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作业设计方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题背景: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行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对于维持身体机能、增进发展发育、修复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纳过程中,非蛋白氮化合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深度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对于我们正确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摄入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2.精通非蛋白氮的定义及其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3.明白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和非蛋白氮的利用与健康的干系;4.培育同砚分析问题、独立沉思、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基本知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分类及来源;(2)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和作用;(3)非蛋白氮的定义及其利用:非蛋白氮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和意义;(4)蛋白质的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纳;(5)蛋白质与健康: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2.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相关案例或实例进行分析;(2)小组谈论与分享:设置小组谈论环节,让同砚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试验与观察:进行相关试验,观察蛋白质及非蛋白氮的代谢过程;(4)多媒体帮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以提升同砚的进修爱好和理解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介绍蛋白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引发同砚对于主题的沉思;(2)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同砚的爱好和好奇心。
2.进修环节(1)讲授蛋白质的基本知识和营养作用;(2)介绍非蛋白氮的观点及其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3)展开小组谈论,让同砚深度沉思和沟通。
3.实践环节(1)进行相关试验,观察蛋白质的消化与吸纳过程;(2)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谈论。
4.总结环节(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舞同砚提出问题和建议,增进同砚沉思和深化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第三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蛋白质的营养课题作用及非蛋白授课方式讲授学时二学时氮的利用1. 概念: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理想蛋白质、非蛋白氮2. 氨基酸的种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3.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动物体组织的重要组成(2)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3)可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化为糖、脂肪(4)合成畜产品的重要原料4.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代谢(1)单胃家畜与反刍家畜的蛋白质消化代谢(2)非反刍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5.反刍动物对氨化物的合理利用(1)反刍动物利用氨化物的机制(2)反刍家畜对氨化物(尿素)的利用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学生能正确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能力目标用及代谢过程,学会在反刍家畜饲养中合理使用氨化物教学重点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营养作用、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代谢、反刍家畜对氨化物的合理利用教学难点反刍家畜的蛋白质消化代谢、反刍动物利用氨化物的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法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学法指导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导语:蛋白质是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必须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被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从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机体是如何对蛋白质进行消化代谢的?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如何?(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一、氨基酸、短肽及蛋白质(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在讲授结束后,要求学生就有关内容,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常见的氨基酸有几种?氨基酸分为哪几大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2 .什么是必需氨基酸?不同家畜禽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是否相同?3.什么是限制性氨基酸?常用畜禽饲料中限制性氨基酸有哪几种?)(一)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20 多种。
根据氨基酸是否由饲料供给,通常将其分为必要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饲料供应,不同家畜禽数量、种类不同2.非必需氨基酸:不必由饲料供给3..限制性氨基酸:必须由饲料供应,其缺乏时能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不同畜禽、不同日粮,其种类顺序和不同(学生对上述问题分组回答,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点评,加深记忆)(二)短肽的营养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单说明)短肽吸收和氨基酸吸收这两种方式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教师先提出问题:蛋白质有哪些营养作用?然后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1.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知识点(1)按化学元素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含量≥0.01%碳、氢、氧、氮、硫、磷、钠、钾、钙、镁、氯、硅微量元素:含量<0.01%铁、铜、锌、碘、锰、钴、硒(2)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例题①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②动、植物体内含量 <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另例)③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 )。
(另例)A) 钙 B) 铁 C) 铜 D) 钴④构成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完全不同。
(×)2.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蛋⽩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素。
(2)动、植物体的三⼤有机物:蛋⽩质、脂肪、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实验室中,由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有:⽔、粗灰分、粗蛋⽩质、粗脂肪、粗纤维、⽆氮浸出物。
(营养成分关系,见教材P.3)(4)名词:①粗灰分(Ash):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0C⾼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机物,有时也含有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③粗蛋⽩质(CP):动、植物体⼀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质,它包括真蛋⽩质和⾮蛋⽩氮。
⾮蛋⽩氮(NPN):⾮真蛋⽩质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硝酸盐、铵盐、氨、尿素等。
④粗脂肪(EE):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中通常⽤⼄醚来提取脂类物质,所以⼜称为⼄醚浸出物。
⑤粗纤维(NFE):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例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蛋⽩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素。
(2)由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特可分为:⽔、CP 、Ash 、EE 、 CF 和 NFE 。
动物营养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

AA、羟lys),酸、碱、膨化或水解处理后可提高利 用率。
三、蛋白质分类及性质
2.球状蛋白
包括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组蛋
白、鱼精蛋白等。 但成本较高。 3.结合蛋白
这类蛋白质利用率很高,AA组成较纤维蛋白好,
是蛋白质部分再结合一个非AA的辅基。如核蛋
白、磷蛋白、金属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等。
# 动物体内缺乏分解D-AA的酶。
# D-AA不构成体蛋白质,它必须转化成L-AA 才能构成体蛋白质。
天然饲料中仅含L-AA;微生物能合成L-AA和DAA.;人工化学合成的是L-AA 或D、L混合物。
三、蛋白质分类及性质
(一)分类
纤维蛋白 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 角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蛋白质
球状蛋白
二肽酶 小肠液
分解底物 蛋白质 酪蛋白 蛋白质 蛋白质 肽 二肽 胨、肽
胨、肽
最终产物 胨 酪蛋白钙、胨 胨、肽 胨、肽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酸
Hale Waihona Puke 壁细胞胃 主细胞HCL
Large Protein Unfolded Protein Smaller Protein Smaller Protein Smaller Protein
RENB,g
MCP (FOM) 304.64 MCP (RDP) 190.67
8.0
350.0
211.86
2.24
小麦秸
玉米 小麦麸
4.0
5.6 1.5
4.0
13.0 2.9
158.4
488.9 220.0
29.90
26.37 72.25
47.36
128.92 158.95
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一、解释名词:1、常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3、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它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4、粗灰分: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度高温点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无机物,有时也含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5、粗脂肪: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
6、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二、填空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动植物体内的三大有机物质主要是指(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这三大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4、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水),另一种是(结合水)。
5、糖类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葡萄糖)、(糖原)。
6、糖类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纤维素)等。
7、粗灰分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度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直类)等无机物。
8、粗脂肪也叫(乙醚浸出物)。
9、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戌糖)。
10、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糖类)。
11、植物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而动物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
12、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和(非真蛋白质)。
13、动物体内一切含氧的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
三、选择题:1、下列选取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B C)A 钙B 铁C 硒D 钠2、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A C)A 粗纤维B 粗脂肪C 淀粉D 氨基酸四、问答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哪两类?各自包括哪写元素?答:按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导学案一、导入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
蛋白质不仅是身体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还参与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
本次导学案将重点讨论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蛋白质的分类和消化吸收过程;3. 理解非蛋白氮的含义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进修内容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细胞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维持;- 酶和激素:蛋白质是许多酶和激素的主要组成部分,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抵抗病原体入侵。
2. 蛋白质的分类- 根据氨基酸组成: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互补蛋白质;- 根据来源: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
3.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胃中酸性环境:蛋白质在胃中受到胃酸的作用,部分被分解成肽段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的作用:胰蛋白酶在小肠中进一步分解蛋白质,开释出氨基酸供身体吸收利用。
4. 非蛋白氮的利用- 氮的来源:非蛋白氮主要来自于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 氮的利用途径:非蛋白氮可以通过转化为氨基酸、脱氨酶等途径参与氮的循环过程。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分类;2. 观看相关视频和实验,进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3.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探讨非蛋白氮的利用方式。
五、教室检测1. 什么是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举例说明;2. 蛋白质的分类有哪些?分别介绍其特点;3. 描述蛋白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4. 什么是非蛋白氮?非蛋白氮如何在人体中利用?六、课后作业1. 总结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方式;2. 查找相关文献,了解蛋白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求量;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非蛋白氮在氮的循环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加以应用和实践。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导学案》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2. 掌握非蛋白氮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3. 理解蛋白质的摄入量和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 作为身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蛋白质在维持身体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2.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如合成酶、激素、抗体等;3. 蛋白质还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可以提供4千卡/克的能量。
二、非蛋白氮的利用1. 人体内非蛋白氮主要存在于尿素、尿酸等形式,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2. 非蛋白氮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氮平衡;3. 非蛋白氮的积累可能导致尿毒症等疾病,因此需要适量摄入蛋白质,保持氮平衡。
三、蛋白质的摄入量和质量1. 成年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0-15%;2. 不同人群的蛋白质需求量不同,妊妇、孩子、运动员等需要增加摄入量;3. 蛋白质的质量也很重要,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高质量蛋白质来源,如肉类、蛋类、奶类等。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分组讨论非蛋白氮的观点及其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3. 设计蛋白质摄入量的饮食计划,比较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
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蛋白质的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的小议论文,包括相关知识点和个人观点;2. 给出自己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计划,并记录实际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拓展阅读: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2. 《蛋白质与健康的干系钻研进展》教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导学活动和作业,加深对蛋白质营养学的理解和应用。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课件(共34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版)》(高教版)

(二)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是组成体组织、体细胞的基本成分。 ➢蛋白质是体组织再生、修复和更新的必需物质。 ➢蛋白质是畜产品的原料。 ➢蛋白质可作为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
1.蛋白质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 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产品 品质会产生不良影响。动物体储备蛋白质的能力极其 有限,在最良好的营养条件下,动物体储备量亦不超 过体蛋白的5%~6%,当进食蛋白质减少时,储备蛋白 质将很快被动物消耗殆尽。所以必须经常内日粮供给 动物适宜数量和品质的蛋白质,否则很快即会出现N 的负平衡,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和降低生产性能,其后 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成年家畜如猪有8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 生长家畜如幼猪有10种:8种+精氨酸、组氨酸 雏鸡共需13种:10种+胱氨酸、甘氨酸、酪氨酸
半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
限制性氨基酸(LAA):在常规饲料中含量很少,不 易于满足动物的需要,而且它们的短缺往往限制了饲粮中 其它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必需氨 基酸。
• 平衡饲粮的氨基酸时,应重点考虑和解决: (1)氨基酸缺乏:饲粮中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不能满足需要。
(2)氨基酸失衡:日粮必需氨基酸总量较多,相互间比例与动物需 要不相适应,一种或几种氨基酸数量过多或少则会出现氨基酸平 衡失调。不平衡主要是比例问题,缺乏则主要是量不足。
(3)氨基酸过量:过量的氨基酸即会引起动物中毒,不能以补加其 他氨基酸加以消除,蛋氨酸具毒性,过量摄食可引起动物生长抑 制,降低蛋白质利用率。
➢按AA对动物机体重要程度分为: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EAA):指在动物体内不能自行合成,或 者虽然能够合成,但合成的数量很少、速度很慢,不 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一些特定的生物活性短肽可能成为抗生素的替 代品,多种环状肽、糖肽和脂肽也具抗生素和抗 病毒的活性。
4.短肽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的沉积 率。
5.短肽能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6.短肽可提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缩短 细胞分裂周期,特别是刺激发酵糖和淀粉的微生 物生长,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利用率,节省精 料的喂量。
反刍动物以短肽吸收为主,以氨基酸吸收为辅;单 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以短肽吸收为辅。
短肽对畜禽有着重要的营养作用: 1.与游离氨基酸相比,短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
离子浓度较低、不易饱和、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 性与抑制性的特点,可以可阻止由于离子浓度高高 而引起的腹泻,有利于畜禽健康。 2.短肽可使幼小畜禽的小肠提早成熟,促进小肠绒 毛的生长。有些短肽如胸腺肽能促进淋巴细胞分化 成熟,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以及免疫机能,增强断 奶仔猪应激能力,提高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从而促进畜禽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 是反刍动物所特有的现象。
▪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还可以 避免氨中毒。Leabharlann 六 非反刍畜禽对蛋白质的要求
(一)理想蛋白质 一种特定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是用其各种必需
基酸的总含量来表示的 。 理想蛋白质:即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
含量恰好符合畜禽生长的需要。此种蛋白质被 称为“理想蛋白质” 。 当饲料蛋白质所含氨基酸齐全、搭配比例
3 非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畜 禽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成, 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如丙氨 酸、谷氨酸等。
在日粮组成成分中应尽量做到氨基酸全面 而且比例适当。
二 短肽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不仅以游离氨基酸形 式,而且也以短肽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转运至 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参与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代谢。
7.酪啡肽能增进采食、调节机体胃肠运动以及提 高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促进淋巴细胞增生、调节 动物免疫系统的功能、镇痛安眠等。
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1、蛋白质是动物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畜禽肌肉、神经、结缔组织、皮 肤、血液等一切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2、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 如酶、激素、抗体等,参与机体的各种生化反 应、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蛋白质这种特有的 生物学功能不能被其他任何物质所代替。
七、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一)非蛋白氮饲料的概念
非蛋白氮是指非蛋白性质的,即不具有氨基酸肽键结 构的简单含氮化合物。非蛋白氮包括尿素、硫酸铵、 碳酸氢氨、氯化铵、氨水,以及尿素的衍生物如双 缩脲、磷酸脲、羟甲基脲、尿素舔块等。尿素成本 低、效果好,所以,使用很普遍。
(二)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
五 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
(一)单胃家畜蛋白质的消化
单胃家畜对蛋白质的消化代谢主要是在消 化管分泌的蛋白质消化酶的作用下对蛋白质 的分解过程。
吸收氨基酸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
大部分氨基酸被合成机体蛋白质,少部分氨 基酸被脱去氨基后,转化为脂肪或糖类,有 的进而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提供能 量。
3、蛋白质可分解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在机体营养不足时,蛋白质也可以分解供能, 维持机体的代谢活动。当了摄入蛋白质过多或 所摄蛋白质不能被利用时,亦将被氧化而释放 出能量,或转化为糖和脂肪,作为能源储备以 供不时之需。 4.蛋白质是形成各种畜产品的主要原料 如肉、蛋、奶、毛等。
四、蛋白质缺乏与过量的危害 当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影响畜禽的生 长、发育及繁殖力,导致各种蛋白质缺乏 症。饲料中蛋白质供给缺乏的主要表现为:
糖类。
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 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 控制喂量,注意喂法。 ✓ 氨中毒的症状: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痉挛、
呼吸急促和口吐白沫等。
✓ 喂量:日粮干物质的1%;日粮蛋白质需要 量的20~30%。
✓ 喂法:均匀地拌到精、粗饲料中,严禁单独 饲喂或溶于水饲喂。
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加入脲酶抑制剂。 饲喂尿素衍生物。 对尿素进行包被处理。 饲喂尿素精料。 饲喂尿素添砖。
(二)反刍家畜蛋白质的消化
反刍动物具有复胃,特使是具有容量大的瘤胃 是反刍家畜消化系统的特点。
饲料进入瘤胃,瘤胃中的微生物将饲料中的蛋 白质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然后再利用这三 种物质合成菌体蛋白。
“瘤胃降解蛋白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 的蛋白质 。
“过瘤胃蛋白质”:瘤胃中,未被微生物分解 的饲料蛋白质。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 非蛋白氮的利用
▪ 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组 成化学元素是碳、氢、氧、氮,有的还有硫, 少数含有磷、铁、铜等元素。各类蛋白质的 含氮量不同,但总的来说,饲料中的真蛋白 质平均含氮量为16%,故通常用饲料中的总含 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质量: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16% =饲料中总含氮量×6.25
一 氨基酸、短肽和蛋白质
1. 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畜禽体内不 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 需要、必须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成年猪8种必须氨基酸,即:赖氨酸、色氨酸、 甲硫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 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生长猪尚需组氨酸和精氨酸,共10种必需氨 基酸。
➢雏禽除需生长猪必须的氨基酸外,还需要胱 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共13种必需氨基酸。
2. 限制性氨基酸 饲料中含量较少、低于 畜禽的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 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 ➢对大多数玉米-豆粕型日粮而言,猪的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 酸为甲硫氨酸,而对于禽类来说甲硫氨酸 则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适合时,该蛋白质的品质就好,利用率高。
▪ 植物性饲料一般限制性氨基酸比较缺乏;动物 性饲料氨基酸组成齐全且配比合适,品质较 好。
▪ 理想蛋白质不允许过量供给任何一种氨基酸。
▪ 效果即作用:应用理想蛋白质饲喂畜禽既节 省蛋白质,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非反刍畜禽对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
1、日粮中饲料组分的搭配要多样化 2、补充氨基酸添加剂 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 4、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5、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 量元素 6、补饲酶制剂
1 消化功能紊乱
2 动物生长发育受阻
3 动物发生贫血及其他疾病
4 动物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蛋白质供给过量的后果:
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供应过多,也无助于提高畜 禽生产力。这不仅造成蛋白质的浪费,提高 饲料成本,而且还可能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 和严重的生长障碍。只有合适的日粮蛋白质 水平,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提高畜禽生产 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饲喂反刍家畜时既要保证蛋白质在瘤胃中具有一定 的降解率,又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控制过瘤胃 蛋白质的数量。 生产中通常采用如下措施增加过瘤胃蛋白质: 机械法:饲料的破碎、压榨、热处理等。 化学法:甲醛、氯化钠等。 氨基酸保护法:包被、制衍生物等。
瘤胃氮素循环:饲料中粗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分 解为氨,这些氨除一部分被合成菌体蛋白外, 还有一部分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假如肝脏, 合成尿素。大部分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少 部分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被重新利用, 周而复始。这种现象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尿素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化学元素,溶解度极 高,在瘤胃中很快转化成氨。氨在瘤胃中微生物的 作用下与碳架结合形成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随 食糜进入后段消化管后被消化吸收。其具体过程如 下:
(三)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1 .尿素的含氮量在46%。 2.提高尿素的利用率,防止氨中毒的措施: 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