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酯淀粉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醋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醋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一、背景
按照市场的需求,公司今年要投资开发醋酸酯相关产品,为此,现需编制醋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开发此项目的依据。
二、目的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旨在于为醋酸酯项目的工程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三、主要内容
1.市场分析
对市场的细分、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状况、价格构成、行业规模及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具体发展方向进行评估。
2.工艺技术分析
对醋酸酯制造工艺进行比较,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比较不同工艺设备的供应商,确定最好的运行参数和最优的设备组合。
3.投资分析
根据项目的总投资、投资期、贷款性质等,做出投资效益预测,如资金初始投入、折旧支出、利润等要素,最终确定项目的经济效益。
4.前瞻性研究
对醋酸酯的未来市场开展调研,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对市场前景发展动态、业内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市场预测。
5.综合分析。
醋酸酯淀粉

实验 序号
正交7
DS 0.032
表6 吸湿性测定
增重情况
18h时
温度 重量(g)
吸湿重量(g)
增重率
(℃)
(%)
0.5h 1h
4h
10h 18h
46 0.5001 0.5070 0.5221 0.5373 0.5428 0.5646 12.90
正交2 0.165 47 0.5003 0.5117 0.5232 0.5293 0.5349 0.5535 10.63
A3
正交实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因素
B
C
1(18.376) 1(5)
2(27.564) 2(15)
3(36.752) 3(30)
1
2
2
3
3
1
1
3
2
1
3
2
0.5487
0.777
0.865
3
0.259
0.288
0.386
0.412
0.238
0.229
0.148
B>A>C
图3 正交组SEM照片
9
3.3、FTIR表征
a-NPS;b-正交试验1;c-正交试验-2; d-正交试验-3;e-正交试验-4;f-正交实验-5
a-NPS,b-正交试验6;c-正交试验7; d-正交试验8;e-正交试验9
图4 正交组FTIR图谱
APS:3415 cm-1处:淀粉分子上O-H键的振动而形成的峰, NPS:2925 cm-1处:C-H键伸缩振动而产生的吸收峰,
1650 cm-1处:是由与淀粉紧密结合的结合水形成的吸收峰, 1079 和 1170 cm-1 处: C-O键的吸收振动而产生。 572 cm-1,761 cm-1,856 cm-1,923 cm-1 以及 971 cm-1:葡萄糖骨架振动吸收 APS:1750 cm-1出现了峰值,证明了乙酰基的成功接入。
醋酸酯淀粉工业流程

醋酸酯淀粉工业流程1.原料淀粉经过预处理后,与醋酸酯反应生成醋酸酯淀粉。
After pre-treatment, the raw starch reacts with acetate to produce acetate starch.2.反应后的醋酸酯淀粉经过过滤和洗涤去除杂质。
The reacted acetate starch is filtered and washed to remove impurities.3.洗涤后的淀粉经过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The washed starch is dried to remove moisture.4.干燥后的醋酸酯淀粉经过研磨处理,使其粒度更加均匀。
The dried acetate starch is milled to achieve a more uniform particle size.5.研磨后的淀粉经过包装,成为醋酸酯淀粉成品。
The milled starch is packaged as the final product of acetate starch.6.工业流程中需要精密的控制温度和压力。
The industrial process requires precis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7.反应过程中,需要考虑醋酸和淀粉的配比。
The reaction process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the ratio of acetate to starch.8.过滤和洗涤过程需要使用高效的设备和工艺。
The filtration and washing process requires the use of efficient equipment and techniques.9.干燥处理需要确保高温下淀粉不会发生分解。
Drying process requires ensuring that starch does not undergo decomposi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10.研磨处理需要控制良好,以确保淀粉颗粒不会受到破坏。
食品中醋酸酯淀粉测定

食品中醋酸酯淀粉测定食品中醋酸酯淀粉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食品中醋酸酯淀粉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原理醋酸酯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
其测定方法基于醋酸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再通过酶法或化学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醋酸酯淀粉的含量。
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食品样品称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备成悬浮液。
2. 酶解:将样品悬浮液加入含有淀粉酶的试剂中,进行酶解反应。
酶解条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
3. 反应停止:加入适量的酸或碱溶液停止酶解反应,并调节pH 值。
4. 葡萄糖测定:使用葡萄糖试剂(如葡萄糖氧化酶)将酶解后的葡萄糖转化为产生可测定信号的物质,如产生的色素或发光物质。
5. 测定读数:使用光度计、色度计或荧光测定仪器,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颜色或荧光强度。
6. 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将测得的吸光度、颜色或荧光强度转化为醋酸酯淀粉的含量。
三、注意事项1. 样品制备时要保持均匀悬浮状态,避免样品团聚或沉淀。
2. 酶解条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需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条件。
3. 反应停止时要及时加入适量的酸或碱溶液,并调节pH值,避免进一步的反应发生。
4. 测定读数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或荧光激发波长,并进行空白对照。
5. 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可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仪器,如光度计、色度计或荧光测定仪器。
总结:食品中醋酸酯淀粉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工作,能够帮助确定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
该方法基于酶解和测定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醋酸酯淀粉的含量。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注意样品制备、酶解条件选择、反应停止、测定读数和含量计算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通过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醋酸酯淀粉的含量,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醋酸酯淀粉制备及性质研究_钱大钧

K2
0. 074 5 0. 157 0 0. 125 2 0. 130 8
K3
0. 165 2 0. 086 9 0. 160 5 0. 239 0
R
0. 090 7 0. 070 1 0. 065 0 0. 227 6
由表 2 极差分析可知 ,各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
大小依次为 : D > A > B > C。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
图 3 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
由图 3,随着反应时间增加 ,取代度逐渐增大 ,当 反应时间达到 1. 5 时最高 。继续增加反应时间 ,取 代度减小 。从 0. 5h到 1h取代度增大较缓慢 ,从 1h 到 1. 5h取代度增大较显著 。原因为随着反应时间 的增加 ,各反应物间充分接触的时间也增加 ,酯化反 应程度提高 ,因而取代度提高 ;但反应达到一定时间 后 ,酯化剂消耗完全 ,则反应趋向逆反应方向 ,副反 应产物在体系中相对浓度增加 ,故随着反应时间的 继续延长 ,取代度变小 。反应时间以 1. 5h为宜 。 2. 1. 4 酯化剂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淀粉分子中的葡萄糖单位的 C2、C3、C6 上有羟
收稿日期 : 2006 - 03 - 03 作者简介 :钱大钧 ,男 , 1982年出生 ,硕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基 ,在碱性条件下 ,能被有机酸 ———醋酸 、醋酸酐 、醋 酸乙烯等酯化剂取代 ,制得低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 (DS < 0. 2) 。醋酸乙烯酯的分子量为 86,其 50%能 与淀粉反应 ,高于醋酸酐 ,反应如下 :
20mL 到 40mL 取代度增大较缓慢 , 40mL 到 60mL 取
代度增大较显著 。原因分析为随着酯化剂用量增
加 ,进入淀粉分子与羟基结合的醋酸乙烯酯分子增
醋酸酯淀粉分子式

醋酸酯淀粉分子式
醋酸酯淀粉是一种改性淀粉,其分子结构相较于天然淀粉更为复杂。
天然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分子式可表示为(C6H10O5)n。
而醋酸酯淀粉是在天然淀粉的基础上,通过酯化反应引入醋酸根离子(CH3COO-)得到的。
醋酸酯淀粉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6H10O5)n,其中部分葡萄糖分子上的羟基(-OH)与醋酸根离子(CH3COO-)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了乙酸酯键(-COOCH3)。
因此,醋酸酯淀粉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了葡萄糖单元、乙酸酯键和未改性的葡萄糖单元。
醋酸酯淀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这些特性使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醋酸酯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食品工业中,醋酸酯淀粉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膨松剂等添加剂,提高食品的口感、外观和品质。
在药品领域,醋酸酯淀粉可用于制备缓释剂、控释剂等新型药物制剂,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在生物降解材料领域,醋酸酯淀粉可作为生物塑料的原料,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
总之,醋酸酯淀粉作为一种改性淀粉,其分子结构特点和优良性能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醋酸酯淀粉的研究和应用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醋酸酯淀粉

实验序号
DS
2019/1/19 2019/1/19
பைடு நூலகம்
11
4.2、凝沉性测定
图5 NPS及APS凝沉性变化 图
2019/1/19 2019/1/19
12
4.3、冻融稳定性
表4 实验序号 正交7号 正交2号 正交3号 DS 0.032 0.165 0.260 冻融稳定性测定 沉淀物重 (g) 12.96 16.83 18.17 冻融次数 3 3 3 析水率(%) 55.3 40.8 38.0
吸湿重量(g)
1h 4h 10h 18h
0.5001 0.5070 0.5221 0.5373 0.5428 0.5646 0.5003 0.5117 0.5232 0.5293 0.5349 0.5535
正交3
正交5 正交9 NPS
0.260
0.422 0.86
46
46 47 48
0.5002 0.5019 0.5125 0.5196 0.5256 0.5474
淀粉糊重 (g) 29.01 28.50 29.33
正交5号
NPS
0.422
29.10
29.52
20.25
12.16
3
2
30.4
58.8
2019/1/19 2019/1/19
13
4.4、吸湿性测定
表6 实验 序号 正交7 正交2 DS 0.032 0.165 吸湿性测定 增重情况 温度 重量(g) (℃) 0.5h 46 47 18h时 增重率 (%) 12.90 10.63
实验结果 DS 0.382 0.165 0.260 0.134 0.422 0.117 0.032 0.278 0.86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3、菌落总数的检测按GB4789.2执行,大肠菌群按GB4789.3中的平板法执行,霉菌和酵母菌按GB4789.15执行,样品采样及处理按GB4789.1规定的方法进行。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本标准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款无抵触。
2、本标准总铅≤0.16mg∕kg,严于GB2762-2017标准中食用淀粉的指标要求的20%。
3、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同采用GB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的指标。
二、试验方法
1、感官要求:根据产品特点参照GB31637规定的方法执行。
2、水分的检测按GB5009.3规定的方法执行,灰分按GB5009.4执行,蛋白质按GB/T22427.10执行,细度按GB/T22427.5执行,斑点按GB/T22427.4执行,PH按GB/T8884附录A执行,白度按GB/T22427.6执行,铅按GB5009.12执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按GB/T22427.13执行,氢鼠酸按GB5009.36执行。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食用复配淀粉
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炳继、卢品芳、李益群、陈一郴、钟凤花、李耀平、檀毅光、郭小燕
工作概况(包括标准的制定目的,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葛根淀粉、藕淀粉、羊羿淀粉、预糊化淀粉等食用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磷酸酯双淀粉、氧化淀粉、酸处理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氧化羟丙基淀粉、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经混合、搅拌、分装而成的食用复配淀粉(非即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39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
1)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
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醋酸酯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
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
我国醋酸酯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
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三)与国际标准接轨
起草工作组对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参考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醋酸酯淀粉的质量规格,同时参考FDA、FCC和欧盟指令,结合国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及检验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使标准趋向科学性、先进性及合理适用的原则进行了本标准制定工作。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关标准的对比情况,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提供科学依据)
(一)鉴别试验
本标准采用JECFA(2009)变性淀粉中的方法,按显微镜、碘染色、铜还原和乙酰基四种方法鉴别,符合该产品的鉴别需要。
(二)理化指标中各项指标的检验
1)干燥失重的测定
干燥失重代表产品含水量程度,是粉末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标准中规定的干燥失重指标等同于FCC 和欧盟指令中对水分的规定,对于国内外标准中使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120℃烘干4h和130℃烘干1.5h下干燥失重差异性不明显,故采用GB/T 12087 《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130℃烘干1.5h)进行干燥失重的测定。
2)总砷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均规定砷≤0.5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规定砷≤0.3mg/kg。
欧盟指令中规定砷≤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砷的规定≤0.5mg/kg,本标准中规定总砷≤0.5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3)铅的测定
铅污染对人体危害较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铅的要求均为≤1.0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铅要求为≤0.5mg/kg。
JECFA 和欧盟指令中规定铅≤2mg/kg ,FCC规定铅的指标为≤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铅的规定≤1.0mg/kg,本标准中规定铅≤1.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4)重金属的测定
参照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重金属≤20mg/kg,本标准规定重金属≤2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5009.74《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5)二氧化硫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二氧化硫的要求均为≤30mg/kg。
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二氧化硫要求最多不得超过20mg/kg。
结合国内外谷物淀粉,薯类淀粉的原料品质,本着产品安全性第一的原则,特对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严格把关,参照卫生部公告规定的二氧化硫指标,制定醋酸酯淀粉二氧化硫含量≤30mg/kg,同时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采用GB/T 22427.13《淀粉及淀粉衍生物二氧化硫测定》。
6)乙酰基的测定
醋酸酯淀粉的特征指标为乙酰基含量,国际上JECFA,FCC 等相关法规均规定乙酰基含量≤2.5%,此标准中的乙酰基含量为≤2.5% 。
同时将JECFA等相关法规中使用的滴定法与国内的GB/T 20373 《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进行了对比,GB/T 20373仅适用于乙酰基含量小于2%的产品, 但这里的指标为2.5%,为了覆盖全范围,建议采用JECFA的方法。
两种方法检测数据差异性不明显,考量到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特采用JECFA中滴定法测定醋酸酯淀粉的乙酰基含量。
7)乙酸乙烯酯残留测定
乙酸乙烯酯残留对人体危害较大,欧盟指令中规定乙酸乙烯酯残留≤0.1mg/kg,本标准中规定乙酸乙烯酯残留≤0.1mg/kg,测定方法直接引用JECFA中方法。
六、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附《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本标准与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是在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2012年1月13日东莞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亦已被采纳(见附件)。
七、标准实施日期和实施建议
建议标准一旦通过论证,即组织宣传并实施。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表1: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一览表
附表2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一览表
表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九、分委员会及主任会议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