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关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关系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在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8.5.4-1),提到的是桩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提到的是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请问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换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桩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试验确定。
特征值由试验值除以2得到。
1/2=0.5。
对应的组合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
即荷载标准值。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人工挖孔桩为例,以标准值除以1.65得到设计值,对应的组合是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即荷载设计值。
1/1.65=0.61。
1.25N+1.2G,N为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G为承台自重及土重,近似地可取0.61/1.2=0.51。
考虑单桩承载力的提高系数1.1~1.2,0.51/1.1~1.2=0.46~0.43。
一、原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在,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可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变表控制了承载力。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诺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均是如此。
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知识】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在土木工程中,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对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支持能力。
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则是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通过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计算得出的,相比于传统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更加准确和可靠。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深入探讨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第一段,宽度修正的影响在地基承载力计算中,宽度修正是一项重要的修正因素。
传统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中,通常会将地基宽度视为无限大,这在实际情况中并不准确。
宽度修正主要考虑了地基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修正系数来准确计算地基承载力。
宽度修正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地基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增强作用,以确保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宽度通常是有限的。
当地基宽度较小或者地基形状不规则时,传统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将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而宽度修正的加入,可以更好地考虑地基宽度对承载力的增强作用。
通过计算修正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出地基宽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这样一来,就能更准确地评估土壤的支持能力,从而确保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段,深度修正的重要性除了宽度修正外,深度修正也是一项关键的修正因素。
传统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通常将地基深度视为无限大,这在实际情况下同样存在不准确性。
深度修正主要考虑了地基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修正系数来准确计算地基承载力。
深度修正的目的是确保地基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得到准确考虑,进而获得更可靠的计算结果。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深度是有限的。
当地基深度较小或者地基土层结构复杂时,传统计算方法的结果将会不准确。
而通过深度修正,可以更准确地考虑地基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通过计算修正系数,可以获得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这样一来,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将更加准确可靠,有助于土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是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计算方法,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所选取的公式的正确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却始终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设计的准确性和工程的稳定性,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便应运而生。
下文将详细阐述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的相关内容。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是什么?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是针对一些传统的地基承载力公式不准确或不适用于某些领域的情况,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的一种新型计算方法。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主要概括如下:Qk = γDfNq + 0.5γBH(Nγ + tanΦ'(Nq - 1))其中,Qk表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γ表示土的重度,Df表示深度系数,B表示基础的宽度,H表示基础的高度,Φ'表示ϕ'的实际值,Nq、Nγ分别表示贝壳椭球法系数,其值在公式的不同部分中各自有不同的用途。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与传统公式的区别传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简单、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量化分析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在计算结果和准确性上有诸多优势。
首先,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结构简单、内容清晰、计算准确。
传统公式中关于地基承载力计算的重要参数众多,如基本单位重量、附加单位重量、固结指数、抗剪强度等。
而修正后公式将这一系列参数化简,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便捷性和普适性。
其次,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传统公式对数据的要求比较苛刻,尤其对于地层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而修正后的公式在数据源和数据类型上更灵活,适用性更广泛。
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和参数设置,可以使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准确度显著提高。
最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概述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
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
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
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
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
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
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
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
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的定义(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2)地基容许承载力:保证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与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的关系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的关系1. 引言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是土壤力学中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准确估计地基承载力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在地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的关系,包括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在一定概率水平下,地基承载力的统计特性值。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壤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地基承载力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地基承载力的不确定性,引入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概念。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得到:1.收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室内试验,获取土壤的力学参数,如剪切强度参数、压缩模量等。
2.根据得到的土壤力学参数,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地基承载力的概率分布函数。
3.根据所选取的概率水平,计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可靠度理论,将地基承载力视为一个随机变量,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其概率分布函数,并根据所选取的可靠度指标计算出特征值。
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在考虑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基土壤的不均匀性、变形特性以及工程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实际值往往与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准确地估计地基承载力,引入了修正系数的概念。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得到:1.根据地基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出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值。
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修正系数通常考虑地基土壤的不均匀性、变形特性以及工程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3.计算得到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修正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工程施工方式、地下水位等。
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修

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1、由PKPM计算出上部荷载作用在基础顶部的标准值荷载:F gk = 1800.00 kN F qk = 80.00 kN不变荷载分项系数r g = 1.20 活荷载分项系数r q = 1.40F = r g·F gk+r q·F qk = 2272.00 kN2、根据地勘资料可知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下表:地基软弱下卧层计算简图4、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假设:21644mblA=⨯=⨯=kPa194.68)5.05.1(m/186.1)34(m/6.193.0160)3()3(33=-⨯⨯+-⨯⨯+=-+-+=mkNmkNkPadbfakfakmdbγηγη(2)验算基础底宽度22316m 80.13m5.1m /2068.1942272m A kN kPa kN h fa Fk A =≤=⨯-=-≥γ 故:假设基础底面积21644m b l A =⨯=⨯=满足要求。
(3)基底处附加压力kPamm kN m mm m m kN kN A Gk Fk Pc Pk P 1455.1/18m445.144/202272330=⨯-⨯⨯⨯⨯+=+=-= (4)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设计值由5.042z 359.14.40.721==<==≥b MPa MPa Es Es A ,;故由《规范》知︒=23θ kPa46.71)23tan 224)(23tan 224(14544)tan 2)(tan 2(0=︒⨯⨯+︒⨯⨯+⨯⨯=++=m m m m kPam m z l z b lbp Pz θθ(5)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标准值kPa m m kN m kN m m kN Pcz 6.462)/8.9/6.19(5.1/18333=⨯-+⨯= (6)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333/31.1325.12)/8.9/6.19(5.1/18m kN mm m m kN m kN m m kN m =+⨯-+⨯=γ(7)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49.93)5.05.3(m /31.130.1110)3(3=-⨯⨯+=-++=m kN kPa d fak fak m d γη (8)验算下卧层强度kPa fa Pz 93.149118.06kPa 46.6kPa kPa 46.71=<=+=符合要求。
10.地基计算

1.a.承载力计算:Pk=(Fk+Gk)/A≤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Pkmax≤1.2fa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可。
注意:Pkmax=(Fk+Gk)/A+Mk/WPkmin=(Fk+Gk)/A-Mk/Wb.宽度修正与深度修正: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还需修正,计算公式详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c.基础埋置深度: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若有填方平整,则需从填土后标高算起;另外,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的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和桩筏基础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d.基地附加压力:上部结构和基础传到基底的地基反力{P=(F+G)/A}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γd)之差e.软弱下卧层验算:Pz(标准组合软弱层顶附加压力)+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faz(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详见《地基》5.2.7a. 砌体结构由局部倾斜值控制;框架和单层排架结构由相邻基础的沉降差控制;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b.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详《地基》表5.3.4,表中对各种结构对应不同压缩性土的变形允许值给出了要求。
4.2节a.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MR/MS≥1.2b.边坡安全距离验算,详《地基》5.4.2。
即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与浮力作用值之比大于抗浮安全系数(一般可取1.05)。
抗浮计算不满足时,可采用增加压重和设置抗浮构件(抗拔桩、抗浮锚杆)等措施。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乙级丙级(详《地基》3.0.1)b. 承载力的计算:所有建筑都应满足承载力的计算要求;c.变形验算: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以及丙级中满足《地基》3.0.2.3条要求的建筑应进行变形验算;可不验算变形的丙级建筑详表3.0.3d.稳定性: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结构等,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上部荷载应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下的标准组合,相应抗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修正)、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pc pz
pcz
pz pcz faz
pz
l
2z
lb pk tan b
pc
2z
tan
pk 基底压力标准值;
pc 基底处自重压力值;
应力扩散角(表7-14);
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地基的过量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 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高压缩性土、膨胀 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软硬不均等不良地基 上的建筑物,如果考虑欠周,就更易因不 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如何防止或减轻不 均匀沉降造成的损害,是设计中必须认真 考虑的问题。
应:捏紧成团,落地开花。
5、三合土
其体积比一般为1:3:6或1:2:4(石灰:砂子 :骨料)。
二、构造类型
1、独立基础。
2、条形基础: 长度远大于宽度的基础。
3、筏板基础。 4、箱形基础。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多采用箱形基础。
5、壳体基础
一般适用于水塔、烟囱、料仓和中小型高炉 等高耸的构筑物的基础。
第三节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设计时,先选定埋深d并初步选择基底尺寸,求得
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fa ,在按下列条件验算并调整尺
寸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1、对于中心受压基础:
Pk≤ fa Gk G Ad 20 Ad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第一节 概 述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 等级、平面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 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 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 地制宜、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