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251系列精梳机棉网破洞的原因与控制

FA251系列精梳机棉网破洞的原因与控制

陈益阳;邵林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1993(021)007

【摘要】FA251系列精梳机是目前国内使用较普遍的一种精梳设备,它具有产量较高、机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价格适宜等优点。但在实际生产中,该机棉网有时则会产生破洞,从而使精梳条干恶化。我们通过反复实践,找到了棉网破洞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一、FA251系列精梳机气流分析精梳机的各种主要的气流状况参见图1。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陈益阳;邵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12.225

【相关文献】

1.棉精梳机棉网破边的原因分析 [J], 蒲建华

2.棉精梳机棉网破边原因分析 [J], 蒲建华

3.精梳机棉网破边原因及解决措施 [J], 陈薇芬

4.FA261型精梳机棉网破洞原因分析 [J], 庄学利

5.精梳机棉网破边原因及解决办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章 精 梳

第四章精梳 内容和要求: 了解精梳工序的任务、精梳纱的特点和精梳机的发展。 了解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小卷的质量要求和精梳准备机械的原理和工艺。 领会和理解与精梳相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了解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工艺配合。 理解和掌握给棉、钳持与梳理、分离接合等主要工艺原理。 难点和重点: 给棉、钳持与梳理、分离接合等主要工艺原理,影响精梳棉网的主要工艺参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及课堂讨论。 计划学时:8学时 第一节精梳工序的任务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 (一)精梳的必要性 对于高档织物,普梳纱难以满足要求; 60英支以上的高支纱,普梳难纺; 特种纱线,普梳纱不能满足要求。 (二)精梳工序的任务 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可排除生条中的短纤维约为40%~50%。 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20%。 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95%。 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精梳工序是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是机械是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二、国产精梳机的发展 1958年:红旗牌精梳机。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精梳机。 20世纪60年代初期:A201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分;A201B、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分。。 80年代初: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分。 1991年~1993年:FA261型、SXFA252型精梳机,车速为300钳次/分。 1998年以后:PX2、FA266、F1268、SXF1269型精梳机,车速350钳次/分。 2002年:SXF1269A、F1268A、FA269型精梳机,最高车速达400钳次/分。

纯棉14.6tex针织用纱精梳工艺设计

纯棉精梳14.6tex针织用纱工艺设计 任务描述: 在普梳系统中,生条含有较多的短绒,纤维形态差异较大(弯钩纤维、未伸直分离纤维),且存在未被梳棉机清除的结杂,这些都会影响成纱质量(如细纱结杂、条干、强度等),所以在梳棉后采用精梳工序,以进一步清除生条中的疵点,排除短绒,伸直平行纤维,为提高成纱质量打好基础。精梳工艺设计重点是合理配置精梳准备工艺和精梳机工艺,确保生产出高档优质的精梳纱线。 一、精梳准备工艺 梳理机制成的生条,纤维排列较乱,纤维平行伸直度较差,具有大量弯钩,特别是后弯钩纤维占50%以上。这种状态的纤维,不能满足握持梳理的要求,如直接由精梳机加工,不仅梳理阻力过大使梳针易损坏,而且纤维易损伤,使很多未伸直的纤维被作为过短纤维而被排除,并产生过多的落纤,这将降低精梳质量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生条在进入精梳前,应经过精梳准备工序,制成条干均匀的小卷,以改善条子中的纤维状态,满足握持梳理的喂入要求。 精梳准备工艺方式有三种类型: 条卷工艺:预并条机→条卷机 工艺牵伸由大到小,所用的机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是国产A201系列精梳机配套使用的工艺流程。制成的小卷牵伸不足,约6-12倍,虽然黏卷现象较少,但纤维平行伸直度较差,小卷横向不匀,嵌板对小卷握持不匀,致使精梳落棉率偏高。所以,条卷工艺已逐渐被其他两种工艺流程取代。 并卷工艺:条卷机→并卷机 牵伸由小到大,总牵伸约6-12倍;制成的小卷成形良好,层次清晰,纵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精梳机嵌板的可靠握持;落棉均匀,成条工艺好;占地面积小;6层小卷并卷后,成卷均匀度好。所以,适用于双精梳工艺的头道精梳准备工艺,且适于生产较高档、高档的精梳产品。国内一般用于FA系列设备。 条并卷工艺: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 工艺牵伸由大到小,总牵伸约7-14倍;制成的小卷因合并条子多而成卷均匀度好,纤维伸直平行度很好,可以减轻精梳机的梳理负担,小卷质量不匀率小,可纺纤维的损失少且产量高,输出线密度可达100m/mi以上,故被普遍认为是当今最先进的精梳准备工序,国内现代精梳多采用此流程。可用于生产较高档、高档的精梳纱。因此并卷数少,并合均匀度不如并卷工艺,所以不宜用于双精梳工艺,且这种流程的占地面积较大。 二.设计步骤: 分析原料性能特点、成纱质量特点 所选用精梳机的技术性能 配置精梳机的主要工艺参数 1.分析原料性能特点、成纱质量特点 C J 14.6 tex K 为纯棉精梳细特纱。平均品级2.1~2.6,平均长度30±1。成熟系数为1.7~1.8时,其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都比较理想。 表7-1 纯棉针织品和针织纱特点和对原棉的要求 纯棉针织品特点针织纱的特点针织用纱对原棉的要求 针织品要求柔软、丰满 条干和强力要求均匀, 细节、疵点、棉结少 色泽乳白、长度一般、长度整齐度 好、短绒少、纤维柔软、强力较高、

精梳工序的任务

第四章精梳 第一节精梳工序的任务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 在棉纺系统种纱线的生产有两种工艺流程:普梳系统和精梳系统。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汗衫、细特府绸、特种工业用的轮胎帘子线、高速缝纫机线,它们的纱或线都是经过精梳工序纺成的。经精梳加工后的精梳纱,与同特数梳棉纱相比,强力高10%~15%,棉结杂质少50%~60%,条干均匀度有显著的提高。使精梳纱具有光泽好、条干匀、结杂少、强力高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外观特性。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它们的精梳纱的比重占纱线总产量的50%以上,在国内,近几年来棉纺企业生产精梳纱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据中国棉协统计资料,2000年前全国精梳纱比重只有13%左右,到2003年已达到20%以上,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精梳纱生产量均已超过棉纱产量的30%以上。 精梳工序的任务 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生条中的短绒含量约占12%~14%,精梳工序的落棉率为13%~16%,约可排除生条短绒40%~50%,从而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20%。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95%。有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生条5米的重量不匀率),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精梳工序是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机械是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二、精梳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1、精梳过程的特点 精梳工序能完成上述任务,主要是由于精梳过程的特点形成的,精梳时棉层是在握持状态下梳理一端,继而再握持已梳理过的一端,而梳理另一端,这种握持梳理左右,使棉层中的短绒、棉结、杂质得到比较彻底的排除,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分离度有显著的提高。 经过精梳加工,精梳条中仍含有短纤维约8%左右,精梳加工本身也会产生部分短绒,而精梳落棉中也含有可纺纤维,同时,精梳工序要增加机台、用人,加工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精梳工序的选用,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效果。因此,精梳工序一般用再纺7.3tex(80s)以下的超细特纱和强力大、光泽好的19.4-9.7tex(30s-60s)细特针织用纱以及具有特种要求的轮胎帘子线、缝纫线、牛仔织物的纱线时,均应采用精梳加工。 三、精梳机的发展 1、1958年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精梳机,命名为红旗牌精梳机。 2、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制了A201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分。之后将A201B、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分。 3、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于80年代初研制开发了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分。 4、1991年到1993年相继开发了FA261型、SXFA252型精梳机,车速为300钳次/分。到了1998年以后以相继开发了PX2、FA266、F1268、SXF1269型精梳机,精梳机的速度提高到350钳次/分。 5、到2002年我国开发了SXF1269A、F1268A、FA269型精梳机,最高车速达到了400钳次/分。 6、国外精梳机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有:瑞士立达公司的E7/5、E7/6和E70R;德国清泽公司的VC-300;日本丰田公司的CM100等。

精梳(讲义)

精梳 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 在普梳纺纱系统中,从梳棉机上下来的生条存在很多缺陷,如含有较多的短纤维、杂质、棉结和疵点,纤维的伸直平行度较差。这些缺陷不但影响纺纱质量,也很难纺成较细的纱线。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和特种纱线,如细特纱、轮胎帘子线等,均采用精梳纺纱系统。精梳工序的任务是:(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一般梳棉生条中的短纤维含量约占12%~14%,当精梳工序落棉率为13%一16%时,可排除生条中的短纤维约为40%~50%。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以减少细纱断头和成纱疵点,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在正常工艺条件下,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一20%。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以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一95%。 (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通过喂入时的并合,使不同条子中的纤维充分混和与均匀,并制成精梳条,以便下工序加工。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仅为0 .5%~2%。 精梳工序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机械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二、国产精梳机的发展 1958年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精梳机,命名为红旗牌精梳机。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研制了A20I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min,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精梳机的历史。到了20世纪70年代,针对A201A型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机构中存在的磨损大、振动大等问题进行了改进,出现了A201B型精梳机;之后将A201B型精梳机的单筒双条改为双筒单条.并对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了改进,更名为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min。 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于80年代初研制开发了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min,同时又对A201c型精梳机进行了多项改进,设计制造了A201D型精梳机,车速为165钳次/min。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纺织机械总厂对FA25l型精梳机进行了八项技术改进,发展成为FA251 B型精梳机,车速达到180钳次/min。1991年到1993年相继开发了FA261型、SXFA252型精梳机,车速为300钳次/min。1998年以后又相继开发了PX2型、FA266型、F1268型、SXF1269型精梳机,精梳机的速度提高到350钳次,2002年我国又开发了F1268A型、SXF1269A型精梳机,最高车速达到了400钳次/min。我国精梳机的加工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第二节精梳准备 一、精梳准备的任务 精梳前准备的任务条子在进行精梳加工之前必须经过精梳准备工序,以改善条子中的纤维结构,做成结构均匀、质量优良的小卷。因此,准备工序的任务为: (1)制成小卷,便于精梳机加工。 (2)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以减少精梳时纤维损伤和梳针折断,减少落棉中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 一、棉纺基本概念 1、棉纺产品:用棉纺设备将多种纤维加工成的纱线制品。 2、棉纺特点: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棉纺产品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3、棉纺设备可加工:传统的棉花、各种棉型化纤、中长化纤、长丝、以及其它天然纤维的纯纺和混纺。 4、棉纺规模:以细纱锭子数和转杯纺头数来表示棉纺厂的规模大小。 5、棉纺产品开发设计包括:棉纺新原料的开发、混纺纱不同混纺比的设计、新原料和新品种的工艺设计、多种花式纱的设计与加工方法。三、棉纺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的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更要考虑到所加工的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1.纺纱系统:普梳、精梳、混纺纱、新型纺、中长化纤、废纺,后加工 新型纺纱 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新型纺纱。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 型梳棉机→并条(2-3 道)→粗纱→细纱。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开清→梳棉→粗纱→细纱。后加工 2.原料:(1)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 锯齿棉皮辊棉打包国产棉包规格:100×42×60cm,V=0.25m܁,密度300~360kg/m܁,G=75~90kg。标注唛头、产地、规格等。 棉花品级及参考指标:中国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分级。纺织部颁发: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三级为标准级。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 (2)化纤品种:粘胶(人造棉)、莫代尔、丽赛、天丝、竹纤维涤纶(聚酯)腈纶(丙烯腈)锦纶(聚酰胺、尼龙)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丙纶(聚丙烯)芳纶(芳族聚酰胺)氨纶聚乳酸 化纤分等及质量指标 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3.配棉 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 1)棉纱号数细号:所用原棉级数高,支数细,长度长,含杂少,不混用再用棉。中粗号:要求低,可混部分再用棉。2)普梳纱与精梳纱 精梳纱:原料适合用成熟度好,含水低,棉结少的皮辊棉。普梳纱:纱外观要求低,用锯齿棉,对纱条干及强力有利。3)单纱与股线股线:对原棉的疵点和短绒率等要求较单纱低。4)经纱与纬纱经纱:原棉要求纤维较细、长,成熟度适中,含杂和色泽占次要地位。纬纱:纤维可粗些,短绒要求也较低,但色泽、棉结杂质要少。5)特种纱:用途不同,要求各异6)针织纱要求条干好,杂质少,色泽好,柔软富有弹性,捻度少,但强力应足够,应选细度、成熟度好,强力高的原棉。7)起绒织物用纱要求绒面厚实,丰满有立体感,应配纤维粗短、成熟度好、弹性好的原棉。 8)浅色布用纱要求染色均匀,不产生花条,应选成熟度好的原棉,否则成熟度差,棉结多,白星多,染色后产生斑点。9)一般染色的染色布和漂白布用纱坯布经漂白、染色后,可去除部分杂疵,黄白条花,故可配较低品级的原棉。10)深色布用纱对深色布,不同纤维染后不易区别,故原棉要求较低,但死纤维,僵棉应少用。11)印花布用纱印花布具有花纹图案,故疵点不易看出,原料要求可次些。 纱线品质与原棉性状关系:(1)纱线强力:a.纤维细度:纤维细度细,纱强高。b.单纤强力:单纤强力高,

棉纺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棉纺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纱线产品的名称 1.化学纤维产品中,合成短纤维一般称为纶,如涤纶;纤维素短纤维一般称为纤,如粘胶纤维;长丝一般在纶或纤的末尾加称丝,如丙纶丝。 2.纯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纯纺化纤原料的名称,如涤纶纱线、粘胶纤维纱线待。 3.混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原料我称时,则按混纺比例的大小顺序排列,比例大的在前面。 如果比例相同,刚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的顺序排列。混纺所用比例之间以斜线“/”表示。 (1),35%棉与65%涤纶混纺时,则称为65/35涤/棉混纺纱。 (2),55%棉与45%维纶混纺时,则称为55/45棉/维混纺纱。 (3),50%锦纶与50%粘纤混纺时,则称为50/50锦/粘混纺纱。 (4),50%涤纶、33%棉和17%锦纶三合一混纺时,则称为50/33/17涤/棉/锦混纺纱。 三、常用纱线产品的代号 四、纤维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棉花棉纱线均为8。5(美国为7。0) 各种羊毛;精纺毛纱16 粗纺毛纱15 干毛条18。25 精梳落毛16 麻苎麻12 亚麻12 丝桑蚕丝11 柞蚕丝11 化纤粘胶13 锦纶4。5 涤纶0。4 腈纶2 氨纶1。3 涤/棉67/33(65。26/34。74)3。1 65/35(63。22/36。78)3。2 棉/涤50/50(48。06/51。94)4。5 回潮率的计算(含水率) 五、常用细度单位的换算 注:以上均是在公定回潮率相同的情况下 公定回潮率不同时英制支数与线密度的换算 线密度与定量的换算

马克隆值:要公定回潮率时以1英寸长度的重量微克数(μ.g.)来表示 .... 六、纱线的捻度与捻系数 1.纱线的捻度 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线密度制的捻度以10cm的捻回数表示;英制以1英寸的捻回数表示;公制是以1m表示。 2.纱线的捻向 3.纱线的捻系数 七、棉纺原料 1.天然纤维 2.化学纤维 3.棉花 七、开清棉工序 1.运转率 2.定量 3.棉卷重量 4.棉卷长度 5.自由打击与握持打击 6.棉卷正卷率 7.棉卷重不匀率 8.棉卷含杂率 9.棉卷结构 10.粘卷 11.伸长率 八、梳棉工序 1.定量 2.道夫速度 3.隔距 4.棉结与杂质 5.短绒率、重不匀率、条干不匀率 6.弯钩纤维 7.自由分梳与握持分梳 8.生条的结构 九、精梳工序 1.小卷定量 2.精梳准备工序 3.钳次、精梳落棉率 十、并条工序 1.眼、节、台、道 2.罗拉、皮辊、加压、压力棒 3.定量控制 4.自停 5.毛条子 6.牵伸、后区牵伸、意外牵伸(伸长)、混纺比。 7.纯并、混并

高效能精梳机技术与工艺创新的探讨doc

高效能精梳机技术与工艺创新的探讨 1 高效能精梳机的特点 1.1 速度高 精梳机的速度高低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为精梳机的速度越高,单机产量和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精梳机的万锭配台、占地面积、用人和耗电也相应减少。高效能精梳机的工艺速度应在300钳次/min以上。 1.2 综合质量水平高 高效能精梳机在高速的同时,其机械性能和纺纱质量要好。机械性能好的具体体现是:生产运转稳定可靠,机械故障少。纺纱质量主要体现在:精梳落棉指标、精梳条条干CV值指标、精梳条棉结杂质粒数、精梳条含短绒率等指标要达到规定要求。 1.3 自动化程度高 精梳机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自动化水平,不仅可以减轻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和看管负担,还可减少精梳机的开车故障、提高机器的运转率及精梳产品的质量。自动化水平主要体现在:①采用多种高灵敏度的自停装置;②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显示机器的产量、质量等技术指标,具有人机对话功能;③采用PLC程序控制系统、变频调速技术等。 近几年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FA266型精梳机,并与意大利马佐利公司合资生产了PX2-J型精梳机,这两种精梳机的工艺速度都在300钳次/min以上,使我国精梳机的质量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国在精梳机的设计与生产方面和国外最新型精梳机(如瑞士立达的E72型)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新机设计时进行技术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另一方面,高效能精梳机在工艺性能上与一般精梳机有一定差别,有些使用厂对此了解不够,在高效能精梳机上仍然采用旧工艺(或落后工艺),使高效能精梳机的优越性没有得到体现和完全发挥。因此,在新机设计与高效能精梳机的使用上需进行技术与工艺创新。 2 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创新 2.1 优化钳板传动机构的尺寸 FA266型及PX2-J型精梳机的钳板传动都采用曲柄-滑块-滑杆传动机构,其曲柄长度对精梳机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经计算可知,E7/6型精梳机的曲柄长度由原来的77.5mm减小到70mm时,机器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变化如下:①钳板摆轴的最大角加速度降低24%,钳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降低20.4%;②钳板向前摆动时开口定时提早了0.7分度;③分离开始的时间提早了0.3分度,即分离接合的时间延长;④每钳次锡林的梳理时间延长0.24分度。因此,适当缩短曲柄半径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减小钳板运动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减轻机器的振动、降低机器的噪声与能耗,为进一步提高车速创造了条件;②棉丛在分离接合前有充分时间抬头,有利于新、旧棉网的顺利搭接;③分离接合的过程及锡林梳理的过程延长,有利于提高分离接合质量和锡林的梳理效果。由于曲柄半径的长短影响钳板、分离罗拉和锡林的运动配合,亦即影响精梳机的定时与定位。曲柄半径减小到多大为好,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国产FA266型精梳机的曲柄长度已由原来的77.5mm减小到70mm。 2.2 减轻钳板组件的重量

FA261型精梳机钳板机构的设计与工艺分析

FA261型精梳机钳板机构的设计与工艺分析 谢春萍 (江南大学) 国际上新型精梳机的钳板机构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类以瑞士立达为代表,采用中支点式钳板和小锡林(直径约125 mm);另一类以日本丰田为代表,采用上支点式钳板,并配备辅助钳板和采用大锡林(直径150 mm)。 国产FA系列精梳机中,中支点式钳板以FA261型精梳机为代表;上支点式钳板以FA2 51B型精梳机和CGFA255型精梳机为代表。本文就FA261型精梳机的钳板机构进行分析讨论。 1 FA261型精梳机钳板机构设计特点 1.1 有利于提高精梳机的速度 图1 FA261型精梳机钳板摆轴机构 1—锡林轴;2—法兰盘;3—滑套;4—滑杆;5—钳板摆轴。 精梳机的速度标志着精梳机的产量水平,而钳板机构则是精梳机能否高速的关键之一。FA261型精梳机钳板摆轴是由锡林经滑杆滑套机构传动(图1),设计简捷合理,由于滑杆较长,在传动相同扭矩时,可使曲柄轴上受力较小。 钳板摆动机构(图2)除带动上下钳板、上钳板架、下钳板座、钳口加压元件及各摆臂等机件外,还需带动给棉组件、顶梳等做往复运动。欲使其在高速时稳定运行,关键在于减小其运动惯量,最有效的途径是:

图2 FA261型精梳机钳板传动机构 1—张力轴;2—偏心轮;3—导杆;4—弹簧;5—上钳板架;6—下钳板座;7—锡林轴;8—钳板摆轴 (1)减轻各机件的重量。FA261型精梳机各摆臂、下钳板座、上钳板架均采用轻质铝合金,给棉罗拉为中空铝合金,棘轮、齿轮及顶梳架为工程塑料,仅上下钳板采用不锈钢板,使材质轻量化。 (2)减少零件、紧凑结构。FA261型精梳机在小卷张力轴上增设一偏心机构(偏心距为5 mm),通过装有预压缩弹簧的导杆与上钳板架铰接,实现钳口的启闭与加压,简化了机构,因钳板机构在摆动中始终受到牵吊,运动惯量减小,运动平稳性好。 1.2 有利于提高针面的梳理质量 FA261型精梳机采用的中支点式钳板机构,使梳理隔距变化很小,梳理负荷能均匀分布在针面上,有利于梳理质量的提高。 1.3 钳唇的设计 钳唇对须丛的握持直接影响锡林的梳理质量和落棉中可纺纤维的数量。FA261型精梳机钳唇与A201D型精梳机钳唇(图3)相比有以下特点: 图3 精梳机钳唇结构 (1)A201D型精梳机钳唇闭合时呈面握持,握持面上加压值约150 N;FA261型精梳机的钳唇闭合时则形成两条线握持,钳口加压大(约500N)并集中在握持线上,对须丛的握持牢固。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PDM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年3月20日 1.项目背景 1.1.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概述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66年,是中国纺织机械(集团)公司控股的经纬股份子公司。公司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内,占地25万平方米,总资产20500万元,固定资产16000万元,所有者权益6102万元,拥有职工2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0%。1990年常德纺机荣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2003 年7月公司通过了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正常运行,成为公司在质保体系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 历经常纺机人近40年的精心打造,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上形成了常纺机所独有的组织体系。截止2002年底,公司拥有1542台(套)生产设施及设备,其中冷作锻压设备198台(套),锻压设备中大型锻压设备18台(套);焊接设备59台(套);金切设备405台(套),其中精密设备共35台(套),数控设备21台(套),大型设备20台(套),加工中心8台,数控化率约7.2%。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已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纺纱摇架和经编机械、棉精梳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产品简介 公司具有年产4000吨机械产品的生产能力,主要从事经编机械、摇架及棉精梳机的制造和销售,为国内最大的摇架和经编机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包括:KS系列高速经编机、GE272SM系列毛巾经编机、GE241Y系列贾卡提花经编机、E2268网类经编机、GE283A、E2281、E2291系列双针床经编机等7个系列的经编机;FA251E、FA256两种系列的棉精梳机;用于棉、毛、麻、绢、中长纤维的8大类26个产品的各系列摇架。公司产品除在国内具有极大的销售市场外,产品还远销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越南、印度、

新型精梳机E60H的性能与纺纱实践

新型精梳机E60H的性能与纺纱实践 于加勇 (江苏丹棉集团有限公司) E60H型精梳机是瑞士立达(RIETER)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一代高产精梳机,最高速度达350钳次/min。该机设计独特,制造精良,运转平稳,应用微机监控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先进的设计水平和优良的纺纱性能。我公司于2000年3月引进E60H型精梳机6台,配套E30型条并卷联合机1台,在纺纱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达到了高质高产的目的。 1. E60H型精梳机的性能与特点 1.1 整体机架结构稳定 E60H型机采用三段组装连接,车头和车中部分连接为一体,通过车面横梁与车头箱体结合为一个刚体结构。牵伸和圈条两部分设计成一体,由大底板和墙板组成圈条成型机架。这种结构减少了机器运转中的振动,不仅使牵伸装置平稳,而且有利于棉条在光洁状态下顺利圈条成型。该机整体上重心较低,提高了机器的稳定性,为高速运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 减小曲柄长度 E601t型机钳板传动采用"曲柄一滑块一滑杆"传动机构,其曲柄长度为70mm,比E7/5型机小7.5mm。曲柄长度减小后,对精梳机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都有很大影响。经计算可知,钳板摆轴的最大角加速度降低了24%,钳扳在水平方向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脾低了20.4%,钳板前摆时开口定时提早了0.7分度,分离开始的时间提早了0.3分度,每钳次锡林梳理时间延长0.24分度。因此,适当减小曲柄长度,可以减小钳板运动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从而减轻振动,有利于提高分离接合质量和梳理质量。 1.3 优化钳板构件的设计 (1)减轻钳板构件重量。为适应高速运转,钳板构件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并薄化上下钳板厚度,钳板构件总重量仅2.9kg,进一步减小钳板本身的摆动惯量。 (2)给棉罗拉位置前移。E60H型精梳机的给棉罗拉中心线至下钳唇外边缘线的距离为28.6mm,给棉罗拉较E7/5型机前移了10mm,提高了钳板对棉层的钳持能力和分离接合时对棉网的控制能力,既有利于输出棉网的均匀、减少破边破洞现象的发生,又有利于减少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 (3)钳板设计采用双线握持。国产A201系列和FA251系列精梳机钳板在上下钳唇设计上均采用单线握持,而E60H型精梳机钳唇设计为双线握持。双线握持加大了钳唇对棉层的握持力,使握持与控制更加可靠。 1.4 优化分离罗拉传动设计 新型高速精梳机对分离罗拉的传动有较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运动速度满足分离接合的需要,而且在高速时其运动量和角加速度要小,同时要缩小有效输出长度,以增大棉网接合长度和接合牢度,提高棉网接合质量。瑞士立达(RIETER)公司用计算机辅助开发程序对E60H

纺纱工艺设计第八组

纺纱工艺设计 纱线品种代号:涤/棉C/T 60/40 J26支混纺纱(筒子纱,用于机织用经纱) 工艺流程: 棉:FA002抓棉机×2 FA022混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给棉机×2 FA141单打手成卷机×2 FA201梳棉机FA306预并条机FA355C条并卷机FA269精梳机 涤纶:FA002抓棉机×2 FA022混棉机FA106A开棉机FA046给棉机FA141单打手成卷机 FA306并条机TJFA458A粗纱机FA506细纱机 一、开清棉工艺流程 该流程有2个开清点:开棉机(FA106)、成卷机(FA141) 因为该23tex 涤/棉混纺纱中的棉的质量要求高,含杂少,所以只选择了两个开清点。 配置开清棉各单机主要工艺参数 (1)各单机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 a.两个圆盘抓棉机采用并联式,即两个圆盘抓棉机同时生产,这样可减少抓棉打手伸出 肋条的距离(设为2mm),减少抓棉小车间歇下降的动程,实现多包抓取,精细抓棉。 b.FA022混棉机在满足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梳棉帘的速度,提高角钉帘线速度, 以加大角钉帘之间的撕扯力,提高原棉的开松度和混合效果。刀片打手、豪猪打手下配置较大的尘棒隔距,创造棉籽、籽棉、大破籽等大杂早落和未碎先落的条件,以为后续设备进一步打杂好基础。 c.FA106开棉机,有较激烈的打击作用,应适当放大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 d.FA141单打手成卷机适当加大风扇速度与综合打手速度速比,提高风扇速度,放大尘 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提高FA141进一步排除细杂的能力。 设计棉卷规格和成卷机主要技术参数 (1)棉卷定量设计 根据所纺纱线为23tex,棉卷设计干定量为:400g/m 棉卷实际回潮率:7.6%,棉卷湿重:G湿=G干×﹙1+7.6%﹚=400×1.076=430.4g/m 棉卷特数为:Ntex=G干×﹙1+8.5%﹚×1000=400×1.085×1000=434000tex (2)棉卷长度设计 棉卷设计实际长度:37mm,棉卷伸长率为2.5% 棉卷计算长度=棉卷实际长度/﹙1+棉卷伸长率﹚=37/﹙1+2.5%﹚=36.1m (3)棉卷净重=棉卷实际长度﹙m﹚×棉卷湿重﹙g/m﹚=37×430.4=15.92kg 棉卷毛重(磅重)=棉卷净重+棉卷扦重=15.92+1.3=17.22kg 棉卷重量偏差:±200g (4)落卷时间=棉卷计算长度/棉卷罗拉线速度 =棉卷计算长度/﹙π×D×N棉卷﹚ =﹙36.1×1000﹚/﹙π×230×13.34﹚=3.85min (5)速度计算 ①综合打手转速n1﹙r/min﹚ n1=n×D/D1=1440×160/ D1=230400/ D1=1000,D1=230.44mm

改善精梳棉条棉结的措施探讨

改善精梳棉条棉结的措施探讨 作者:孔劲松朱建庆 来源:《纺织报告》 2013年第12期 孔劲松朱建庆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通过对精梳准备工序、精梳机梳理原理、牵伸工艺的分析,指出通过优化精梳准备工序的工艺、调整梳理隔距优化梳理工艺提高梳理能力、合理控制落棉率、严格温湿度控制等 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减少精梳条棉结,减少成纱的棉结数量,提高成纱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牵伸倍数;隔距;梳理力;落棉率;温湿度 中图分类号:TS104.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对优质棉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棉结不仅直接影响纱 线的成纱质量、外观,而且还影响染整加工及纺纱、织造过程的连续性,并最终影响织物外观。目前成纱棉结已成为衡量纱线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纺制低棉结、无毛羽纱线已成为棉纺企业 孜孜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了棉结形成的原因及精梳工序减少棉结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1 棉结的产生原因 关于棉结产生的问题,国外如美国的D1446—53 标准中,认为棉结由单根或多根杂乱纠缠 的纤维构成。我国有关人士则认为棉结是纤维纠缠而形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棉结可分 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原料造成,主要是由棉籽表面附着的纤维形成棉结或棉蜡粘着而形成棉结;第二类是由原料初加工轧花造成,锯齿轧花机多于皮辊轧花机;第三类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主要由于须条边缘毛羽、飞花粘附及开清棉工序握持打击造成。此外,在精梳工序的梳理 过程中定向性不好、前弯钩的条子由于牵伸倍数大也会造成棉结;机械状态不良、通道不光滑 等也会造成棉结。 2 棉结在前纺各工序的分布规律 从表1 分析出棉结在前纺各工序的总体规律如下: 开清棉是增加棉结的主要工序,梳棉及精梳是减少棉结的重要工序。主要原因是开棉工序 剧烈的打击、翻滚造成棉结、短绒的增加。刺辊、锡林针布、活动盖板的的分梳、梳理作用使

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陈宇恒;任家智;冯清国 【摘要】分析了顶梳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探讨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顶梳插入深度为0时,精梳条及成纱条干CV值最小,成纱强力最高;当顶梳插入深度为+0.5时,精梳条中棉结、短纤维含量最低,纱线千米棉结、粗节及细节个数最少. 【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9(000)007 【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精梳机;顶梳插入深度;精梳;成纱质量 【作者】陈宇恒;任家智;冯清国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22.22+.5 精梳工序通过排除小卷中的棉结、杂质及短绒,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及分离度,大幅提高成纱质量[1-2]。锡林、顶梳是精梳过程中的核心梳理元件,二者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精梳及成纱效果;锡林结构复杂、齿密及针齿排列可调,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研究锡林总齿数、针齿排列及梳理弧面等参数对精梳效果的影响[3-

5]。但顶梳工艺对精梳及成纱质量亦有重要影响,目前围绕顶梳齿密对精梳质量的研究较多[6-7],顶梳插入深度与梳理效果之间的关系尚缺少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因此,研究顶梳插入深度对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对合理制定精梳工艺参数,提高精梳纱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机理分析 1.1 顶梳结构组成及梳理过程 顶梳结构如图1所示,顶梳由托脚1,针板2及梳针3组成;顶梳针板通过螺钉与顶梳托脚联接,松动螺钉可上下移动顶梳针板位置,进而改变顶梳插入深度;顶梳梳针植于针板上,顶梳用特制的弹簧卡固装于上嵌板上,随钳板做往复摆动。 顶梳梳理过程如图2所示,锡林梳理后的棉丛随钳板向前摆动,钳板摆动过程中钳口逐渐打开,棉丛与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棉网进行搭接,同时顶梳梳针刺入棉层,由于分离罗拉的顺转速度大于钳板前摆速度,顶梳对棉丛尾端进行梳理,将棉杂、短纤维阻留在顶梳后方,被后续锡林梳理除去[8]。 图1 顶梳结构示意图 图2 顶梳插入棉层进行梳理 1.2 顶梳插入深度对梳理效果的影响机理 顶梳齿间纤维充塞及针齿对纤维挤压效果如图3、图4所示。顶梳针齿为齿尖呈圆锥状、主体呈圆柱状的锥形体,从齿尖到齿根过程中针齿侧面宽度逐渐增大、针齿直径先增加后不变。说明随着顶梳插入深度的增加,针齿在刺入纤维的过程中与针齿侧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当分离罗拉将棉丛从顶梳针齿间快速抽出时,纤维受到针齿的摩擦阻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对棉结、杂质的排除效果。随着顶梳针齿宽度从齿尖到齿根逐渐增大,相邻两针齿间齿隙逐渐减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由齿尖向齿根滑移,受到相邻两针齿的挤压力增大,分离过程中被顶梳阻留下来的棉杂、短纤维增多,即落棉增加,梳理效果提高。

纯棉19tex针织纱精梳工艺设计

CJ13・9texK纯棉针织纱精梳工艺设计 ,、精梳纱用途以及质量要求 本设计纱线为CJ42 s机织用筒子纱。该主要用于府绸、半线府绸、丝光平绒、羽绸、被单、汗衫、棉毛衫、染色要求高的产品等。其质量要求达到GB/T 398-2008 —等质量要求。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不大于11.0%,百米质量变异系数不大于 3.0%,单纱断裂强度不小 于14.4 CN/tex ,百米质量偏差不大于 2.5%,黑板条干均匀度10块板比例不低于 0 : 7: 3: 0,条干变异系数不大于15.5%,1g内棉结粒数不多于 35粒,1g内棉结杂质总粒数不多 于45粒。 二、精梳准备 1、SR80J型并卷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及齿轮变换 表7-1 SR80J型条并卷机主要技术特征

表7-2变换轮代号及变换范围 2、 速度 变频调速,成卷罗拉输出线速度分 78、85、92、99、106、113、120(m/min )七档供选用。 3、 牵伸计算 喂入预并条干定量(g/5m )并合数 E 实 输出小卷干定量(g/m ) 5 说明:喂入条子并合数一般为 24~32根。 (1)、前~后成卷罗拉张力牵伸曰 攀 卡 o.971(倍) 表7-3 A 与E 1计算对照 (2)、前罗拉~台面压辊张力牵伸 E 2 75 25 32 22 36型7 1.019(倍) 2 40 30 B 30 B 表7-4 B 与E 2计算对照 (3八后罗拉〜导条辊张力牵伸 E 3 11晋D 0.5 S 「012(倍) 表7-5 C 、D 与E 3计算对照 20 24 65 5 1.477 (倍) E 机 E 实 牵伸配合率 1.477 1.01 1.49 (倍) E 1 E 2 E 3 E 4 E 5 E 6 6067966.7

精梳机常见故障分析与修理.概要

精梳机常见机械故障的分析及修理 第一部分车前部分故障分析及修理 一、粘卷 现象: 棉卷在运转喂给中,在两边或一边有部分棉层粘在卷上,影响棉卷正常喂入量,严重时棉网变窄,车面棉条变细,有时会出现慢停车,增加重量不匀。 原因分析: 1.棉纤维弹性较差或预并道数太多或牵伸倍数过大,使棉卷“烂熟”,容易造成棉层间的粘连。 2.条卷机棉卷加压压力过重,使卷层受压过大,造成卷层粘附。 3.棉卷在精梳机中涌卷,造成退卷不爽。 4.条卷值车工在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棉卷两端发毛,退卷时发生粘连。 5.车间湿度太,棉卷中纤维含水率过高。 6.条卷机成形不良,小卷端面不平整。 修理方法: 1.合理配置精梳准备工艺,采用较小的总牵伸倍数。 2.减少精梳机涌卷。 3.加强操作检查。 4.合理调整车间温湿度。 5.修理条卷机,使成形良好。 二、涌卷 现象: 小卷在喂入运动中,从棉卷罗拉到上下给棉罗拉之间出现多喂涌皱的现象,一般涌皱多见于左端,即上给棉罗拉没能棘轮的一端,有时也发生在左右两端同时涌皱隆起的现象。有一只眼涌卷的,也有六眼同时涌卷的。 原因分析: 1.一端涌皱的原因: 1)上给棉罗拉加压盖与下给棉罗拉布司间隙过大,加压太小,在棘扑撑动

过程式,因棘轮一端受力撑动,造成另一端生产扭曲运动,而影响正常给棉量。 2)下给棉罗拉布司间嵌塞棉纤维,或两给棉罗拉中有一端绕花或嵌杂,造成罗拉咬合松驰,给棉不正常。 3)上下给核同质异能素罗拉中有一端与下钳唇隔距不准,有偏斜,造成上下给棉罗拉沟槽啮合不良,有滑溜现象,影响正常给棉。 4)上下给棉罗拉两端直径有明显差异,直径小的一端给棉少而引起棉层涌皱。 2.个别眼两端涌卷的原因: 1)上下给棉罗拉沟槽太浅或外径明显变细,使给棉量减少。 2)给棉罗拉棘爪已被磨秃,引起撑给动作失常。 3)上下给棉罗拉钳花,使给棉罗拉回转不灵活,影响给棉。 4)导卷板大幅度小跳动,造成棉卷意外伸长产生涌皱。 5)改工艺或修理过程中造成个别眼给棉棘轮齿数错,如12齿换成10齿,给棉量不正常。 3.六眼同时涌卷的产生原因: 1)工艺配置不当,棉卷罗拉牙、撑动齿数、给棉罗拉棘轮之间配合不准,造成小卷张力过小。 2)车头传动棉卷罗拉的75T棘轮由于撑动惯量大,当棘轮外缘掣动压块压力不足时,造成实际撑动齿数失控,在瞬间产生多撑现象。 修理方法: 1.属个别眼的涌卷: 1)复查上下给棉罗拉与下钳唇隔距,并使回转灵活,齿间嵌塞物清除干净。 2)上下给棉罗拉沟槽过浅或直径明显变细时应及时更换。 3)大小修理时,应对下给棉罗拉布司间隙进行整修,使间隙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对上给棉罗拉弹簧加压应校正准确。 4)防止导卷板跳动。 5)检查给棉罗拉棘轮是否正确。 6)上给棉罗拉棘爪磨秃的,应重新锉修或调换。 2.属六眼同时涌卷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