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感控-XDR共识

Patel SJ,et al. Am J Infect Control.2014 Apr 8.
XDR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XDR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常见菌种 常见感染类型
临床特征
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感染危险因素
病人原发病情危重、以往抗菌药的使用、入住ICU、实质脏器或血液 移植、外科手术及导管、引流管留置等。XDR肠杆菌科细菌可较长时 间寄殖于肠道(达数月),导致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有部分携带菌 可造成临床感染
AmpC β-内酰胺酶、外排泵5、膜孔道蛋白突变3等耐药机制。
β-内酰胺酶 OXA类酶 金属酶
– – – – – – NDM IMP VIM NDM型碳青霉烯酶 KPC型碳青霉烯酶 GES型碳青霉烯酶
酶
膜
膜通透性降低 外排泵表达升高
Ambler A类酶
1.Peleg AY,et al. Clin Microbiol Rev,2008,21(3):538-82. 2.Zarrilli R,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3,41(1):11-9. 3.Clancy CJ, et al. Am J Transplant, 2013,13(10):2619-33. 4.Li B, et al. PLoS One, 2012,7(7):e42280. 5.Naparstek L, et al. J Hosp Infect, 2012,81(1):15-9. 6.Toth A, et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0,29(7):765-9.
XDR肠杆菌科细菌可较长时间寄殖于肠道(达数月),导致耐药菌在的传播,另有部分携带菌可造成临床感染。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ICU患者中引起感染的报道较少。
随着ICU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免疫力低下状况的加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对综合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48例综合ICU患者中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预防和治疗综合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病原学分析及耐药性分析,来了解该感染在ICU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探讨药敏试验结果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为提高ICU患者感染治疗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此病原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治疗造成一定困扰,因此深入分析其耐药机制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这种特殊感染的认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总结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可以为今后开展更多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展临床研究领域,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药物选择

革兰阴性菌会对 所有的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发生耐药吗?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
这些细菌都属于: 非发酵菌
什么是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是一大类不能以发酵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统称 非发酵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命名,只是由于该类细菌在生化反应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而被沿用至今
汪复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6; 6(5): 289-295.
聚焦两大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宽0.5~1.0µm,长1.5~3.0µm。无芽孢,有单鞭毛。 临床分离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荚膜。
贾文祥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产酶、孔蛋白缺失和外排增加是铜绿 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外膜孔蛋白 (OprD*)缺失
产生各种水解酶 (青霉素酶、AmpC酶和金属酶等)
外排泵 过度表达
OprD*:是外膜孔蛋白中的一种。
倪语星. 2005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4): 274-278.
侯天文等. 医学综述2002;8:547-548.
常见的非发酵菌有哪些?
汪复,张婴元.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2004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伯克霍尔德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产碱杆菌属
黄杆菌属
为何需要高度重视非发酵菌?
Braz J Infect Dis. 2005 Aug;9(4):301-9.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5 Jul;11(7):540-6.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

抗菌药物
➢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50% ➢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接近60%
2023/12/25
26
2005-2010年上海XX医院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
18.6% 41.9% 32.2% 44% 59.3% 68.1%
2023诊/12/2治5 与防控的宝贵经验。
9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2023/12/25
10
具抗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5+1+2类药物
•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 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 舒巴坦)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汪复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5.汪复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6.汪复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未发表)
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四环素
• 替加环素
• 多黏菌素
2023/12/25
11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
•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 baumannii,XDRAB
日本某医院46人感染超级细菌“多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9人死亡
• 2010年09月06日据日本媒体近日披露,有46名患者在日 本帝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住院期间感染了几乎可以抵 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其中9名患者的死亡因感染此种病菌所致。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
通过临床资料收集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指出,多数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治疗方案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疗效良好。
总结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特点,药敏分析结果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该细菌的监测和治疗。
【关键词】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药敏分析、研究、病原微生物、治疗、严重程度、评价、结论、特点、策略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更为常见。
随着综合ICU患者数量的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
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情况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综合ICU患者中的研究更是稀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病原微生物鉴定、药敏试验、感染严重程度评估以及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这些感染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的临床表现、药敏特点以及治疗策略。
通过对4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这种罕见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建议。
ICU常用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指南

•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 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对不动杆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常用剂量为 3.0g(头孢哌酮
2.0g+舒巴坦 1.0g )q8h 或 q6h,静脉滴注。 • XDRAB 感染: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
ICU常用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
头孢菌G-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
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等。尤其适用医院内感染;肠科杆菌、铜绿假单 胞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禁忌症】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 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 【用法用量】 成人:对于大对数感染,1g/次,q8h或2g/次,q12h。 严重感染2g/次,q8h。 • 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酌 情增量至一日0.15-0.2g/kg,分3次给药。 • 成人一日剂量不宜超过9g。
•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最大剂量为2.25g,每8小时1次,并在每次血液透析 后可追加0.75g。
• 【注意事项】1.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在应用本品时,需根据肾功能损害 程度减量。2.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需严密观 察肾功能情况,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3.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级。4. 单药输注。
• 【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少数患者可发生皮疹、皮肤瘙痒、药物热; 恶心、腹泻、腹痛;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偶可发生一过性血清氨基 转移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值的轻度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 【注意事项】1.有报道,接受β-内酰胺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可 发生严重的、偶可致死的过敏反应。这些过敏反应更易发生在对多种过敏原 有过敏史的患者中。 2.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对血-脑脊液屏障渗透性较差。3.与 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以及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抑制血小 板功能,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加出血的危险。4.少数患者使用头孢哌酮 治疗后出现了维生素K缺乏,尤其是在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如肺囊性纤维化 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注高营养制剂在内的患者中,应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 间,需要时应另外补充维生素K。5.可影响乙醇代谢,抑制乙醛去氢酶的活性, 使血中乙酰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应避免与含酒精成分药物同用,如 氢化可的松、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地 西泮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等。6.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级。7.老年人呈生理 性肝肾功能减退,应慎用并调整剂量。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探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探讨袁启明【摘要】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6~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12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1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45株,36.3%)、重症监护病房(ICU)(33株,26.6%)、肿瘤病区(22株,17.7%)、内科(21株,16.9%)和外科 (3株,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是米诺环素,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很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已比较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8)014【总页数】2页(P1713-1713,1715)【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现状;耐药性【作者】袁启明【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民医院,441500【正文语种】中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为机会性致病菌,近年来其所致感染不断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致病菌。
随着各种先进诊疗技术、各种抗感染化疗药物的使用以及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其致病率和耐药率不断增高,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本文现对2006~2010年本院临床分离的1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其所致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本院2006~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124例,都是每个患者的初次分离物,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本实验室所储存。
1.2 材料 14种抗菌药纸片阿米卡星(AKM)、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环丙沙星(CIP)、亚胺培南(IMP)、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庆大霉素(GEN)、哌拉西林(PIP)、多西环素(DOX)、左氧氟沙星(LVF)、米诺环素(MNO)、复方磺胺甲恶唑(SXT)、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X/ CLA)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AZ/CLA)。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临床重要条件致病菌,而临床医生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2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87位专家参与,历时11个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共识的制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生素压力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茵致病性的影响。
编号30971318)的支持。
共识荟萃了国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
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具有独特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对其感染和治疗的认识尚在不断深入,缺乏循证证据级别高的临床研究可供借鉴,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各位专家积极探索,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服务临床。
一、共识目的和意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
同时该菌通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挑战。
目前,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缺少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献,制定针对该问题的专家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