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主观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实际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

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技能化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则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必需组织部分。在信息时代中,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新型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具体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将这个标准作为审核教师认证、培训相关项目的依据。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该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补充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1.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

2.注重整合的过程。

3.注重综合学习。

4.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

3.简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1.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主要内容: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抽象的经验:言语符号、视觉符号

观察的经验:录音广播静态图像、电影电视、参观展览、野外旅行、观摩示范

做的经验: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基本观点: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向于抽象。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里,应该充分应用教育、教学工具,使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以长时记忆的内容和已有的经验相结合,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a.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b.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全面地建构事物的意义。

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2)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提供各种教学环境,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这是与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理解相一致。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各种不同学习流派学习理论的认识。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2、其基本观点是: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甫洛夫在1890年首先发现条件反射机理,从而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领域。条件反射概念揭示了学习现象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提出人的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可以通过上述替代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来实现,并提出“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从而形成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B、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手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提出了联结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C、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用“操作性反应”来解释笼子里动物的行为,以区别巴甫洛夫和华生等人的观点,他认为,巴甫洛夫等人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成为“应答性反应”;而他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的,称为“操作性反应”。前者往往是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则大多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他认为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模式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也就是,凡是提高反应概率的任何事件都可以起强化作用。

1.简述目录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的优点和局限性。

1.目录检索工具:优点: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选择和组织,可以保证质量,减少了检索中的“噪声”,从而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局限性:由于人工收集整理信息,因此得花的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所涉及信息的范围有限,其数据库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2.搜索引擎:优点: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时,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局限性:由于人工干预过少,使其准确性较差,检索结果中可能会有很多冗余信息。

3.多元搜索引擎:优点: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独立搜索引擎的结果。局限性:多元搜索引擎在信息来源和技术方面尚存在一些局限,因此搜索引擎并不理想。虽然它已有成千上万个,但还没有一个像google等独立搜索引擎那样收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