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修订)

合集下载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时间:2009-07-29来源:株洲市政府门户网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委、省政府“一点一线”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株洲市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的规划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的规划

一、项目基本状况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都市中心区,西临湘江,西北以白石港为界(另包括石峰区旳桥梁厂和电厂区域),东北至红旗路,东到东环大道,东南至庆云山路、芦淞路、株醴路。

是旧城旳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旳主导区域,肩负着都市最重要旳产业功能。

规划区波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现实状况常住人口约30.4万人,现实状况用地19.05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贯彻《株洲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对中心区旳规定和功能定位;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调整现实状况不合理用地,合适减少居住用地,外迁工业企业,增长商业(务)金融用地;3、改善环境及服务功能,增长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增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三、规划理念—都市系统织补1、织补旳目旳发明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斥情趣、可持续发展旳宜居都市中心区,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旳重要手段。

2、织补旳对象株洲旳都市织补应与株洲都市发展特点亲密有关,对象是基于都市构造旳各个都市系统,包括:都市生态系统、都市功能系统、都市交通系统、都市空间系统、都市社会系统。

3、织补旳原则从都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

重要包括6个原则:1)以生态织补为先导,充足运用和改善既有环境资源,突出地方环境特色;2)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尊重现实,逐渐优化都市格局;3)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逐渐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旳道路与交通系统;4)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整体改善都市平常生活服务网络;5)以都市项目为突破,织补和延续都市旳肌理与文脉,构建富有都市气氛和地方建筑文化旳都市场所与形态。

6)以社会织补为目旳,建设友好、包容旳都市小区。

四、都市构造功能构造框架:一轴一带构功能、两楔一带连空间、一核三心筑活力、设施成带利服务。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株洲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一份全面规划图,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首先,株洲市将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发展。

规划图指出,株洲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为此,将积极引进外资和优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

其次,株洲市将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提高城市的标志性和知名度。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划图提出了优化交通网络的措施,包括修建新的交通枢纽、扩大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等。

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强绿化和环保工作。

此外,规划图还强调了株洲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将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规划图还提出了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来说,株洲规划图为株洲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
了目标。

通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推动株洲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相信在株洲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株洲市的未来将更加繁荣和美好。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样本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样本

一、项目基本情况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城市中心区, 西临湘江, 西北以白石港为界( 另包括石峰区的桥梁厂和电厂区域) , 东北至红旗路, 东到东环大道, 东南至庆云山路、芦淞路、株醴路。

是旧城的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 担负着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功能。

规划区涉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 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 现状常住人口约30.4万人, 现状用地19.05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贯彻《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对中心区的要求和功能定位;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 调整现状不合理用地, 适当减少居住用地, 外迁工业企业, 增加商业( 务) 金融用地;3、改进环境及服务功能, 增加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 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三、规划理念—城市系统织补1、织补的目标创造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满情趣、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中心区, 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2、织补的对象株洲的城市织补应与株洲城市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对象是基于城市结构的各个城市系统, 包括: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功能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社会系统。

3、织补的原则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 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

主要包括6个原则:1) 以生态织补为先导, 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环境资源, 突出地方环境特色;2) 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 尊重现实, 逐步优化城市格局;3) 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 逐步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的道路与交通系统;4) 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 整体改进城市日常生活服务网络;5) 以城市项目为突破, 织补和延续城市的肌理与文脉, 构建富有都市氛围和地方建筑文化的城市场所与形态。

6) 以社会织补为目标, 建设和谐、包容的城市社区。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法制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发[2006]34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9.29【实施日期】2006.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的通知(株政发〔2006〕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和直属机构:《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株洲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文件,以下简称《纲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5〕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要求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工作目标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明显提高;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督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得到有效纠正;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初步形成;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株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8年修订)

《株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8年修订)

《株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8年修订)《株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8年修订)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20年2、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规划范围分为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县域:2017年底株洲县行政管理范围,总面积为1053.6平方公里;规划区为渌口镇和南洲镇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渌口镇渌口村、双月村、杨梅村、湾塘村、青龙湾、王家洲村和大乡村、均坝村、松西子的部分区域以及南洲镇南岸村和湘东村、湘渌村、江边村和南山村部分区域。

总面积为48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株洲县建设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完备,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性质株洲县域的中心城市,株洲市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动力产业配套为主的宜居生态城。

3、城市职能国家两型社会实践区,株洲市湘渌副城,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地。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3、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划定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48平方公里,西、北至株洲县行政边界,南至雷洲路,东至渌枫大道。

四、县域镇区(集镇)布局规划1、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全县人口为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1%。

2、县域空间结构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两轴三带四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中心城区。

“三副”——淦田镇、朱亭镇、龙船镇。

“两轴”——S207城镇发展轴和湘江大道城镇发展轴。

“三带”——S329城镇发展带、S330城镇发展带和网朱城镇发展带。

“四区”——规划区(县城)、淦田片区、朱亭片区、龙船片区。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一廊两片”的哑铃 型结构 ◆ “一廊”:全球华 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 ◆ “两片”:即北部 以株洲市区为中心包 括株洲县在内的休闲 度假和旅游集 散片区,南部以炎陵 为中心的祈福文化和 生态体验片区。
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 (一)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国家级旅游风景和观光 走廊 1、打造纵贯株洲全境的炎帝文化主题旅游长廊 2、建设“文化长廊、生态长廊、致富长廊、形象长廊” 3、规划建设五个节点,重点展示炎帝文化
火车拖来的城市
火车拖来的城市
株洲地处沪昆、浙赣、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被人们 称之为用火车拉来的城市。尽管有的路段是解放前修建的, 但设施极为简陋,并常年处于半通半不通的状态。铁路的 兴衰与株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和湖南的发展联系 在一起。当年湖南修建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株洲还只是湘 潭县下辖的一个小集镇,因此,株洲人对于火车的情怀是 难以言表的。到现在还有不少株洲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地 址的时候,仍把火车当做参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残缺不全的株洲铁路交 通不仅得到了新生,而且完成了由丁字形向十字形、由单 线到复线、由蒸汽机车牵引到内燃化再到电气化、由慢速 到快速进而由高速到超高速的大转变。
“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 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 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 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 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 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 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 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范本模板】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范本模板】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