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素养历史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和形成的探究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察觉力和历史分析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始历史文献,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通过分析历史文献的内容和价值,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把握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拓展他们的历史思维视野。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历史知识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历史认知体系。

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图片、视频等资源,呈现历史事件的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另外,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探讨,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素养历史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比如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影视作品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历史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可以深入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旨在为教育界提供一种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探究如何有效整合核心素养理念与历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总结,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历史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向更加全面与优质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讲,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拓展其应用领域。

通过实践探讨,可以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从实践上讲,研究能够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态度。

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方针,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还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

初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

初中历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1. 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成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历史方法论等方面。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 教学创新策略3.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事件、人物、场景等元素,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

3.2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3.3 史料教学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文物等,让学生亲自触摸历史,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4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和发现历史。

3.5 评价创新评价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全面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4. 教学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案例: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2. 问题导向:教师提出问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3. 史料教学:展示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如战争照片、文献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5. 评价创新:采用小组评价、自评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案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案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评价能力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内容:
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2.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需要培养核心素养。

二、学习: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组讨论并总结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评价能力等。

三、实践:学生通过分组活动,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展开独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四、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五、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关于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核心素养进行独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引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历史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是教师针对历史事件或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交流法讨论交流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应组织好讨论,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理解历史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历史,如开展历史剧创作、组织历史知识竞赛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结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深入贯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和研究。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以期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借助历史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批判性思考和跨学科思维,通过深度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历史素养和能力,成为具有历史思维和历史感知的公民。

通过对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研究,有望为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路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明确初中历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应用与提升路径,探讨深度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通过深入分析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揭示其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师提供开展深度教学的理论依据;二是借助案例分析,探讨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三是研究评估方法,全面评估深度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推动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研究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历史教学实践。

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

通过深度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研究意义在于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教师来说,深度教学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批判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一些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引导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问、启发式的引导和互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更加形象生动。

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地图、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通过给学生提供历史案例和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文化和社会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比较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6. 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资料和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

7.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文化展览等。

这样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机会,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8. 推动学生参与历史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如历史调查、文献整理、口述历史记录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

通过多角度、多方法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审美情感能力。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播放历史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引发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表等方式,将历史知识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学习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个事件会发生?对当时的社会和人们有什么影响?同一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什么不同的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历史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可以与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水平。

可以利用数学公式、统计数据等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也是一门关于人类情感、美学的学科。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艺术品、文化遗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科,更应该是一门需要实际操作的学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报告、历史展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投入使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依据2011课标, 体现深化课改的需求。
2018年2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标出版发行。
新高考、高中新课标的施行、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 倒逼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 挑战。新的变化体现在,历史课程要以培育和发展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有课程和 核心素养的理念,从单纯的“知识教学”转为立德 育人。
发源地
主要文明标志
知识结构图 案例
特点 地位
古代 埃及
尼罗河流域
古巴 比伦
两河流域
古代 黄河流域
中国 长江流域
古代 印度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甲骨文、青铜器 秦陵兵马俑、长城
种姓制度、佛教
发源于 大河流 域;农 耕文明; 中央集 权
创造 了辉 煌灿 烂的 文明, 对人 类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 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 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 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 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2012.11
印度 古代 希腊
恒河流域 爱琴海 希腊半岛
阿拉伯数字 城邦体制、雅典民主 英雄史诗
明做 出了 海洋文明;奠基 重视商业,性贡
古代 地中海 罗马大斗兽场、高架引水 海外贸易 献
罗马 亚平宁半岛 桥、拉丁字母、基督教 发达
政治
城市重 西欧 新兴起 封建社会
宗教 文化
思维导图 案例
经济
古代世界的文明多样性
家国情怀(红色字体表示初中课标有相同表述)
1.从历史的角度认同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 确的国家观;
2.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 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 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代)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 纯粹是蒙古人种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 地区。 ……各种驯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 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 物。……美洲印第安人还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 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鳄梨、白薯、 花生以及若干品种的蚕豆、南瓜和笋瓜。”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 三五”规划》,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了全面的部署。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背景分析
2.历史教学的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2016年9月,部编版义务教育阶段语、史、政三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P457页
如何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
学科知识是形成素养的载体,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 的,学科教学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教师在 设计和开展教学时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 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科核 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
兴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 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鸦 片 战 争 的
被 迫 应 对




知识结构图
案例
权 设置总理衙门
力 机 构

设置总税务司
国 被


兴办近代
近 代

工业



设新式学

亚非欧早期文明比较表
文明 古国
基于知识本位的历史教学
育人为本的历史教学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 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 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现版代)化 史观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 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 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唯物史观对史事
对 历 史 进 行 认 识
进行全面客观考察
将史事置于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考察
史事的推理论证必须 依据可靠的史料
历史叙述是对过去的 解释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建落 构实 正立 确德 的树 历人 史的 认任 识务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 着价值判断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947年 6月
刘邓大 军挺进 大别山
1948 194Biblioteka 年 1949年9月 1月年4月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840
1911
60-90年代 1898
洋戊 务戌 运变 动法
器物 制度

时间轴案例




1949
1950 1953
1978年
土三 地大 改改 革造
改 革 开 放
农村土地 企业 对外开放
时空观念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方式,能运用 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 条件下对史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
2.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 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这是学科个性所在;同时又 具有跨学科性或综合性,这是学科共性所在。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体,其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 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时间轴案例
1640 1642
1649
议内
处死 克
会战
国王 伦
召爆 开发
建立 共和 国
威 尔 就 任


1640年革命

时间轴案例
1658 1660
1688
克斯
伦图

威亚

尔特

去王

世朝


查理二世 詹姆斯二世
两 次 内 战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国

1649年



1640年



1638年
时间轴案例 光 荣 革 命
1688年
1653年
②革命的过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时间 1660年
时间轴案例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进程
争取 和平 民主 的斗 争
解放战争
战略 防御
战略 进攻
战略决战
1945 年810月
重庆 谈判
1946 年6 月
全面 内战 爆发
1947 年3 月
中共 中央 转战 陕北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9月,国务院颁布《关 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立德树 人”指导思想作了具体部署。
背景分析
2016年9月,教育部相继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发布修订后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 课标(征求意见稿)
世界
革命史观
唯物史观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至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 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 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 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土地 农业、手工业 工商业
知识结构图 案例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教材插图)
知识结构图 案例
洋务运动的内容
经济
军事 教育
口号
工业类型 创办企业
前期“自强”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 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南洋、北洋、福建三 支海军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 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