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合作`商业生态系统
什么是商业生态系统.

什么是商业生态系统什么是商业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商场如战场的观念。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顾客之间、销售商之间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
美国学者詹姆士·穆尔(James F.Moore)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一书,标志着竞争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
作者以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但又不同于将生物学的原理运用于商业研究的狭隘观念。
后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似乎仅仅表现为最合适的公司或产品才能生存,经济运行的过程就是驱逐弱者。
而穆尔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竞争战略理论的限制,力求“共同进化”。
穆尔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
商业生态系统在作者理论中的组成部分是非常丰富的,他建议高层经理人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系统内的公司通过竞争可以将毫不相关的贡献者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
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作者认为制定战略应着眼于创造新的微观经济和财富,即以发展新的循环以代替狭隘的以行业为基础的战略设计。
所谓的商业生态系统,就是由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其成员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这些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不同的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价值网,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
不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同的是,价值链上各环节之间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价值或利益交换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更象是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网。
商业生态系统也是一种企业网络,是“一个介于传统组织形式与市场运作模式之间的组织形态”,但它不是一般的企业网络,它强调以企业生态位的思想来看待自己和对待他人。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营销创新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营销创新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推进,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营销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为实现商业价值而建立的一个包含企业、合作伙伴、顾客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整体生态系统。
它强调的是共生关系,在不断交互、学习和优化中实现协同共赢。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1. 创造价值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创造价值为主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企业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市场、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打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为顾客和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2. 建立合作关系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竞争对手、渠道伙伴等建立横向、纵向的合作关系,共同形成商业生态系统。
合作伙伴之间需要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关系,保持沟通和协作,并在不断的学习中优化协同效果。
3. 数据互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形成数字化的连接。
不同的企业、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之间需要建立起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为商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和支持。
4. 关注生态环境构建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关注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和社会多元性。
企业需要掌握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等重要指标,注重社会和商业的共生关系,为社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商业生态系统的营销创新1. 顾客参与商业生态系统的营销需要注重顾客参与,充分挖掘顾客潜在的需求和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社群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定制化服务等方式,让顾客参与进来,共同 shaping 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2. 以数据为依据商业生态系统的营销需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的解读和分析,精准化的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形成更创新的营销方案。
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精准的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更有效地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定位。
3. 创新营销手段商业生态系统的营销需要不断创新手段和方式,充分挖掘互联网和科技的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R/VR 等技术手段,提高营销效果和顾客体验,不断推出与众不同的营销活动和产品服务。
论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2003.5.1摘要/睑业竞争战略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同时也引起竞争规则的改变,给企业竞争战略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以“共同进化”为目的,强凋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构筑更广‘、更大和更强的防御体系。
尤其是我国企业在加入W-『-o后,要在较低的水平条件下同国外资金雄厚、技术和管理先进的跨国公司或企业巨头进行激烈竞争,更需要密切主要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等价值链上的关键要素,运用商业化、动态化,同时竞争规则也在改变,由过去的产品竞争、过程竞争上升到企业群体竞争,即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在企业竞争战略这一章中,给出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演化过程,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的竞争战略理论或流派进行概述,从中总结出其发展趋势;第三章主要是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产生背景、定义、组成层次即基本特征加以说明,并论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实施前提和必备要素;而在第四章中,从价值链的角度对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包括商业生态系统价值链的生命周期、管理模犁,以及价值链管理的源头和价值分配;最后一章主要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先给出总体模式设计和组建程序,然后论述商业生态系统领导的职能及必备条件,并说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选择过程及方法,最后是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和建立商业生态系统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竞争、战略、商业生态系统f,势杂优复争一缸竞日造得创变断境不环略竞战业争企矗了矿一实展主、发分育和部培存论、生绪定得。
制求述、中阐划争章规竞五论的分理烈共统激文系在本态便生以AbstractEnterprisecompetitivestrategychangesaccordingtothechangesoftheenvironment.Economicglobalizationandcompetitiveaggravation,thediversificationofcustomer‘sdemandsaswellasthedevelopmentofCommunicationandIT,changetheenterprisecompetitiveenvironmentgreatly.Thatistosay,theenvironmentbecomesmorecomplexandmoredynamic.Furthermore,thegame’sroleischanging.Alloftheserequiremoreeffectivecompetitivestrategy.ThecompetitivestrategyofBusinessEcosystem(BE)takes“collectiveevolution”asitspurpose,emphasizesthecoordinationandthecooperationamongthegroupofdifferententerprises.So,itcanpromoteoverallcompetitionability,tobuildabroader,largerandstrongerdefensivesystem.TheenterprisesofourcountrymustcompetewithforeigncompaniesafterChinajoiningWTO.TheyespeciallyneedcarryoutBEtheory,tocoordinateandcooperatewithothers,forexample,themajorproducer,thecoresupplierandcustomers.TheyshouldapplyBEtheorytoestablish,cultivateandimplemententerprisecompetitivestrategy,inordertocreatecompetitiveadvantagecontinuously.Thispaperincludesfivechapterstotally.Introductionparthavemajoranalyzedthechangesoftheenterprisecompetitiveenvironment.Theenvironmentbecomesmorecomplexandmoredynamic.Furthermore,thegame’sroleischangingfrompastproduct’scompetition,process’scompetitiontoenterprise’sgroupcompetition,thatistosay,thecompetitionofBE.Inthechapterofenterprisecompetesstrategy,thepapergivesthebasicconceptofcompetitivestrategyandthedevelopmentofevolutionprocess.Moreover,byconnotationofthemajorcompetitivestrategictheoriesorschoolssince1980’s,thepapersummarizesthedevelopingtendencyofcompetitivestrategy.Inchapterthree,thepapergivestheBEbackground,thedefinitionandcompositionlevel.Furthermore,thebasicfeatures,theessentialfactorsforsuccessfulBE,andtheassumptionsofBEhavebeendiscussedinthissector.Inchapterfour,thepaperanalyzedtheBEfromtheangleofvalue—chain,includingthelife·cycleof8E。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间战略协同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间战略协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于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商业生态系统之中。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企业间的关系和协同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成为了在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众多企业、组织和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就像一个繁荣的生态群落,其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并通过相互合作和竞争来实现共同的发展。
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或者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动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企业间战略协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企业往往拥有各自独特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协同合作,企业可以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例如,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与一家拥有强大市场渠道的企业合作,能够将先进的技术迅速推向市场,实现双赢。
其次,战略协同能够降低风险。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单独行动面临着诸多风险。
而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协同关系,可以分担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共同开发新产品时,多家企业共同承担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一旦成功,收益也将共同分享。
再者,战略协同有助于创新。
不同企业的思维方式、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的碰撞,能够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往往不是单个企业能够独立实现的,而是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孕育而生。
然而,要实现企业间的战略协同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障碍。
文化差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同企业可能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管理风格和工作方式等。
这些差异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很容易引发冲突,影响协同效果。
例如,一家注重层级管理和流程规范的企业与一家倡导灵活创新和快速决策的企业合作时,可能在决策过程和工作推进上产生分歧。
利益分配不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协同合作中,各方都希望获得相应的利益。
如果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可能导致合作的破裂。
生态系统构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模式

生态系统构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竞争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系统构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模式。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企业与合作伙伴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共同分享资源、优势和协同创新,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成功。
一、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构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模式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相互依存: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综合竞争力。
2. 共同利益: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参与方都应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共赢。
3.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应共同参与创新和价值创造过程,推动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4. 开放共享: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信息应对参与者开放和共享,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合作的深化。
二、生态系统构建的步骤生态系统构建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合作伙伴:企业需要识别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合作伙伴,根据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和资源优势进行选择。
2. 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目标和责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分享资源和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双方应共同分享资源、信息和技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知识的共同进步。
4. 推动协同创新:双方应共同进行产品、技术和业务的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5. 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成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持续发展和共赢。
三、生态系统构建的案例分析以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为例,其成功的生态系统构建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赢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阿里巴巴通过创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整合了包括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等多个业务板块。
阿里巴巴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了平台的快速扩张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阿里巴巴还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了业务增长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生态思维:构建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特点:商业生态系统的独特性质和优势
• 动态性: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断变 化和发展 • 复杂性: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作用复杂多样 • 适应性:生态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 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 资源:提供原材料、技术、人才 等生产要素,降低企业成本 • 支持:提供市场渠道、品牌推广、 物流等支持服务,提高企业效率
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商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层次结构: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 网络结构: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流动
功能:商业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力
案04例分析:成功的商业生态系 统实践
案例分析一:苹果公司的商业生态系统
核心要素:苹 果公司、开发 者、用户和合
作伙伴
01
结构功能:以 苹果公司为核 心,构建了一 个紧密的生态
系统
02
优势特点:创 新能力、品牌 影响力和稳定 的客户群体
03
案例分析二: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生态系统
01 核心要素:阿里巴巴集团、商家、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02 结构功能:以阿里巴巴集团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 03 优势特点:强大的平台能力、丰富的用户资源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
创新应用:利用生态思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生态思维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 统产业
转型升级:利用生态思维推动传统产业 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生态思维对企业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的影响
战略管理:运 用生态思维优 化企业战略管 理,提高竞争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间战略协同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间战略协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企业和组织组成的,它们共同创造价值,并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相互适应和演化。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功能,有的是核心企业,引领着系统的发展方向;有的是配套企业,为核心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还有的是关联企业,与系统中的其他企业有着间接的联系。
企业间战略协同是商业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意味着不同企业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协调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这种协同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深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等多个方面,通过整合各方的优势和资源,实现“1+1>2”的效果。
那么,企业间战略协同究竟有哪些好处呢?首先,它能够提升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当各个企业协同合作时,可以共同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提高系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例如,在智能手机的商业生态系统中,芯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手机制造商等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使得整个产业链不断升级,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战略协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往往难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分担风险,减少因市场波动、技术变革等因素带来的损失。
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确保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双方能够共同承担成本压力,降低经营风险。
再者,企业间战略协同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一家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与一家拥有高效生产设施的企业合作,可以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然而,要实现企业间的战略协同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
,
,
文 绘 项 凯 标 / 燕艳 / 画
间 的 过度竞争 很 可 能 导 致 系统效 率 的 下 降 所以
,
。
这
一
阶段 主 要 任 务是 发 展 与 目标 商
业 生 态 系统 中其 他 成 员 差 异 化 的 资 源 与 能
力 缺
,
填补 目标商 业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生 态 位 空 或 替换 商 业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瓶 颈 成 员
.
征兆时 ,就采取改善的举措。
如何成为商业生态系统 的领导
此外 ,核心 企业 应牢牢 保住 系统 中的顾
未 来 企业 的 目标 不 是要 成 为一 个 行 客,特别是 关键顾 客加强 双方 的依赖 关系控 业 的领 导,而 是一 个商 业 生态 系统 的领 制 市场 及市场 渠道 ,以吸引市场 内的所有需 导 。任何组织都 是具 有权威性的 ,组织规 求 ,制定恰 当的驱逐竞 争者 出局 的策略 ,承
。
,
,
找到最 能发 挥 企 业 价值 的位 置
在商 业 生 态 系 统 如 何 保 持 竞 争 优 势
商 业 生 态 系统 是
动 态 开 放 系统
,
一
个 不 断调 整 优 化 的
、
具 有 自积 累
自组 织
、
自
优化 的 特性 成员 加 入
统 中有
,
。
系 统 在运 行 中
,
不 断有 新 的
,
不 合 格 的成 员被 替 换
一
个 商业 生 态 系统 是
一
个 双 向选 择 问
业
,
经 常会 选 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竞争合作理论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尔`布利克( Joel Bleeke ) 与戴维`厄恩斯特( DavidErnst ) 。
他们在协作型竞争一书的开篇就道出了这一理论的核心, 即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
背景: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 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原有竞争优势的消失, 业不得不转向其他可能找到新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层面。
在过去数年间, 这个问题的解答一直集中在企业内部程序的改善, 他们采取的方法大抵不出削减费用、减少管理层次、重大设计流程、改善信息决策系统, 以及例行事务的自动化等。
但内部效率的改善, 对企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原因之一是这些改善仅使企业同那些也经历同样努力的竞争者不相上下而已;原因之二是经过多年的内部改善, 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源泉已开始枯竭。
解决的问题:企业的经常性开支一般不超过平均制造成本的3% , 劳动力成本也不会超6%。
这就是说, 即使企业尽最大的努力削减费用, 实行自动化等, 对总成本的改善也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 企业平均收益的55%是花在采购上的, 若能削减这部分费用, 对企业来讲, 是极为有利的。
于是, 企业采取各种措施, 如削减供应商数目, 实行大额采购逼迫供应商降低成本等。
实践证明, 这种瓜分“利益大饼”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
一些有识之士便将思路转移到与供应商联手、共创“利益大饼”上来, 逐渐形成了竞争合作理论。
企业的合作竞争联合了若干企业的优势,共同开拓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规模效应合作竞争使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
首先,单个企业各自的相对优势在合作竞争的条件下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降低了企业的单位成本;其次,合作使专业化和分工程度提高,对合作伙伴在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研发和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放大了规模效应;再次,企业通过合作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了格式系统,增强了网络的外部性。
成本效应合作竞争降低了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组织成本。
企业通过相关的契约,建立起稳定的交易关系,降低了因市场的不确定和频繁的交易而导致的较高的交易费用。
同时,由于合作企业间要进行信息交流,实现沟通,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减少了信息费用。
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也有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协同效应同一类型的资源在不同企业中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这就为企业资源互补融合提出了要求。
合作竞争扩大了企业的资源边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异质性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本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合作竞争节约了企业在资源方面的投入,减少了企业的沉没成本,提高了企业战略的灵活性,通过双方资源和能力的互补,产生了 1+1〉2 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创新效应合作竞争使企业可以近距离的相互学习,从而有利于合作企业间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能力与合作企业的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能力。
此外合作组织整体的信息搜集、沟通成本较低,可以更加关注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和产业发展动态、跟踪外部技术、管理创新等,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
理论基础:1 尼尔瑞克曼等在对大量实例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 促使竞争合作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有三个, 即贡献(能够实际增加的价值,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资本,专业,技术,人才等)、亲密(信任,信息共享,建立好的团队)和远景(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方法,并非黄粱美梦)。
2 双赢或多赢是竞争合作的目标。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 我有利、客无利, 则客不存; 我利大、客利小, 则客不久; 客我利相当, 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
实际上, 这讲的就是合作竞争中的双赢模式或多赢模式。
3 应慎重选择竞争合作伙伴(诺基亚与微软的例子)。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以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并倾向于按一个或多个中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己。
简单说,商业生态系统包括企业自身及其顾客、市场媒介(包括代理商、提供商业渠道以及销售互补产品和服务的人)、供应商,这些可以看成商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物种。
此外,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还包括这些初级物种的所有者和控制者,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相关的物种(包括政府机构和管理机构,以及代表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协会和标准)。
一、提出的时间:1、国外学者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1871—1955)在1935年提出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随着对生态系统及社会组织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人类社会的组织、运转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系统极为类似,并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大量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
199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尔(James F.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
他认为所谓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
它们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担当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形成互赖、互依、共生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商业生态系统中,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身在其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利共存,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2、国内学者陆玲在1995年较早提出了企业生态学理论和“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她认为企业生态系统是“企业与企业的生存环境构成的统一体,而企业生态学就是”研究企业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从此概念来看,企业生态系统也就是商业生态系统。
韩福荣(2002)、杨忠直(2003)也分别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企业与环境的构成角度阐述了类似的概念。
二、提出的背景:1、超分工整合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关注自己的生态位施振荣在回顾社会与产业的演进后指出,组织随着产业趋势改变,由工业时代传统的层级式垂直整合,演进到信息时代扁平式的授权分工整合阶段,再到今日知识时代,出现了网络式的超分工管理模式[1]。
他指出,在一般制造厂内,垂直分工与水平整合才符合现代经济效益,但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垂直分工之外,即使是水平也可能先分工再整合,这就是超分工整台。
超分工整合的结果是许多公司的命运被绑在了一起,为了发展,它们组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共享相关的产品、服务和技术等。
2、消费者需求驱动经济的发展加速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超分工整合的发展导致单个企业无法独立为消费者提供全套产品,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必须与相关的企业更加紧密的合作。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企业间的联合,并最终走向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合作,即商业生态系统。
比如,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无缝的服务,已经集成了很多企业在它的网上书店上,比如Yahoo!提供引擎,Visa、MasterCard、AmEx和其它信用卡机构提供支付服务,Ingrarm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等等。
3、对于某个企业来讲,领导或参与某个商业生态系统,将使它所拥有的资源超出它所在的公司和组织的边界之外因此,聪明的企业懂得如何引导这股力量,集合这些自由资源为他们的前景服务。
比如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为了和美国波音及麦道公司竞争,根据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区位生产组织,A300和A310宽体客机在法国总装,德国负责生产机身,英国负责生产机翼,而西班牙负责生产尾翼。
4、商业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线,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走到了一起,从而增加各自的市场机会比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为了给商业顾客创建电子商业的解决方法,把不同行业的企业比如计算机服务、系统一体化服务、电话服务、储蓄所、信用和交易服务等联系了起来。
5、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各种组织问的、高效的电子化连接,将伙伴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在一起,使组织间的信息和知识的交换量与交换速度大大提高。
6、世界经济形势的改变,传统经济管理理论越来越不适用未来发展的不可控变量实在太多,各种因素交互影响而“突现”混沌现象和随机性太多,用原来的方法是无法把握的。
为此,我们必须发展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才能解决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问题,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而产生的。
三、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与生物生态系统类似,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是,具有大量的松散联结的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依靠其他的参与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
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者彼此命运攸关:如果生态系统健康,那么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参与者都会深受其害。
最先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是詹姆斯·穆尔,他率先将生物生态系统观应用于商业领域。
他在1996年出版《竞争的衰亡》,指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熟知的竞争正在死亡。
不是没有竞争了,而是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但需要重新认识竞争。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商场如战场的观念。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顾客之间、销售商之间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
传统上,从产品和市场这两点出发看待竞争,你的产品或服务优于你的对手,你就胜利了,这将仍然是重要的,但如此视角忽略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包括建立对未来的共识,组织同盟,谈判交易,以及处理复杂的关系。
四、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管理理论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的运营上,没有对如何管理大规模的企业网络提供多少见解。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多个行业,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健康的生态系统都可以通过某类核心企业所发挥的特定功能来反映;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的效率、创新性和生命力,也与这类核心企业的行为有着根本性的关联。
优秀的网络核心企业不但能使庞大而分散的商业网络与顾客联结的难题化繁为简,而且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可资利用的“平台”,还能促进整个生态系统改进生产率、增强稳定性,并有效地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