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罗培南钠胶囊
50种抗生素DDD值最新版本

0.6
3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 3g/支
支
3
2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 1.25g/支
支
1.25
14
哌拉西林三唑(他唑)巴坦钠 4.5g/支
支
4.5
14
磺苄西林钠针 1g/支
支
1
15
氟氯西林钠针 0.25g/支
支
0.25
2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0.5
支
0.5
5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 0.25g*30s/盒
片
0.25
支
2
4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 1g/支
支
1
4
头孢他啶针 0.5g/支
支
0.5
4
头孢他啶针(复达欣) 1g/支
支
1
4
头孢地嗪钠针 0.5/支
支
0.5
2
头孢米诺针 0.5/支
支
0.5
2
拉氧头孢针 0.25/支
支
0.25
4
其他β-内酰胺类
氨曲南针 0.5g/支
支
0.5
4
氨曲南针 1g/支
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4
头孢美唑钠针 0.5g/支
抗菌药物DDD值
药品名称
单位
含量
DDD
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 160万/支
支
0.96
3.6
青霉素钠 80万/支
支
0.48
3.6
阿莫西林胶囊 0.25g*50s/盒
粒
0.25
1
阿莫西林胶囊(阿莫仙)0.25*24s/盒
粒
法罗培南钠的合成

法罗培南钠的合成
法罗培南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状。
其合成的过程相对繁琐,但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法罗培南钠的合成。
一、前体物的合成
法罗培南钠的合成需要使用到前体物,其中一种重要的前体物是3-氨基苯甲酸。
3-氨基苯甲酸的合成需要将苯甲酸与亚硝氢反应后,再经过氢化反应,得到3-氨基苯甲酸。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有机合成化学,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二、法罗培南的合成
法罗培南的合成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酯化反应将3-氨基苯甲酸和4-硝基苯基酯合成为酯化物,第二步是通过水解反应得到法罗培南。
具体反应如下:
1. 酯化反应
将3-氨基苯甲酸和4-硝基苯基酯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得到N-(4-硝基苯基)-3-(苯甲酸基)-L-丙氨酰胺酯(FPA 酯)。
2. 水解反应
将FPA酯在碳酸氢钠的存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得到法罗培南。
三、法罗培南钠的合成
将法罗培南与钠离子结合,就可以得到法罗培南钠。
法罗培南钠的合成需要使用到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这些化学试剂的浓度和添加方法等需要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法罗培南钠的合成需要有机合成化学、化学分析和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需要有独特的实验室和设备条件。
虽然合成过程繁琐,但是法罗培南钠的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型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钠

新型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钠
周庆英;徐丽洒;孙勇
【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年(卷),期】2008(17)4
【摘要】法罗培南钠(faropenem sodium)是青霉烯类中惟一既可口服又可注射
的抗生素,它经由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而显现抗菌、杀菌作用,具有独特的药动学性质.其抗菌谱广泛,包括需氧G+菌、需氧G-菌及厌氧菌.在呼吸道、泌尿道、妇产科、口腔科以及眼科感染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法罗培南钠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毒理学、药动学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345-347,352)
【作者】周庆英;徐丽洒;孙勇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青岛,266021;山东省临沂市药品检验所,临沂,27600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青
岛,26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尼培南的药效分析 [J], 顾觉奋;王婧
2.口服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J], 黄剑峰
3.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厄他培南 [J], 来小丹;刘松青;林彩
4.新型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 [J], 赵一飞;冯昱;叶俊杰
5.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ME1071体外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J], Ishii Y;Eto M;Mano Y;王鹏(摘译);王明贵(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

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法罗培南钠片英文名:Faropenem Sodium Tablets汉语拼音:Faluopeinanna Pian【性状】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去除薄膜衣呈白色至淡黄色。
【适应症】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克氏菌、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克雷白氏杆菌、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拟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性疾病:1、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睾丸炎;2、呼吸系统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脓疡病);3、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前庭大腺炎;4、浅表性皮肤感染症、深层皮肤感染症,痤疮(伴有化脓性炎症);5、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腺炎、肛周脓肿、外伤、烫伤和手术创伤等继发性感染;6、泪囊炎、麦粒肿、睑板腺炎、角膜炎(含角膜溃疡);7、外耳炎、中耳炎、鼻窦炎;8、牙周组织炎、牙周炎、颚炎。
【用法用量】应由医生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本药剂量。
推荐用法用量如下:对浅表性皮肤感染症、深层皮肤感染症、淋巴结炎、慢性脓皮病,乳腺炎、肛周脓肿、外伤、烫伤和手术创伤等(浅表性)二次感染,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前庭大腺炎,眼睑炎、睑腺炎、泪囊炎、睑板腺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外耳炎、牙周组织炎、牙周炎、颚炎等,口服法罗培南钠片,成人患者通常一次150-200mg,一日3次。
对肺炎、肺脓肿,肾盂肾炎、膀胱炎(除单纯性膀胱炎外)、前列腺炎、睾丸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口服法罗培南钠片,成人患者通常一次200-300mg,一日3次。
【不良反应】日本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总计2207例患者中被报告有127例(5.8%)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55件(2.5%);腹痛,19件(0.9%);稀便,15件(0.7%);发疹,13件(0.6%);恶心,12件(0.5%)等。
法罗培南钠片疗程大概是多少?

法罗培南钠片疗程大概是多少?
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就需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而药物就需要按疗程服用才好,而不是随意用药,那么,法罗培南钠片疗程大概是多少?
法罗培南钠片正常健康成人空腹时单次口服本药150、300或600mg,约1~1.5小时后分别达到最高血浆浓度2.4、6.2或7.4μg/ml。
本药半减期约为1小时,且与用药剂量无关。
正常健康成人餐后单次口服本药300mg,发现达到最大血浆浓度时间较空腹用药时延迟约1小时,最大血浆浓度、半减期及血浆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 C)几乎均未出现差异。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_法罗培南钠片

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_法罗培南钠片法罗培南钠片(君迪)适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下述感染病症。
1.脓疱性痤疮、集簇性痤疮、疖、痈、传染性脓疱病、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化脓性甲沟炎、皮下脓肿、汗腺炎、慢性脓皮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_法罗培南钠片,欢迎阅读。
目录法罗培南钠片商品介绍通用名:法罗培南钠片生产厂家: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45药品规格:0.2g_12片药品价格:¥237元法罗培南钠片说明书【通用名称】法罗培南钠片【商品名称】法罗培南钠片(君迪)【英文名称】FaropenSodiumTablets【拼音全码】FaLuoPeiNanNaPian【主要成份】法罗培南钠。
【性状】法罗培南钠片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法罗培南钠片适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下述感染病症。
1.脓疱性痤疮、集簇性痤疮、疖、痈、传染性脓疱病、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化脓性甲沟炎、皮下脓肿、汗腺炎、慢性脓皮病。
2【规格型号】0.2g_12s【用法用量】1.咽喉炎、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脓疱性痤疮、蜂窝织炎、淋巴管炎、乳腺炎、肛周脓肿、外耳炎、牙周组织炎等,成人口服法罗培南钠片每次150~200mg,每日3次。
2.肺炎、肺化脓、肾盂肾炎、膀胱炎(单纯性除外)、前列腺炎、附睾炎、中耳炎、鼻窦炎等,成人口服法罗培南钠片每次200~300mg,每日3次。
此外,根据年龄和症状进行适量增减。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皮疹等,停药后即可恢复。
【禁忌】对法罗培南钠片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与健康成人相比,高龄者随年龄增加而肾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半衰期延长,可能出现血药浓度持续较高。
2.高龄者可能出现伴随有泻痢、软便的全身状况恶化,应仔细观察,有该类症状出现时停用法罗培南钠片,进行适当处置。
3.高龄者可能出现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趋势。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仅在治疗的益处高于其危险时服用法罗培南钠片。
法罗培南钠胶囊

法罗培南钠胶囊项目概况1、药品名称通用名:法罗培南钠胶囊化学名:(+)-(5R,6S)-6-[(1R)-1-羟基乙基]-7-氧代-3-[(2R)-四氢-2-呋喃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羧酸钠盐·水合物英文化学名: Sodium (+)-(5R,6S)-6-[(1R)-1-hydroxyethyl]-7-oxo-3-[(2R)-tetrahydro-2-furanyl]-4-thia-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ate· hydrate 英文名:Faropenem Sodium Capsule汉语拼音名:Faluopeinan Na JiaonangCAS登录号:122547-49-3代号:ALP-201;SUN-5555;SY-5555;WY-49605商品名:待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14NNaO5S· H2O分子量:352.342 命名依据与所属类别2.1命名依据根据“新药命名制定原则”,制剂的命名为原料药通用名加剂型,本品的原料药命名为“法罗培南钠”,故将其胶囊剂命名为法罗培南钠胶囊。
2.2 注册分类法罗培南钠由化学合成方法制得,为日本Suntory公司开发的抗菌药物,1997年在日本上市,已被《日本抗生物质医药品基准》(XIV版)收载,但尚未在我国国内上市销售,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本品属于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第3(1)项。
立题目的与依据一、选题的目的与依据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38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从期刊资料中找到了有关青霉素的文献。
1939年他们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有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弗洛里和钱恩终于提纯了青霉素的结晶。
1940年,青霉素时入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对五位受试者的临床观察证明青霉素具的较好的效果。
法罗培南钠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5例

法罗培南钠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5例左鹏;熊盛道;熊维宁;徐永健;刘瑾;赵建平;马静;周敏【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7(26)12【摘要】目的观察法罗培南钠片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入选的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法罗培南钠片0.2 g,potid,同时服用头孢克洛模拟胶囊0.25 g,tid;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胶囊0.25 g,po,tid,同时服用法罗培南钠模拟片0.2 g,tid,疗程均为5~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治愈率分别为50.0%与61.5%,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3%,细菌清除率均为91.7%.治疗组和对照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以上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法罗培南钠片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总页数】3页(P1456-1458)【作者】左鹏;熊盛道;熊维宁;徐永健;刘瑾;赵建平;马静;周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1;R969.4【相关文献】1.法罗培南钠片与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对照研究 [J], 邓蕙;张道友;黄文祥;刘成伟;周向东;张唯力;余英杰;朱卫民;张艮甫;章辉2.法罗培南钠片和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成本-效果分析 [J], 孟雅杰;李应瑞;侯栩3.法罗培南钠片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J], 杨春;姚云清;刘成伟4.法罗培南钠片与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35例 [J], 邓蕙;张道友;黄文祥;刘成伟;周向东;张唯力;余英杰;朱卫民;张艮甫;章辉5.法罗培南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J], 常越;徐纪;杨超;韩一平;李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罗培南钠胶囊项目概况1、药品名称通用名:法罗培南钠胶囊化学名:(+)-(5R,6S)-6-[(1R)-1-羟基乙基]-7-氧代-3-[(2R)-四氢-2-呋喃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羧酸钠盐·水合物英文化学名: Sodium (+)-(5R,6S)-6-[(1R)-1-hydroxyethyl]-7-oxo-3-[(2R)-tetrahydro-2-furanyl]-4-thia-1-azabicyclo[3.2.0]hept-2-ene-2-carboxylate· hydrate 英文名:Faropenem Sodium Capsule汉语拼音名:Faluopeinan Na JiaonangCAS登录号:122547-49-3代号:ALP-201;SUN-5555;SY-5555;WY-49605商品名:待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14NNaO5S· H2O分子量:352.342 命名依据与所属类别2.1命名依据根据“新药命名制定原则”,制剂的命名为原料药通用名加剂型,本品的原料药命名为“法罗培南钠”,故将其胶囊剂命名为法罗培南钠胶囊。
2.2 注册分类法罗培南钠由化学合成方法制得,为日本Suntory公司开发的抗菌药物,1997年在日本上市,已被《日本抗生物质医药品基准》(XIV版)收载,但尚未在我国国内上市销售,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本品属于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第3(1)项。
立题目的与依据一、选题的目的与依据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38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从期刊资料中找到了有关青霉素的文献。
1939年他们得到了英国和美国的有关组织和基金会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弗洛里和钱恩终于提纯了青霉素的结晶。
1940年,青霉素时入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对五位受试者的临床观察证明青霉素具的较好的效果。
1943年青霉素药物完成了商业化生产并且正式进入临床治疗。
此后青霉素以及许多半合成的青霉素不断应用于临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了头孢菌素,此后又不断发现了许多半合成的头孢菌素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些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寻求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生素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1975年哈佛大学著名化学家Woodward根据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融合,向青霉素骨架中引入双键,以增大β—内酰胺环的反应性,从而提高抗菌活性的设想,设计了青霉烯。
初期的化合物,如6-苯氧乙酰氨基青霉烯酸等因反应性高,极不稳定,与预期相反,未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1976年发现链霉菌产生的1位硫变为碳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硫霉素,继而开发出抗菌作用优异的亚胺培南,其6位均为反式羟乙基。
借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用此基团取代原来的6-酰氨基,既保持青霉烯β—内酰胺环的反应性,有改善了其稳定性,从而确立了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基础。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于1997年开始由第一个青霉烯法罗培南投放市场。
法罗培南为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即可口服有可肌注。
对除绿脓杆菌外的需氧G+菌、G-菌均显示出广谱抗菌活性,尤其对金葡菌、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菌与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替安(Cefotiam,CTM)、头孢特仑(cefteram,CFTM)、头孢克肟(Cefixime,CFIX)与头孢克洛(Cefaclor,CCL)等现有的头孢菌素。
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流感杆菌、淋球菌等G+菌、G-菌的抗菌活性等同或优于CFTM、CFIX、CCL及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PC)等。
本品对β—内酰胺酶稳定,可不被其失活,耐药菌株少,对头孢菌素耐药的弗氏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等亦有良好作用。
本品对金葡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1,2,3)、大肠杆菌PBP-2显示出强亲和力,表明本品抗菌作用强。
法罗培南空腹单次口服150,300及600mg后的Cmax分别为2.36,6.24和7.37μg·mL-1,AUC为3.95,11.72和15.59μg·h·mL-1,t1/2约1h,12h尿中排泄5%,在粪便中未检出。
用法罗培南治疗各科感染1506例,有效率为80.3%,出现不良反应的占5.9%。
采用双盲法比较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法罗培南(900mg/d,分3次给药)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与头孢替安酯(600mg/d,分3次给药)相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头孢替安酯则为5.7%。
法罗培南对脱氢肽水解酶-I(DHP-I)稳定,给药时无需与脱氢肽水解酶-I抑制剂合用。
目前,我国在青霉烯的研究开发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法罗培南钠(Faropenem Farron)是由日本Suntory公司生物医学研究所合成,并与山之内制药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口服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被《日本抗生物质医药品基准(十四版)》(JPⅩⅣ)收载。
经过检索发现本品没有在我国申请专利保护,也没有行政保护,因此开发本品不但可以把国外的优秀药品引入我国,满足国内的临床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研制开发本产品,可以逐步积累开发本类新药的经验,为以后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和改造,从而为形成自己的创新产品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和生产使用情况法罗培南钠(Faropenem Farron)是由日本Suntory公司生物医学研究所合成,并与山之内制药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口服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被《日本抗生物质医药品基准(十四版)》(JPⅩⅣ)收载。
在美国许可证已转让给Wyeth-Ayerst公司。
本品于1990年10月在日本组织了研究会,开始基础临床研究,经历了Ⅰ、Ⅱ、Ⅲ期临床研究,于1997年首次在日本上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本品国内尚无进口,亦无国内厂家、科研单位开发及生产本品的报道,但在国内的一些期刊上,有关于本品合成工艺研究的报道以及介绍本品的一些综述性文章。
三、国内外有关该品的专利及行政保护情况法罗培南钠为日本Suntory(三得利)公司开发的抗菌药物,1997年在日本上市。
经过检索中国专利库、世界专利库、美国专利库、欧洲专利库、日本专利库等专利数据库,检索的结果是:法罗培南钠化合物1985年由日本三得利公司在国外申请专利,美国专利号为:US4997829,该产品和西司他丁的复方制剂申请有外国专利,美国专利号为:US5354748,该产品的一种酯衍生物在国外申请有专利,美国专利号为:US5830889,以上专利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法罗培南钠的一种局部用药制剂和法罗培南钠与二胺乙酸盐组成的口服制剂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中国专利号为:CN99800139,CN00802237。
该产品没有在中国申请行政保护。
因此开发法罗培南钠及其制剂只要不使用上述中国专利保护的制剂技术,将不存在构成专利侵权问题。
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法罗培南钠(SY5555)为日本Suntory公司生物医学研究所合成,并与山之内制药公司共同开发的新的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非典型 -内酰胺类药物。
本品对需氧及厌氧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显示出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及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现有口服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本品对各种 -内酰胺酶稳定,耐药菌株少,在临床上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各种临床前研究显示,本品安全性高,与碳青酶烯类相比,肾毒性及中枢神经毒性低。
第I期临床试验确认了本品的耐受性,对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抗菌作用的综合分析认为本品具有临床价值。
本品在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一、药理作用法罗培南钠是一种新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属非典型 -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其共价键与参与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从而达到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人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二、体外抗菌作用1.抑菌作用中盐哲士等报道SY5555对链球菌和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链球菌属的MIC90低于0.05 g/mL,对多种肠杆菌科的细菌的MIC90低于6.25 g/mL。
但对费氏柠檬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的MIC90分别为25和100 g/mL。
以氨比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为对照药,SY5555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在所有试验药中最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艰难梭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那须孝昭等报道,SY5555对需氧菌(除了铜绿假单胞菌之外)和厌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粪肠球菌)和厌氧菌,SY5555的抗菌活性强于头孢泊肟、头孢替胺及头孢克罗(CCL)。
2.杀菌作用中盐哲士等报道,用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来检测SY5555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这两种浓度。
MBC都在与之相应MIC的4倍以内,显示SY5555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那须孝昭等报道,SY5555的MBC(≤0.025 25 g/ml),在19株被验菌中有15株与其MIC相当,另外4株的MBC是MIC的2倍。
因此,本药1倍或2倍的MIC浓度对被验菌就有杀菌作用。
而头孢类药对多种细菌的MBC是MIC的2倍以上。
此外,试验表明法罗培南的耐药获得速度缓慢。
三、药代动力学日本42所医疗单位以法罗培南钠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法罗培南钠单次口服150、300及600mg后的血峰浓度Cmax分别为2.36、6.24及7.37 g/ml,AUC 分别为3.95、11.72、15.59 g•h/ml,血药浓度与剂量相关。
血中T1/2在各种剂量下均约1h。
因受肾脱氢肽酶-I(DHP-I)分解,本品尿排泄率低,12h内尿排泄率为5%。
与空腹时给药相比,饭后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延长,Cmax、AUC值降低,但幅度不大,T1/2及尿排泄率无差异,可以认为,饮食没有影响。
与丙磺舒联用时Tmax、T1/2延长,AUC也增大,表明本品排泄机制系经肾小管分泌。
对本品300mg与头孢替安酯(CTM-HE)200mg饭后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的比较显示,Cmax、AUC本品稍高,Tmax、T1/2大致相同,尿排泄率以CTM-HE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