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语音和谐

浅论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语音和谐
浅论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语音和谐

摘要:四音格词构词整齐、节奏鲜明、音乐性强。现实生活中,四音格词语用范围广泛,运用频率较高,这与四音格词所具有的语音和谐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音节、声调入手综合叠音、双声叠韵、平仄、拟声等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的语音和谐美。

关键词:现代汉语四音格词语音和谐

一、节奏和谐鲜明、音乐性强

现代汉语是以声调来区分意义的语言,其本身节奏感就较强,而四音格构词把汉语的节奏感发挥到了极致。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节奏一般也是以两个字为基础,两个字构成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又叫一个音步。四音格词音节鲜明清晰、富于变化,十分和谐具有语音上的美感。

语言的节奏是构成语音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的音乐美主要靠节奏的和谐。[1]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四音格词在音节上的节点通常与语义上的节点一致,以“2+2”构词模式为主的大部分四音格词音节也都自然的分为前后两个音步,在听觉上给人以匀称、均衡、稳定、舒适之感,音节、结构搭配得很匀称,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大部分四音格词的节奏与其语义结构相一致,它的语义结构是2+2,节奏也是2+2;有的语义结构是1+3;有的语义结构的是3+1。由于人们习惯了2+2式节奏,进而刻意追求这样的语音节奏美感,非2+2式节奏在读词时一般仍然按照2+2的节拍来读。

现代汉语四音格词的节拍富于节奏感、音乐美、整齐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意识地运用四音格词来满足审美需求。例如电视节目中四音格词的使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四音格词在电影片名中的使用,例如“天下无贼”、“东邪西毒”、“一代宗师”等。由此可见四音格词语用范围广泛、运用频率高、很受欢迎,而这都与四音节短语所具有的美妙的节奏感是分不开的。

二、音节匀称整齐、数量均衡

现代汉语四音格词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四音格词和固定四音格词,一般四音格词主要包括专门词语和专名词语,这样的四音格词如报告文学、线性代数、象形文字等,固定四音格词主要指叠音四音格词与非叠音四音格词。本文主要讨论叠音四音格词。在叠音四音格词中,有aabb、aabc、abbc、abcc、abac、abca、abcb这七种形式。

(1)aabb式:熙熙攘攘唯唯诺诺鬼鬼祟祟洋洋洒洒

(2)aabc式:步步为营斤斤计较赫赫有名人人自危

(3)abbc式:不了了之自欺欺人言人人殊

(4)abcc式:文质彬彬众目睽睽神采奕奕温情脉脉

(5)abac式:无声无臭不亢不卑见仁见智风言风语

(6)abca式:数不胜数贼喊捉贼忍无可忍痛定思痛

(7)abcb式: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听之任之将计就计

叠音的运用不仅能使语言具有音韵美,而且还可以借音感作用反映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艺术形象的立体感。运用叠音可以使音节舒展悠扬富有节奏给人以听觉上的和谐感。

在现代汉语固定四音格词中,还有abcd式的非叠音词,这类词在语音结构上有1+3、2+2、3+1三种组合形式。其中尤以2+2语音组合结构为主。

(1)2+2式:指日可待自以为是思前想后顾此失彼

(2)1+3式:钻牛角尖打退堂鼓喝西北风耍嘴皮子

(3)3+1式:近朱者赤当局者迷小家子气车轱辘话

三、声调和谐押韵、抑扬顿挫

声调的和谐,是汉语音韵美的一个重要因素。音韵和谐,不仅极富音乐美,还便于记忆和流传。

(一)平仄搭配和谐

四音格在声韵调三个方面可以有多种搭配,这种搭配也不必都是有意的,而是自然形成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富于音乐性的音节群。[2]现代汉语四字格词有不少声调配合得相当巧妙。例如千锤百炼(平平仄仄)、雨过天晴(仄仄平平)、兵强马壮(平平仄仄)、光彩夺目(平仄平仄)、喜笑颜开(仄仄平平),以上这些四音格词的声调平声、仄声或是平仄交替重复,读起来具有较强的节奏美感。平仄的交替和对立能构成节奏和旋律,达到声音铿锵,和谐悦耳,形成音乐感。

(二)双声和叠韵

双声指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把声母相同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或者把韵母相同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在听觉上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就能成为和谐点,而声母韵母重复出现,就会造成某种节奏感。现代汉语四音格词中也存在很多双声叠韵的运用。例如“辗转反侧”一词,“辗转”两个字声母相同,“辗”与“转”、“反”韵母皆相同。由于声母或韵母的反复出现使语音更加和谐悦耳,增强了韵律感的同时节奏感也更加强烈。

(三)拟声的运用

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众多模拟声音的词,这类词我们称之为“拟声词”。

《现代汉语》第四章__词汇_练习(有答案)

第四章词汇 一、填空 1、_词汇_是一种语言中词和熟语的集合体,_词汇_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 2、词_____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具有__稳固性__、_能产性_、_全民实用性_______三个特点。 4、一般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熟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具有稳固性、______具有完整性。 6、语汇规范的原则包括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7、一般而言,一个________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 8、词以________作为构成材料。 9、词由单纯词向________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 10、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11、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2、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13、词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14、词义派生发展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5、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 16、________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语汇丰富发达的标志。 17、能构成反义关系的几个词,必须属于同一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上位概念的几个矛盾对立的同级_____________。 18、“世外桃源”的内部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 19、惯用语的实际意义都不能从字面来理解,他们用的都是__________。 20、根据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歇后语可以分为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两种。 21、谚语在表义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就是谚语的真实意义。 2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__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3、“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______个语素________个词。 24、___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____是词的内容。 25、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6、_____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_____,也可称作________。 27、义项是词的________。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________,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________。 28、同音词是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相同词,它可以分为和________两大类。 29、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0、词义演变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 1、“激烈——猛烈”的差别在于__D______。 A、范围大小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笔记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3年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现代汉语界定·汉语共同语发展简况 现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以来汉民族的交际语言,包括共同语和各种方言;狭义则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在汉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分述如下: 我国很早就有共同书面语,汉代所谓“通语”(见扬雄《方言》)就是全国通行的语言。古代正统书面语文言文最初基于口语产生,但这种书面语传统一旦形成,就逐渐与口语脱节,最终成为大众难以读懂的语言。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后,民间逐渐产生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后来称作“白话文”,是今天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白话文到了宋元之际(公元十二三世纪)已经相当成熟,明清以来又涌现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通行于全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书面语中向来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才使白话文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地位。 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出现得比书面形式晚。至迟在十四世纪,一种后来被称为“官话”的共同口语已经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口语至少到清代就已经相当通行。

因为北京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话在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到了“五四”时期,“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同时兴起,“国语”这一名称取代了“官话”的提法。两种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普通话”称呼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煜按:北大版《现代汉语》未提“雅言”一说,大概是不认可它的共同语地位;把“通语”处理成书面形式的共同语,而非共同口语形式。并且“通语”只是就文言 文的发展而言,并非“现代汉语”所着重追溯的源头,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源头是早 期白话文。所以那种“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的发展脉络不为所用, 是因为雅言的共同语特征不明显,通语不是完全的口语形式;雅言和通语不是现代 汉语的直接源头。所以要注意两点:一、着重的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二、分为 口语(官话…)和书面语(白话文)两种形式。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非常复杂,根据方言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 分布区域: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说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内部一致性较强。包括四个次方言区:

《现代汉语》第二次作业任务答案解析

* * 《现代汉语》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98.5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16点1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2.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3.发音时,气流从舌两边发出来的音叫() A.舌音

* * B.舌面音 C.边音 D.卷舌音 4.舌尖后音包括() A.j、q、x B.zh、ch、sh、r C.zh、ch、sh、r、l D.d、t、n、l 5.舌位后、半高、唇不圆的元音韵母是() A.e B.o C.a D.i 6.i和e的区别在于() A.舌位的高低不同 B.舌位的前后不同

* * C.嘴唇的圆与不圆 D.舌位的前后不同和嘴唇的圆与不圆 7.根据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与f相拼的韵母是() A.开口呼、合口呼 B.齐齿呼、撮口呼 C.开口呼、齐齿呼 D.合口呼、撮口呼 8.轻声的作用是() A.使语音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可以增加语音的音乐性 B.可以使生理上得到调节,避免劳累 C.可以区别一些词的词性和意义 D.感情色彩有强弱 9.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来看,"禾、衣、果"三个字都是()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10.从下列四组字中选出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

* * A.萌旺佐 B.芳响何 C.草睛伙 D.莫明信 11.我国第一部以偏旁部首整理出来的字书是() A.《说文解字》 B.《集韵》 C.《康熙字典》 D.《中华大字典》 12.“凹”和“凸”两个字的笔画数都是()。 A.5笔 B.6笔 C.7笔 D.8笔 13.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 (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 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 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 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我们研究兼类问题时,主要是从共时的角度也就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考察。 3.这个词还应该是普通话中的词 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暨南大学现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已修改)

暨南大学现代汉语作业参考 答案(已修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节 ....P1..84..). ...练习题(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 坚决 ..热爱(形容词 ......—— ... ..—— ..动词) ..可爱 ..(形容词 ..决心 ....—— ..名词 ../.动.词) ..—— 荣誉 ..(动词 ..意图 .../.名词 ..—— ... ..名词) ..—— .../.名词 ..(名词 ..).企图 ...—— ..光荣 ..—— ..形容词 答案 ...形容 ..词.—— ... ..气魄( ..名词) ...气愤 ..—— ..答应(名词 .....—— ..动词) ..—— 批语 ..残忍 ..(动词 ..形容词) .... ..—— ...—— .....—— ...残杀 ..—— ..批示(名词 ../.动词) ..名词 诱饵 ...兴.奋.—— ......—— ... ../.名词) ..名词) ..兴趣(形容词 ..—— ..诱惑 ..(名词 ...—— ..动词 安心 ..抱歉(动词 .....—— ..—— ..形容词) .... ......—— ..—— ..担心(形容词 ..动词 ../.名词 ..).道歉 安慰 ..激动(动词 .....—— ..形容词) .... ..—— ..—— ..欣慰 ....感激 ..(动词 ..形容词) ...—— 愉快 ..形容词) .... ......—— ..—— ..高兴(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 1...我们马上 ..这项工作。(动词) ......... ....开始 2...你说 ..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 ............... ..朝.什么 ..应该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 ..。(动词) ..... ..............了解 4...三十岁 ..享受休假。(方位名词,能愿动词) ....可以 ................ ...以上 ..的教师都 5...新老同学 ..。(名词,动词) ........ ..都需 ..要.出操 ....开始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 1.、这里风景 ....确实 ..不错(形容词) ..这里风景 ....... .....的确 ..不错(副词) ......—— 2.、.长久 .....名.词) .. ..没有好处( ..没有好处(形容词) .........—— ..永远 五、区别下面带黑线的同形词,指出它们各自的词性。 ........................ 1...弟弟 ....... ..你.比.不上他(动词) ..比.他小三岁(介词) ........—— 2...你.让.妹妹一点儿(动词) .........—— ........... ..他.让.老师批评了一下(介词) 3...这孩子 ...好.孩子(形容词) ..这是个 ....... ...好.聪明(副词) ......—— 4...墙壁挺 ........ ..他.白.来了一趟(副词) ......—— ...白.的(形容词) 5...说.到.曹操(介词) .... ..就.到.(动词) ......—— ..曹操 六、区别下列句子中的 .../.语气词)、 .....“.了.”.(助 ....“.的.”.(助词 ............“.没有 .../.副词)、 .../.副词)、 ..”.(动词 ....“.是.”.(动词 词./.语气词)、 ....... ..../.助词)的词性: .....“.一样 ..”.(形容词 1...你美国去过 ..(副词) .... .....没有 2...一下雪,这里就 ....... ..烧的。(动词) .......没有 3...他.没有 ... ..工作。(动词 ....../.副词) 4...这辆车 ........ ...是.他.的.。(动词、助词) 5...他.是.个当老师 ........ ....的.。(动词、助词) 6...这本书 ....、.语气词) .... ...的.。(副词 ...是.他借来 7...他买 ......... ..了.书就回家 ....了.。(助词、语气词) 8...妹妹已经 ...了.。(动词、语气词) ......... ....是.大学生 9...开饭 ............ ..了.再走吧。(语气词、助词) ..了.,吃 10. ..。(助词) ..... ...一样 ...脸.色跟纸 11. ...... ..。(形容词) ...这支笔跟那支笔 .......一样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 引言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泣满衣裳。”“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都有“充满”义,作“充满”讲的“拍”,产生于中古。如:“拍岸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数。”这样,三字在中古成为同义词。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汉语同义词的一部分。同时随着近代汉语新词的大量产生,近代汉语同义词也空前增加。有的是新词和新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新词和旧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方言词和普通词形成同义关系;也有的是词义引申形成同义关系。跟中古汉语不同的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发展更多,各种形式的同义词更加丰富,显得更为纷繁复杂。 二、同义词的分类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同义词只能是统一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共时

现代汉语 语音部分

1.音高:语音四要素之一。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即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反之则低。语音的高低与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系。音高在汉语里有很重要的作用,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例如,普通话里“妈麻马骂”的语音差别,主要是就是音高的不同。 2.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颤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用力大时,呼出的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冲击力强,音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音强不同所致。例如,汉语普通话中“莲子”与“帘子”中的“子”,“报仇”和“报酬”中的“仇”和“酬”,它们的区别主要就是音强的不同。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发音体颤动的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语音的长短是指发某个音的发音动作持续的时间,同是一个“啊”的声音,表示应答时比较短,表示沉吟思索时比较长。英语中,“ship”和“sheep”的区别就在于音长的不同。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它是语言中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三: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不同的因素如i、u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5.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例如:“规gūi”这个音节从音色角度可以划分出“g”“u”“i”三个不同的音素。音素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6.辅音:又叫子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b、p、m 、d、zh、s。 7.元音:又叫母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a o e i u。 8.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的部分,主要由辅音构成。汉语普通话中有21个声母,如b p m 9.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a ai ao ou 10.零声母: 11.国际音标:1888年国际语音学会拟定的一套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包括辅音表、元音表和附加标记符号。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它的形体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并用大写、草体、合体、倒排、变形、加符等方法加以补充。它规定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固定的读音,既不能借用,又没有变化。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记音有严氏和宽式之分。 12.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对韵母的一种分类方法,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可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开口呼指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齐齿呼指i或以i起头的韵母;合口呼指u或以u起头的韵母;撮口呼指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13.韵头:只有i\u\ü三个,都是高元音,出现在韵腹前面。它的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元音韵母发音的起点,一发就滑向另一个元音了。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所以曾叫介音或介母,如家jiā中的i,乖guāi中的u,学xué中的ü。 14.韵腹: 15.韵尾: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精)

第二章语音 [教学目的]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等,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能说普通话并使之成为交际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声母、韵母、声调。难点:音位 [教学方法]以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为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24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表意性。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元音辅音两者的区别 (二音节音节是构成语音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

三、记音符号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b p m f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1、依阻碍方式分类:塞音b p d t g k 擦音j h x sh r s 塞擦音j q zh ch z c 鼻音m n 边音l 2、依声带是否振动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 3、依气流强弱分为:清音、浊音 二、声母辨正结合实例分析辨正。 第三节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

(一单元音韵母 1、舌面元音韵母ɑ、o、e 、 ê、 i、u、ü 2、舌尖元音韵母 -i(前、-i(后 3、卷舌元音韵母 er (二复元音韵母 1、前响复元音韵母ɑi、ei、ɑo、ou 2、后响复元音韵母 iɑ、ie、uɑ、uo、üe 3、中响复元音韵母 iɑo、iou、uɑi、uei (三鼻韵母: 1、前鼻韵母ɑn、en、ün、in、ian、uɑn、üɑn、uen 2、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iɑnɡ、uɑnɡ、uenɡ、ionɡ 二、押韵和韵辙 (一韵母和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多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二十八韵和十三辙为了便于押韵,使做诗的人有所依据,就需要把同韵的,可以相押的字归在一起,建立若干个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言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 三、韵母辨正结合实例分析辨正。 第四节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现代汉语 同义词讲义

职业技术学院备课纸 课 程现代汉语 执 行 记 录日 期 、 星 期 检查签字班级节次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同义词课型□理论□实践教 学目的了解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同义词的修辞效果——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熟练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主 要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1.课堂教学时间20 2.练习时间65 3.实训时间4.归纳小节时间 5 教学后记课 外 作 业 预习 P144反义词含义和类型 P333 3、4、5

一、同义词的作用 (一)(试着由学生自己把书上内容概括)准确表意。例如: 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溶化,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段话中,作者选用“溶化、溶合、化合、混合、焊接”(依*上下文而形成的临时性同义词,或叫条件同义词)五个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精确而严密地阐明“溶化”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二)协调音律。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赞歌 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双截棍的歌词 (三)含蓄委婉 (四)增强语势 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北京欢迎你 二、为什么会存在同义词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P130 三、同义词的类型 1、等义词 2、概念同义词 3、风格同义词 四、同义词的辨析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语素方面的差别 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

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如今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不断涌现这一现象,借助互联网和相关书籍的帮助进行研究,来讲述一下外来词。全文分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外来词:1.外来词的产生途径。2.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分类,此处又分五小点说明,并加以实例进行分析。3.外来词对现代汉语汉字的影响,这里又分三小点来阐明其影响。最后结束全文,略写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外来词分类方式影响作用 【正文】 在各国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我们的现代汉语词汇量也在不断的扩充,而且外来词的吸收早已屡见不鲜了。外来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其中又以英语介词最为常见,如“沙龙”、“比萨”、“酷”、“克隆”等等。 一.外来词产生的途径: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理借来的词,是一种在吸收外语词的过程中产生的表达源自外语词的意义的词语。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地区与外族有了交流才会有外来词的出现。不同语言相互吸收外来词主要是通过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而实现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汉语也是古老久远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语与多种语言发生过接触。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接触的情况也不同。如在秦汉时期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如来自匈奴的“骆驼”、“葡萄”、“胭脂”等。而如今,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伴随着频繁紧密的文化交流,外来词更是层出不穷。 二.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分类: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汉语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将其吸收的呢?下面我就参照课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来简单介绍一下几种途径。 1.音译:即转写。就是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如“坦克”—tank、“柠檬”—lemon、“摩登”-modern。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部分意译或音意兼译:即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如“奔驰”-benz、“脱口秀”-talk show中的“脱口”就是意译部分,而“秀”就是音译。 3.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如“比萨饼”就是在“pizza”后加上了“饼”这个语素。 4.借形:即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汉字组合而成,如“IT”就是英“Internt Technical”的缩写。 5.意译:即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并用本组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如“软件”就是英“soft-ware”的翻译。 当然外来词的构造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最为常见的几种。 三.外来词对现代汉语汉字的影响: 马西尼(1997)对1840~1898年间汉语中的外来词词源进行研究,冠以“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之名,并在“作者原著序”中说:“汉代汉语词汇不仅仅是二十世纪初那场文学运动种语言实验的结果,而且事实上他的发展还得益于汉语的传统基础以及十九世纪新词的作用。”此处“新词”即指外来词(来自《汉语外来词研究》,第007页)。由此可见,外来词对汉语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我就分三点谈其影响。 1.促进汉语词的多音节化: 我国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基本上属于一字一以模式,多单音节语素。然而俯瞰今日之汉语,我们不难发现,多音节而单语素的词比比皆是,而这些词又大多是外来词。如“胡同”、“和尚”等。随着外来词的冲击,汉语的最佳词音长度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汉人认

现代汉语课程作业

现代汉语课程作业 .第题 “他埋怨我没有给他办成这件事.”是( ) .连谓句 .兼语句 .双宾语句 .主谓短语作宾语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列运用了仿词修辞手法地是() .许多代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地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自来水哗哗地流着,叫人心疼. .你是个文化人,和我们大老粗谈不到一块儿.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面哪一个字地韵母是合口呼() .去 .玩 .远 .鱼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面哪一个是成词语素() .晨 .言 .型 .把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是()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普通话音节最多由( )音素组成. .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列词属于“词根词根”地是( ). .老乡 .阿姨 .第五 .桥墩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歇后语属于( ). .熟语 .一般短语 .方言词 .成语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列声母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地一组是()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列含有描写性状语地句子是() .我刚刚从学校回来. .任何景物中,她都能发现美. .钱还是要交地. .她俩像仇人一样势不两立.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面属于会意字地是(). .休 .波 .结 .猫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第题 下列成语地构造与其他三个不同地一个是() .自作自受 .抑扬顿挫 .口是心非 .大惊小怪 您地答案: 题目分数: 此题得分:

现代汉语(上)题库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上)题库

《现代汉语》上练习题 一、单选 1、语言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和 A A语法 B修辞 C文字 D语言 2、词的语法功能指词的 D A意义 B表达作用 C构造方式 D组合能力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3.音节“知”的音韵母属于( A ) A.开口呼 B.齐齿呼 C.合口呼 D.撮口呼 4. 字母 Y W 的作用是(A ) A.充当声母 B.充当韵母 C.隔音 D.大写字母 5.有一种字体,它的产生打破了古汉字和象形的传统,奠定了现行汉字的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种字体是(A )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行书 5. 六书中真正能造字的是(D) A.象形、合意、形声、假借 B.象形、形声、指事、转注 C.象形、形声、转注、假借 D.象形、形声、会意、指事 6. 属于半自由语素的一组是( C ) A.学、习 B.蜻、狗 C.习、袖 D.祝、平

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结合才能构词。 7. 就与普通话的关系来说,汉语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的是( D ) A.闽、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闽、客家方言 8. 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的是( C ) A.双唇音 B.舌根音 C.舌面音 D.唇齿音 9.关于音节的错误说法是:C A.音节有明显的响度中心 B 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 C 音节是由一个音素构成的 D 音节是发音肌肉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10.下列几个句子中,句末的“啊”读音与众不同的一个是( D) A.真的是你啊!B 你真会吃啊! C 多美的画啊!D 怎么还不去啊! 12.下列各组汉字中,韵腹a是同一个音位变体的一组是( A) A 年、甜、前 B奈乖秒 C 把阿样D暖教炸 13.“脑袋”和“头颅”之间的差异是(B) A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 C语义轻重 D范围大小 14.下面四种现象中,反映了词义模糊性特点的是(D) A英语中的“leg”一词既可以表示小孩子的腿,又可以表示少男少女或者老人的腿。 B汉语中的“大”一词的词义,英语中要靠“big”“large”两个词表达。 C汉语中的“黄“既可以表示偏红的黄颜色,也可以表示偏绿的黄颜色。 D汉语中的“老“一词,既可以表示年纪大,也可以表示时间久。

浅谈同义词辨析

浅谈同义词的辨析 【摘要】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义词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要想正确理解古代汉语词汇、增强阅读古文的能力,就要学习辨析同义词。反过来,对同义词进行辨析,也是研究同义词的重要方法,本文就是从意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辨析同义词,以达到理解并灵活辨析同义词的目的。 【关键词】同义词、意义、色彩、用法 同义词,顾名思义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它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但广义上的同义词就是近义词。由于古代汉语同义词与现代汉语同义词的不同特点,《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中给古汉语同义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所包含的一个意义相同,而在其他的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或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就叫同义词。我们所说的同义词辨析其实就是近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中同义词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能发现不同的差别。辨析同义词我们只要从主要方面的差别进行辨析即可,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上。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上的差别,而词义差别又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两点: (1)有些同义词概念的内涵不一样。概念不同表现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同。“枉”和“曲”的概念内涵存在区别,“枉”本为木不直,《礼记·投壶》:“某有枉矢哨壶”,孔颖达疏:“枉,谓曲而不直也。”“曲”的本义是弯曲的受物器。《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也。”其实两者的本义不同,但在后来的“弯曲”“不正直”等意义上成了同义词。“驰”和“驱”在概念的外延存在区别,它们都有“赶马快跑”和“马快跑”的意思,《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驰”“驱“连用都是指“马快跑”;《诗经·大雅·板》:“无敢驰驱”,“驰”“驱”连用都是指“赶马快跑”。但是后来“驰”主要沿着“快跑”这个意思发展下去;而“驱”主要沿着“使快跑”的意思不断发展。 (2)有些同义词表现的程度也不同。程度不同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步”“趋”“走”三个字就表现出了速度的不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二上》:

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摘要所谓兼类词是指同一个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系列经常性不同语法特征的词。在汉语词类中,兼类词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兼类词的分类,然后从“兼类词与词的活用”、“兼类词与多义词”、“兼类词与同音词”三个方面分析兼类词的特点,最后探究兼类词形成的原因。对兼类词的研究可以令我们对兼类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关键词兼类词词的活用多义词同音词 一、前言 兼类词问题是汉语词类研究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则试图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尽可能全面地对兼类词进行分析,以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兼类词。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研究在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就已经出现,《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先生提出了“字类通假”,即将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起来,若出现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不合乎其所定的规范,就将这种现象称为“字类通假”。此外,书中又提出了“兼类说”。在《马氏文通》之后黎锦熙先生提出了“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观点,他说:“国语的词类在词本身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他从“句本位”出发,根据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来划分词类。 《国文法草创》的作者陈承泽先生注意到了“词类活用”与“兼类”的区别,他认为一个词用于他所说的“特定的文位”以外的时候,则是“活用”。他承认词有“变义”、“引申”和“兼类”,这些都不是“活用”。 王力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兼类词所应具备的条件,即凡属兼类的词必须具备两种以上的常见用法。 吕叔湘先生对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谈到:“建立一个词类,就不要让这一类里的词有全部或大部兼属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