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技师论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关于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思考

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关于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思考向明朗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摘 要: 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 简称VVT)技术是汽车发动机提升性能,降低排放和油耗的重要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到当前汽车发动机上,它可以根据发动机动态工况需求,适时调节气门开闭时刻到最佳位置,从而降低泵气损失、提高进气效率、改变膨胀比及内部EGR率,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油耗和排放的目的。
本文回顾了液压VV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演进历程,介绍了新型电动VVT技术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最新研发情况,对未来VVT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
关键词:可变气门正时;VVT;电动VVT;EVVT;OCV;VCP1 引言20世纪80年代,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要求开始加严,可变气门技术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早期的汽车发动机气门只有一个固定的开闭时刻和升程,难以根据实时工况的需要提供最佳进排气,使发动机在提升性能、改善油耗和排放方面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马自达、本田、菲亚特、丰田、宝马及通用等汽车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可变气门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改变气门的开闭时刻或气门升程,但基于性价比、可靠性等原因,以液压控制的可变凸轮相位技术发展成为主流,它可以根据发动机动态工况需求,适时调节气门开闭时刻到最佳位置,能有效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油耗和排放,液压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经过近40年的升级和发展,其功能和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成本也大幅下降,在发动机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发动机效率、排放和油耗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更高性能的电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已被研发出来,未来会在高性能内燃机发动机上普遍应用,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和研究仍然有重要价值,而基于无凸轮的液压可变气门和电磁可变气门技术,因非主流,不在本文分析之中。
2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结构原理和重要作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指的是发动机气门开闭时刻可以适时改变的一项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VTEC系统08内燃机刘威指导老师肖有志摘要: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自行研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英文全称“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关键字:可变气门正时气门控制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Abstract: VTEC full name is the Variable Valve Timing System and Lif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it is introduced in 1989 ,Honda developed by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English full name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Valve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 abbreviation is "VTEC", it i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open and close the Valve, and the Control of time and Lift and two situations of Valve Control System.Key words: Variable valve; Timing; Valve control1 国内现状我国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起步较晚,有少数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做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第一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概述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一种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机,以达到更好的燃烧效果,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尾气排放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汽车、摩托车等各种类型的发动机中。
传统的气门正时是通过固定的凸轮轴来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机,而可变气门正时解决了传统气门正时的制约,实现了更加灵活、精确的气门控制。
目前主流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主要有: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变气门正时角技术、可变气门开闭技术、可变气门升程与正时角同时调节技术等。
可变气门正时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控制气门抬升高度、气门开启时刻以及总时间,让气门的开启时机根据发动机不同运行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高速行驶时,气门的开启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在低速行驶时,气门的开启时间可以适当延后,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噪音。
值得一提的是,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具有一些非常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避免气门的过度开启或关闭,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污染。
其次,与传统气门正时相比,可变气门正时可以使发动机产生更多的动力和扭矩,从而提高加速性。
最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和路况实时调整气门的开启时机,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
总之,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已经在各大汽车品牌的发动机中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将会不断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精彩的未来。
第二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应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主流汽车品牌中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应用情况:1.奥迪奥迪一直以来都是汽车技术的领先者,其采用了一种称为"可变气门升程和气门正时系统"的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载要求实时调整气门升程以及开启时机,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输出性能。
2.丰田丰田近年来也在推进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应用,旗下多款车型都采用了这一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研究_王韬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研究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王 韬 秦 德 天津大学 郝志勇(天津 300072)摘要 利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机械式和非机械式两方面,本文对这些成果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可变 气门 正时技术 排放 燃油经济性Study on Variable Valve Timing Technique of IC EngineTianj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University Wang Tao Qin De(Tianjin 300072)Tianjin University Hao ZhiyongA 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 easing needs for higher po wer and torque as well as better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thr owing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able valve timing techniques during the pase decades.Their achievments are ver y encouraging when VVT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inter mal combustion engines.Recent emphasis of research are c oncentrated on two aspects:with cam and without ca m.They are briefl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After analyzing resep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ypes,we think that camless VVT represents the future trends.Key words Vaiable valve timing(VVT)techniques Emissions Fuel economy1 前言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满足未来的排放标准(特别是NO x),提高低速及高速时发动机的性能,研究人员大力开发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浅析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浅析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摘要】现代汽车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发动机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发动机可变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日趋完善。
技术的更新使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使现代汽车的发动机在拥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情况下,又不失动力性。
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可变控制技术中可变气门正时的现状、原理、特点进行研究,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加强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研发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并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支持国内品牌的研究开发工作,使我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关键词】发动机可变气门研究1.导言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它的发展史不过100多年。
现代汽车发动机是集各种产业为一体,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在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能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污染。
满足当代社会的汽车,需要在不牺牲汽车动力学、经济性的同时,而且还要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发动机可变气门进行研究。
在目前市售的主流家用车当中,发动机气门正时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包括一些采用自主技术的厂家。
追溯起来,最早在气门正时上做文章的汽车厂家是意大利的阿尔法罗密欧,他们率先采用了两根凸轮轴来分别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气门,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DOHC双顶置轮轴。
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可变配气技术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各大厂商也都在这一技术领域取得了自己的成绩。
传统的发动机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配气相位即气门开启和关闭都一成不变机械系统,这种配气系统很难满足发动机在多种工况对配气的需要,不能满足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均输出强劲的动力要求。
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改变气门开启时间或开启大小的电控系统,通过在不同的转速下为车辆匹配更合理的气门开启和关闭,来增强车辆扭矩输出的均衡性,提高发动机功率并降低车辆的油耗。
简述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可变正时气门是现代发动机技术的一项重要创新,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技术的重要性。
一、可变正时气门的作用可变正时气门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调整发动机气门的工作时间和幅度,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过程。
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包括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动力输出、减少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变正时气门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响应性和平顺性。
通过精确地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发动机可以更迅速地响应油门操作,并实现更顺畅的动力输出。
这对于提高驾驶体验和行车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变正时气门的工作原理可变正时气门技术主要包括可变正时进气系统和可变正时排气系统两种形式。
这两种系统通过调节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及提前或延迟气门的相位,来实现进气和排气过程的优化控制。
可变正时进气系统通过控制进气阀的开启时间和幅度,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载状态和转速来调整进气量,从而实现最佳的进气混合比和燃烧效率。
在高负载时,可以通过提前关闭进气阀来增加气缸内的气体密度,提高功率输出;在低负载时,可以延迟关闭进气阀来减少进气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变正时排气系统则通过控制排气阀的开启时间和幅度,可以在排气冲程中调整气门的相位,以实现更有效的排气过程。
通过提前开启排气阀,可以加速废气的排放,减少残留气体对新鲜进气的干扰;通过延迟开启排气阀,可以增加排气压力,提高涡轮增压效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可变正时气门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未来,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化,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高效、环保的发动机问世,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和环保的双重需求。
总结可变正时气门技术作为现代发动机技术的重要创新,对提升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
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正是一种能够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对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概述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是指通过调整发动机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使得气门的开闭与活塞的运动同步,以达到更好的进排气效果。
这项技术的出现,使得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工况的需求灵活调整气门的开启时间,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二、主要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1.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液压执行机构实现气门正时的连续调节。
传感器会监测发动机的工况参数,如转速、负荷和速度等,然后通过ECU对气门正时进行精确的控制。
这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实时调整气门正时,以获取最佳的气门开度。
2.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阶段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阶段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通过调整气门凸轮轴的相位,以实现不同工作阶段的气门正时控制。
这一技术通常由液压或电动控制单元操控,通过改变凸轮轴齿轮的位置,改变气门的开闭时间。
相比于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阶段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在调整范围上稍显局限,但实施起来更加简单可靠。
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优势1. 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通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实时调整气门的开闭时间,进一步优化气门开度和气门提前角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
这样可以增加每缸气体的流量和容积效率,使得燃烧更加充分,输出更大的动力。
2. 提高燃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进排气门的开闭时间和气门提前或滞后角度来改变气缸内的活塞行程,优化燃烧室的容积和爆发时机,从而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
通过提高燃烧效率,车辆可以在相同燃料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动力,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
3. 降低排放和噪音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更好的进气和排气效果,减少气门过早或过晚开启的问题,有效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
新技术特点及论证

原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调整进气(排气)的量,和气门开合时间、角度,使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燃烧效率。
优点是省油,功升比大而缺点是中段转速扭矩不足。
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它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VVT系统由传感器、ECU和凸轮轴液压控制阀、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ECU储存了最佳气门正时参数值,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空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等反馈信息汇集到ECU并与预定参数值进行对比计算,计算出修正参数并发出指令到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控制阀根据ECU指令控制机油槽阀的位置,也就是改变液压流量,把提前、滞后、保持不变等信号指令选择输送至VVT控制器的不同油道上。
DOHC: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 (Twin-cam),表示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门与排气门分列在两根凸轮轴上,运动性比较高,平稳性好,噪音低是优点,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多气门发动机燃烧更充分,能让更多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排放效率更好(结够较SOHC复杂)。
SOHC的相对配置较简易、使用耐久性较好,低转速扭力较大是其优点,既可以适应一般客户的动力性要求,也可以适应其对经济性的要求。
SOHC在扭力和油耗上有优势,所以比较适合市区行车,DOHC在马力上有优势所以比较适合高速行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优点:1. 链轮传动没有弹性滑动和打滑,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2.需要的张紧力小,作用在轴上的压力小,可减少轴承的摩擦损失;3.结构紧凑;4.能在高温,有油污等恶劣环境下工作;与传齿轮动相比5.制造和安装精度较低,中心距较大时其传动结构简单缺点:瞬时转速和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传动的平稳性较差,有一定的冲击和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维修技师论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广东省工人技师职务申请评审论文论文题目: 浅谈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姓名: 单位:拟申报工种级别:申报时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1摘要本文介绍了从进气晚关角及进排气的动态效应几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发动机的配气相位以及进排气系统,使发动机的实际性能曲线逐步接近计算机仿真曲线。
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负荷五个调整参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通过在配气机构多刚体模型中引入柔性体,描述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柔性体气门弹簧,分析了气门弹簧动刚度的非线性行为,并且依据模态技术计算得到其动态应力;该方法为优化设计配气机构等机械产品及对其进行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该仪器可检测各种汽、柴油发动机的启动性能、高压点火性能、燃油喷射性能、充电性能、动力性能、配气相位、发动机异响震动分析等30余种技术参数,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检测过程中,可随时显示各种波形及技术参数和结果并可随机打印,该仪器内存有一百多种国内外发动机技术参数,内容十分丰富,随时可以与检测结果对比。
Passat B5轿车有4缸和6缸两种发动机,4缸机有4G54与4G64两种型号,6缸机型号为6G72,其配气机构均采用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
介绍了气门间隙自动调整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维护与保养。
关键词:可变配气正时、内燃机配机机构一、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传统的发动机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配气相位即气门开启和关闭都一成不变机械系统,这种配气系统很难满足发动机在多种工况对配气的需要,不能满足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均输出强劲的动力要求。
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改变气门开启时间或开启大小的电控系统,通过在不同的转速下为车辆匹配更合理的气门开启和关闭,来增强车辆扭矩输出的均衡性,提高发动机功率并降低车辆的油耗。
1.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原理四行程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吸入新鲜空气,排出高温废气。
这种进气和排气的全过程,称为换气过程。
在高速发动机中,每个循环的进排气过程时间极短,在这极短的时间内,被吸入的可燃混合气越多,废气排的越干净、越彻底,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就可能越大。
反之,发出的功率就越小,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就会下降。
因此,需要适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
由内燃机原理可知,气门的开闭位置和活塞的位置有关,活塞的位置和曲轴的转角有关,用曲轴转角来表示气门的开闭时间,就是配气相位。
从配气相位图中,可以看出,发动机的进排气门2的开启和关闭分别提前打开和延迟关闭。
以便争取最大的“时间断面”。
把气门提前开启时刻称作提前角,气门迟后关闭时刻称作迟闭角。
由于排气迟后关闭和进气提前开启,这就存在着一个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气门重叠阶段,气门叠开时的曲轴转角称为气门重叠角。
实验证明,在高转速时,气门重叠角大一些对发动机是十分有利的。
就配气相位而言,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若发动机转速高,则气门重叠角就相应设置大些。
由上述可知,配气相位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
原则上,一种配气相位只适合一种发动机转速。
配气相位取决于凸轮轮廓的形状,配气相位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很大,且由于凸轮型线的不同,也决定了发动机是高速性能还是低速性能。
如果是高速性能的发动机,则在高转速范围功率很大,但在中低转速范围功率下降很多;反之,则在高转速范围功率下降很多。
现代发动机要求在任何转速范围都能获得较大的功率,这就要求配气相位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应运而生。
2. 可变配气相位调整原理从配气相位图上可以看出,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止点的进气过程中,进气门会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当发动机做功完毕后,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排气门会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
这样,必然会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即气门重叠阶段,有可能会造成废气倒流,为了消除这一缺陷,采用了“可变式”的气门驱动机构。
可变式气门驱动机构就是在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减少气门行程,而在发动机高速时增大气门行程,改变气门重叠阶段的时间,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能提供强大的功率,在低转速时又能产生足够的扭矩,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即气门可变驱动机构能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随时改变配气相位,改变气门升程或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
可变配气相位的调整原理:3. 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条件理想的配气相位应满足以下条件:1)低速时,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开角和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汽缸内新鲜充量向进气系统倒流,以增加扭矩,提高燃油经济性。
2)高速时,应具有最大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最大限度的减小流动阻力,充分利用流动惯性,提高充气系数,以满足动力性要求。
3)能够对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持续期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进气定时。
3二.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现状可变配气相位机构能使气门正时、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及气门升程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实时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更优异的扭矩和功率特性,提高怠速稳定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在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上,经常可以看见像VVT、VVT—i、VVTL—i、i—VTEC、VVL等技术符号,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配气正时的技术。
国外研究机构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早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自1880年就已经出现了有关可变气门的专利,至1987年约有近800件,近年来仍在持续不断的发展。
但是出现在1980年以前的很多机构存在的问题较多,1980年以后,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产品化,有些技术已经在汽车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是日本本田公司在1989年推出的自行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的气门控制系统,其凸轮轴上有多种不同角度的凸轮。
本田公司的VTEC发动机一直享有“可变气门发动机的代名词”之称。
“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是丰田公司推出的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的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能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叶片,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固定的凸轮轴上的叶片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40?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德国大众的张紧器式可变配气机构,通过将原液压张紧器改进设计为可变位置张紧器及电控系统,实现了对进气门关闭角的提前和滞后控制。
宝马公司的全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由电脑决定其动作,通过控制活塞两侧的机油压力,就可以移动斜齿轮,斜齿轮的直线移动可以带动凸轮轴发生一定的旋转角度,经由可移动活塞位置的改变,控制凸轮轴正是提前或延迟。
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发动机使用机械式气门系,这种驱动形式的有效性、可靠性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改变气门正时、延续时间和进气门升程。
随着汽油直喷式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不断推出以及排放法规的强化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变配气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伴随着发动机的高性能化,可变配气机构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正变得越来越必要和不可缺少。
为了实现配气机构的最大可能的多自由度的可变,利用电磁阀进行驱动的开4发也在进行中,这种系统能对气门开启角实现各种角度的可变,将来也可能实现批量生产,但从成本方面来说,可能还不能完全取代现行的可变配气机构。
无凸轮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可分为电磁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电气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以及其他驱动方式的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电磁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是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驱动气门;电液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是利用一种压缩性较小流体的弹性特征对气门的开启和关闭起加速和减速的作用,对内燃机气门正时、气门升程和气门运动速度提供了连续的可变控制;电气驱动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与前者的工作原理相似,只不过所用的介质是空气。
在未来的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无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将成为研究与应用的主流,它将集成在ECU中,高效可靠地发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的双重作用。
二、国内外可变气门配气机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可变配气机构分类根据内燃机理论上对配气机构的要求,目前成为主流的可变配气机构按功能上可分为两大类:?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VVT),即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可变。
(见图1.1)其原理是低速时,提前关闭进气门减少进气回流;高速时,推迟关闭进气门,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过后充气,提高充气效率.最早是1983年由阿尔法罗密欧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现在已逐渐成为主流。
?可变气门升程(Variable Valve Lift,VVL),即改变气门开启的最大升程。
(见图1.2)其原理是在小负荷时,利用较小的气门升程,控制进入缸内的混合气的量,同样可以实现无节气门的负荷控制方式.而且,由于气门升程较小,流过气门的气流速度较快,改善了燃油与空气的混合,进而可以改善燃烧过程。
这种机构1992年首次在本田的VTEC发动机上实现。
另外,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将?和?同时应用于汽油机在一些高档车上应用逐渐多起来。
(二)、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燃油控制技术相比,配气机构控制技术早期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成果是在1985年以后取得的。
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成为热点,开发出了一系列基于凸轮轴的可变气门机构,并且应用于车用发动机,其中可变凸轮轴相位机构应用最广。
2O世纪9O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无凸轮气门机构。
其中,FEV、Aura、BMW、Ford 等分别展开了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5Ford、Lotus、Bosch 等分别展开了电液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
但是目前无凸轮的气门机构还处于研究阶段,未见到其大量应用于车用发动机的研究报道。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进行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
在90年代中期开发出了一种用谐波传动实现可变凸轮相位的机构,可实现小级差的多级调相。
2000年后,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长春汽车研究所等设计了一种液压张紧器式可变配气相位机构,可将气门正时在小范围内变化(进气门:提前15?CA,滞后13?CA);清华大学开展了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的研究;浙江大学对电磁阀驱动式气门机构进行了模型仿真研究。
但与国外相比,可变气门技术只是局限于试验室研究,还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广应用于车用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构.三、连续可变配气凸轮轴设计浅析(一)、连续可变凸轮轴作用连续可变凸轮轴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况,调整节气门升程,改善原有可变配气相位技术节气门只有高、低两个升程的现状,致力于实现节气门升程根据发动机工况连续可变,以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排放污染、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