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解题技巧——数字特性法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特性秒杀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字特性秒杀

数字特性1.整除特性1)一个数能被2、5、10整除<=>其末一位数可被2、5、10整除。

2)一个数能被4整除<=>其末两位数可被4整除。

3)一个数能被8整除<=>其末三位数可被8整除。

4)一个数能被3、9整除<=>其各位数字之和可被3、9整除。

5)一个数能被7、11、13整除<=>其末三位数与剩下的数之差可被7、11、13整除。

6)6、12、14、15拆分成互质的因子相乘,如果能同时被互质的因子整除,则可被乘积整除。

如6=2X3,判断一个数能否被6整除,则看它能否被2和3整除。

2.大小特性若题干中涉及若干数的和,采用“平均数”,最大的数大于平均数,最小的数小于平均数。

例:五件价格不等的衣服,总价2160元,最贵的两件衣服与其余三件总价相当,最便宜的两件比最贵的高100,比第二贵的高200,求第三贵的衣服是多少元。

A 300B 330C 360D 390解:最贵两件=最便宜三件最便宜三件=2160÷2=1080最便宜三件平均值=1080÷3=360最贵第三件>360所以最贵第三间为390元3.尾数特性只有尾数是0的数才能被10整除,常见问法是围绕尾数0上下波动,比如加或减多少尾数是0。

例1:某公司举办年终晚宴,每桌安排7名普通员工与3名管理人员,到最后2桌时,由于管理人员安排完,便全部安排了普通员工,结果还差2名人才能刚好坐满,已知该公司普通员工人数是管理人员的3倍,则该公司有管理人员( )。

A. 24B. 27C. 33D. 36方法一:普工=3管理=> 总人数=4管理每桌10人,全部坐满还差2人=> 总人数结尾是8因此,4个选项依次乘以4,看哪个结尾是8,只有B选项正确方法二:设有管理和普工的桌数工n桌,则普工数:7n+10+8=3nX3(3倍关系),求得n=9,因此管理人员数:3X9=27。

例2:某餐厅有12人座餐桌和10人座餐桌共28张,最多可容纳332人,问有多少张10人桌。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1. 嘿,你知道吗?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里,“代入排除法”超好用啊!就像你找钥匙,一个一个试,总能找到对的那把!比如那道年龄问题,直接把选项代进去试试不就清楚啦!
2. 哇塞,“数字特性法”可是个厉害的技巧哦!这就好比走捷径,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

像那道关于整除的题,根据数字特性不就能快速选出来嘛!
3. 哎呀呀,“方程法”可是很基础但又超实用的呢!这就像给问题搭个桥,让你轻松走过去。

比如算那个购物的花费,设个方程不就迎刃而解啦!
4. 嘿,“赋值法”也很不错哟!就像给题目一个特定的值,让它变得简单易懂。

像那道工程问题,赋个值不就好算了嘛!
5. 哇哦,“画图法”简直太直观啦!就像给你一幅地图,答案一目了然。

比如那道几何题,画个图不就清楚各种关系啦!
6. 哈哈,“分类讨论法”能让你考虑得更全面呀!这就像把东西分类整理,清楚明白。

像那种有多种情况的题,分类讨论一下不就全搞定啦!
7. 哎哟喂,“比例法”也是很妙的呢!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难题的锁。

比如那道速度问题,用比例关系不就能轻松求解嘛!
8. 嘿呀嘿呀,“尾数法”有时候能快速出答案哦!就像一眼就能看出
特别之处。

像那道计算的题,看看尾数不就知道啦!
9. 哇哈哈,“归纳推理法”也很牛呀!就好像从一堆线索中找出关键。

比如那道规律题,归纳一下不就找到窍门啦!
10. 嘿嘿,这些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是不是很厉害?就像拥有了一群得力助手,帮你攻克难题!我觉得掌握这些技巧,那在考场上可就如鱼得水啦!。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许多考生的“拦路虎”,但只要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对应的答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等量关系。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那么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3 + 2 = 5,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为 30 ÷ 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路程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根据相遇问题公式,路程和=(5 + 3)× 10 = 80 米,即 A、B 两地相距 80 米。

再比如:甲在乙后面 100 米,甲的速度是 8 米/秒,乙的速度是 6 米/秒,甲多久能追上乙?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 100 ÷(8 6)= 50 秒。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基本公式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 ÷成本 × 100%。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80 元,按标价的 8 折出售,仍可获利 2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设该商品的标价为 x 元,根据利润公式可得 08x 80 = 80 × 20%,解得 x = 120 元。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基础技巧与高频考点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基础技巧与高频考点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基础技巧与高频考点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然而,只要掌握了基础技巧和熟悉高频考点,我们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一、基础技巧1、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行测数学运算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或者直接计算较为困难时,我们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对于一个方程,如果求解较为繁琐,我们可以先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方程,看哪个选项能够满足方程的条件。

2、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包括奇偶特性、整除特性等。

比如,如果两个整数的和为奇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一奇一偶;如果一个数能被 3 整除,那么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也能被 3 整除。

通过利用这些数字特性,可以快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解题范围。

3、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未知数,以便于列方程和求解。

4、赋值法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没有具体的数值,只有比例关系或倍数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一个工程问题,如果只知道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我们可以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赋值,然后计算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二、高频考点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行测数学运算中的常考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例如,相遇问题中,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中,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画出行程图,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2、工程问题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解题思路是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然后根据题目条件求出工作效率,进而计算工作时间。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四川公务员考试:数字特性在数量关系中的巧妙运用

四川公务员考试:数字特性在数量关系中的巧妙运用

四川公务员考试:数字特性在数量关系中的巧妙运用四川华图教育具有数字特性的题目,在考试当中是最能体现我们行测思想的题目。

通过对数字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答案。

接下来我们总结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两种数字特性:奇偶特性,整除特性。

奇偶特性: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可以得出:奇反偶同,和差同性。

整除特性:一个数能被2(或者5)整除,当且仅当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者5)整除;一个数能被4(或者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者25)整除;一个数能被8(或者1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者125)整除;一个数能被3(或者9)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或者9)整除;其他数字的整除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接下来我们依次来看和这两种数字特性在题目中的运用,在具体的题目中数字特性往往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代入排除法结合使用求出答案。

【例1】一个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在付钱时,他把书的定价中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

售货员说:“您应该付39元才对。

”请问书比杂志贵多少钱?()A. 20B. 21C. 23D. 24解析:分别设书和杂志的价格分别是X,Y,看错的书的定价是Z;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Z+Y=21,X+Y=39,求出X-Y=?;根据奇偶特性:和差同性可以得出,X-Y=奇数,可以排除答案A,D;在剩下的答案B,C中运用代入排除法进行筛选,把B答案代入:X+Y=39且X-Y=21,可以得出X=30,Y=9;代入Z+Y=21中进行验证,不符合,排除,所以选择C选项。

【例2】小明和小华计算甲、乙两个不同自然数的积(这两个自然数都比1大)。

小明把较大的数字的个位数错看成了一个更大的数字,其计算结果为144,小华却把乘号看成了加号,其计算结果为28。

问两个数的差为:()A.16B.12C.8D.4解析:分别设甲乙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分别是X,Y;看错的甲是Z。

国考省考《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技巧

国考省考《行测》数量关系公式技巧

数量关系一.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①多位数;②年龄;③不定方程;④“剩”、“余”、“多”出现;⑤比例2.数字特性奇偶运算法则:同奇异偶;①知和求差/知差求和;②有条件的不定方程。

整除判定法则:①能被2(或者5)整除,当且仅当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者5)整除; ②能被4(或者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者25)整除;③能被8(或者1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者125)整除;④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⑤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⑥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奇数位与偶数位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当题目中出现百分数(浓度、利润率除外)、分数、小数的时候,将其化为最简分数:⑦如果a=m nb ,则a 是m 的倍数,b 是n 的倍数。

3.方程法基本方法原则:①设未知数:a.求的量;b.中间变量。

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 。

不定方程:无条件,代入排除法;有条件,①奇偶;②尾数;③共同因子。

4.十字交叉法 适用于:溶液问题;A 部门,平均分a ,B 部门,平均分b 。

将质量为A 、浓度为a 的溶液,与质量为B 、浓度为b (a>b )的同种溶液混合,得到浓度为r 的溶液,根据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得二.公式类型1.计算问题①尾数法;②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③提取公因子、整体代换最小公倍数:下次同时、下次相遇、再次回到;同期(循环):①先找循环节;②所求循环节,看余数 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最小公倍数)平方差公式:a ²-b ²=(a +b)(a -b); 立方差公式:a ³±b ³=(a ±b)(a ²∓ab +b ²); 完全平方公式:(a ±b)²=a ²±2ab +b ²;完全立方公式:(a ±b)³=a ³±3a ²b +3ab ²±b ³; 其他: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 )m =a m b m 分母有理化:=;b m*(m+a) =b a (1m -1m+a );d n(n+d) =1n -1n+d ,当d =1时,1n(n+1) =1n -1n+1等差数列:a n =a 1+(n-1)d ,=na 1+n(n-1)d 2。

行测解题技巧——数字特性法

行测解题技巧——数字特性法

行测解题技巧——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

(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基础】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

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模块。

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数量关系也能成为我们得分的利器。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题型是基础数量关系的题型多种多样,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等。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比如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往往是找到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通过设未知数来建立方程。

再比如行程问题,要清楚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相遇、追及等不同情况的公式运用。

只有对各种题型了如指掌,我们在考场上才能迅速判断出题目所属的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掌握基本公式和定理数量关系中有很多基本的公式和定理,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勾股定理等。

这些公式和定理是我们解题的重要工具,必须牢记于心。

以等差数列为例,通项公式为\(a_n = a_1 +(n 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这个公式,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三、学会运用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当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信息比较充分,或者直接求解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一个数除以 5 余 3,除以 6 余 4,除以 7 余 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我们可以从选项中最小的数开始代入,看哪个数满足所有条件。

2、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性,如整除特性、奇偶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者确定答案。

比如,“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 倍,全班人数是 50 人,男生有多少人?”因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 倍,所以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 倍,那么全班人数一定能被 3 整除,50 除以 3 余 2,所以选项中除以 3 余 2 的数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A.30人B.34人C.40人D.44人
【答案】D
【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数是4的倍数,排除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答案】B
【解析】剧院的总人数,应该是25个相邻偶数的和,必然为25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
【例36】(北京社招2005-17)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速度为1500千米/时,回来时逆风,速度为1200千米/时,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
A.2000 B.3000 C.4000 D.4500【答案】C
【例29】(国1999-35)师徒二人负责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完成全部工作数量的一半还多30个,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此时还有100个没有完成,师徒二人已经生产多少个?()
A.320 B.160 C.480 D.580
【答案】C
【解析】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因此师徒二人生产的零件总数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A.33 B.39 C.17 D.16
【答案】D
【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
【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例30】(浙江2005-24)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个B.258个C.264个D.272个
介绍地址:/blog/static/8167539120081121111034252
下载地址:/
A.630米B.750米C.900米D.1500米
【答案】A
【解析】王老师从队尾赶到队头的相对速度为150+60=210米/分;王老师从队头赶到队尾的相对速度为150-60=90米/分。因此一般情况下,队伍的长度是210和9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
2010年8月时事政治半月谈瞭望资料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9)--2010年9月1日更新
【解析】两个数的差是2345,所以这两个数的和应该是奇数,排除B、D。两数相除得8,说明这两个数之和应该是9的倍数,所以答案选择C。
【例35】(北京社招2005-13)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A.1104 B.1150 C.1170 D.1280
A.1元B.2元C.3元D.4元
【答案】C
【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注一】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
A.100克,150克B.150克,100克C.170克,80克D.190克,60克
【答案】D
【解析】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所以金的质量应该是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D。
A.XXXYXX B.XYXYXY C.XYYXYY D.XYYXYX
【答案】B
【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
【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注二】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
【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A.34岁,12岁B.32岁,8岁C.36岁,12岁D.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3-4之间,选择D。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0年8月;《半月评论》更新2010年第16期;《瞭望时评》更新2010年第35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0年第16期;94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瞭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是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村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职称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中高考、军转干考试、导游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考生良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A.15 B.16 C.12 D.10
【答案】C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
【解析】逆风飞行的时间比顺风飞行的时间长,逆风飞行超过3小时,顺风不足3小时。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少于1500×3=4500千米;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大于1200×3=3600千米。结合选项,选择C。
【例37】(北京社招2005-20)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答案】C
【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因此乒乓球的总数=10M+24,个位数为4,选择C。
【例34】(北京社招2005-11)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两个数之和?()
A.2353 B.2896 C.3015 D.3456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