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班新入园幼儿度过适应期
带小班新生有何妙招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带小班新生有何妙招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开学了,小班新生很多哭闹,因为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和娇惯,一下要独立在幼儿园生活,面对新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小朋友,他们会有恐惧和害怕的心理,故而哭闹不已。
应该用什么办法帮助他们早日习惯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一、家园配合。
跟家长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当面和老师交流,以免造成误解。
有什么事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并让家长多对孩子讲幼儿园的好,如有好多的伙伴玩,有许多的玩具玩,有老师带着玩游戏、讲故事等等,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好感。
二、教师工作细致认真。
每天用最友好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要尽快熟悉每一个幼儿的姓名和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脾气多与幼儿交流。
三、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对于幼儿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要即时给予表扬,如孩子今天来幼儿园是高高兴兴的,今天孩子把早餐都吃光啦,孩子睡觉睡的很香等等。
总之,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避免用严肃的口吻。
幼儿园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法

幼儿园新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幼儿园新生来说,适应新环境是一个挑战。
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人,进入了一个充满陌生人的新世界。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需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
下面是一些解决幼儿园新生适应问题的方法:2.创设温馨的班级氛围一个温馨的班级氛围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建立友谊。
同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老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适应性训练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老师可以开展一些适应性训练。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在幼儿园的场景,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4.加强家长沟通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为学生的适应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方法,让他们在家中也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适应的环境。
5.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于新生适应幼儿园生活至关重要。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故事、歌曲等载体,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课下,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6.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7.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例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当学生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策略可以帮上大忙。
比如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小组中互动,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建立联系,感觉更加舒适。
幼儿园入园适应期教育方法汇总

幼儿园入园适应期教育方法汇总
入园适应期是每个孩子从家庭生活逐渐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
如
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规则,是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在幼儿园入园适应期间可以采用的教育方法:
亲子活动
在孩子入园前,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之
间的感情,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逐渐适应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方式。
缓慢适应
在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可以逐渐增加上学时间,让孩子有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转变角色
家长在孩子入园期间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孩子的全部依赖者,而是教
导孩子如何独立解决问题、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探索新事物的引导者,让孩子逐渐独立成长。
艺术表达
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表达的方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释
放内心的紧张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游戏互动
在孩子入园期间,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增进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培养孩子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家校合作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孩子适应期的关键。
家长可以与老师保
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问题,老师也可以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通过以上一些教育方法的应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入园适应期,让他们
建立健康、快乐、积极的幼儿园生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引导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提前熟悉环境: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带着幼儿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
这样可以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减少陌生感和焦虑感。
建立安全感: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陪伴幼儿一起度过适应期,与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在家里提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如游戏、运动、音乐等。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总之,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引导。
通过提前熟悉环境、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及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享受快乐的成长时光。
【入园入托】10招帮宝宝度过入园适应期

【入园入托】10招帮宝宝度过入园适应期一、了解幼儿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即将送孩子去幼儿园,家长们要做足功课,首先应该向幼儿园的相关人员咨询情况。
对孩子所在班级的位置、幼儿园的环境、作息时间都要了解一二。
入院前有意识的做足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不排斥幼儿园的生活。
生活方面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提前学会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等生活常识。
教会孩子用简单的语言手势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二、宝宝入园适应环境贵在坚持当孩子入园后几天,一般会出现排斥幼儿园的现象,这段时间尤为重要。
家长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帮助宝宝克服困难,但是不是一味的溺爱,这样孩子就觉得可以有选择不去的机会,对幼儿园更难适应了。
三、宝宝衣服应该选择简单易穿的2岁左右的幼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更多的还是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照顾。
因此,幼儿的衣服不要过于复杂,这样不仅能帮助宝宝学习打理自己的生活,还避免宝宝的焦躁。
四、管理好孩子的玩具很多幼儿已经习惯了家里的生活,因为有好玩的玩具,有最熟悉的家人。
当入园后不能接受的就是没有了自己的玩具,加上学校的陌生感,孩子就更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了。
建议家长在刚开始入园的时候可以带着自己的小玩具,渐渐的孩子融入到学校氛围,有了新的玩伴后,孩子就会降低对玩具的粘性。
五、寄宿制托儿所的注意事项送寄宿制托儿所的的孩子前期心理准备要做足,可以第一天早接送,过两天再正常接送,等孩子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再进行寄宿。
千万不要把孩子第一天就放到学校,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心理负担更沉重,适应期会更长。
六、面对孩子哭闹不要不知所措两岁的幼儿表达自己感受及需求的时候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用哭闹表达。
他们往往会用哭闹表达自己的不满,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等。
这时候家长不要过分担忧,孩子哭闹大多属于正常现象,不要加倍责怪,耐心的观察宝宝哭闹的原因。
七、宝宝饮食易清淡刚入园孩子受环境和心理的影响脾性易暴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身体健康。
家长要从宝宝饮食上注意食物易清淡,少吃肉类油炸食物,多喝白开水 , 尽量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
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怎么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小班新入园幼儿入园后,会出现一段适应期,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度过这段适应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整天哭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管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
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2.一阵一阵地哭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根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有父母来接小朋友,或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3.偶尔哭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根本活动。
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4.早晚接送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根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
5.恐惧、紧张、沉默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过失。
6.恋物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通常是玩具),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对抗。
7.喂食困难、拒食这类幼儿常常表现特别冲动,并回绝吃任何东西。
当老师把食物靠近他们时,他们常用吃过了,或回家吃等理由逃避,如果老师态度坚决,他们便会以哭泣、跳脚等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8.食欲下降这类幼儿常表现为在家吃得很多,但到了幼儿园就会吃的很少,没胃口吃,晚上一回家就会吃很多的东西。
9.入睡困难有些幼儿在家每天都有午睡习惯,但在幼儿园,每天入睡都很困难。
10.惊醒、说梦话这类幼儿通常愿意入睡,但经常会大声地说如:“我不要上幼儿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等,有时还会被自己惊醒。
11.遗尿有不少幼儿上幼儿园以后,午睡时经常尿床,有的甚至在游戏、活动时尿在身上。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便逐渐开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它直接养护者的依恋。
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的策略与技巧幼儿入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对于一些孩子和家长来说,入园适应过程可能会变得困难和痛苦。
为了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入园,需要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和技巧。
1.提前准备:在幼儿入园前,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入园必需品,如幼儿园的制服、午睡用品、备用衣物等。
同时,可以与孩子进行对入园的解释和讨论,告诉他们入园的好处和乐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入园态度。
2.逐步适应:为了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在入园前的几周内,逐渐增加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活动,如去幼儿园参观、参加幼儿园的活动等,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和老师,减少他们的紧张感和不安全感。
3.鼓励自主性:在幼儿入园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穿衣、洗手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4.建立稳定的日常规律:在幼儿入园后,尽量给孩子建立稳定的日常规律,如固定的早睡早起时间、固定的饮食时间等,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作息习惯。
5.鼓励与同伴互动:幼儿入园后,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互动,参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关注情绪需求: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通过温暖的陪伴、积极的鼓励和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7.给予安全感: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孩子的安全感,例如安排一个固定的熟悉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角落,或者介绍一些宠物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
8.积极反馈和激励:在孩子逐渐适应入园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激励,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9.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于帮助幼儿适应入园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需求,并与教师共同制定适应策略。
总之,幼儿入园适应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引导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采用上述策略和技巧,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何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如何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姜莉莉教师:1、来园时播放欢快的音乐感染幼儿。
2、利用孩子与孩子之间更容易亲近和相互影响的特点,设计、组织以大带小的活动。
3、安排互相要好的孩子两两结伴。
4、教室多投放颜色鲜艳有趣的玩具。
5、教室设置“悄悄屋”,给幼儿一个私密空间,给幼儿心理安全感和安慰。
6、教室设置“娃娃家”让幼儿在熟悉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心理上的放松和快乐。
7、“大树洞”每天让幼儿对上幼儿园充满好奇和期待。
8、教师多抱抱、亲亲幼儿,逐步建立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关系。
9、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不要建立过多的规则和要求。
10、允许幼儿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物品,(依恋物)缓解在园的紧张情绪。
11、关注幼儿如厕、喝水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12、在幼儿园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好吃的小零食发给幼儿大家一起吃。
13、多一些户外活动:散步,玩滑梯等。
14、多玩一些规则简单的游戏。
15、开学前进行家访。
家长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所以教师还应做好家长工作:1、幼儿入园前开家长会,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介绍幼儿入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情况,请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介绍教师针对幼儿的入园不适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获得家长的信任,请家长放心。
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吃饭、睡觉、如厕、喝水、情绪、与其他幼儿交往)给予详细的解答。
2、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电话、班级网页(上传照片、活动介绍、家长论坛等)3、家长的嘱托放心上,并主动、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
家长:1、最好让幼儿提前在就读的幼儿园上亲子班。
2、多与幼儿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对上幼儿园充满期待。
3、多问幼儿类似这样的问题:你今天在幼儿园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你和谁一起玩了?等正面问题。
4、家长以正常的情绪把孩子送给老师后立刻就走,不要停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帮助小班新入园幼儿度过适应期
幼儿入园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而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
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
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呢?
在入园前期,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参观幼儿园,多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小朋友,对幼儿园产生感情,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愿望,在平时可鼓励宝宝多和邻居,或和小伙伴交往,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先让孩子参加亲子早教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入园前,家长最好制定一个和幼儿园生活时间接近的作息安排,让宝宝尽早“适应”入园的环境,同时通过参加亲子学堂,在家长的陪伴下,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帮助宝宝适应集体生活,培养独立性,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同时家长能更了解宝宝的强项,激发他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弥补宝宝的弱项,使宝宝在今后幼儿园的出色的表现中有成就感。
为了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家长要尽早训练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如独立入睡、安静坐好用餐,学会洗手,能主动表示大小便,穿脱衣裤和鞋子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另外还要从物质上为宝宝准备一些必要的上学礼物:如新书包、手帕、衣服、袜子和玩具。
切忌在入园前用一些恐吓的话对着宝宝说如:“你不听话送幼儿园!让老师管”,“再不乖送幼儿园”等等之类的话。
引起宝宝的逆反心理,抗拒上幼儿园
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
有的家长对送孩子入幼儿园自己就恋恋不舍,孩子哭,家长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表现出依依不舍。
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
"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
须知,幼儿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孩子察觉到家长的依恋感和动摇心态就会强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儿园了。
家长要认识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便是让他进入了儿童小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城市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易于形成孤独、以自我为
中心等不良性格。
让孩子到幼儿园,进入儿童小社会,在与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能培养起关心他人及与人友爱、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心理品质。
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家庭环境无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也是给孩子一次适应新环境的锻炼机会。
让孩子去承受这种锻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日后成长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所以,家长应该具备理智的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要犹豫,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的"妥协",只能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
另外,家长要多和孩子谈些幼儿园的趣事,还应多和老师联系,把孩子在园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孩子,如说"?老师说你吃饭有进步了!""老师说午睡睡得很好!"……以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良性感受。
目前,每家每户大多各自住在封闭的单元住宅中,邻里间很少来往。
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有三五个孩子时,家长就可以互相联系,带孩子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效外或游乐场玩耍。
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儿园去,并能缓解分离焦虑。
分段安抚
分段安抚就是把宝宝的入园分成几个适应阶段。
如:吃饭段、午睡段、连续段、正常段,每个适应阶段都用一周的时间来让宝宝逐渐适应。
第一周宝宝来园只要能在幼儿园用餐,家长中午来接宝宝在家午睡;第二周宝宝在幼儿园午睡,提前一个小时来接宝宝;第三周正常作息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周宝宝特别不适应,上午已哭闹很久,中午回家午睡,可以让宝宝睡个好觉,恢复体力;另外缩短宝宝在园的时间,让家长在心理上也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第二周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在园吃饭已经形成初步的习惯,这时只要攻克宝宝的午睡问题。
家长提早来接,回家还能睡一会。
通过分阶段适应,让宝宝循序渐进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般说来,只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两三周后孩子就可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但也有少数孩子比较难适应,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绕膝于家长周围和外界接触太少,或是家长过于呵护、包办,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种呵护、包办的教养方式,其次要与班上老师取得密切联系,相互合作,针对孩子的不足方面,双方配合教育。
在此过程中,家长还应留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进步,即使有小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有效的强化。
比如,家长可在家中贴上一张"宝宝进步
了"的表格,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进步表现,用贴上奖励标志方式鼓励孩子,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将有助于他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进而愿意上幼儿园。
及时与老师沟通。
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父母就要注意了。
要及时与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
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地帮助他们向学前期顺利过渡,为他们在整个学前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宝宝在初入园时,由于一下进入全陌生环境,没有家人的陪同,往往会产生种种不安全感,造成恐惧。
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条件的变异,便流露出无助感。
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最好从小就开始就让宝宝感受集体生活,同时建议家长可以先从感情,环境,心理,技能,作息等多个方面为宝宝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