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能力训练题电子教案
六年级数学能力培养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能力培养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能力培养
一、提高学习理论知识
1.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明确数学之间及其与实践的关系,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构图、统计、计算与分析等;
2.熟悉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数学分析方法,包括分析思想、分析步骤,以及数学证明方法等,掌握对问题的分析、拆解与解决方案;
3.巩固数学基本概念:巩固数学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数学知识体系,加深知识结构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转换;
4.做好数学逻辑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做出分析、拟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掌握数学过程求解思想及方法;
二、深入了解应用规律
1.理解数学应用规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明确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具体步骤及流程;
2.思考并构建模型:从问题本身出发,分析实际数学问题的特点,构建有效有条理的问题模型;
3.熟练掌握数学应用解题步骤及方法:掌握数学应用解题技巧,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和算法,学会运用恰当的证明方法;
4.能够运用编程解决复杂具体问题:学习并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学会编写精确的程序求解复杂的实际数学问题;
三、加强实践练习
1.重视练习:认真完成各类实验、练习,力求练准确、快捷,发现和改正疏漏;
2.认真完成专题作业:完成教案中指定的各类计算题、应用题与解答题,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检查与总结;
3.科学发现实验项目:參加一些数学科学发现实验项目,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及数学分析能力;
4.参与竞赛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类或本学段的数学竞赛,培养数学竞赛的能力及数学思辨的精神。
六年级下册数学能力培养电子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能力培养电子版本电子版是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教学版)中对于新课程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所做了编写。
本电子版主要以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主线,由以下部分构成:一是六年级上册中增加了对概率与统计学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概率与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是新增了对概率与统计学习知识的要求。
三是在上册基础上对数学学习的知识进行补充。
四是增加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有:1.选择与填空;2.根据图给出说明列出解决问题图;3.解决数列运算问题;4.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等。
1.选择与填空考查学生对多个选项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
分析:本题考查概率与统计知识。
设所有个体都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几个人得到概率为多少,最多不超过几个,求出答案并填入指定空格处,即正确答案为()。
题干涉及了3个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3 (个),错选为3 (个),选择正确率为100%。
根据题意,可得出4个正确答案:1.有3个人能得到3个结果;2.每个人都能得到3个结果;3.一个人只得到1个结果;4.只得到3个结果。
故正确答案为();3.4个人得到结果最多只能得1个结果。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3个选项,可得出该题目中应选 A选项,如3 (个),0 (个)=1 (个)。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3个选项,可得出该题目中应选 A选项;3个选项中已知有3个正确答案或不确定答案也可以选择 D选项。
2.根据图给出说明列出解决问题图例2:某餐馆有6个小号的塑料碗,其中1个是一次性用品,每个碗售价4元,4个塑料碗共卖36元,那么,这些塑料碗的回收价格为()元(500)元,如果只卖36元,每碗能卖多少钱?分析:根据生活实际,用1元钱能买多少个塑料碗?若要1元钱卖出36个塑料碗,则每张塑料碗上只需贴一张黄色标签,即“塑料碗回收价”1元。
将该黄标签贴在塑料碗上,则塑料碗回收价为()元。
全国通用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能力训练:钟面上的数学(含部分答案)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家里、学校里墙上的挂钟,以及自己手腕上戴的手表。
你可曾想过这些钟表上的数学问题吗?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研究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叫做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有两种,先做重点介绍:第1种:钟面上的追及问题:如:在一只钟(表)面内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如重合;成反向一直线或两针夹角为特定的角度解答思路和方法:1.钟面上一圈是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30度;每个大格又5个小格,每个小格6度。
2.时针每小时走1个大格,即每小时走30度,每分走0.5度;分针每小时走一圈,即每小时走360度,每分走6度。
相当于当分针走60格时,时针正好走5格,所以时针的速度是分针的。
分156012÷=针每走(分),与时针重合一次。
156********⎛⎫÷-= ⎪⎝⎭即有基本公式:初始时刻需追赶的格数追及时间(分钟)。
1112⎛⎫÷-= ⎪⎝⎭其中,为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的格数。
1112⎛⎫- ⎪⎝⎭第2种:两只钟的钟点比较或两只钟上标准时间的比较:解答思路和方法:用比列解先算出不标准钟与标准钟经过的时间比例,再按照该比例将不标准钟经过的时间换算成标准钟经过的时间。
再依题意具体分析。
(基础)四点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夹角是多少度?(提高、尖子)下面是反射在镜子中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原来钟面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基础、提高)钟面上4点1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尖子)6点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基础、提高)钟面上5点到6点之间,分针与时针夹角是直角的是什么时候?(尖子)2点几分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150°?(基础、提高)(北京市第11届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决赛试题)有一座时钟现在显示10时整,那么,经过多少分钟,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再经过多少分钟,分针与时针第二次重合?(尖子)(第七届中环杯中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下图为小芳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钟的成像,再经过( )分钟,时针将与分针互相垂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二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二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求表格中的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学生对于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3.锻炼学生的表格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表格的阅读和运算。
三、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学准备
电子学案、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常见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再通过课堂热身活动,如口算、小游戏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学习新知
1.利用电子学案或课件,给出相应的计算模板,解释求平均数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二中关于平均数的部分。
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按照模板填写表格并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练习二中的问题。
3. 巩固练习
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如何助教可以布置一些和练习二类似的题目,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4. 课堂总结
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如何在表格中运用进行总结,点名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和课堂答题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自己寻找现实生活中可用平均数计算的例子并加以运算。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可以对各科学习产生帮助。
七、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如课堂答题情况、学生的课堂笔记等进行评估。
同时,课后可以通过学生课堂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
小学六年级上册 数学能力强化训练《第8讲 比例应用题二+答案》秋季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能力强化训练+答案》秋季第8讲比例应用题二例题练习题例1甲、乙两班人数之比为5:4,新学期乙班转走2名学生,甲班人数没有变,因此,甲、乙两班人数之比变为4:3.则甲班有多少名学生?【答案】40名【解析】甲班的人数不变,将甲班的份数统一成20份,那么乙原来是16份,后来是15份,减少的1份对应2名同学,所以甲班有20×2=40(名)学生.练1史蒂文森高中去年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为5:3,今年转来了200名男生,使得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变为1:2,那么今年史蒂文森高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答案】1800名【解析】女生的人数不变,将女生的人数统一为3份,去年男生人数为5份,今年男生人数为6份,所以今年史蒂文森高中一共有200÷(6-5)×(6+3)=1800(名)学生.例2阿呆和阿瓜两人玩牌,谁输了就要给对方一张积分卡,一开始两人的积分卡数量比为2:3,玩了几轮后,阿呆从阿瓜那赢了18张,两人的积分卡数量比就变为了5:3.那么阿呆和阿瓜原来各有多少张积分卡?【答案】阿呆:32张;阿瓜:48张【解析】积分卡的总量不变,原来是5份,后来是8份,统一为40份,那么原来阿呆有16份,阿瓜有24份;后来阿呆有25份,阿瓜有15份;阿呆增加的9份对应18张,一份是2张,所以原来阿呆有16×2=32(张),阿瓜有24×2=48(张).练2甲、乙两个盒子里的巧克力的数量之比是5:1,如果从甲盒中取出14块放入乙盒后,甲、乙两盒巧克力的块数比变为3:2.请问:这两盒巧克力共有多少块?【答案】60块【解析】甲盒中的巧克力取出放入乙盒,两盒中的总量不变.原来是6份,现在是5份,统一为30份,那么甲盒原来有25份,后来有18份,减少的7份对应14块,所以两盒巧克力共有14÷7×30=60(块).例3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5:4:3,实际上,甲、乙、两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6:5,其中一位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实际所得的糖果数是多少块?【答案】150块【解析】糖果总量不变,原计划是12份,实际上是18份,统一为36份,即原计划甲、乙、丙所得糖果数之比为15:12:9,实际上所得糖果数之比为14:12:10,易发现,丙所得糖果数增加1份,对应15块,所以丙实际得了15×10=150(块)糖果.练3甲、乙、丙三人一起种植一批树,分配任务时,甲、乙、丙三人种植棵数之比为1:1:2,实际种植过程中,甲、乙、丙三人种植棵数之比为4:3:5,其中一人比原计划少种了52棵,那么甲实际种了多少棵?【答案】208棵【解析】植树的总棵数不变,分配任务时总数是4份,实际种植时总数是12份,统一为12份,即分配任务时三人种植棵数之比为3:3:6,易发现,丙种植棵数减少1份,对应52棵,所以甲实际种了52×4=208(棵).例4两根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蜡烛,长度比为5:3,燃烧11小时后,长蜡烛与短蜡烛的长度比为7:2,那么较短的那根还能燃烧多少小时?【答案】4小时【解析】燃烧相同的时间,减少的长度相同,那么燃烧前后两根蜡烛的长度差不会变;原来差2份,后来差5份,统一为10份;那么原来两根蜡烛分别是25份和15份,后来两根蜡烛分别是14份和4份;可见,11小时燃烧了11份,较短的还剩4份,还能燃烧4个小时.练4有两段布,一段布长40米,另一段长30米,把两段布都用去同样长的一部分后,发现短的一段布剩下的长度与长的一段布所剩长度的比是3:5,每段布用去多少米?【答案】15米【解析】用去的部分同样长,那么两段布的差依然是10米;设短布剩3份,长布剩5份,那么差2份即为10米,每份是5米,现在短布是5×3=15(米),说明用去了30-15=15(米)挑战极限1育英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共要栽树450棵.已知四年级已经栽完了自己任务的56,五年级已经栽完了自己任务的23,六年级已经栽完了自己任务的59,并且他们已经栽完的棵数同样多.请问:一共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有栽?【答案】150棵【解析】已经栽完的同样多,说明四、五、六年级的任务之比为639::4:5:6525=,按比分配求出四年级还剩454501204566⎛⎫⨯⨯-=⎪++⎝⎭(棵)没有栽,五年级还剩524501504563⎛⎫⨯⨯-=⎪++⎝⎭(棵)没有栽,六年级还剩654501804569⎛⎫⨯⨯-=⎪++⎝⎭(棵)没有栽;所以一共还剩20+50+80=150(棵)没有栽.自我巩固1.甲、乙两班人数之比为2:3,新学期乙班新增2名学生,甲班人数没变,甲、乙两班人数之比变为5:8,那么甲班有________名学生.【答案】20【解析】甲班人数不变,将甲在两个比中的份数统一;甲、乙两班人数之比原来是10:15,后来是10:16,说明1份对应2名学生,所以甲班有10×2=20(名).2.今年小明与小红的年龄比是3:5,3年后,小明与小红的年龄比是5:8,那么小明今年________岁.【答案】27【解析】年龄差不变;今年年龄差2份,3年后,年龄差3份,统一为6份;那么今年年龄比是9:15,3年后是10:16;1份对应3年,所以小明今年9×3=27(岁).3.两根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蜡烛,长度比为29:26,燃烧25分钟后,长度比变为11:9,那么较长的那根蜡烛还能燃烧________分钟.【答案】33【解析】燃烧相同的时间,减少的长度相同,那么燃烧前、后两根蜡烛的长度差不会变;原来差3份,后来差2份,统一成6份;那么原来两根蜡烛分别是58份和52份,后来两根蜡烛分别是33份和27份;可见,25分钟燃烧了25份,较长的蜡烛还剩33份,还能燃烧33分钟.4.阿瓜和阿呆的钱数比为2:3,阿呆给阿瓜60元后,阿瓜和阿呆的钱数比变为4:3,那么阿瓜原来有________元钱.【答案】140【解析】两人总钱数不变,原来是5份,后来是7份,统一成35份,那么阿瓜原来是14份,后来是20份;阿呆原来是21份,后来是15份,阿瓜增加的6份对应60元,所以一份是10元,那么阿瓜原来有14×10=140(元).5.姐姐和妹妹拥有的糖果数量比为3:2,姐姐给了妹妹22颗糖以后,姐姐与妹妹的糖数比变为2:5,那么姐姐原来有________颗糖.【答案】42.【解析】两人的糖果总数不变,原来是5份,后来是7份,统一成35份,那么姐姐原来有21份,后来有10份;妹妹原来有14份,后来有25份,姐姐减少的11份对应22颗糖,所以一份是2颗,那么姐姐原来有2×21=42(颗)糖.6.一根冰糕售价3元,如果阿童木买了这根冰糕,那么阿童木和机器猫剩余的钱数之比为2:5,如果机器猫买了这根冰糕,那么两人的剩余钱数之比为8:13,原来阿童木有________元钱.【答案】12【解析】不管谁买这根冰糕,两人剩余的总钱数不变,统一成21份;进而求出2份对应3元,1份对应1.5元;那么阿童木原来有8×1.5=12(元)7.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27,原来瓶内盐水重________克.【答案】625【解析】放入水后,盐的重量不变,说明3份对应75克,1份对应25克;那么原来的盐水重量为25×(1+24)=625(克).8.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比是3:1,如果从甲中取出25克放入乙,甲、乙的重量比变为7:5,那么两包糖果的重量总和为________克.【答案】150【解析】甲、乙两包糖果的总重量不变,原来是4份,后来是12份,统一成12份,甲包糖果原来有9份,现在有7份,2份对应取出的25克,一份是252克,所以两包糖共252×12=150(克).9.某小学男、女生人数比为16:13,有几名女生转学来到这所学校后,男、女生人数比变为6:5,这时全校共有学生880名,那么转学来的女生共有________名.【答案】10【解析】转来女生后,不变量为男生的人数,将两个比中的男生人数统一成相同份数.10.亮亮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为3:5,那么这本书共有________页.【答案】144.【解析】书的总页数是不变的,即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和不变,统一成相同份数.课堂落实1.隔壁班的男、女生人数比为6:5,后来转走了5名男生,班上的男、女生人数比变成了1:1,那么班里共有女生________名.【答案】252.姐姐和妹妹微信钱包里的钱数比为4:3,后来妹妹给姐姐发了两元红包后,姐姐和妹妹的钱数比变为25:17,那么原来姐姐有________元钱.【答案】483.5年前,高和思思的年龄比是3:4;3年后,高高和思思的年龄比变成5:6,那么今年高高和思思的年龄和是________岁.【答案】384.一杯糖水,糖和水的重量比为1:5,加了100克水后,糖和水的重量比变成1:10,现在这杯糖水的总重量为________克.【答案】2205.安娜读一本文学书,几天后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为2:5,后来安娜又读了30页,此时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为5:9,那么这本文学书共有________页.【答案】42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 圆环的面积练习题电子教案

第4课时 圆环的面积(教材例2,P68)一、我会填。
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 )。
它的外圆半径是R ,内圆半径是r ,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2.一个大圆的半径为5 cm ,一个小圆的半径为4 cm ,这两个圆的面积相差( )cm 2。
3.用一根长12.56 dm 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dm 2。
二、我会判断。
1.圆环的面积等于外圆的面积与内圆面积的差。
( )2.在一个大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剩下的部分就是圆环。
( )三、看图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 ) 1.2.圆环是( )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四、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中心有一个圆形小岛,求环形水面的面积。
(单位:米)2.一个圆形的水景坛的直径是100米,在它的周围修一条宽4米的公路,这个环形公路的面积是多少?3.白天鹅俱乐部有一个圆形舞池,周长37.68米,现准备周围加宽1米,这样舞池面积可增加多少平方米?五、如图,在半径为R 的圆形钢板上,除去半径为r 的四个圆,请列出阴影部分面积S 的计算式子,并计算当R =6 cm ,r =2 cm 时,S 的值。
口算 25×45= 0.875×314=39×413= 13+0.125= 0.5×15= 1÷79= 45÷25=47÷67= 1115÷1115= 89÷23=第4课时圆环的面积一、1.圆环π(R2-r2) 2.28.26 3.12.56二、1.√ 2.×三、1.3.14×(62-42)=62.8(cm2) 2.16÷2=8(cm)(82-52)×3.14=122.46(cm2)四、1.3.14×(152-52)=628(平方米)答:环形水面的面积是628平方米。
2.3.14×(100÷2+4)2-3.14×(100÷2)2=1306.24(平方米)答:这个环形公路的面积是1306.24平方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思维能力训练:第7讲.算两次(解析版pdf)全国通用

六年级 第 7 讲 算两次 (A 版)
1
几何中的算两次
知识剖析
算两次,就是对同一个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计算,对分别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 得到某个新的结论.算两次是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数学思想.从算两次的原理就可以看出, 这种思想非常有利于发现题目中的隐含等量关系,某些复杂题目也可以在“算两次”的帮助 之下找到题目的要点. 这种思想特别适用于一些几何、组合或计数类的题目,以及证明一些式 子相等的题目. 如果两种不同角度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建立等量关系,例如:方程就是一种最常 见的算两次思想的应用;如果两种不同角度的计算结果是不相等的,我们可以用来证明某些 结论是不可能的.
20cm
8cm
100cm
六年级 第 7 讲 算两次 (A 版)
3
【分析】⑴100 毫升的吊瓶在正放时,液体在 100 毫升线下方,上方是空的,容积是多少不好算.但倒过来
后,变成圆柱体,根据标示的格子就可以算出来.
由于每分钟输 2.5 毫升,12 分钟已输液 2.5 12 30 (毫升),因此开始输液时液面应与 50 毫升的格线 平齐,上面空的部分是 50 毫升的容积.所以整个吊瓶的容积是100 50 150 (毫升).
以瓶子的容积为:
π
(
4 2
)2
(6
2)
3.14
32
100.48
(立方厘米).
4. 下图中有五个正方形和12 个圆圈,将1 ~ 12 填入圆圈中,使得每个正方形四角上圆圈中的数字之和都相 等.那么这个和是多少?
86
1 10 2 9
12 3 11 4
57
【分析】设每个正方形四角上圆圈中的数字之和为 x ,则由 5 个正方形四角的数字之和,相当于将 1~12 相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能力训练经济问题含部分答案全国通用

日常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类应用题,在商品的买卖过程中涉及成本、售出价(营业额)和利润。
利润=售出价(营业额)-成本×100% 利润利润率成本在利润问题中比较不同的买卖方式,求得利润的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利率问题包括银行存贷款的利息、保险费率及纳税税率等具体问题,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经常用到。
解答利率问题要综合运用百分数有关知识,同时要掌握与理解“本金”、“利息”、“期数”、“利率”等含义,并运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利息、本金等的计算。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如果还存在利息税,就有:利息=本金×利率×期数×(1-税率)其中本金,是存款(或贷款)的原始金额;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税率,是利息税对利息的比率;期数,是金额在银行存储(或贷给客户)的时间。
由于期数计算时所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的分别,凡用年为时间单位的,称年利率(简称年息)、用月为时间单位的,称月利率(月息)、用日为时间单位的,称日利率(日息)三种。
【基础】甲、乙、丙三件商品,甲的价格比乙的价格少20%,甲的价格比丙的价格多20%;那么,乙的价格比丙的价格多______%。
【提高、尖子】某台空调按30%的利润率定价,换季促销时打8折出售后,获得了100 元利润。
请问:①这台空调的成本是多少?②最后的利润率是多少?商家获得的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利润=售价-进价-售价×税率,若税率由b %调为c %,且商品的进价和利润都未改变,则商品的售价是原来的( )A .1%1%b c --倍 B .11b c --倍 C .%1%b c -倍 D .1%%b c -倍【基础】某种商品的价格去年涨了10%,今年跌了10%,问现价是原始价的( )%。
【提高、尖子】(2008年第六届小学“希望杯”六年级第1试)春节期间,原价100元/件的某商品按以下两种方式促销:第一种方式:减价20元后再打八折;第二种方式:打八折后再减20元;那么,能使消费者少花钱的方式是第 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能力训练题六年级数学能力训练一、填空题。
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五成( )、七成( )、三成五( )、十成(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30%( ) 45%( ) 10%( ) 95%( ) 3.利息=( )×( )×( )4.30千克是50千克的(%),50千克是30千克的( %)5.5吨比8吨少(%),8吨比5吨多(%)。
6.540米是( )米的20%。
7.( )公顷的25%是20公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 )2.一块地的产量,今年比去年增长二成五,就是增长十分之二点五。
( )3.一种药水,水和药的比是1∶20,水占药水的5%。
(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半成改写成百分数是 ( )A.50%B.0.5%C.5%2.一块地原产小麦25吨,去年因水灾减产二成,今年又增产二成。
这样今年产量和原产量比 ( ) A.增加了B.减少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C.没变3.小英把 1000元按年利率2.45%存入银行。
两年后计算她应得到的本金和利息,列式应是 ( ) A.1000×2.45%×2B.(1000×2.45%+1000)×2C.1000×2.45%×2+1000四、计算题。
五、应用题。
1.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吨,今年增产了二成。
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吨,因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
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3.李英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1年,年利率是2.25%。
到期时,李英应得利息多少元?4.王钢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2.7%。
到期时,王钢应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5.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
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6.一个养殖场,养鸭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20%,养的鸡比鸭多1000只。
这个养殖场养鸭多少只?相遇。
甲车每小时的速度是8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120%。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8.张晶在银行存了30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88%。
到期时交纳利息所得税20%后,银行应付给张晶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选作)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参考答案一、1.50% 70% 35% 100%2.三成四成五一成九成五3.本金×利率×时间4.60% 167%5.37.5% 60%6.27007.808.4 20 40%二、1.√ 2.√ 3.× 4.×三、1.C 2.B 3.C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五、1.24.5×(1+20%)=29.4(吨)2.12÷(1-25%)=16(吨)3.5000×2.25%=112.5(元)4.10000×2.7%×3+10000=10810(元)5.5÷(30-5)=20%,增长2成。
6.1000÷20%×(1-20%)=4000(只)或1000÷20%-1000=4000(只)8.30000×2.88%×5×(1-20%)+30000=33456(元)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六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一、填写( )的内容。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
2.0.3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根据这个比值组成一个比例式另一个比是( ),比例式是( )。
10和60,这个比例是( )。
4.被减数是72,减数和差的比是4∶5,减数是( )5.因为a×b=c,当a一定时,b和c( )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
6.用20的约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
一个外项是( ),这个比例式是(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应画( )厘米。
9.在绘画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500倍,使用的比例尺应该是( )。
二、分析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一般地图上用的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
( )2.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 )3.y=5x,x和y成反比例。
( )4.数a与数b的比是5∶8,数a是75,数b是120。
( )( )三、分析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甲乙两个圆半径的比是2∶1,那么甲和乙两个圆的面积的比是 ( )(1)4∶1(2)2∶1(3)4∶2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把一个圆柱体加工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的体积与去掉部分的体积的比是 ( )(1)3∶1(2)3∶2(3)2∶33.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等于3,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3∶1=1∶3(2)3∶1=0.3∶0.1(3)9∶3=3∶14.修一条路,已修的是未修的80%,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 ( )(1)80∶100(2) 4∶5(3)10∶8刘师傅现在与过去工作效率的比是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 1∶3(3) 3∶1四、观察分析。
1.将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 10.2×9=1.8×51(3)51×7=17×21(4)62a=47b2.认真观察下面每题的解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改正过来。
(1)15.6∶2.8=2.4∶x五、说说下面各题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写出说理过程。
1.小麦的重量一定,面粉和出粉率。
2.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3.先判断,再填空。
3a=b a和b成( )比例。
六、选择正确算式,并说出理由。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28千米,4.5小时到达,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多行几千米?(1)28×4.5÷4-28(2)解:设每小时多行x千米。
28×4.5=(28+x)×4(3)解:设每小时多行x千米。
28×4.5=28×4+x(4)28-28×4.5÷42.东风洗染厂,每天用水量比过去节约20%,原有390吨水,现在比过去多用30天,现在每天用水多少吨?(1)390×(1-20%)÷30(2)解:设现在每天用水x吨。
390×20%=30x(3)解:设过去用x天,则现在用(x+30)天。
390÷(120+30)=2.6(吨)(4) 390×20%÷30七、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1.一幅地图用0.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张庄和王村相距960千米,要在两村间修筑一条笔直的马路,画在设计图上的距离是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三种你认为简捷的方法解答)4.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与高的和是150米,它们的比是3∶2,求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A、B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A、B两车速度比是6∶5,当两车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用三种方法解答)参考答案一、1.比例3.10∶30=20∶604.325.正正反二、1.√ 2.× 3.× 4.√ 5.√三、1.(1) 2.(2) 3.(2) (3) 4.(2) 5.(3)2.(1)× (2)√ (3)√ (4)×五、1.正比例 2.反比例 3.正(表略)六、1.(1) (2)2.(2) (3) (4)七、1.2.1∶192000003.方法1 30-8÷5=10(天)方法3 解:设实际x天完成。
(把一份稿件看为“1”)六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一、将正确答案填在( )里。
1.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 )条高。
2.圆柱的体积是( )的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圆锥体积的公式是( )。
3.把4个同样大小的圆柱,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锥,能熔铸( )个。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5.把一段圆柱形圆木,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削去部分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是圆锥的( )。
6.用一张长是25.12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厚纸板围成直圆柱,有( )种围法;其中一种围成的圆柱的高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另一种围的圆柱的高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
二、观察思考下面的解题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1.一根圆柱形水管,内直径20厘米,水流的速度是每秒4米,这个水管1分钟可以流过多少立方米的水?解:(1)圆柱形水管的底面积(2)圆柱形水管的容积(4米相当圆柱的高)314×400=125600(立方厘米)(3)1分钟可以流过多少水125600×60=7536000(立方厘米)7536000立方厘米=7.536立方米答:这个水管1分钟可以流过7.536立方米水。
2.有一根长20厘米,半径为2厘米的圆钢,在它的两端各钻了一个深为4厘米,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锥形小孔做成一个零件,如图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解:(1)圆柱的底面积2×2×3.14=12.56(平方厘米)(2)圆柱的体积12.56×20=251.2(立方厘米)(3)圆锥形小孔的体积12.56×4=50.24(立方厘米)(4)零件的体积251.2-50.24=200.96(立方厘米)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200.96立方厘米。
3.一个高3分米,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装满水,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8厘米,高为15厘米的铁质圆锥体,当这个铁质圆锥体取出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如何?解:当这个铁质圆锥体取出后,桶内水面要降低,因为这个物体原来占据了一些空间,结果怎样,就要先求圆锥体的体积,再求变化的结果。
(1)圆锥的底面积(2)圆柱的底面积(3)圆锥的体积(4)水面降低的米数1271.7÷314=4.05(厘米)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有A、B两个容器,如图,先把A容器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B容器,B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少厘米?*2.如右图,是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零件,它的上、下、左、右面上各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孔,孔深为1分米,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3.把一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沿直径把圆切开,拼成一个和它体积相等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如图,这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花布做的,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也是用同样花布做,已知帽顶的半径,高和帽沿宽都是1分米,那么做这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花布?*5.把一个长7厘米,宽6厘米,高4.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熔铸成一个大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是78.5平方厘米,那圆柱的高应是多少厘米?参考答案一、1.顶点底面圆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