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漫谈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儿入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然而,入园适应问题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1.情绪波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由于环境陌生、亲人分离,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这种情绪波动表现为哭闹、不愿上学、拒绝与老师交流等。
2.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这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影响适应能力。
3.社交能力欠佳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
这使他们难以融入幼儿园生活。
4.亲子关系紧张入园后,幼儿与家长分离,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部分家长过度担忧幼儿在园情况,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二、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对策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同时,鼓励幼儿在园内自主完成这些任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提高幼儿社交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
4.加强家园沟通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适应策略。
同时,家长要理解幼儿入园适应的困难,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5.创设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应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
还可以设置亲子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前就能熟悉环境。
6.逐步过渡入园时间幼儿园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入园生活。
例如,先从每周一上午入园开始,逐步增加入园时间。
三、结论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记得那个周一的早晨,幼儿园门口聚集了一群焦虑的小宝贝和他们的家长。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幼儿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
对于许多幼儿来说,从家庭生活环境转变为幼儿园生活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面临着许多适应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入园适应性问题1. 分离焦虑:幼儿长时间和家长在一起生活,当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情绪低落等。
2. 新环境适应:幼儿从家庭环境转变为幼儿园环境,需要适应新的老师、新的朋友、新的规则和新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可能造成他们的不适应。
3. 沟通困难: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但有些幼儿可能存在沟通困难的问题,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行为问题: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在幼儿园里不服从老师指令、打架、咬人等行为问题,这也是适应性问题的表现之一。
二、解决对策1. 家园合作: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和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告知幼儿的情况和习惯,让老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家长也要和幼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即将要去幼儿园的情况,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2. 缓慢适应:对于入园适应性问题比较明显的幼儿,可以让他们逐渐适应,可以先由家长陪同逐渐缩短陪同时间,让幼儿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情感疏导:对于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幼儿,老师和家长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化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4. 沟通指导:老师在平时要多与幼儿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
5. 行为规范:对于出现行为问题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规范和引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同时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适应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需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上厕所等,这些都是幼儿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对于他们在幼儿园的适应性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以便他们能够在早期接受教育,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对新环境、新人陌生感、家长分离焦虑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了解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要。
1.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1.1 对新环境的适应幼儿通常在家庭环境中度过他们的早期成长阶段,当他们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安。
新的空间、新的人陌生感、新的规则和新的活动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1.2 家长分离焦虑许多幼儿在入园初期也会体验到家长分离焦虑。
由于日常生活的依赖和依恋,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对于离开家长的抵触和不安,对于家长的离开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1 积极引导适应新环境针对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
可以在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和老师和其他孩子交流,逐渐熟悉园所环境。
在孩子入园后,老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引导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和欢乐,从而降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感。
2.2 缓解家长分离焦虑对于家长分离焦虑问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措施。
可以通过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环境,提高家长的信任感,从而减轻家长对于幼儿入园的不安。
可以在孩子入园初期,给予家长一定的陪伴时间,观察孩子是否适应,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传递相关的适应知识和技巧,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3. 结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了解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对于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当孩子们初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他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适应问题。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不仅关乎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一、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和小朋友们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或儿歌,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美好的想象。
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等。
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在幼儿园更好地照顾自己。
二、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两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方面,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等,以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教师也要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和不足。
家长则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按时作息、自己整理物品等。
家长还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的感受和经历,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三、营造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的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馨、安全、有趣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到放松和愉悦,从而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孩子熟悉的玩具、图书和照片,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教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创设各种游戏区和活动区,如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亲子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让孩子在活动中结交新朋友,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在入园初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哭闹、不愿入园等。
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小班幼儿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每个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适应性培养的实践经验。
一、了解家庭情况,建立联系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了解家庭情况,建立家园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家庭情况,包括孩子的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建立家园联系,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也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的适应提供支持。
二、温暖的家园情怀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幼儿对于新环境和新朋友会感到陌生和恐惧。
这时候,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氛围对于幼儿的适应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及温馨的环境布置,使幼儿感到愉快和快乐。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参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分阶段安排活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孩子们对于上幼儿园会有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分别安排适合他们的活动,分阶段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孩子,教师可以采取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而对于比较外向、好动的孩子,则可以开展一些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小班幼儿中,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适应程度都是不同的。
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
比如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一个热情的拥抱或鼓励的话语是很有力的支持;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更多的是给予他们认可和理解,不断传递积极的信息,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引言小班入园是每个孩子及家长都面临的重要时期。
但是,很多孩子在刚开始适应幼儿园环境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和家长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问题一: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小班入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孩子在离开父母的身边时会产生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表现出哭闹、拒绝入园等行为。
应对策略:•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要轻易放弃,耐心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园所生活。
•幼儿园老师要给予孩子温暖和安全感,建立信任关系,细心照顾每一个孩子。
•父母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先从短暂离开开始,逐渐延长至整天留在幼儿园。
问题二:社交困难在小班入园初期,孩子可能会遇到社交困难,如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孩子交流、合作。
应对策略:•幼儿园老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幼儿活动,鼓励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父母可以在家中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同龄孩子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
•幼儿园老师应及时了解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将孤僻的孩子与较为外向的孩子进行配对,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问题三:新环境适应孩子在小班入园时,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应对策略:•幼儿园老师应提前与家长沟通好生活规律,告知孩子何时睡觉、吃饭以及其他常规活动。
•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就开始建立一些规律的生活习惯,逐渐与幼儿园生活接轨。
•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环境设置,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结论小班入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也伴随着一些适应问题。
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以及创造温暖、安全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一)

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一)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1. 引言在孩子小班入园时,常常会面临一些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孩子带来困扰,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将提供一些针对小班入园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师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 客观认识小班入园适应问题•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表现为焦虑、害羞等不适应情绪。
•孩子可能对分离焦虑有较强的情绪表现,如哭闹、拒绝等。
•小班入园后,孩子需要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包括作息时间、规则和协作等方面。
3. 应对策略•建立安全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关爱和理解孩子,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常常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温暖过渡: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前,提前与老师沟通,了解小班的情况,并逐渐进行适应性的过渡。
例如,先在园所陪伴孩子,然后逐渐减少陪伴时间,让孩子适应新环境。
•充分准备: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入园问题,家长可以提前向孩子介绍即将发生的变化,包括入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预期,会减少不适应的情绪。
•注意表达方式:当孩子出现不适应问题时,家长和老师要采取温和、鼓励的表达方式,不要过于严厉或斥责,以免加重孩子的负担和焦虑情绪。
•建立规则和习惯:小班入园后,家长和老师要在学生中建立起合理的规则和习惯,让孩子知道如何行为,并定期进行规则的巩固和讨论。
•提供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在入园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4. 结语小班入园适应问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的挑战之一,但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关心、理解和引导,孩子可以逐渐克服不适应问题,融入新的集体生活中。
希望本文提供的应对策略能够对家长和教师有所帮助,让孩子度过顺利的入园适应过程。
5. 参考资源•居民报名信息系统。
参考文本:[居民报名信息系统](6. 补充策略•逐渐增加社交时间:孩子在小班入园时,会面临更多的人际交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方法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方法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应对方法一、问题概述小班入园是幼儿进入学前教育新阶段的重要一环,入园期间,学前教育机构应优先考虑和解决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帮助小班学前幼儿顺利适应新的环境,以保证小朋友的快乐学习。
小班入园阶段是小朋友接触新的环境、接触新的朋友、接触新的师资团队的重要时期,家长对此更是紧张应激抗争。
入园阶段,每位小朋友都会面临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适应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小朋友的心理,也会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校园环境的稳定。
因此,解决小班学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对于学前教育机构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在小班学前教育中,应重视家庭素质的培养,降低小朋友适应新环境的负担,为新环境的适应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二、应对方法1、注重个性化服务在小班学前教育中,要注重个性化服务,实施“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重视每一个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利用个性化服务减轻小朋友的压力,确保适应新环境的顺利进行。
2、完善迎新制度学前教育机构要完善迎新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入园迎新机制,以期帮助小朋友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同时,学前教育机构向家长尤其是入园前的家长传播正确的理念,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调节家长、孩子的心理,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抗拒、抵触新环境的情绪表现,减轻小朋友进入新环境的焦虑及压力,使小朋友容易适应新环境。
3、提升小朋友的自信心学前教育机构在过渡期间,应多给予小朋友及家庭关心、照顾和帮助,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朋友在快乐的氛围中平稳过渡,尽快适应新环境。
4、家庭教育与小班教育相结合学前教育机构要把家庭教育与小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向家长传播科学理念,建立沟通窗口,及时了解小朋友的发展情况,改善家长的“把孩子给学校”的心态。
5、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学前教育机构应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对小朋友的适应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依据课程的需要进行改进,使小朋友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漫谈
发表时间:2019-08-30T10:32:33.7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作者:陈泠潓
[导读] 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独自踏入集体生活,如何让小班阶段的孩子更快稳定情绪并能爱上幼儿园,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指南》中所提出的“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此刻需要教师了解孩子特征全身心投入,通过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一些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幼教集团,浙江绍兴 311800)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独自踏入集体生活,如何让小班阶段的孩子更快稳定情绪并能爱上幼儿园,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指南》中所提出的“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此刻需要教师了解孩子特征全身心投入,通过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一些潜移默化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小班入园;适应;规则;游戏
9月来临,每天早晨,整个幼儿园啼声一片,又一批天使们离开父母,去独自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了。
这段时间除了在老师怀里挣扎的孩子,还经常可以看到躲在角落偷偷抹眼泪的家长。
工作多年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上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满怀柔情,善待孩子
孩子刚入园,没有什么能比一进门能看到笑容可掬,温柔可亲的老师来的更让人舒心的了。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教师就应施展最亲切的笑容,俯下身来以温柔的语音跟孩子交流,谈谈孩子今天的装束、说说昨天的经历。
善于发现孩子每天的进步,努力寻找每天的闪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星星之类的奖励,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最喜欢自己的,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老师可喜欢我了。
有了孩子的肯定,家长哪还有不放心的道理!
1.青春暗示:
都说跟孩子在一起人都会年轻,幼师生一直是有年龄优势的。
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把自己也当做孩子吧!跟孩子一起疯一起闹,慢慢的,你就真的会到了孩提时代,人也显得年轻了,工作的激情和动力也满格了。
2.锻炼优势:
很多时候,我觉得幼师这个职业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锻炼身体。
因为平时都是站着或动着的,而这也往往取决于教师本身,是否愿意带孩子多动动,多做做游戏。
我喜欢带孩子一起玩,会因为感觉到自己的脂肪在燃烧而偷偷的乐,我的激情同样会感染到孩子,让他们快乐,激发他们无限精力。
3.母爱蔓延:
或是年纪大了,怎么看怎么觉得现在孩子越来越可爱了,让人不自主的爆发母爱的心,觉得自己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
事实也如此,当你俯下身与孩子们对话的时候、当你有意无意跟她们闲聊的时候,这些孩子就会像倒豆子一般吧嗒吧嗒的告诉你很多事情,一则则的都是童言趣语,到最后都说不出是你取悦了孩子,还是孩子取悦了你。
所以时刻把自己想像成这些孩子的妈妈,你的爱就会不断不断的满溢出来。
二、讲究方法,渗入规则
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决定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会出现一些抢夺玩具、不善于交往、呆腻了想要回家等等的问题。
班级常规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有效措施。
1.文学作品中的规则重现
在日常生活、谈话活动中渗透规则的故事、儿歌、绘本教学。
例如小朋友习惯两只手把毛巾抱住往下一拉的擦手方式,用儿歌:拉起一只角(毛巾角),摊在手心上,小手盖上去,手心搓手背搓,小手小手干净啦!问题就解决啦。
2.游戏活动中的规则培养
初到幼儿园的孩子在规则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会感到受约束,此刻,游戏活动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孩子控制不了时,教师以游戏的情节来安排他们出局,想要继续进入游戏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建立他们最初的游戏规则意识。
3.典型事件中的七嘴八舌
在一日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件,在遇到比较典型的事件时,让孩子聚过来一起讨论讨论,鼓励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说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
4.私聊家长统一育儿方式
这点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对集体家长的建议,主要通过qq群、家讯通等。
另一方面是针对个别孩子家长的谈话,家园沟通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肆意‘疯狂’,快乐游戏
全身心投入的游戏在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和提升快乐中的地位付出重要,孩子会暂时忘却与家人离别的烦恼,忘却刚才做不了某些事的失落。
为了游戏生动有趣,自创或根据孩子年龄改编一些小游戏也很实用。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周围的人乐他也乐,周围的人跳他也跳,且喜欢简单而常见的角色,例如老虎和兔子、狼和兔子等。
为了游戏生动有趣,除了常规的游戏,像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等之外,教师可以自创或根据孩子年龄改编一些小游戏。
但不管是常规游戏还是自创游戏,作为游戏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很投入,如果扮演大灰狼,就是个张牙舞爪,嘴里发出低低吼声的凶恶之狼,当然也会考虑到个别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改变张牙舞爪的温柔度、故意放慢脚步留给孩子战胜或逃跑的空间、谨遵游戏情节,把“吃”猎物是的神情形态表演的惟妙惟肖……,孩子们也很入戏,他们忘记了对老师曾有的不信任,把老师当做了他们的玩伴,甚至一些内向的孩子都会拉着你的手跟你说:老师,咱玩一次吧!
四、亲子同乐,园亦是家
幼儿园里没有爸爸妈妈,没有爷爷奶奶吗?不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以到幼儿园跟我们一起玩。
1.秘密交接——第一次亲密接触
孩子刚入园家人并未离开,而是和新认识的老师一起玩了两天的亲子活动,在家人的陪伴下,帮助孩子了解和熟悉即将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个基础打得很好。
2.崭露头角——我是能干的宝宝
孩子在园学习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也学到了一些本领,是时候给家人展示一下了。
恰逢重阳节,小班年段开展迎重阳祖辈同乐活动,邀请孩子的祖辈来幼儿园看孩子做操、唱歌,剥桔子吃……。
在祖辈们连连夸奖声中,孩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3.共享快乐——这是我和妈妈的作品
亲子合作在家里机会不多,一些家长缺乏育儿经验的年轻家长更是不知道平时该和孩子做些什么。
幼儿园定期组织的亲子活动,像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年段邀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一起制作一份水果拼盘。
这些活动提供了温暖的亲子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爸爸妈妈完成一项美丽的工作,是件很开心的事。
4.家长助教——妈妈也来当老师啦
邀请一些各行各业有特长的家长来园,例如绘本馆的家长分享绘本故事、做月饼;英语教师给大家启蒙英语的趣味等。
除了能增长幼儿知识外,对孩子来说是件很兴奋的事:我的妈妈好棒!妈妈也来当老师啦!……
只要真心的爱孩子,孩子才会毫无保留的接纳你,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帮助孩子将来拥有健康开朗、并有着良好习惯的人生,让孩子真正爱上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4.
[2]樊平幼儿入园第一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06.
[3]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