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的制备【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果胶制备 实验报告

果胶制备 实验报告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果胶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果胶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黏性。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口感。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探究果胶的制备方法和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柑橘皮、蒸馏水、酒精、醋酸钠、酶解液。

2. 实验仪器:研钵、研钉、烧杯、玻璃棒、滤纸、离心机、天平、恒温水浴。

实验步骤:1. 准备柑橘皮:将柑橘皮洗净并切碎成小片。

2. 酶解:将柑橘皮放入酶解液中,放置在恒温水浴中,温度保持在50℃,时间为1小时。

3. 过滤:将酶解液过滤,得到果胶液。

4. 沉淀:将果胶液加入醋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酒精,使其沉淀。

5. 分离:将沉淀物离心分离,得到固体果胶。

6. 干燥:将固体果胶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柑橘皮中提取出了果胶。

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黏性。

果胶在酶解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下,使果胶与其他成分分离,得到果胶液。

通过加入醋酸钠溶液和酒精,可以使果胶沉淀,进一步分离出固体果胶。

果胶的制备方法对果胶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保持了恒温水浴的温度为50℃,这是因为果胶的酶解反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

此外,酶解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果胶的提取效果,过短的时间可能导致果胶无法完全释放,过长的时间可能导致果胶分解。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黏性,可以用于制作果冻、果酱、糖果等食品。

果胶还可以用作食品的增稠剂和稳定剂,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果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可以帮助消化和调节肠道功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柑橘皮中的果胶。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和黏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果胶的制备方法对果胶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果胶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一、果胶的提取根据酯化度(羟基酯化的百分数)不同,将果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其中酯化度大于50%的为高甲氧基果胶,即高酯果胶(HMP),酯化度小于50%的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即低酯果胶(LMP)。

果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与微生物提取法、微波法、螯合剂法等。

1、酸提法酸提取法是将植物细胞中不溶的原果胶在热酸性的条件下转变成可溶性果胶,并将其提取出来。

酸提取法会对果胶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提取工艺较为成熟,国内外均采用此法生产果胶。

因此,酸提取法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酸提法,对混合酸提法有了更多的研究。

如利用磷酸和亚硫酸的混合酸比单独一种酸的提取效果要好很多,提取果胶的色泽好,得率高。

混合酸提取效果往往要优于单独使用一种酸的提取效果,所以,单独的酸提取法会逐步被混合酸提取法取代。

2、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又称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频率>20kHz使细胞破碎或崩解,加速果胶溶出。

在提取工艺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一般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提高果胶的产量和质量,不影响果胶的成分,对果胶品质的破坏也较小。

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受设备的影响,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果胶的规模化工业生产。

3、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微波的电效应和化学效应,使植物组织崩解,加速果胶的溶出。

微波提取常作为辅助提取与其它方法联用,具有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但受设备影响,工业化生产成本和规模上受限制。

4、酶与微生物提取法酶与微生物提取法是利用酶或微生物降解果胶中的大分子物质或将不溶性果胶转化成水溶性果胶,进而将果胶提取出来。

酶法提取的果胶保留了原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可用于饲料。

酶解法提取果胶,具有低消耗、无污染、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

微生物提取法本质上也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酶解提取果胶的方法。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酶解提取的果胶相比于其他方法制得的果胶品质高、灰分含量低、色泽好、中性糖含量高。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果胶的提取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 掌握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海藻等植物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酸解、沉淀、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 95%乙醇、95%乙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无水乙醇、丙酮等溶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烧瓶、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烘箱、搅拌器、真空泵等设备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称取新鲜水果5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2)将捣碎的水果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4)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5)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9.0;(6)将烧瓶置于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1小时;(7)将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4.5-5.0;(8)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9)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使其充分沉淀;(11)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2. 果胶制备:(1)将干燥的果胶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2)将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将烧杯置于水浴中加热,使果胶溶液充分溶解;(4)将溶解后的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3.5-4.0;(5)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6)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描述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描述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 优化提取条件,提高果胶的提取率。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细胞壁中。

它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稳定性、乳化性和抗粘性等特性,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本实验采用酶法提取果胶,通过酶解作用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柑橘皮、柠檬酸、NaOH、蒸馏水、果胶酶、NaCl、硫酸铜、碘液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离心机、PH计、蒸馏装置、容量瓶、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预处理:将柑橘皮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用蒸馏水浸泡30分钟,去除杂质。

2. 酶解:将预处理后的柑橘皮与蒸馏水按质量比1:10混合,加入适量果胶酶,调节PH值至4.5,在50℃条件下酶解4小时。

3. 离心分离:将酶解后的混合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出果胶溶液。

4. 果胶沉淀:向果胶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搅拌均匀,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果胶洗涤:将沉淀的果胶用95%乙醇洗涤3次,以去除杂质。

6. 果胶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用旋转蒸发仪蒸发至干燥,得到果胶粉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通过计算实验得到的果胶粉末与原料柑橘皮的质量比,得到果胶的提取率为5.6%。

2. 优化提取条件:通过改变酶解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对果胶提取率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在酶解时间为4小时、PH值为4.5、温度为50℃的条件下,果胶提取率最高。

六、实验讨论1. 果胶提取过程中,酶解条件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

适当延长酶解时间、提高PH 值、升高温度等,都有利于提高果胶的提取率。

2. 果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食品工业中,果胶可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饮料、糕点、果冻、果酱等领域。

七、结论本实验采用酶法提取果胶,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得到较高的果胶提取率。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果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1.果胶的定义及概念1825年,法国人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根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能够形成凝胶,他将提取物质命名为“Pectin”,中文译为“果胶”。

果胶是一种在所有较高等植物中都能发现的结构性多糖,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如果冻、果酱、酸乳、酒类、糖果等。

规模性工业生产中常用柑橘皮、苹果渣作为生产果胶的原料,它们是果汁生产的副产品。

自从第一次提取出果胶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其的性质、结构、功能与应用的研究。

目前,果胶因具有良好的凝胶、增稠、稳定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水果中提取果胶果胶粉末2.果胶的结构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果胶的结构进行了不懈的研究。

研究表明,果胶主要是通过α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其它中性糖相连结的长链聚合物[1],主要成分是D—半乳糖醛酸(D—galactuonicaid),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此外,果胶还含有一些非糖成分如甲醇、乙酸和阿魏酸[2]。

果胶相对分子质量在3万—18万之间,其部分分子式如下:果胶的结构由主链和侧链两部分组成:主链是长而连续的,平滑的α一1,4—连续的D—半乳糖醛酸聚糖单元的直链形成的髙聚半乳糖醛酸(homogalacturonnan,HG)部分,侧链是由短的呈毛发状的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rhammogalacturonan,RG)部分构成的。

复杂的中性糖侧链连在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上[3]。

化学结构式如下:3.果胶的分类及其性能酯化度是果胶分类的最基本指标,也是与果胶的各种应用性质密切相关的指标,比如胶凝性、增稠性、蛋白稳定性等。

所以,只要一提到果胶,我们必须要讲到果胶的酯化度。

果胶的酯化度的定义是果胶分子中酯化的半乳搪醛酸单体占全部半乳糖醛酸单体的百分比称为果胶的酯化度(D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E值。

橘子皮制备果胶的方法

橘子皮制备果胶的方法

橘子皮制备果胶的方法
橘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

除了外层的果肉,橘子
皮同样也有很多用处。

其中,制备果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橘子皮制备果胶的方法。

一、制备原料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橘子皮。

将橘子洗净,削掉橘子皮,注意不
要削到橘子白色的部分。

将削好的橘子皮切成小块备用。

二、制备果胶
1.将橘子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

2.煮沸后,将火调至中小火,然后加入适量的白砂糖。

3.不断搅拌,直到糖完全溶解为止。

4.继续加热,不断搅拌,直到果胶的黏稠度达到自己喜欢的程度
为止。

5.最后,将果胶倒入装有干净的密封瓶中,放置在室温下待凉后,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了。

三、使用果胶
制备好的果胶可以用在很多食品、糕点中,可以代替一些传统的
胶体物质。

比如说,可以用果胶作为酸奶、果冻、蛋糕、饼干、冰淇
淋等食品的稠化剂,使其更加具有口感和口感。

需要注意的是,果胶最好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充分溶解,以兼顾
口感和稠化效果。

四、注意事项
1.在制备果胶时,要选择无农药、无化学农药等较为天然的橘子皮,可以多用几个对于皮质较薄的小橘子;
2.在煮沸水果皮的时间上,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煮沸损失其营养
价值;
3.在加热果胶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发生糊化和结块现象。

总之,橘子皮制备果胶的方法并不难,只需一些简单的步骤就可
以实现。

用自己亲手制备的果胶来代替传统的胶体物质,不仅健康,而且更加美味。

果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果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胶等级;具有相徽的凝冻温度和凝冻对阕的各 酶蔗糖份数。标准条件如下:
批果胶相混以扩大批量等。
折光仪测定溶解固体量为65%;2.20《
pH《2.∞;凝胶强度用&撼法池J,在2妇内
4果胶的性能
测定达蓟23.5%SAG。
4.1凝胶强度与破裂强度
大多数的商品高酯果胶都标准化为USA
有诲多方法可以震予凝胶强度的测定,{嚣 —SAGl5。级。
文献拉引。
3.3标准化
4.2果胶等级
用上述利备得到的果胶在投放市场孵还
商品高醣果胶通常要标准化,即按1959
必须予以标准亿,也就是使产潞根据餍户的要 年孵委员会所订的菜胶标准讫方法绘予标
求达到一定的等级和批量。例如,未标准化的 准化汹j,结果以USA—SAG级表承。即在标准
溅果菠添加一定蚤的蔗糖,使达到统一的果 条件下一份暴胶的凝胶达到标准强度所需爱
从蚕砂中提取果胶,浙江研制成功从西瓜皮及
其他果皮中提取果胶,新疆建立了用向日葵籽
0H
C00H
盘提取果胶的装置等。 为拓宽明胶行业广大读者对有关食用胶
类的了解,本文就果胶的一系列问题作较详细 的介绍,供读者们参考。
1 结构
果胶是一种由不同单元链节组成的复杂
的多糖,与大多数其他的植物多糖链一样,它
具有多分散性和属于高聚合物,其成分因来源 和分离时所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果胶的
浆22卷第3期
编辑部信惠缀:果狡的铡备、性质及斑用 经预处璎瓣果皮和连津
酸和去建子嫩
·13了·
耱耪箕镪 暴胶壤餐
糖帮其他 巢黢准备
标毽纯的LM巢胶
标建纯懿瓣麓采腔
甏3栗胶裁遗避程
在溺的果胶制造过程有两个通用豹过程: 得删栗腔或慢凝粼荣胶。

果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果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果胶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果胶的制备方法;2.掌握果胶的制备工艺;3.了解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天然胶质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可以通过果胶酶催化果胶酯的水解制备而成。

果胶酶是一种催化水解果胶酯的酶,可以将果胶酯水解生成果胶酸,再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使果胶酸中和成果胶。

实验材料:1.新鲜苹果;2.果胶酶溶液;3.酸碱溶液;4.滤纸或滤膜;5.烧杯、试管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将一只苹果去皮并切成细小的块状,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煮至果肉变软烂。

2.将煮熟的苹果果肉离心,收集上层液体,得到果汁。

3.将果汁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果胶酶溶液,静置一段时间进行酶解反应。

4.将酶解后的液体过滤,将滤液收集下来。

5.将滤液中的果胶酸与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使其转化为可溶于水的果胶。

6.将果胶溶液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下来。

7.将收集到的果胶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果胶固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得到的果胶固体应为白色或乳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其物理性质视制备条件而定,如固含量、粘度等。

实验讨论:1.实验中加入果胶酶溶液的目的是催化果胶酯水解生成果胶酸,为进一步制备果胶做准备。

2.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去除果胶酸中的不溶性杂质,得到纯净的果胶溶液。

3.实验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是将果胶酸中和成可溶于水的果胶的关键步骤。

4.实验中的干燥过程是将果胶溶液中的水分去除,使其形成固体状态。

5.制备果胶的条件和工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得到更理想的果胶产品。

实验应用:果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等。

常见的果胶应用产品包括果冻、果酱、果脯、糖果等。

果胶的应用可以改善食品质地和口感,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保水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得到果胶固体,并了解了果胶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反应条件和参数,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果胶产品。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改善食品质地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胶的制备【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食品工业科技S 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 y综述果胶的制备及其应用周倩, 何小维, 罗志刚(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摘要:介绍了果胶的理化性质, 并结合国内外多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果胶制备的各种方法以及优缺点、果胶的应用和展望。

探讨开发出合理的生产工艺,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 实现其合理开发利用, 必将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果胶, 提取, 应用Ab s tra c t:The p hys ic a l a nd c hem ic a l p rop e rti e s of p e c ti n w a si n trod uc e d 1The a d va n ta g e s a nd d i s a d va n ta g e s of the va rious m e thod s fo r p rep a ra tion of p e c tin, the p e c tin ap p li c a tion a nd p rosp e c ts a re s umm a rize d b a s e d on the re s e a rc he s hom e a nd a b roa d Em p o l d e r ra ti ona l p rod uc ing te c hno l og y to m a d e us e of s uffi c i e n t p e c tin re s ou rc ere a s ona b l y,the nthe re w ill b ep os iti vee c onom ic e ffe c t 1Ke y wo rd s:p e c ti n; p rep a ra ti on; ap p lic a tion :TSxx7 : :1002-0306(05, 可以从苹果、柑桔和橙类的皮渣、向日葵托盘及梗、甜菜渣、西瓜皮、木瓜、南瓜和沙棘中提取, 当前在我国真正富有工业提取价值的是柑桔类果皮。

若以蔗糖或葡萄糖为标准, 果胶稍带酸味, 其味稍甜。

果胶实质上是一种每个分子含有几百到成千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 其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 000~180, 000之间。

果胶主要是由α–1, 4–糖苷键联接而成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其他中性糖相联结的[2]聚合物。

此外, 果胶中还含有一些非糖成分如甲[3]醇、乙酸和阿魏酸。

D –半乳糖醛酸残基是果胶分子主链的结构单元, 在。

少量–木糖、L D –半乳糖等L [][5]。

按照, 通常把酯化度>50%(甲氧基含量7%) 的果胶称为高酯果胶, 把酯化度[6]溶性低酯果胶向液相转移的过程。

[1]1 果胶的制备111 传统酸提取法传统的工业果胶生产方法是酸提取法, 所用的酸可以是硫酸、盐酸、磷酸等。

为了改善果胶成品的色泽, 也可以用亚硫酸。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在稀酸溶液中能水解, 将果皮中的原果胶质水解为水~15361[27]董华强, 崔志新, 王惠珍, 等1室温臭氧保鲜草菇研究[J ]1中国食用菌, 1998(2) :40~411[28]Klein JD, Lurie S 1Ti m e te mperature and calciu m interact in scald reducti on and fir mness retenti on in heated app les[J ]1Hort Science, 1994, 29(3) :194~1951[29]Anastasi os S, Evangel os M S, Constanti ons C D1Modified at m os phere packaging of white as paragus s pears:positi on, col or and textural quality res ponses t o te mperature and light [J ]1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0, 84:~l 131[30]Gi m eno R M , Castillej o A M , Barco -A lcala E, et al 1Deter m inati on of packaged green as paragus shelf -life [J ]1Food M icr obi ol ogy, 1998, 15:191~1981[1]:xx-12-29作者简介:周倩(1982-) ,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功能碳水化合物材料理论与技术。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xxB40101013) 。

te mperature and p ressure on the lethality of ultras ound [J ]1App lied and Envir on mentalM icr obi ol ogy, 1998, 64:465~4711[22]徐步前, 徐小林1几种机能性薄膜包装对香蕉贮藏效果的影响[J ]1园艺学报, xx, 29(2) :168~1701[23]肖功年1气调包装(MAP ) 对草莓保鲜的影响[J ]1食品工业科技, xx, 24(6) :68~711[24]Knofesky J R, P Si m a 1Singlet oxygen p r oducti on fr om the reacti on of ozone with bi ol ogical modecules[J ]1Boil Che m, 266:9039~90421[25]赵钦球, 邹琦丽1空气放电保鲜对橙果皮气孔开张度的影响[J ]1中国柑桔, 1990, 19(3) :30~311[26]茅林春, 方雪花, 庞华卿11-MCP 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 ]1中国农业科学, xx, 37(10) :1532综述食品工业科技V ol. 28, N o. 09, xx溶性果胶, 从而使果胶从桔皮中转到水相中, 生成可溶于水的果胶。

然后利用沉淀法或盐析法分离果胶, 工业上常用金属盐析或有机溶剂(乙醇) 沉析法提取。

11111 醇沉淀法醇沉淀法是经常使用而且最早实[1]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不溶于醇类溶剂的特点, 加入大量醇, 使果胶的水溶液中形成醇-水的混合剂以使果胶沉淀出来。

将析出的果胶块经压榨、洗涤、干燥和粉碎后便得到成品。

也可用异丙醇等其他溶剂代替酒精。

其具体的提取酸液萃取→过滤→浓缩→乙醇沉淀→过过程:原料预处理→滤→低温干燥→粉碎、标准化→成品果胶。

臧玉红探讨了以苹果渣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最佳[7]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液的pH 为210、料液比为1∶13、温度为85℃、水解时间为115h 为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 产率达14104%。

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可知, 4个因子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是pH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

11112 盐析法多价金属盐沉淀法, 目前在生产上[8]广泛采用。

具体方法是:在果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 g Cl CuCl Cl 2、2或A l 3然后用氨等调节pH , 使之形成碱式金属盐, 此碱式金属盐与果胶形成络合物沉淀出来, 然后再经过脱盐漂洗和干燥得到果胶成品。

复水→灭酶→漂洗→沥干→具体流程是:橘皮残渣→萃取→过滤→加盐沉析→抽滤→洗涤→→。

最早提出的盐析法是铝盐法, 沉淀性状不好, , 铁盐法产率较高, 增加了脱色的难度, 故不甚理想淀果胶, 所得到的沉淀性状好, 易于分离, 且色泽较浅, 又有较高的产率, 是一种较好的沉淀果胶的方[9]法。

臧玉红(xx) 用混合盐析法沉析果胶, 得到的较佳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控制在80℃左右, 铁盐与铝盐溶液的体积比为2∶1, 沉析时间为115h, 沉析时pH 控制在318左右。

子降解, 果皮中多价阳离子溶出, 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吸附阳离子, 从而加速原果胶的溶解, 提高果胶的质量和得率。

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分子量为500以下的低分子物质, 解除果胶的一些机械性牵[10]绊, 因而也可提高果胶的质量和得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用离子交换法从果皮中提[11]取果胶, 得率高、质量好。

因此, 在用酸法提取橙[12]皮果胶的基础上, 戴玉锦等人进一步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从橙皮和柚皮中提取果胶的优化工艺条[13, 14]件。

通过单因素实验, 对料液比、浸提酸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影响因素作了研究。

确定离子交换法从橙皮中提取果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5%、料液比1∶20、浸提液酸度pH115、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15h, 此工艺条件下果胶得率为22155%。

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7%、提取液酸度pH210、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15h 、料液比1∶30, 此工艺条件下, 果胶得率为22%。

研究结果表明, 用离酸提取法。

因此, , 具有较好的113(e l ogy ) 是用天然或人工, 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 、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 可用于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非水溶液体系等。

膜技术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分离技术。

近年来, 国外已将超滤浓缩等新技术开始应用[15]于果胶生产中, 国内也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超滤效果主要与滤膜透过分子量的选择和浓缩倍数有关。

滤膜透过分子量越大, 膜通量越大, 设备效率越高, 但果胶损失越大, 浓缩倍数越高, 生产成本越低, 膜通量越小, 设备效率越低。

电渗析的作用主要是脱去提取液中的酸和无机盐, 使提取液能够直接进行干燥以获得灰分合格的成品。

周仲实(xx) 用超[16]滤装置对酸液提取的橘皮果胶进行初步浓缩, 并用电渗析除去盐酸等对后续处理不利的成分, 并经真空浓缩、干燥, 所得果胶的主要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且在水中的溶解性能明显优于酒精沉淀法生产的果胶。

经实验发现, 当提取液经过电渗析至比电Ω?c m ) 时可以获得灰分小于1%的导小于110m /(成品果胶。

除高聚物膜(有机膜) 外, 目前使用的分离膜还有无机膜, 与有机膜相比, 无机膜具有以下特点: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较高、化学稳定性好、pH 适用范围广、抗微生物能力强且不与其发生作用、机械强度大、清洁状态好、容易再生和清洗、孔径分布窄、分离[17]性能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