匀。

2. 浇注操作将熔炼好的金属液体倒入模具中,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确保铸件充填完整。

六、冷却1. 冷却时间根据铸件的尺寸和材料,确定适当的冷却时间,确保铸件冷却均匀。

2. 冷却条件控制冷却环境和冷却速度,确保铸件内部和外部温度均匀。

七、清理1. 去除模具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注意避免损坏铸件表面。

2. 去除余料对铸件进行修整,去除余料和毛刺,使其符合产品要求。

八、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包括表面光洁度、尺寸偏差、孔洞、裂纹等。

2. 物理性能测试对铸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

九、记录与报告1. 操作记录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时间、温度、压力等。

2. 缺陷报告对铸件的缺陷进行报告,包括缺陷类型、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

十、安全与环保1. 安全措施在铸造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事故发生。

2. 环保要求铸造作业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法规,控制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球墨铸铁感应炉熔炼炉前处理作业指导书-

球墨铸铁感应炉熔炼炉前处理作业指导书-

球墨铸铁感应炉熔炼炉前处理作业指导书本标准适用于感应炉熔炼球墨铸铁件的生产。

1原材料准备1.1球化剂1.1.1球化剂的牌号选择如下表:1.1.2球化剂粒度5~25mm。

1.1.3球化剂必须有质量保证书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使用受潮或混合型号的球化剂。

1.2孕育剂1.2.1孕育剂采用FeSi75和18号长效孕育剂。

1.2.2 FeSi75粒度10~20mm,18号长效孕育剂粒度5~10mm。

1.2.3FeSi75必须进厂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的孕育剂。

2炉前处理2.1原铁水化学成分要求如下表(%)2.2球化处理前对调整好成分的铁水取样快速分析C、Si含量,出铁水温度1540℃~1610℃。

2.3球化及孕育处理2.3.1将称量好的球化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放入球化包堤坝内侧,平整紧实后再加入称量好的硅铁(粒度10~20mm),盖好铁末。

2.3.2先急后绶出定量铁水到球化包内。

2.3.3待球化反应完毕,铁水表面撒集渣剂扒渣并覆盖集渣剂或草木灰。

3炉前控制3.1球铁化学成分控制范围如下表(%,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3.2铁水球化处理前利用热分析仪取样分析C、Si个含量,为炉前处理提供依据。

每包球化后取样分析Si含量,抽样检测Mn、P、S、Mg、Re含量,在前、中、后期取样分析,每炉次不少于3次,并由化验室做好记录。

3.3球化后的铁水浇注到最后一箱铸件时铁水进行快速金相分析。

每包铁水浇注的铸件应作出标记,最后一箱球化级别达不到4级的,该包次铸件出砂后应单独存放,逐件检测球化级别,将球化级别达不到4级的挑出报废。

3.4球化处理完毕至浇注完毕不得超出10分钟。

3.5抽样检测球铁的机械性能,每班次不得少于3次,应在本班次的前、中、后期分别浇注Y型试块,每次浇注应在本包铁水的中、后期。

3.6生产过程中应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并存档备查。

铸态QT400-18球墨铸铁熔作业指导书

铸态QT400-18球墨铸铁熔作业指导书

铸态QT400-18球墨铸铁熔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适用于800公斤球化包处理500-800公斤QT400-18球铁。

一、原材料:1、球铁用生铁,废钢根据TJG03.7.01-08原材料验收标准进行控制。

2、回炉铁:对不同牌号的球铁回炉铁进行分类存放,配料时分别使用。

且回炉铁的杂质、泥沙必须清理干净。

3、特别注意废钢的质量,一方面,废钢厚度<3mm,锈蚀严重,会使铁水含气量增加,铁水氧化,球化剂消耗量增加,造成铸件球化不良。

另一方面,废钢中混入合金钢,会使铸件产生碳化铁,使塑性、韧性降低。

4、球化剂主要选用Mg8RE35、孕育剂:(1)孕育剂主要选用SiBaCa ,并且要达到工艺要求的粒度。

(2)对于厚大铸件、浇注时间较长,需用75Si铁与硅钡合金(Si:60-68%,Ba:4-6%,AI:1.0-2.0%,Ca:0.8-2.2%)进行复合孕育。

混合比为7∶3(3)75Si铁与硅钡复合孕育剂配比,要专人负责。

二、配料配料要求铁水成分达到以下范围原铁水碳:3.7-3.9%; 硅1.0-1.2%; 锰:0.15-0.2%; 磷:≤0.06%; 硫0.05%(脱硫处理后的成分),要求每包取原铁水激冷试样一个做为化验用,试样编号为日期+包次顺序,如:2010年8月2号第一包球铁激冷试样,编号为20100802-1也可以将年去掉,编号为0802-1,第二包激冷试样编号为0802-2,以此类推.球化处理后的最终成分:碳:3.4-3.8%; 终硅2.6-2.9%; 锰:0.15-0.2%; 磷:≤0.06%; 终硫0.02%; 残镁0.04-0.06%; 残稀土:0.02-0.04%。

要求每包取球化后铁水激冷试样一个做为化验用,试样编号为日期+包次顺序,如2010年8月2号第一包球铁激冷试样,编号为20100802-①也可以将年去掉,编号为0802-①,第二包激冷试样编号为0802-②,以此类推。

原铁水和球化后同一包铁水的激冷试样编号一致,便球化后的激冷试样最后包数加圈,用以分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每包出炉完毕,球化反应开始时焰化操作工应按动秒表开始计时,反应时间应≥50秒,以 防止球化不良,并要记录球化反应时间。
6.3.铁水转运要求: 吊运人员应将接种完毕之铁液于3分钟内倒入浇注盆,炉前操作工负责监控铁水转运时间并 记录, 若超过3分钟以上时该包铁液返回电炉,重新再处理。
(三)不良处理:
3.4 电炉铁液分析结果在标准范围内时,则可以出炉。铁液调好后30分钟不出炉,需重新确 认长度成份及白口长度
3.5 铁液保温时间超过1小时,需重新调质。 3.6 每炉铁液冲入返回铁液≥两包时需重新调质。
4.温度和出铁控制:为保证铁水满足浇注要求,度进行检测并记录,(预热浇包或浇注盆之铁液需在炉内测温一次〕 ,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不能出铁。温度以《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的浇注温度范围为标准
5.铁液转运量管制:作业人员根据生产状况在《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范围内确定每包铁液量 的目标值,出铁水时用吊钩称称量,允许误差为目标值的±30kg
6.球化过程:
6.1球化处理过程见《球化作业指导书》,为保证球化反应稳定,每炉最后残留<500kg时不 再出炉 覆盖剂加入(依球化温度增减);出炉时避免铁液直接冲击球化剂,操作人员应 控制铁液角度
3.2 按时査看分光仪检测结果(分光试验人员接到分光试片测试后,将分析结果报告到炉前), 各元素成分须控制严格执行《熔解作业基准表》中的规定。当化学成分测得在下限时, 熔化工在熔化工程师的指导下计算出达到目标值所需添加的量并负责添加。此时不必再 测成分
3.3 对《熔解作业基准表》中要求不明确的微量元素控制目标为:Sn≤0.007%、Sb≤0.007% ,其他元素≤0.05%。如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需要电炉重新调质,调质合 格后方可出炉。如成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按每包首尾模的插牌,将该 包次回炉。
5.安全操作要求:
作业前必须穿戴的劳保用品:安全帽、劳保鞋、防护口罩、劳保手套。
6.相关文件及记录:
《熔解作业基准表》 《球化处理作业指导书》 《中频电炉操作规程》 《电炉作业日志》
3.3 对《熔解作业基准表》中要求不明确的微量元素控制目标为:Sn≤0.020%、Sb≤0.015% ,其他元素≤0.05%。如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需要电炉重新调质,调质合 格后方可出炉。如成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不在控制目标内,按每包首尾模的插牌,将该 包次回炉。铁液调好后30分钟不出炉,需重新确认成份及白口长度
5.铁液转运量管制:作业人员根据生产状况在《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范围内确定每包铁液量 的目标值,出铁水时用吊钩称称量,允许误差为目标值的±30kg
6.接种剂加入方式及加入量,依《熔解作业基准表》作业,一次接种剂不可直接放置于包底, 待铁液加入浇包至目标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加入接种剂。
7.铁水转运要求: 吊运人员应将接种完毕之铁液于3分钟内倒入浇注盆,炉前操作工负责监控铁水转运时间并 记录, 若超过3分钟以上时该包铁液返回电炉,重新再处理。
1.目的
铸铁熔炼作业指导书
文件号 页数
1/3
为使铁水品质满足产品要求,保证熔化操作工的正确有序的操作,特制定本文件。
2.作业范围 炉前备料、加料、出铁。
3.适用岗位 电炉操作岗位,禁止非本岗人员操作。
4.作业内容及步骤
(一)灰铸铁熔化操作
1.熔化操作工依照每日的生产指令启动熔解作业。首先进行领料和备料工作,所用原料要干 燥, 领到现场的原料按分类标识进行存放。
3.4 铁液保温时间超过1小时,需重新调质。 3.5 每炉铁液冲入返回铁液≥两包时需重新调质。 3.6 每炉铁液保温时间超过1小时,需重新调质。
4.温度和出铁控制:为保证铁水满足浇注要求,熔化操作工每包出铁前先进行除渣,然后用 浸入式测温枪对铁液温度进行检测并记录,(预热浇包或浇注盆之铁液需在炉内测温一次〕 ,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不能出铁。温度以《熔解作业基准表》规定的浇注温度范围为标准
1.当发生材质异常时,及时报告主管,必要时确认异常品数并隔离,同时联络品保人员进行 处理。
2.其他不良:品保依品质目标要求,超出目标时品保有权停止生产,并通知相关单位改进,同 时将不良情况报告品保主管。但为保证交期,需要生产时由生管提出生产申请,由副理或代 理人核准。在保证订单的前题下生产数量应尽量少。
2.按《中频电炉操作规程》进行电炉操作。
3.化学成份控制:
3.1 正常调质时C、Si不得同时做上限或下限,在包内调整合金含量时合金块度<20mm,Si 的调整幅度≤0.2%且只能用硅铁调整不可用接种剂调整。
3.2 按时査看分光仪检测结果(分光试验人员接到分光试片测试后,将分析结果报告到炉前), 各元素成分须控制严格执行《熔解作业基准表》中的规定。当化学成分测得在下限时, 熔化工在熔化工程师的指导下计算出达到目标值所需添加的量并负责添加。此时不必再 测成分
(二)球墨铸铁熔化操作
1.熔化操作工依照每日的生产指令启动熔解作业。首先进行领料和备料工作,所用原料要干 燥,领到现场的原料按分类标识进行存放。
2.按《中频电炉操作规程》进行电炉操作。
3.化学成份控制
3.1 正常调质时C、Si不得同时做上限或下限,在包内调整合金含量时合金块度<20mm,Si, 的调整幅度≤0.2%且只能用硅铁调整不可用接种剂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