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_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三年级国学教案1、⼈之初教学⽬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个⼈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和坚持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活会有什么影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性的理解。
启发⼤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导⼊《三字经》是古代⼩朋友上学的第⼀本书,是⼀本启蒙读物。
他⼀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朋友上学学的第⼀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以前中国发⽣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起学习⼀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诵读新句⼦:请⼀个学⽣上台领读,⼤家⼀起诵读三、讲解句⼦,阐释概念:1、⼈之初,性本善:“初”在这⾥就是“刚出⽣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个⼈在刚出⽣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步启发思考]教师⼩结:引出,同样的⽗母,⼀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法改变,⼈⼈⼀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件事4、讲解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的第⼀个⽼师⼀般是谁?⽗亲应该对教育孩⼦负什么责任?在孩⼦的成长之中,⽗亲起了⼀个什么样的作⽤呢?讲了岳飞教育⼉⼦的故事教育当然是⽗母的职责,但是⼈终究要⾛进社会,要离开⽗母,进⼊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三年级国学第3课《克己复礼》优质教案

三年级国学第3课《克己复礼》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国学》教材第三章《克己复礼》。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学习古代礼仪的基本知识,通过经典故事和现实生活例子,引导学生践行克己复礼的美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己复礼”的含义,明白尊重他人、约束自己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践行“克己复礼”的美德。
重点:掌握“克己复礼”的含义,学会尊重他人,约束自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约束自己。
2. 新课导入: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古代礼仪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克己复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何做到克己复礼,并互相交流讨论。
6.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克己复礼的宣传标语,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克己复礼2. 内容:(1)含义:约束自己,尊重他人(2)古代礼仪:拱手、作揖、跪拜等(3)实践:现实生活例子、互动环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克己复礼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要点:(1)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
(2)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克己复礼,如礼貌待人、遵守纪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克己复礼”的含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践行这一美德。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发现不文明行为,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和引导,提高自身修养。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结环节。
三年级国学上册第3课克己复礼优秀教案

三年级国学上册第3课克己复礼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国学上册第3课《克己复礼》。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克己复礼为仁》,详细内容涉及“克己复礼”的含义、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克己复礼”的深层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克己复礼”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a. 克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
b. 复礼: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克己复礼”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克己复礼》2. 板书内容:a. 克己:约束自己,言行一致b. 复礼:尊重他人,遵守规范c. 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克己复礼”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b. 论述在校园中如何践行“克己复礼”。
2. 答案:a. “克己复礼”是指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例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解;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排队等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克己复礼”的含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如何将“克己复礼”运用到更多场景中,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 掌握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名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或《三字经》,讲解其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一段国学经典文本,教师提供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口头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古文观止》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
3.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或作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任务。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年级国学教案

三年级国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第二单元:《弟子规》选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见闻。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段《孝感动天,卧冰求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国学的韵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背诵法:鼓励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在学期过程中的学习成绩,检验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家长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三字经》选段,共4课时。
2. 第二单元:《弟子规》选段,共4课时。
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段,共2课时。
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段,共4课时。
5. 第五单元:《二十四孝》选段,共2课时。
6.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共2课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国学感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理解:让学生朗读选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国学之美。
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

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三班级国学教学方案(通用8篇)时间在消逝,从不停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进展,是时候仔细思索方案该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方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班级国学教学方案,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三班级国学教学方案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连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同学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学校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解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
让同学在“奇妙汉字”中领悟汉字的奥妙与奇妙;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叙述许很多多生动好玩的故事,关心你积累文化学问;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同学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妙。
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
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争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同学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化学习打下肯定基础。
其次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抱负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抱负”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抱负,抱负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
三年级国学教案范文

国学教案:《三字经》阅读与理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理解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背景介绍。
2.《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3.《三字经》中的名句赏析与讲解。
4.学生自主阅读与理解《三字经》。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对国学的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背景。
2.学习《三字经》的内容与名句赏析(1)教师用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阅读《三字经》。
同时,教师讲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每一句话的意思。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教师解释为: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好的,善良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三字经》中的名句,分析其意义,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三字经》,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总结每一个篇章的意思。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受到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4.结束与展示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朗读和解读,其他组进行点评。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学习《三字经》,学生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理解,培养了自学与自我思考的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教学中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题。
此外,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翻阅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国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增强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在国学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学期《论语》国学教案(打印)

1、《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1(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讲千字文具体内容“乐殊贵贱……同气连枝”。
2、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本课千字文的具体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千字文》所学知识。
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
2、说一说你懂得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1、讲解具体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说说对本内容的大体了解。
生说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梳理文意:乐是用以区分贵贱的,礼是用以区别尊卑的。
上层和谐,下层和睦,丈夫倡导于前,妻子跟随于后。
在外接受师傅的训导,在家奉行母亲的仪范。
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各位姑姑叔伯,要像对待子女那样对待侄子侄女。
要多加关爱兄弟,因为兄弟之间血气相通、同根连枝。
3、背诵比赛:
学生展开背经夺旗比赛。
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全班展开夺旗比赛。
三、知识梳理
1、(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诵读学习内容。
或同桌接读,或个人转默读。
(2)师生接读
(3)尝试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并鼓励表扬背诵较好的同学。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才艺
四、小结
作业布置: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6 课乐殊贵贱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都能熟练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读出节奏,并知道了文中所讲的生活中的道理。
1、讲千字文具体内容“交友投分——逐物意移”。
2、初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本课千字文的具体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一些生活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千字文》所学知识。
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
2、说一说你懂得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1、讲解具体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说说对本内容的大体了解。
生说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梳理文意:结交朋友要情投意合,要互相切磋、互相劝诫。
仁慈恻隐之心,即使在匆忙仓促的时候也不能放弃。
节气、正义、廉洁、谦逊四德,即使在困顿挫折的境遇中也不能违背。
心性沉静下来,情绪就安逸自在了,心念萌动了,精神就会疲倦萎靡。
守住纯真本性,心志就会变得饱满;追逐外在物欲,意志就会随之游移。
坚定地持守高尚的情操,高爵厚禄就会萦绕于身。
3、背诵比赛:
学生展开背经夺旗比赛。
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全班展开夺旗比赛。
三、知识梳理
1、(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诵读学习内容。
或同桌接读,或个人转默读。
(2)师生接读
(3)尝试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并鼓励表扬背诵较好的同学。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才艺
四、小结
作业布置: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6 课乐殊贵贱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讲千字文具体内容“都邑华夏——甲帐对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偶的节奏感。
3、初步了解古代中国的两大都城的名称和所在的省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偶的节奏感。
难点:了解古代中国的两大都城的名称和所在的省份。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我们先复习上节课《千字文》所学知识。
指学生背一背,全班齐背
2、说一说你懂得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1、讲解具体内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说说对本内容的大体了解。
生说自己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2、梳理文意:在古代中国的都城邑县中,有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两大都城。
洛阳城背靠北邙山,面对洛水,长安城中有渭水经过,右边紧挨泾水。
(都城中)宫殿重重叠叠,盘旋曲折,楼台观阙凌空欲飞,令人触目惊心。
宫殿的栋梁墙壁上画着飞禽走兽,以及彩绘的天仙神灵。
宫殿的配殿向两边开启,缀满珍宝的帷帐对着高高的楹柱。
3、背诵比赛:
学生展开背经夺旗比赛。
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然后再在全班展开夺旗比赛。
三、知识梳理
1、(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诵读学习内容。
或同桌接读,或个人转默读。
(2)师生接读
(3)尝试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并鼓励表扬背诵较好的同学。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才艺
四、小结
作业布置: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7 课都邑华夏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教学反思
酱炒牛柳条:Sautéed Beef Filet in XO Sauce
阿香婆石头烤肉:Beef BBQ with Spicy Sauce
八宝菠菜:Spinach with Eight Delicacies
白菜豆腐焖酥肉:Braised Pork Cubes with Tofu and Chinese Cabbage 白菜心拌蜇头:Marinated Jellyfish and Chinese Cabbage in Vinaigrette 白灵菇扣鸭掌:Mushrooms with Duck Feet
白灵菇牛柳:Stir-Fried Beef Filet with Mushrooms
白切鸡:Boiled Chicken with Sauce
白灼肥牛:Scalded Beef
百叶结烧肉:Stewed Pork Cubes and Tofu Skin in Brown Sauce
板栗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Chestnuts
拌八爪鱼:Spicy Cuttlefish
拌豆腐丝:Shredded Tofu with Sauce
拌海螺:Whelks and Cucumber
拌苦菜:Mixed Bitter Vegetables
拌茄泥:Mashed Eggplant with Garlic
拌双耳: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拌爽口海苔:Sea Moss with Sauce
拌香椿苗:Chinese Toon with Sauce
包子:Baozi
鲍鱼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Abalone
鲍汁扣东坡肉:Braised Dongpo Pork with Abalone Sa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