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综合测试题(共4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综合测试题(共4页)

第四章根本(gēnběn)平面图形一、填空题1.通过画图判断:假如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没有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________条直线.3.时钟的分针每分钟转度,时针每小时转________度.4.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以这四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假设AC=12,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B是线段CD的中点,BD那么AB=________.5.如图,∠BOA=90°,直线CD经过点O,假设∠BOD∶∠AOC=5∶2,那么∠AOC=_______,∠BOD=__________.6.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使OA与OB重合,∠BOC的度数是__________.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如下图的方法对折,两条虚线为折痕,这两条折痕构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二、选择题1.点A,B,P在同一(tóngyī)直线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AB=2PA,那么P是AB的中点 (B)假设AP=PB,那么P是AB的中点(C)假设AB=2PB,那么P是AB的中点 (D)假设AB=2PA=2PB,那么P是AB的中点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假如MC比NC长2cm,AC比BC长〔〕.(A)1 cm (B)2 cm (C)4 cm (D)6 cm3.平面内的6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A)12 (B)15 (C)16 (D)204.一个钝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一边形成的角一定是〔〕.(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平角5.如图,圆的四条半径分别是OA,OB,OC,OD,其中点O,A,B在同一条直线上,∠AOB=90°,∠AOC=3∠BOC,那么圆被四条半径分成的四个扇形的面积的比是〔〕(A)1∶2∶2∶3 (B) 3∶2∶2∶3 (C) 4∶2∶2∶3 (D) 1∶2∶2∶1三、解答题1.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的中点是点E,BC的中点是点F,EF=12,求AC的长度.〔答案可能不止一个哟!〕2.如图,∠AOC=∠DOE=90°,OF平分(píngfēn)∠AOD,OB平分∠COE,∠B OF度数是多少?说明理由.3.如图,点B,D都在线段AC上,D是线段AB的中点,BD=3BC, AC是BC的多少倍?4.如图,点O,A,B在同一直线上,OC平分∠AOD,OE平分∠FOB,∠COF=∠DOE=90°,求∠AOD.三、画图题在图中按要求画图并填空,并标上字母.①画直线AB;②过A点画直线a;③过A点画射线AC,和直线BF交于点C;④画线段(xiànduàn)AB的中点D;⑤连接DC,比拟线段AB和线段DC的长短;⑥画∠ACF的角平分线CE.内容总结(1)⑥画∠ACF的角平分线CE.。

七下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专项训练

七下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专项训练

期末复习: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2021-2022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 )A .B .C .D . 2、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1∠和2∠是同位角B .2∠和3∠是同旁内角C .1∠和4∠是内错角D .3∠和4∠是对顶角3、要求画ABC 的边AB 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4、下面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 )A .a =b =100cm ,c =1cmB .a =b =c =3cmC .a =2cm ,b =3cm ,c =5cmD .a =2cm ,b =4cm ,c =5cm5、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ABC =30°),其中A ,B 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 ,n 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 .20°B .30°C .45°D .50°6、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A .∠1=∠2B .∠BAD =∠BCDC .∠BAD +∠ADC =180°D .∠3=∠47、如图,直线a ∥b ,AC ⊥AB ,AC 交直线b 于点C ,∠1=60°,则∠2的度数是( ) A .50°B .45°C .35°D .30°8、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且216cm ABC S =△,则DEF 的面积等于( )A .22cmB .24cmC .26cmD .28cm9、如图,AB ∥CD ,则∠A 、∠C 、∠E 、∠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A .∠A =∠C +∠E +∠FB .∠A +∠E ﹣∠C ﹣∠F =180°C .∠A ﹣∠E +∠C +∠F =90°D .∠A +∠E +∠C +∠F =360°10、如图:AB ∥CD ,OE 平分∠BOC ,OF ⊥OE ,OP ⊥CD ,∠ABO =40°,则下列结论:①OF 平分∠BOD ;②∠POE =∠BOF ;③∠BOE =70°;④∠POB =2∠DOF ,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和为25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12、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A .6B .8C .10D .1213、如图,若∠1+∠2=180°,∠3=70°,则∠4=_______.14、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长方形直尺的一边上,如143∠=,那么∠2的度数为______ 15、如图,已知AB ∥CD ,如果∠1=100°,∠2=120°,那么∠3=_____度.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点M ,N 分别在AB ,BC 上, 将BMN △沿MN 翻折,得△FMN ,若MF ∥AD ,FN ∥DC ,则∠B =___°.17、某科技小组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它能根据指令要求进行行走和旋转.某一指令规定:机器人先向前行走1米,然后左转45°,若机器人反复执行这一指令,则从出发到第一次回到原处,机器人共走了米. 18、如图,已知AD ∥CE ,∠BCF =∠BCG ,CF 与∠BAH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若∠AFC 的余角等于2∠ABC 的补角,则∠BAH 的度数是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EG 平分∠BEF ,FG 平分∠DFE ,(1)若∠AEF =50°,求∠EFG 的度数.(2)判断EG 与FG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0、已知:如图EF CD ∥,∠1+∠2=180°.(1)试说明GD CA ∥;(2)若CD 平分∠ACB ,DG 平分∠CDB ,且∠A =40°,求∠ACB 的度数.21、如图,已知180EFC BDC ︒∠+∠=,DEF B ∠=∠.(1)试判断DE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E 平分ADC ∠,3BDC B ∠=∠,求EFC ∠的度数.22、如图,直线AE 、CF 分别被直线EF 、AC 所截,已知∠1=∠2,AB 平分∠EAC ,CD 平分∠ACG ,将下列证明AB //CD 的过程及理由填写完整.证明:因为∠1=∠2,所以//(),所以∠EAC =∠ACG (),因为AB 平分∠EAC ,CD 平分∠ACG ,所以=12EAC ∠,=12ACG ∠, 所以=,所以AB //CD ( ).23、画图并填空:如图,在12×8 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将△ABC按照某方向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 ' B 'C ' ,图中标出了点C 的对应点C ' .(1)请画出△A ' B 'C ' ;(2)利用方格纸,在△ABC 中画出AC 边上的中线BD 和BC 边上的高AE ;(3)点F 为方格纸上的格点(异于点B ),若S ∆ACB =S ∆ACF ,则图中格点F 共有个.(请在方格纸中标出点F )2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C =90°,BE ,DF 分别是∠ABC ,∠ADC 的平分线.(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BE与D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5、已知,直线AB∥CD(1)如图(1),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若∠A=140°,∠C=150°,则∠AGC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A=x°,∠C=y°,则∠AGC的度数是多少?(3)如图(3),写出∠BAE、∠AEF、∠EFG、∠FGC、∠GCD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6、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7、阅读下面材料:小亮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CD,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DE,得到∠BED.求证:∠BED=∠B+∠D.(1)小亮写出了该问题的证明,请你帮他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过点E作EF//AB,则有∠BEF=.∵AB//CD,∴//,∴∠FED=.∴∠BED=∠BEF+∠FED=∠B+∠D.(2)请你参考小亮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乙,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①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60°,∠ADC =70°,求∠BED 的度数;②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α,∠ADC =β,请你求出∠BE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28、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EAF =25°,∠EDG =45°,则∠AED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 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DP 平分∠EDC ,且∠EAP :∠BAP =l : 2,∠AED =32°,∠P =30°,求∠EKD 的度数.期末复习: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2021-2022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是( )A .B .C .D .【答案】C2、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1∠和2∠是同位角B .2∠和3∠是同旁内角C .1∠和4∠是内错角D .3∠和4∠是对顶角【答案】.B解:A 、∠1和∠2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B 、∠2和∠3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C、∠1和∠4是同位角,故本选项错误;D、∠3和∠4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要求画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4、下面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A.a=b=100cm,c=1cmB.a=b=c=3cmC.a=2cm,b=3cm,c=5cmD.a=2cm,b=4cm,c=5cm【答案】C【解析】解:A、因为1+100>100,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3+3>3,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符合题意;D、因为2+4>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5、已知直线m n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A.20°B.30°C.45°D.50°【答案】D∥,所以∠2=∠1+30°,所以∠2=30°+20°=50°,故选D.因为m n6、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1=∠2B.∠BAD=∠BCDC.∠BAD+∠ADC=180°D.∠3=∠4【答案】C解:A .由∠1=∠2可判断AD ∥BC ,不符合题意;B .∠BAD =∠BCD 不能判定图中直线平行,不符合题意;C .由∠BAD +∠ADC =180°可判定AB ∥DC ,符合题意;D .由∠3=∠4可判定AD ∥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如图,直线a ∥b ,AC ⊥AB ,AC 交直线b 于点C ,∠1=60°,则∠2的度数是( )A .50°B .45°C .35°D .30°如图,,∵直线a ∥b ,∴∠3=∠1=60°.∵AC ⊥AB ,∴∠3+∠2=90°,∴∠2=90°-∠3=90°-60°=30°,故选D .8、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且216cm ABC S △,则DEF 的面积等于( )A .22cmB .24cmC .26cmD .28cm【答案】A解:∵S △ABC =16cm 2,D 为BC 中点,∴S △ADB =S △ADC =12S △ABC =8cm 2,∵E 为AD 的中点,∴S △CED =12S △ADC =4cm 2,∵F 为CE 的中点,∴S △DEF =12S △DEC =2cm 2;故选:A .9、如图,AB ∥CD ,则∠A 、∠C 、∠E 、∠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A.∠A=∠C+∠E+∠F B.∠A+∠E﹣∠C﹣∠F=180°C.∠A﹣∠E+∠C+∠F=90°D.∠A+∠E+∠C+∠F=360°【答案】B延长AE、FC交于点G,过G作GH//CD,∵AB//CD,GH//CD,∴AB//GH//CD,∴∠A+∠AGH=180°,∠F=∠FCD,∴∠AEF=∠AGH+∠FGH+∠F=180°-∠A+∠FCD+∠F,整理得:∠A+∠AEF-∠FCD-∠F=180°,故选B.10、如图:AB∥CD,OE平分∠BOC,OF⊥OE,OP⊥CD,∠ABO=40°,则下列结论:①OF平分∠BOD;②∠POE=∠BOF;③∠BOE=70°;④∠POB=2∠DOF,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①∵OP⊥CD,∴∠POD=90°,又∵AB∥CD,∴∠BPO=90°,又∵∠ABO=40°,∴∠POB=90°-40°=50°,∴∠BOF=∠POF-∠POB=70°-50°=20°,∠FOD=40°-20°=20°,∴OF平分∠BOD,故①正确;②∵∠EOB=70°,∠POB=90°-40°=50°,∴∠POE=70°-50°=20°,又∵∠BOF=∠POF-∠POB=70°-50°=20°,∴∠POE=∠BOF,故②正确;③∵AB∥CD,∴∠BOD=∠ABO=40°,∴∠COB=180°-40°=140°,又∵OE平分∠BOC,∴∠BOE=12∠COB=12×140°=70°,故③正确;④由①可知∠POB=90°-40°=50°,∠FOD=40°-20°=20°,故∠POB≠2∠DOF,故④不正确.故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故选A.二、填空题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和为25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答案】14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2)×180°+360°=2520°.解得:n=14.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4.故答案为:14.12、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6B.8C.10D.12【答案】.C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AD=1,BF=BC+CF=BC+1,DF=AC;又∵AB+BC+AC=8,∴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故选C.13、如图,若∠1+∠2=180°,∠3=70°,则∠4=_______.∴,解:如图,12180∠+∠=︒,a b∴∠=︒-∠=︒,故答案为:110︒.∠=︒,5370370∴∠=∠=︒,4180511014、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长方形直尺的一边上,如143∠=,那么∠2的度数为______ 【答案】.47如图,,∵∠1=43°,∴∠3=∠1=47°,∴∠2=90°-43°=47°.故答案为47°.15、如图,已知AB ∥CD ,如果∠1=100°,∠2=120°,那么∠3=_____度.解:如图:过F 作FG 平行于AB ,//AB CD ,//FG CD ∴,1100EFG ∴∠=∠=︒,2180GFC ∠+∠=︒,即60GFC ∠=︒,31006040EFG GFC ∴∠=∠-∠=︒-︒=︒.故答案为:40.16、如图,四边形ABCD 中,点M ,N 分别在AB ,BC 上, 将BMN △沿MN 翻折,得△FMN ,若MF ∥AD ,FN ∥DC ,则∠B =___°.∵MF //AD ,FN //DC ,∴∠BMF =∠A =100°,∠BNF =∠C =70°.∵△BMN 沿MN 翻折得△FMN ,∴∠BMN =12∠BMF =12×100°=50°,∠BNM =12∠BNF =12×70°=35°.在△BMN 中,∠B =180°-(∠BMN +∠BNM )=180°-(50°+35°)=180°-85°=95°.故答案为:9517、某科技小组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它能根据指令要求进行行走和旋转.某一指令规定:机器人先向前行走1米,然后左转45°,若机器人反复执行这一指令,则从出发到第一次回到原处,机器人共走了米. 解:机器人转了一周共360度,360°÷45°=8,共走了8次,机器人走了8×1=8米.18、如图,已知AD ∥CE ,∠BCF =∠BCG ,CF 与∠BAH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若∠AFC 的余角等于2∠ABC 的补角,则∠BAH 的度数是______.解:设∠BAF =x °,∠BCF =y °∵∠BCF =∠BCG ,CF 与∠BAH 的平分线交于点F∴∠HAF =∠BAF =x °,∠BCG =∠BCF =x °,∠BAH =2x °,∠GCF =2y °,如图,过点B 作BM ∥AD ,过点F 作FN ∥AD∵AD∥CE;∴AD∥FN∥BM∥CE∴∠AFN=∠HAF=x°,∠CFN=∠GCF=2y°,∠ABM=∠BAH=2x°,∠CBM=∠GCB=y°∴∠AFC=(x+2y)°,∠ABC=(2x+y)°∵∠AFC的余角等于2∠ABC的补角∴90﹣(x+2y)=180﹣2(2x+y);解得:x=30;∴∠BAH=60°故答案为:60°.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直线AB∥CD,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G平分∠BEF,FG平分∠DFE,(1)若∠AEF=50°,求∠EFG的度数.(2)判断EG与F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25°;(2)EG⊥FG解:(1)∵AB∥CD;∴∠EFD=∠AEF=50°∵FG平分∠DFE;∴∠EFG=12∠DFE=12×50°=25°(2)EG⊥FG理由:∵AB∥CD;∴∠BEF+∠EFD=180°∵EG平分∠BEF,FG平分∠DFE;∴∠GEF=12∠BEF,∠GFE=12∠DFE∴∠GEF+∠GFE=12∠BEF+12∠DFE=12(∠BEF+∠DFE)=12×180°=90°∴∠G=180°-(∠GEF+∠GFE)=90°;∴EG⊥FG20、已知:如图EF CD∥,∠1+∠2=180°.(1)试说明GD CA∥;(2)若CD平分∠ACB,DG平分∠CDB,且∠A=40°,求∠ACB的度数.【答案】解:(1)∵EF CD∥;∴∠1+∠ECD=180°又∵∠1+∠2=180°;∴∠2=∠ECD ;∴GD CA ∥;(2)由(1)得:GD CA ∥,∴∠BDG =∠A =40°,∠ACD =∠2,∵DG 平分∠CDB ,∴∠2=∠BDG =40°,∴∠ACD =∠2=40°,∵CD 平分∠ACB ,∴∠ACB =2∠ACD =80°.21、如图,已知180EFC BDC ︒∠+∠=,DEF B ∠=∠.(1)试判断DE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E 平分ADC ∠,3BDC B ∠=∠,求EFC ∠的度数.【答案】(1)DE ∥BC ;(2)72°解:(1)DE ∥BC .理由:∵∠EFC+∠BDC=180°,∠ADC+∠BDC=180°,∴∠EFC=∠ADC ,∴AD ∥EF ,∴∠DEF=∠ADE ,又∵∠DEF=∠B ,∴∠B=∠ADE ,∴DE ∥BC .(2)∵DE 平分∠ADC ,∴∠ADE=∠CDE ,又∵DE ∥BC ,∴∠ADE=∠B ,∵∠BDC=3∠B ,∴∠BDC=3∠ADE=3∠CDE ,又∵∠BDC+∠ADC=180°,3∠ADE+2∠ADE=180°,解得∠ADE=36°,∴∠ADF=72°,又∵AD ∥EF ,∴∠EFC=∠ADC=72°.22、如图,直线AE 、CF 分别被直线EF 、AC 所截,已知∠1=∠2,AB 平分∠EAC ,CD 平分∠ACG ,将下列证明AB //CD 的过程及理由填写完整.证明:因为∠1=∠2,所以//(),所以∠EAC =∠ACG (),因为AB 平分∠EAC ,CD 平分∠ACG ,所以=12EAC∠,=12ACG∠,所以=,所以AB//CD().证明:因为∠1=∠2,所以AE∥C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EAC=∠AC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平分∠EAC,CD平分∠ACG,所以∠3=12∠EAC,∠4=12∠ACG,所以∠3=∠4,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AE;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4;∠3;∠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画图并填空:如图,在12×8 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将△ABC 按照某方向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 B'C ' ,图中标出了点C 的对应点C ' .(1)请画出△A' B'C ' ;(2)利用方格纸,在△ABC 中画出AC 边上的中线BD 和BC 边上的高AE ;(3)点F 为方格纸上的格点(异于点B ),若S ∆ACB =S ∆ACF ,则图中格点F 共有个.(请在方格纸中标出点F )解:(1)如图,△A'B'C'为所作;(2)如图,BD、AE为所作;(3)若S△ACB=S△ACF,则图中格点F共有5个,如图.故答案为5.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BE与DF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解:(1)∠1+∠2=90°;∵BE,DF分别是∠ABC,∠ADC的平分线,∴∠1=∠ABE,∠2=∠ADF,∵∠A=∠C=90°,∴∠ABC+∠ADC=180°,∴2(∠1+∠2)=180°,∴∠1+∠2=90°;(2)BE∥DF;在△FCD中,∵∠C=90°,∴∠DFC+∠2=90°,∵∠1+∠2=90°,∴∠1=∠DFC,∴BE∥DF.25、已知,直线AB∥CD(1)如图(1),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若∠A=140°,∠C=150°,则∠AGC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点G为AB、CD间的一点,联结AG、CG.∠A=x°,∠C=y°,则∠AGC的度数是多少?(3)如图(3),写出∠BAE、∠AEF、∠EFG、∠FGC、∠GCD之间有何关系?直接写出结论.【答案】(1)70°;(2)∠AGC=(x+y)°;(3)∠BAE+∠EFG+∠GCD=∠AEF+∠FGC.解:(1)如图,过点G作GE∥AB,∵AB∥GE,∴∠A+∠AG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140°,∴∠AGE=40°.∵AB∥GE,AB∥CD,∴GE∥CD.∴∠C+∠CG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150°,∴∠CGE=30°.∴∠AGC=∠AGE+∠CGE=40°+30°=70°.(2)如图,过点G作GF∥AB∵AB∥GF,∴∠A=AG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GF,AB∥CD,∴GF∥CD.∴∠C=∠CGF.∴∠AGC=∠AGF+∠CGF=∠A+∠C.∵∠A=x°,∠C=y°,∴∠AGC=(x+y)°.(3)如图所示,过点E作EM∥AB,过点F作FN∥AB,过点G作GQ∥CD,∵AB∥CD,∴AB∥EM∥FN∥GQ∥CD.∴∠BAE=∠AEM,∠MEF=∠EFN,∠NFG=∠FGQ,∠QGC=∠G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BAE+∠EFN,∠FGC=∠NFG+GCD.∵∠EFN+∠NFG=∠EFG,∴∠BAE+∠EFG+∠GCD=∠AEF+∠FGC.26、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图1中,2∠A=∠1+∠2,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2∠A=∠2,如图∠2=∠A+∠EA′D=2∠A,故答案为:2∠A=∠2;(3)如图2,2∠A=∠2﹣∠1,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A′,∵∠DME=∠A′+∠1,∠2=∠A+∠DME,∴∠2=∠A+∠A′+∠1,即2∠A=∠2﹣∠1.27、阅读下面材料:小亮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CD,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DE,得到∠BED.求证:∠BED=∠B+∠D.(1)小亮写出了该问题的证明,请你帮他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过点E作EF//AB,则有∠BEF=.∵AB//CD,∴//,∴∠FED=.∴∠BED=∠BEF+∠FED=∠B+∠D.(2)请你参考小亮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乙,已知:直线a//b,点A,B在直线a上,点C,D在直线b上,连接AD,BC,BE平分∠ABC,DE平分∠ADC,且BE,D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①如图1,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若∠ABC=60°,∠ADC=70°,求∠BED的度数;②如图2,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设∠ABC=α,∠ADC=β,请你求出∠BED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答案】(1)∠B,EF,CD,∠D;(2)①65°;②180°﹣11 22 aβ+解:(1)过点E作EF∥AB,则有∠BEF=∠B,∵AB∥CD,∴EF∥CD,∴∠FED=∠D,∴∠BED=∠BEF+∠FED=∠B+∠D;故答案为:∠B ;EF ;CD ;∠D ;(2)①如图1,过点E 作EF ∥AB ,有∠BEF =∠EBA .∵AB ∥CD ,∴EF ∥CD .∴∠FED =∠EDC .∴∠BEF +∠FED =∠EBA +∠EDC .即∠BED =∠EBA +∠ED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EBA =12∠ABC =30°,∠EDC =12∠ADC =35°,∴∠BED =∠EBA +∠EDC =65°.答:∠BED 的度数为65°;②如图2,过点E 作EF ∥AB ,有∠BEF +∠EBA =180°.∴∠BEF =180°﹣∠EBA ,∵AB ∥CD ,∴EF ∥CD .∴∠FED =∠EDC .∴∠BEF +∠FED =180°﹣∠EBA +∠EDC .即∠BED =180°﹣∠EBA +∠ED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EBA =12∠ABC =12α,∠EDC =12∠ADC =12β, ∴∠BED =180°﹣∠EBA +∠EDC =180°﹣1122a β+. 答:∠BED 的度数为180°﹣1122a β+. 28、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EAF =25°,∠EDG =45°,则∠AED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 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DP 平分∠EDC ,且∠EAP :∠BAP =l : 2,∠AED =32°,∠P =30°,求∠EKD 的度数.(1)70°;(2)EAF AED EDG ∠=∠+∠,证明见解析;(3)122°解:(1)过E 作//EF AB ,//AB CD ,//EF CD ∴,25EAF AEH ∴∠=∠=︒,45EAG DEH ∠=∠=︒,70AED AEH DEH ∴∠=∠+∠=︒, 故答案为:70︒;(2)EAF AED EDG ∠=∠+∠.理由如下:过E 作//EM AB ,//AB CD ,//EM CD ∴,180EAF MEH ∴∠+∠=︒,180EDG AED MEH ∠+∠+=︒, 180EAF MEH ∴∠=︒-∠,180EDG AED MEH ∠+∠=︒-,EAF AED EDG ∴∠=∠+∠; (3):1:2EAP BAP ∠∠=,设EAP x ∠=,则3BAE x ∠=,32302AED P ∠-∠=︒-︒=︒,DKE AKP ∠=∠, 又180EDK DKE DEK ∠+∠+∠=︒,180KAP KPA AKP ∠+∠+∠=︒, 22EDK EAP x ∴∠=∠-︒=-︒, DP 平分EDC ∠,224CDE EDK x ∴∠=∠=-︒, //AB CD ,EHC EAF AED EDG ∴∠=∠=∠+∠,即33224x x =︒+-︒,解得28x =︒, 28226EDK ∴∠=︒-︒=︒,1802632122EKD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卷(北师版 2024年秋)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卷(北师版 2024年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卷(北师版2024年秋)七年级数学上(BS版)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新趋势跨学科综合2024杭州西湖区月考]《红楼梦》第57回有这么一句话,“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请问,这里所说的“线”若是真的,则在数学中指的应是()A.直线B.射线C.线段D.以上都不对2.小明在设计黑板报时,想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笔直的参照线,由于尺子不够长,他想出了如下方法:①在一根长度合适的毛线上涂满粉笔末;②由两名同学分别按住毛线两端,并绷紧;③捏起毛线后松开,便可在黑板上弹出一条笔直的参照线.上述方法的数学依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线段中点的定义D.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如图,点B,D,C在直线l上,点A在直线l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A.直线BD和直线CD表示的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BD和射线CD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C.∠A和∠BAD表示的是同一个角D.∠1和∠B表示的是同一个角4.[教材P121观察·思考变式2023河北]淇淇一家要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如图,西柏坡位于淇淇家南偏西70°的方向,则淇淇家位于西柏坡的()(第4题)A.南偏西70°方向B.南偏东20°方向C.北偏西20°方向D.北偏东70°方向5.[新考向数学文化2024北京昌平区月考]东汉初年,我国的《周髀算经》里就有“径一周三”的古率,提出了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图,将图中的半圆)向右水平拉直(保持M端不动),根据该古率,与拉直后铁丝N端的位置弧形铁丝(M最接近的是()(第5题)A.点A B.点B C.点C D.点D 6.[2024驻马店驿城区期末]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A.点C在线段AB上B.点A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C.射线BC与射线CB是同一条射线D.AC=BC+AB7.[2024广州越秀区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表现在的时间是10点30分,此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夹角是105°B.若经过某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八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是九边形C.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D.31.25°=31°15'8.[2024深圳南山区一模]如图①是一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扇面宣传展板,该展板的部分示意图如图②所示,它是以点O为圆心,OA,OB长分别为半径,圆心角∠O=120°形成的扇面,若OA=3m,OB=1.5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第8题)A.4.25πm2B.3.25πm2C.3πm2D.2.25πm29.如图,将一个三角尺60°角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1=27°40',则∠2的度数是()(第9题)A.27°40'B.62°20'C.57°40'D.58°20'10.[2024昆明三中月考]已知线段MN=10cm,P是直线MN上一点,NP=4cm,若E是线段MP的中点,则线段ME的长度为()A.3cm B.6cmC.3cm或7cm D.2cm或8cm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中的道理是.(第11题)12.[2024滁州中学模拟]如图,比较图中∠BOC,∠BOD的大小:因为OB是公共边,OC 在∠BOD的内部,所以∠BOC∠BOD(填“>”“<”或“=”).(第12题)13.若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有k条对角线,正h 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则代数式h·(m-k)n=.14.[2024北京十二中期末]如图,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BE=16AC=3cm,则线段DE=.(第14题)15.[教材P127习题T8变式2024西安高新一中期末]小明利用星期天搞社会调查活动,早晨8:00出发,中午12:30到家,小明到家时时针和分针夹角的度数是.16.将一张长方形ABCD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OE和OF为折痕,点B落在点B'处,点C落在点C'处,若∠BOE=35°,∠COF=30°,则∠B'OC'的度数为.(第16题)17.[情境题生活应用]由三门峡南开往北京丰台的G562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洛阳龙门—郑州东—鹤壁东—安阳东—石家庄—保定东—涿州东,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车票种.18.[2024郑州外国语中学月考]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固定∠BOD不动,将∠AOC绕点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第18题)①如果∠DOC=20°,那么∠AOB=160°;②∠DOC+∠AOB是定值;③若∠DOC变小,则∠AOB变大;④∠AOD=∠BOC.三、解答题(19,22,24题每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教材P116习题T2变式2024绵阳涪城区期末]如图,在平面内有三点A,B,C.(1)利用尺规,按下面的要求作图.(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①作射线BA;②作直线BC;③连接AC,并在线段AC上作一条线段AD,使AD=AB,连接BD.(2)数数看,此时图中线段共有条.20.如图,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3∶5∶1.(1)请分别求出它们圆心角的度数.(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21.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COD,∠MON=90°,∠BOC=26°43',求∠AOD 的度数.22.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AD=13DC,E是线段CB的中点,CE=16AB=2,求线段DE的长.23.如图,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AOC∶∠BOC=2∶7,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N是∠BOC的平分线.(1)∠AOC=,∠BOC=;(2)求∠MON的度数;(3)过点O作射线OD,若∠DON=12∠AOC,求∠COD的度数.24.[新视角动态探究题2024合肥包河区月考]如图,M是线段AB上一点,AB=10cm,点C,D分别从M,B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当点C,D运动了1s时,这时图中有条线段;(2)当点C,D运动了2s时,求AC+MD的值;(3)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求AM的长.参考答案一、1.C2.B3.A4.D5.A6.D7.D8.D9.C10.C二、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13.50014.9cm15.165°16.50°17.3618.①②③④点拨:因为∠AOC=∠BOD=90°,∠AOC=∠AOD+∠COD,∠BOD=∠BOC+∠COD,所以∠AOC+∠BOD=∠AOD+∠COD+∠BOC+∠COD=180°,即∠AOD+∠COD+∠BOC=180°-∠COD,即∠AOB=180°-∠COD.当∠DOC=20°时,∠AOB=160°.故①正确;因为∠AOB=180°-∠COD,所以∠DOC+∠AOB=180°是定值.故②正确;因为∠AOB=180°-∠COD,所以若∠DOC变小,则∠AOB变大.故③正确;因为∠AOC=∠BOD=∠AOD+∠COD=∠BOC+∠COD,所以∠AOD=∠BOC.故④正确.三、19.解:(1)如图所示.(2)620.解:(1)因为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3∶5∶1,所以各个扇形的面积分别占整个圆面积的110,310,12,110.所以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110×360°=36°,310×360°=108°,12×360°=180°,110×360°=36°.(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36°+108°+36°=180°. 21.解:因为OM平分∠AOB,ON平分∠COD,所以∠BOM=12∠AOB,∠CON=12∠COD.因为∠MON=90°,∠BOC=26°43',所以∠CON+∠BOM=∠MON-∠BOC=90°-26°43'=63°17'.所以12∠COD+12∠AOB=∠CON+∠BOM=63°17'.所以∠COD+∠AOB=126°34'.所以∠AOD=∠COD+∠BOC+∠AOB=126°34'+26°43'=153°17'.22.解:因为CE=16AB=2,所以AB=12.因为E是线段CB的中点,所以BC=2CE=4.所以AC=8.因为AD=13DC,所以DC=34AC=6.所以DE=DC+CE=8.23.解:(1)40°;140°(2)因为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N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M=12∠AOC=20°,∠CON=12∠BOC=70°.所以∠MON=∠COM+∠CON=20°+70°=90°.(3)易得∠DON=12∠AOC=20°.当射线OD在∠CON的内部时,如图①,则∠COD=∠CON-∠DON=70°-20°=50°;当射线OD在∠BON的内部时,如图②,则∠COD=∠CON+∠DON=70°+20°=90°.综上,∠COD的度数为50°或90°.24.解:(1)10(2)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又因为AB=10cm,所以AC+MD=AB-CM-BD=10-2-6=2(cm).(3)因为C,D两点的速度分别为1cm/s,3cm/s,所以BD=3CM.又因为MD=3AC,所以BD+MD=3CM+3AC,即BM=3AM.所以AM=14AB=14×10=2.5(cm).。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全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全章)
A.5 cmB.1 cmC.5或1 cmD.无法确定
7.12点15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
A.90°B.67.5°C.82.5°D.60°
8.如图所示,从点O出发的5条射线,可以组成的角的个数是().
A.4B.6C.8D.10
9.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
B.OB的方向是北偏西25°
(3)若动点P是第一象限内双曲线上的点(不与点A重合),连接OP,且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C,连接OC,若△POC的面积为3,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垂足为点E,点F,M分别是AB,BC的中点,BN平分∠ABE交AM于点N,AB=AC=BD,连接NF.
(2)连接CD,并将其反向延长至E,使得DE=2CD;
(3)在平面内找到一点F,使F到A、B、C、D四点距离最短.
24.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且DA=6,DB=4.求:
(1)求AB的长;
(2)求CD的长.
25.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90°,OF平分∠AOE,∠COF=28°,求∠BOD的度数.
20.从1,2,3,4四个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记为a,c,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4x+c=0有实数根的概率.
21.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交于点A与点B(a,﹣4).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M,连接OB,求△OBM的面积;
14.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 -6x+8=0的解,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_____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OB =∠COD =90°,若∠BOD =150°,则∠BOC 的度数为( )A .150°B .120°C .90°D .60°2.如图,B 为线段AC 上一点,H 为AC 的中点,M 为AB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MN HC =;②1()2MH AH HB =-;③1()2MN AC HB =+;④1()2HN HC HB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两点间线段最短C .两点间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D .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各角相等4.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且线段4OA =,6OB =,点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为( ) A .1 B .5C .3或5D .1或55.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且25COD ∠=︒,则AOB∠等于( )A .25︒B .50︒C .75︒D .100︒6.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C BC >,点D 、E 分别为线段AB 、CB 的中点,若7AC =,则DE =( )A .3.5B .4C .4.5D .无法确定7.如图,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出发,甲沿北偏东50︒ 方向步行前进,乙沿图示方向步行前进.当甲到达B 地,乙到达C 地时,甲与乙前进方向的夹角∠BAC 为100︒ ,则此时乙位于A 地的( )A .南偏东30︒B .南偏东50︒C .北偏西30︒D .北偏西50︒8.如图,点C 、D 是线段AB 上任意两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DB 的中点,若AB a ,MN b =,则线段CD 的长是( )A .2b a -B .()2a b -C .-a bD .1()2a b + 9.如图,线段CD 在线段AB 上,且2CD =,若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28B .29C .30D .3110.如图所示,2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6个交点,5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10个交点,……,n (n ≥2,且n 是整数)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 )A .()23n -个交点B .()36n -个交点C .()410n -个交点D .()112n n -个交点 11.如图,轮船与灯塔相距120nmile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轮船在灯塔的北偏西65°,120 n mile 处B .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25°,120 n mile 处C .轮船在灯塔的南偏东25°,120 n mile 处D .灯塔在轮船的南偏西65°,120 n mile 处12.已知∠'α21=,∠β0.36=︒,则∠α和∠β的大小关系是( ) A .∠α=∠βB .∠α>∠βC .∠α<∠β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3.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且∠BOD =13∠COD . (1)当∠BOD =15°时,则∠AOB 的大小为 ; (2)当∠AOB =70°时,则∠AOD 的大小为 ;(3)若射线OP 在∠AOD 的内部,且∠POD =∠AOB ,∠AOP 与∠AOC 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 .14.已知:90AOB ∠=︒,做射线OC ,OD 是AOC ∠的角平分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1)如图①,当70BOC ∠=︒时,求DOE ∠的度数;①(2)如图②,若射线OC 在AOB ∠内部绕O 点旋转,当BOC a ∠=时,求DOE ∠的度数;②(3)若射线OC 在AOB ∠外绕O 点旋转且AOC ∠为钝角时,求DOE ∠的度数.15.如图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O 点作射线OC ,使60AOC ∠=︒,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1)如图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逆时针旋转,使边OM 在BOC ∠的内部,且OM 恰好平分BOC ∠.求此时BOM ∠度数;(2)如图3,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ON 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 ∠与CON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一定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若射线ON 恰好与射线OC 在同一直线上,则此时AOM ∠的角度为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16.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于点O ,90COE ∠=︒.(1)若32AOC ∠=︒,求∠BOE 的度数; (2)若:2:7BOD BOC ∠∠=,求BOD ∠的度数. 17.已知:80AOB COD ∠=∠=︒(1)如图1,AOC BOD ∠=∠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2,直线MN 平分AOD ∠,直线MN 平分BOC ∠吗?请说明理由. (3)若150BOD ∠=︒,20BOE ∠=︒,求COE ∠的大小.18.如图,已知线段DA 与B 、C 两点,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并计算:(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⑴ 画线段AC 、直线AB 、射线DC ,且直线AB 与射线DC 相交于点O ;延长线段DA 至点E ,使AE=AC ;⑵ 若AC=2cm ,AD=3cm ,点F 为线段AD 的中点,求线段EF 的长.19.如图,已知点A ,B ,C ,D .按要求画图:①连接AD ,画射线BC ;②画直线CD 和直线AB ,两条直线交于点E ; ③画点P ,使PA PB PC PD +++的值最小.20.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E 分别在线段AC 、BC 上,(1)观察发现:若D 、E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且12AB =,则DE =_______; (2)拓展探究;若2AD DC =,2BE CE =,且10AB =,求线段DE 的长;(3)数学思考:若AD kDC =,BE kCE =(k 为正数),则线段DE 与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三、解答题21.(1)计算:1517(36)61218⎫⎛+-⨯- ⎪⎝⎭(2)计算:2020211(10.5)2(3)3⎡⎤---⨯⨯--⎣⎦ (3)计算:18050243'-⨯22.已知射线AB 上有一点C ,10AB cm =,4BC cm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1)如图①,若点C 在AB 之间时,求MN 的长; (2)如图②,若点C 在B 点右边时,求MN 的长.23.如图,已知110AOF BOC ∠=∠=︒,80BOF ∠=︒,OE 是AOC ∠的平分线,求COE ∠的度数.24.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C 平分BOD ∠,160AOB ∠=︒,OE AC ⊥,求DOE ∠的度数.25.如图,已知,∠AOB=120°,在∠AOB 内画射线OC ,∠AOC=40°.(1)如图1,求∠BOC 的度数;(2)如图2,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求∠DOE 的度数.26.如图,已知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E 将AB 分成:3:4AE EB =的两段,若2cmEM=,求线段AB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把∠BOD和∠COD的度数代入∠BOC=360°﹣∠BOD﹣∠COD,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BOD=150°,∠DOC=90°,∴∠BOC=360°﹣∠BOD﹣∠COD=360°﹣150°﹣90°=1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周角,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1周角=360°.2.D解析: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图形、线段和差倍分计算即可判断.【详解】解:∵H为A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AH=CH=12AC,AM=BM=12AB,BN=CN=12BC,∴MN=MB+BN=12(AB+BC)=12AC,∴MN=HC,①正确;1 2(AH﹣HB)=12(AB﹣BH﹣BH)=MB﹣HB=MH,②正确;MN=12AC<1()2AC HB+,③错误;1 2(HC+HB)=12(BC+HB+HB)=BN+HB=HN,④正确,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和差倍分的概念,掌握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和差倍分的概念.3.C解析:C【分析】分别利用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分析求出即可.【详解】解: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两点间线段最短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两点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原来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正多边形的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此题分两种情况:①点A,B在点O同侧时;②点A,B在点O两侧时两种情况.【详解】解:分情况讨论:①点A,B在点O同侧时,由线段OA=4,线段OB=6,∵E,F分别是OA,OB的中点,∴OE=12OA=2,OF=12OB=3,∴EF=OF-OE=3-2=1;②点A,B在点O两侧时,如图,由线段OA=4,线段OB=6,∵E,F分别是OA,OB的中点,∴OE=12OA=2,OF=12OB=3,∴EF=OE+OF=2+3=5,∴线段EF 的长度为1或5.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长的求法.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OC=2∠COD ,∠AOB=2∠AOC ,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解:∵OD 是AOC ∠的平分线,∠COD=25°, ∴∠AOC=2∠COD=50°, ∵OC 是AOB ∠的平分线, ∴∠AOB=2∠AOC=10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理解角平分线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6.A解析:A 【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的意义可得12DB AB =,12BE BC =,再根据12DE DB EB AC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点D 、E 分别为线段AB 、CB 的中点, ∴12AD DB AB ==,12CE BE BC == 又1111()2222DE DB EB AB BC AB BC AC =-=-=-= ∵7AC = ∴ 3.5DE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通过中点确定所求线段和整体线段的数量关系,进而求解.7.A解析:A 【分析】直接根据题意得出各角度数,进而结合方向角表示方法得出答案.【详解】 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 ∠1=50︒,∠BAC =100︒ ∴∠2=180°-∠1-∠BAC =180°-50︒-100︒ =30︒故乙位于A 地的南偏东30︒.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正确掌握方向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关键.8.A解析:A 【分析】先由AB MN a b -=-,得AM BN a b +=-,再根据中点的性质得22AC BD a b +=-,最后由()CD AB AC BD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AB a ,MN b =, ∴AB MN a b -=-, ∴AM BN a b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DB 的中点, ∴AM MC =,BN DN =,∴()()2222AC BD AM MC BN DN AM BN a b a b +=+++=+=-=-, ∴()()222CD AB AC BD a a b b a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9.B解析:B 【分析】根据数轴和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AC+CD+DB+AD+CB+AB ,然后根据CD=2,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依次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AC+CD+DB+AD+CB+AB=(AC+CD+DB )+(AD+CB )+AB=AB+AB+CD+AB=3AB+CD , ∵CD=2,∴AC+CD+DB+AD+CB+AB=3AB+2,∴A 选项中:当和为28时,即3AB+2=28,解得:AB=263,与AB 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B 选项中:当和为29时,即3AB+2=29,解得:AB=9,AB 长度是正整数,故符合要求;C 选项中:当和为30时,即3AB+2=30,解得:AB=283,与AB 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D 选项中:当和为31时,即3AB+2=31,解得:AB=293,与AB 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0.D解析:D【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交点个数,找出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的交点个数公式:()112n n - 【详解】解:2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有1+2=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有1+2+3=6个交点;5条直线相交有1+2+3+4=10个交点;6条直线相交有1+2+3+4+5=15个交点;…n 条直线相交有1+2+3+4+…+(n-1)=()112n n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条直线相交的交点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即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12n n -个交点. 11.B解析:B【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作出判断.【详解】解: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25°,120 n mile 处.故选B .【点睛】考查方向角的定义.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向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注意几个方向的角平分线按日常习惯,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2.C解析:C【分析】一度等于60′,知道分与度之间的转化,统一单位后比较大小即可求解.【详解】解:∵∠α=21′,∠β=0.36︒=21.6′,∴∠α<∠β.故选:C .【点睛】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熟练掌握角的比较与运算,能够在度与分之间进行转化.二、填空题13.(1)60°;(2)875°;(3)∠【分析】(1)先根据∠BOD =∠COD 求出∠COB=3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2)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B=35°由∠BOD =∠COD 求出∠BOD解析:(1)60°;(2)87.5°;(3)∠12AOP AOC =∠ 【分析】(1)先根据∠BOD =13∠COD 求出∠COB=3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 (2) 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B=35°,由∠BOD =13∠COD 求出∠BOD 的度数,从而可进一步得出结论; (3)先得出∠BOD AOP =∠,再由∠1122BOD COB AOC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BOD =15°,∠BOD =13∠COD∴∠331545COD BOD =∠==︒⨯︒∴∠451530COB COD BOD =∠-∠=︒-︒=︒又∵OC 是∠AOB 的平分线∴∠223060AOB COB =∠=⨯︒=︒故答案为:60°;(2)∵1,3BOD COD COD COB BOD ∠=∠∠=∠+∠ ∴∠1()3BOD COB BOD =∠+∠ ∴∠12BOD COB =∠ ∵∠AOB =70°,OC 是∠AOB 的平分线,∴∠11703522COB AOB =∠==︒⨯︒ ∴∠113517.522BOD COB ︒=∠=⨯=︒ ∴∠70=187.57.5AOD AOB BOD =∠+︒∠=+︒︒故答案为:87.5°; (3)∵∠POD POB BOD =∠+∠,∠AOB AOP POB =∠+∠,且∠POD AOB =∠ ∴∠BOD AOP =∠,又∠1122BOD COB AOC =∠=∠ ∴∠12AOP AOC =∠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4.(1)45°;(2)45°;(3)45°或135°【分析】(1)由∠BOC 的度数求出∠AOC 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 与∠COE 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 的度数;(2)∠DOE 度数不变理由为解析:(1)45°;(2)45°;(3)45°或135°【分析】(1)由∠BOC 的度数求出∠AOC 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 与∠COE 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 的度数;(2)∠DOE 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 为∠AOC 的一半,∠COE 为∠COB 的一半,而∠DOE =∠COD +∠COE ,即可求出∠DOE 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DOE 为45°;如图4,则∠DOE 为135°.【详解】解:(1)∵90AOB ∠=︒,70BOC ∠=︒∴9020AOC BOC ∠=︒-∠=︒,∵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102COD AOC ∠=∠=︒,1352COE BOC ∠=∠=︒, ∴45DOE COD COE ∠=∠+∠=︒;(2)DOE ∠的大小不变,理由是:∵90AOB ∠=︒,BOC α∠=∴90AOD α∠=︒-又∵OE ,OD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12EOC α∠=,()1902COD α∠=︒- ∴DOE EOC COD ∠=∠+∠()11904522αα=+︒-=︒. (3)DOE ∠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3,则DOE ∠为45°;如图4,则DOE ∠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12COD AOC ∠=∠,12COE BOC ∠=∠, ∴()1452DOE COD COE AOC BOC ∠=∠-∠=∠-∠=︒; 如图4所示,∵OE ,OD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EOC BOE ∠=∠,COD AOD ∠=∠又∵90AOB ∠=︒∴270AOD DOC COE EOB ∠+∠+∠+∠=︒∴22270DOC COE ∠+∠=︒∴135DOC COE ∠+∠=︒∴135DOE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解(3)小题漏掉其中的一种情况.15.(1)60°;(2)理由见解析;(3)30°或150°【分析】(1)由OM 恰好平分∠BOC 得∠BOM=∠BOC=(180°-∠AOC )=(180°-60°)=60°;(2)由∠AOM+∠NOA=90解析:(1)60°;(2)30AOM NOC ∠-∠=︒,理由见解析;(3)30°或150°【分析】(1)由OM 恰好平分∠BOC 得,∠BOM=12∠BOC=12(180°-∠AOC )=12(180°-60°)=60°;(2)由∠AOM+∠NOA=90°,∠AON+∠NOC=60°,可得结论;(3)结合旋转过程分情况讨论,并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计算求解【详解】(1)∵60AOC ∠=︒∴180********BOC AOC ∠=︒-∠=︒-︒=︒,又∵OM 平分BOC ∠∴1602BOM BOC ∠=∠=︒ (2)30AOM NOC ∠-∠=︒,理由∵6090AOC MON ∠=︒∠=︒,∴90AOM MON AON AON ∠=∠-∠=︒-∠60NOC AOC AON AON ∠=∠-∠=︒-∠∴30AOM NOC ∠-∠=︒.(3)如图,当点N 在射线OC 上时此时∠AOM=∠MON-∠AOC=90°-60°=30°当点N 在射线O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此时,∠MOB=∠MON-∠BON=∠MON-∠AOC=90°-60°=30°∴∠AOM=180°-∠MOB=150°综上,∠MON 的度数为30°或150°故答案为:30或150︒【点睛】考查角平分线的意义及角的和差运算,理解题意,注意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是关键. 16.(1)58°;(2)40°【分析】(1)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和差进行计算;(2)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比进行求解计算【详解】解:(1)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和解析:(1)58°;(2)40°【分析】(1)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和差进行计算;(2)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比进行求解计算.【详解】解:(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80AOC COE BOE ∴∠+∠+∠=︒180BOE AOC COE ∴∠=︒-∠-∠90,32COE AOC ∠=︒∠=︒BOE 180329058∴∠=︒-︒-︒=︒(2)180COD ∠=︒,:2:7BOD BOC ∠∠=2180409BOD ∴∠=︒⨯=︒.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和差计算,理解题意,列出角的和差关系,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17.(1)见解析;(2)直线平分见解析;(3)150°或110°【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3)分在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理由如解析:(1)AOC BOD ∠=∠,见解析;(2)直线MN 平分BOC ∠,见解析;(3)150°或110°【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3)分OE 在AOB ∠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AOC BOD ∠=∠.理由如下:8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BOD AOC ∠=∠(2)直线MN 平分BOC ∠.理由如下:180AOB MOA NOB ∠+∠+∠=︒,180COD MOD NOC ∠+∠+∠=︒又80AOB COD ∠=∠=︒100MOA NOB MOD NOC ∠+∠=∠+∠=︒∴直线MN 平分AOD ∠MOA MOD ∠=∠∴NOB NOC ∠=∠∴即直线MN 平分BOC ∠.(3)150BOD ∠=︒,80AOB COD ∠=∠=︒70AOD ∴∠=︒,130COB ∠=︒①当OE 在AOB ∠内部时,如图所示:13020150COE BOC BOE ∠=∠+∠=︒+︒=︒②当OE 在AOB ∠外部时,如图所示:13020110COE BOC BOE ∠=∠-∠=︒-︒=︒综上所述,COE ∠的度数为150°或1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度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8.(1)见解析;(2)35cm 【分析】(1)根据题目条件作图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⑴作图如右;⑶因为AD=3cmF 为线段AD 的中点所以AF=15cm 又因为AE=AC=2c解析:(1)见解析;(2)3.5cm【分析】(1)根据题目条件作图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⑴作图如右;⑶因为AD=3cm,F为线段AD的中点,所以 AF=1.5cm,又因为AE=AC=2cm,所以 EF=AE+AF=3.5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准确分析作图是解题的关键.19.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分析】①连接AD作射线BC即可;②作直线CD和AB交点为点E③画点P使PA+PB+PC+PD的值最小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解析: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分析】①连接AD,作射线BC即可;②作直线CD和AB,交点为点E③画点P,使PA+PB+PC+PD的值最小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句准确画图.20.(1)6;(2);(3)【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2)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倍数关系计算即可(3)结合(2)的求解再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倍数关系计算即可【详解】(1)为线解析:(1)6;(2)103;(3)()1AB k DE =+ 【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2)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倍数关系计算即可(3)结合(2)的求解,再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倍数关系计算即可【详解】 (1)D 、E 为线段AC ,BC 的中点11,22DC AC CE BC ∴== ()12DC CE AC BC ∴+=+ ,DE DC CE AB AC BC =+=+12DE AB ∴= 1211262AB DE =∴=⨯= (2)2,2AD DC BE CE == AB AD DC CE BE =+++,()223AB DC DC CE CE DC CE ∴=+++=+10,AB DE DC CE ==+3310103DE ABDE DE ∴=∴=∴=(3),AD kDC BE kCE == AB AD DC CE BE =+++,DE DC CE =+()()1AB kDC DC CE kCE k DC CE ∴=+++=++()1k DE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n 等分点的有关计算,掌握线段之间和、差倍数关系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13;(2)16;(3)2848'.【分析】(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度分秒的换算方法计算即可.【详解】 (1) 1517()(36)61218+-⨯- ()()()151736363661218=⨯-+⨯--⨯- 6(15)(34)=-+---61534=--+13= (2)2020211(10.5)2(3)3⎡⎤---⨯⨯--⎣⎦ 111(29)23=--⨯⨯- 11(7)6=--⨯- 16= (3)18050243'-⨯1796015072''=-2848'=.【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度分秒的换算,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以及度分秒的换算方法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前提.22.(1)5cm ;(2)5cm【分析】(1)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CN ,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BN ,再求出MB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10AB =,4BC =∴6AC =又∵M 点是AC 的中点,N 点是BC 的中点∴ 3AM MC ==,2BN CN ==∴5MN MC CN =+=.(2)∵10AB =,4BC =∴14AC AB BC =+=又∵M 点是AC 的中点,N 点是BC 的中点∴7AM MC ==,2BN CN ==∴3MB MC BC =-=∴5MN MB BN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能求出CM 和CN=BN 的长度是解此题的关键,求解过程类似.23.70︒【分析】根据AOF BOC ∠=∠可证AOB COF ∠=∠,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求出30AOB ∠=︒,则由110BOC ∠=°得出140BO OC O C A A B ∠=+∠=∠︒,即可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得结果.【详解】解:∵AOF BOC ∠=∠,∴AOF BOF BOC BOF ∠-∠=∠-∠,即AOB COF ∠=∠.∵80BOF ∠=︒,110BOC ∠=°,∴30BO OF BO C C F ∠-∠=∠=︒,∴30AOB ∠=︒,∴140BO OC O C A A B ∠=+∠=∠︒,∵OE 是AOC ∠的平分线, ∴1702COE AO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4.70︒.【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求∠BOC ,后利用角的平分线,垂直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160AOB ∠=︒,∴18016020BOC AOC AOB ∠=∠-∠=︒-︒=︒,∵OC 平分BOD ∠,∴20COD BOC ∠=∠=︒,∵OE AC ⊥,∴90COE ∠=︒,∴902070DOE COE CO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角的平分线,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互补的定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1)80°;(2)60°【分析】(1)利用两个角的和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得出∠DOE═12∠AOB即可.【详解】解:(1)如图1,∵∠AOB =120°,∠AOC =40°;∴∠BOC=∠AOB-∠AOC=120°-40°=80°;(2)如图2,∵OD平分∠AOC,∴∠AOD=∠COD=12∠AOC ∵OE平分∠BOC,∴∠BOE=∠COE=12∠BOC ∴∠DOE=∠COD+∠COE=12(∠AOC+∠BOC)=12∠AOB=12×120° =6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意义,根据图形直观,得出角的和或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6.线段AB 的长为28cm .【分析】由点E 将AB 分成:3:4AE EB =的两段,设AE=3k ,BE=4k ,可用k 表示AB=7k ,由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AM=17AB=22k ,由EM=AM-AE=71322k k k -==2cm ,求出k=4cm 即可.【详解】解:∵点E 将AB 分成:3:4AE EB =的两段,设AE=3k ,BE=4k ,∴AB=AE+BE=3k+4k=7k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AM=17AB=22k , ∴EM=AM-AE=71322k k k -==2cm , ∴k=4cm ,∴AB=7k=7×4=28cm .∴线段AB 的长为28cm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比例,线段中点,掌握线段的比例问题解题法法,线段中点,会利用线段差构造等式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ABC 中,线段AP ,AQ ,AR 分别是BC 边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则( )A .AP AQ ≤B .AQ AR ≤C .AP AR >D .AP AQ >2、正八边形每个内角度数为( )A .120°B .135°C .150°D .160°3、如图,已知D 、E 分别为△ABC 的边BC 、AC 的中点,连接AD 、DE ,AF 为△ADE 的中线.若四边形ABDF 的面积为10,则△ABC 的面积为( )A .12B .16C .18D .204、如图,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且AC CE =,90B D ∠=∠=︒,AC CD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2A ∠=∠B .90A E ∠+∠=︒C .BC DE =D .BCD ACE ∠=∠5、如图,在ABC ∆中,若点D 使得BD DC =,则AD 是ABC ∆的( )A .高B .中线C .角平分线D .中垂线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项式32244a b ab b -+的次数是5B .一个角的度数是0.5°,也可以说成是1800''C .过八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D .为了反映运城市1月1日~1月10日以来的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择用折线统计图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下列数据中,能作为第三边长的是()A .2B .3C .4D .98、若n 边形每个内角都为156°,那么n 等于( )A .8B .12C .15D .169、在△ABC 中,作出AC 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A .B .C .D .10、要使如图的六边形框架形状稳定,至少需要添加对角线的条数是( )A .1B .2C .3D .4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六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2、一个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可将其分割成9个三角形,则n 的值为__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且4ABC S ∆=2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BEF S ∆=______.4、若一个九边形8个外角的和为200︒,则它的第9个外角为______度.5、如图,A 、B 、C 均为一个正十边形的顶点,则∠ACB=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CE 平分ACB ∠,若20CAD ∠=︒,50B ∠=︒,求AEC ∠的度数.2、如图,一辆小汽车从P 市出发,先到B 市,再到C 市,再到A 市,最后返回P 市,这辆小汽车共转了多少度角?3、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几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几条对角线?六边形……n边形呢?和同伴交流你的想法.4、如图所示,⊙O的直径AB和弦CD交于E,已知AE=6cm,EB=2cm,∠CEA=30°,求CD的长.5、如图所示,AB//CD,G为AB上方一点,E、F分别为AB、CD上两点,∠AEG=4∠GEB,∠CFG=2∠GFD,∠GEB和∠G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求∠G+∠H的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即可.【详解】解:∵线段AP是BC边上在的高线,∴根据垂线段最短得:PA ≤AQ ,P A ≤AR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答的关键.2、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相等,则对应的外角也相等,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进而求得一个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正八边形每个内角度数.【详解】解:∵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相等,则对应的外角也相等,一个外角等于:360845÷=︒∴内角为1804513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利用外角求内角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设AEF S x =△,∵AF 为△ADE 的中线.∴,2AEF ADF ADES S x S x ===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的中点,∴2,4ADE CDE CDAS S x S x === ∵D 分别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4,8CDA BDA ABCS S x S x === ∴四边形ABDF 的面积=510FDA BDA SS x +== 解得2x =∴816ABCS x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练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 =∠2,∠1=∠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ABC ≌△CDE ,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C ⊥CD ,∴∠ACD =90°,∵∠B =90°,∴∠1+∠A =90°,∠1+∠2=90°,∴∠A =∠2,同理∠1=∠E ,∵∠D =90°,∴∠E+∠2=∠A+∠E=90°,在△ABC 和△CDE 中,2A B D AC CE ∠=∠⎧⎪∠=∠⎨⎪=⎩, ∴△ABC ≌△CDE (AAS ),∴BC DE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都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A =∠2,∠E =∠1,但是∠1=∠2不能推出,而∠BCD =90°+∠1,∠ACE =90°+∠2,所以BCD ACE ∠=∠不一定成立故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ASA ,SAS ,AAS ,SSS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5、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即可作答.【详解】解:∵BD =DC ,∴AD 是△ABC 的中线,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概念,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6、C【解析】【分析】根据多项式的次数,角的单位换算,多边形的性质,折线统计图的特征,逐项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 、多项式32244a b ab b -+的次数是5,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0.5301800'''︒==,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过八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8-2=6个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为了反映运城市1月1日~1月10日以来的气温的变化情况,最好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次数,角的单位换算,多边形的性质,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值.【详解】解:设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9-4<x<9+4,解得5<x<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首先求得外角的度数,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180°-156°=24°,则n=360°÷24°=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与内角,熟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关键.9、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对各个图形观察后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C边上的高是过点B向AC作垂线垂足为D,纵观各图形,选项A,B,C都不符合高线的定义,D符合高线的定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一个顶点三条对角线可把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即可.【详解】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一个顶点三条对角线可把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三角形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60°【解析】【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属于基础题,只需记住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即可.2、11【解析】【分析】一个n边形,把一个顶点与其它各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三角形个数为n-2,从而可得出答案.【详解】解:依题意有n-2=9,解得n=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分成的三角形个数问题,正确得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1cm【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性质,平分三角形面积,先利用AD为△ABC中线可得S△ABD=S△ACD,根据E为AD中点,12BEC ABCS S∆∆=,根据BF为△BEC中线,1124BEF BEF ABCS S S∆∆∆==即可.【详解】解:∵AD为△ABC中线∴S △ABD =S △ACD ,又∵E 为AD 中点, 故1122ABE DBE ABD ACE DCE ACD S S S S S S ∆∆∆∆∆∆====,, ∴111222BEC BDE DCE ABD ACD ABC S S S S S S ∆∆∆∆∆∆=+=+=,∵BF 为△BEC 中线, ∴ΔΔΔ11141244BEF BEC ABC S S S ===⨯=cm 2.故答案为:1cm 2.【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牢固掌握并会运用是解题关键.4、160【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详解】解:360200160︒-︒=︒.故它的第9个外角为160度.故答案为:1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5、18【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外角和和内角和的性质,得DAE ∠、144BAE E F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计算得EAC ∠;根据五边形内角和的性质,计算得ABC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BA∵正十边形 ∴3603610DAE ︒∠==︒,正十边形内角()102180=14410-⨯︒=︒,即144BAE E F ∠=∠=∠=︒ 根据题意,得四边形ACFE 内角和为:360︒,且EAC FCA ∠=∠ ∴360362E F EAC FCA ︒-∠-∠∠=∠==︒ ∴72DAC DAE EAC ∠=∠+∠=︒根据题意,得五边形ABCFE 内角和为:()52180540=-⨯︒=︒,且ABC FCB ∠=∠ ∴540542BAE E F ABC FCB ︒-∠-∠-∠∠=∠==︒ ∴725418ACB DAC ABC ∠=∠-∠=︒-︒=︒故答案为:18.【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三角形外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多边形外角和、正多边形内角和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三、解答题1、85°【解析】【分析】由高的定义可得出∠ADB =∠ADC =90,在△ACD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ACB 的度数,结合CE 平分∠ACB 可求出∠ECB 的度数.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出∠AEC 的度数,【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高,∴∠ADB =∠ADC =90.在△ACD 中,∠ACB =180°﹣∠ADC ﹣∠CAD =180°﹣90°﹣20°=70°.∵CE 平分∠ACB ,∴∠ECB =12∠ACB =35°.∵∠AEC 是△BEC 的外角,50B ∠=︒,∴∠AEC =∠B +∠ECB =50°+35°=85°.答:∠AEC 的度数是8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CB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360°【解析】【分析】分别记,,B C A ∠∠∠的外角为,,αβγ,用αβγ++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当小汽车从P 出发行驶到B 市,由B 市向C 市行驶时转的角是α,由C 市向A 市行驶时转的角是β,由A 市向P 市行驶时转的角是γ.∴小汽车从P 市出发,经B 市、C 市、A 市,又回到P 市,共转360αβγ++=︒.【点睛】本题考查外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解题的关键.3、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得出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可以画出多少条对角线即可.【详解】解:由图形可知,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1条对角线;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2条对角线;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3条对角线;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4条对角线;可以发现,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的对角线条数比边数少3;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n-3)条对角线; 因为从一个顶点出发,有它本身这个顶点和左右相邻的各一个顶点不能连出对角线,故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的对角线条数比边数少3;【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问题,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图,通过计算发现规律.4、【解析】【分析】作OF⊥CD于F,连结OC、OD,根据题意,得AB,根据圆的对称性,得OE=2cm,12CF DF CD==;再根据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F,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C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作OF⊥CD于F,连结OC、OD,如图,∵AE=6cm,EB=2cm,∴AB=8cm,∴OC=OB=OD=4cm,∴OE=2cm,12 CF DF CD ==又∵∠CEA=30°∴OF=12OE=1cm,在Rt△COF中,CF∴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对称性、含30角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5、∠G +∠H =36°.【解析】【分析】先设2GEB x ∠=,2GFD y ∠=,由题意可得8AEG x ∠=,4CFG y ∠=,由28180x x +=︒,24180y y +=︒,从而求出x y ,;根据题意得AEG G CFG ∠=∠+∠, AEH H CFH ∠=∠+∠, 从而得到G H ∠+∠的值.【详解】解:设2GEB x ∠=,2GFD y ∠=,由题意可得,8AEG x ∠=,4CFG y ∠=,由28180x x +=︒,24180y y +=︒,解得18x =︒,30y =︒;由靴子图AEGFC 知,AEG G CFG ∠=∠+∠,即84x G y =∠+由靴子图AEHFC 知,AEH H CFH ∠=∠+∠,即即84x G y =∠+,95x H y =∠+,179171893036G H x y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设2GEB x ∠=,2GFD y ∠=,由题意得到x y ,的关系式,正确将G H ∠+∠表示成x y ,的形式.。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答案解析)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13AB cm =,5BC cm =,则BD 的长为( )A .7cmB .8cmC .9cmD .10cm 2.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8,CD =4,则AB 的长为( )A .10B .12C .16D .18 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10cm ,BC=4cm ,则BD 的长为( )A .6cmB .7cmC .8cmD .9cm4.如图,已知110AOB ∠=︒,60BOC ∠=︒,OD 平分COA ∠,则AOD ∠度数为( )A .25︒B .20︒C .85︒D .305.如图,90,50,AOB COD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则EOF ∠的大小为( )A .110B .105C .100D .95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D .等角的补角相等 7.如图,下列各个图形中,能用∠1,∠AOB ,∠O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角的图形是( )A .B .C .D .8.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若5AC =,3BC =,14BD AB =,则CD 的长为( ) A .2 B .5C .7D .5或1 9.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5AC =,2BC =,则线段AB 的长度为( ) A .7 B .3 C .7或3 D .不能确定 10.如图,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OB 是北偏西50︒方向的一条射线,那么AOB ∠的大小为( )A .70︒B .80︒C .100︒D .110︒11.已知30AOB ∠=︒,自AOB ∠顶点O 引射线OC ,若:4:3AOC AOB ∠∠=,那么BOC ∠的度数是( )A .10°B .40°C .70°D .10°或70° 12.如图.∠AOB =∠COD ,则( )A .∠1>∠2B .∠1=∠2C .∠1<∠2D .∠1与∠2的大小无法比较二、填空题13.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BC 的中点,且AB=12,AC=4CD .(1)求AC 的长;(2)若点E 在直线AB 上,且AE=3,求DE 的长.1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FOC =90°,∠1=38°.求∠2和∠3的度数.15.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 处.(1)①指出∠AOD 和∠BOC 的数量关系.②∠AOC 和∠BOD 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2)若将等腰直角三角尺绕点O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①∠AOD 和∠BOC 相等吗?说明理由;②指出∠AOC 和∠BOD 的数量关系.16.(初步探究)(1)如图1,已知线段12cm AB =,点C 和点D 为线段AB 上的两个动点,且3cm CD =,点M 、N 分别是AC 和BD 的中点,求MN 的长是多少?(类比探究)如图2,已知,直角COD ∠与平角AOB ∠如图摆放在一起,且OM 和ON 分别是AOC ∠,BOD ∠的角平分线,则MON ∠的度数为多少?(知识迁移)(3)当AOB α∠=,COD β∠=时,如图3摆放在一起,且OM 和ON 分别是AOC ∠,BOD ∠的角平分线,则MON ∠的度数为多少?(α和β均为小于平角的角)17.已知3AOB BOC ∠=∠,OD 、OE 分别为AOB ∠和BOC ∠的平分线.(1)如图1,当OC 在AOB ∠的内部时,若20BOC ∠=︒,求DOE ∠的度数. (2)如图2,当OC 在AOB ∠的外部时,若22DOE ∠=︒,求AOC ∠的度数. (3)若DOE n ∠=︒,求AOC ∠的度数.18.如图,平面上有A 、B 、C 、D 、F 五个点,请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BC 与射线AD 相交于点M ;(2)连接AB ,并延长线段AB 至点E ,使点B 为AE 中点;(3)在直线BC 上找一点P ,使点P 到A 、F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作图的依据是: .19.已知: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90MON ∠=︒,作射线OC .(1)如图,若ON 平分BOC ∠,60BON ∠=︒,则COM ∠=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若OC 平分AOM ∠,BON ∠比COM ∠大36°,求COM ∠的度数;(3)如图,若OC 平分AON ∠,当2BON COM ∠=∠时,能否求出COM ∠的度数?若可以,求出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0.如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点A ,B ,C ,D ,请按下列要求画图.(不写画法)(1)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2)连接CB ,DA ,延长线段CB 交DA 延长线交于点P ;(3)连接BA ,并延长,在射线BA 上用圆规截取线段BE BD =.三、解答题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BC 的中点,且AB=12,AC=4CD .(1)求AC 的长;(2)若点E 在直线AB 上,且AE=3,求DE 的长.22.如图所示,OB 平分AOC ∠,OD 平分COE ∠.(1)若18AOB ∠=︒,35∠=︒DOE ,求AOE ∠的度数;(2)若110AOE ∠=︒,:1:4BOC BOE ∠∠=,求COD ∠的度数.23.如图所示,线段AB =16cm ,E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 为线段EB 上一点,且EC =3cm ,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度.24.已知线段AC 和线段BC 在同一直线上,若12cm AC =,8cm BC =,线段AC 的中点为M ,线段BC 的中点为N ,试求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25.计算(1)58°32′36″+36.22°(2)-32×(-2)+42÷(-2)3÷10-丨-22丨÷526.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C 平分BOD ∠,160AOB ∠=︒,OE AC ⊥,求DOE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先根据CB =5cm ,AB =13cm 求出A C 的长,再根据D 是AC 的中点即可得出DC 的长,即可求出BD .解:∵CB=5cm,AB=13cm,∴AC=AB-CB=13-5=8cm∵D是AC的中点,∴AC=2CD=8cm.∴CD=4 cm∴DB=CB+CD=5+4=9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EC+FD=EF-CD=8-4=4,又因为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则AE+FB=EC+FD,故AB=AE+FB+EF可求.【详解】解:由题意得,EC+FD=EF-CD=8-4=4,∵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EC,BF=DF∴AE+FB=EC+FD=4,∴AB=AE+FB+EF=4+8=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时利用中点的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3.B解析:B【分析】利用线段和的定义和线段中点的意义计算即可.【详解】∵AB=AC+BC,且AB=10,BC=4,∴AC=6,∵D是线段AC的中点,∴AD=DC=1AC=3,2∴BD=BC+CD=4+3=7,故选B.本题考查了线段和的意义和线段中点的意义,熟练掌握两个概念并灵活运用进行线段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先求出∠AOC=5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D 即可.【详解】解:∵110AOB ∠=︒,60BOC ∠=︒,∴∠AOC=∠AOB-∠BOC=110°-60°=50°,∵OD 平分COA ∠,∴∠AOD=12∠AOC=12×50°=25° 故选:A .【点睛】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运算,要会结合图形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 5.A解析:A【分析】由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可知12COE AOC ∠=∠,12DOF BOD ∠=∠.即可求出1122EOF AOC BOD COD ∠=∠+∠-∠,又由360AOC BOD AOB COD ∠+∠=︒-∠+∠,即可求出EOF ∠的大小.【详解】EOF EOD COD COF ∠=∠+∠+∠,()()COE COD COD DOF COD =∠-∠+∠+∠-∠,COE DOF COD =∠+∠-∠.∵OE 平分AOC ∠,OF 平分BOD ∠. ∴12COE AOC ∠=∠,12DOF BOD ∠=∠. ∴1122EOF AOC BOD COD ∠=∠+∠-∠, ∵360AOC BOD AOB COD ∠+∠=︒-∠+∠, ∴1(360)2EOF AOB COD COD ∠=︒-∠+∠-∠,即1(3609050)501102EOF ∠=︒-︒+︒-︒=︒. 故选:A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角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根据基本平面图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错误;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C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比它的余角大90°,故正确;D等角的补角相等,故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应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角还可以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详解】解:A. 不能用∠O表示,选项A不符合题意;B. 能用∠1,∠AOB,∠O,选项B符合题意;C 不能用∠O表示,选项C不符合题意;D. 不能用∠O表示,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表示角的方法.8.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AB,再根据14BD AB=,可求B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CD的长.【详解】解: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5,BC=3,∴AB=AC+BC=5+3=8,∴14BD AB ==2,∵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D=BC+BD=3+2=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根据题意,画出正确图形,是解题关键. 9.C解析:C【分析】分类讨论,点B 在线段AC 上或在线段AC 外,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①如图所示:∵5AC =,2BC =,∴527AB AC BC =+=+=;②如图所示:∵5AC =,2BC =,∴523AB AC BC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画出图象,求出线段的和或差. 10.B解析:B【分析】根据方向角可得∠1的度数,从而可得∠AOB 的值.【详解】解:如图,∵OB是北偏西50 方向的一条射线,∴∠1=50°∴∠AOB=∠1+30°=50°+30°=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方向角的表示方法是北偏东或北偏西,南偏东或南偏西.11.D解析:D【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OC和OB在OA的两侧时,②OC和OB在OA的同侧时,分别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OB=30°,∠AOC:∠AOB=4:3,∴∠AOC=40°,分为两种情况:当OC和OB在OA的两侧时,如图1∠BOC=∠AOB+∠AOC=30°+40°=70°②OC和OB在OA的同侧时,如图2∠BOC=∠AOC-∠AOB=40°-30°=10°故选:D.【点睛】考查了角的计算,解题关键是分两种情况:OC、OB在OA的两侧时和OC、OB在OA的同侧时.12.B解析:B【解析】∵∠AOB=∠COD,∴∠AOB-∠BOD=∠COD-∠BOD ,∴∠1=∠2;故选B .【点睛】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3.(1)8;(2)7或13【分析】(1)根据D 是BC 的中点得BC=2BD 再根据AC+BC=AB 求出CD 的长进而可求得AC 的长;(2)分①当点在线段上;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解析:(1)8;(2)7或13.【分析】(1)根据D 是BC 的中点得BC=2BD ,再根据AC+BC=AB 求出CD 的长,进而可求得AC 的长;(2)分①当点E 在线段AB 上;②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D 为BC 的中点,∴22BC CD BD ==∵AB AC BC =+,4AC CD =,∴4212CD CD +=,∴2CD =∴4428AC CD ==⨯=(2)由(1)得2BD CD ==①当点E 在线段AB 上时,则12327DE AB AE BD =--=--=②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123213DE AB AE BD =+-=+-=所以BE 的长为7或13.【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答的关键. 14.∠2=64°∠3=52°【分析】利用平角互补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 为直线∴∠3+∠FOC+∠1=180°∵∠FOC=90°∠1=38°∴∠3=180°-90°-38°=52° 解析:∠2=64°,∠3=52°.【分析】利用平角、互补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 为直线,∴∠3+∠FOC +∠1=180°.∵∠FOC =90°,∠1=38°,∴∠3=180°-90°-38°=52°.∵∠3与∠AOD 互补,∴∠AOD =180°-∠3=128°.∵OE 平分∠AOD ,∴∠2=12∠AOD =64°.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掌握平角、补角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1)①;②;(2)①相等理由见解析;②【分析】(1)①由再同时加上也相等即可证明;②由即可证明;(2)①由再同时减去也相等即可证明;②由即可证明【详解】解:(1)①∵∴即;②∵∴;(2)①理由:∵ 解析:(1)①AOD BOC ∠=∠;②180BOD AOC ∠+∠=︒;(2)①相等,理由见解析;②180AOC BOD ∠+∠=︒【分析】(1)①由90AOB COD ∠=∠=︒,再同时加上BOD ∠也相等,即可证明AOD BOC ∠=∠;②由360AOB COD BOD AOC ∠+∠+∠+∠=︒,即可证明180BOD AOC ∠+∠=︒; (2)①由90AOB COD ∠=∠=︒,再同时减去BOD ∠也相等,即可证明AOD BOC ∠=∠;②由AOC AOB COD BOD ∠=∠+∠-∠,即可证明180AOC BOD ∠+∠=︒.【详解】解:(1)①AOD BOC ∠=∠,∵90AOB COD ∠=∠=︒,∴AOB BOD COD BOD ∠+∠=∠+∠,即AOD BOC ∠=∠;②180BOD AOC ∠+∠=︒,∵90AOB COD ∠=∠=︒,360AOB COD BOD AOC ∠+∠+∠+∠=︒,∴3609090180BOD AOC ∠+∠=︒-︒-︒=︒;(2)①AOD BOC ∠=∠,理由:∵90AOB COD ∠=∠=︒,∴AOB BOD COD BOD ∠-∠=∠-∠,即AOD BOC ∠=∠;②180AOC BOD ∠+∠=︒,∵90AOB COD ∠=∠=︒,AOC AOB COD BOD ∠=∠+∠-∠,∴180AOC BOD ∠=︒-∠,即180AOC BOD ∠+∠=︒.【点睛】本题考查角度关系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板的角度.16.(1)(2)(3)【分析】(1)根据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分别是和的中点 解析:(1)7.5cm (2)135︒ (3)2αβ+【分析】(1)根据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与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点M 、N 分别是AC 和BD 的中点, 11,22AM AC BN BD ∴==, 12cm AB =,3cm CD =,1239AC BD ∴+=-=cm ,()1937.522MN CD MC DN CD AC BD cm ∴=++=++=+=; (2)OM 和ON 分别是AOC ∠,BOD ∠的角平分线,,AOM MOC BON NOD ∴∠=∠∠=∠,11,22MOC AOC DON BOD ∴∠=∠∠=∠, 90180COD AOB ∠=︒∠=︒,,AOC COD BOD AOB ∠+∠+∠=∠,90AOC BOD ∴∠+∠=︒,45MOC NOD ∴∠+∠=︒,9045135MON MOC COD DON ∴∠=∠+∠+∠=︒+︒=︒;(3)∵OM 是AOC ∠的角平分线, ∴12MOC AOC ∠=∠, ∵ON 是BOD ∠的角平分线, ∴12NOD BOD ∠=∠, ∵AOB α∠=,COD β∠=,∴MON MOC COD NOD ∠=∠+∠-∠12AOC BOC BOD NOD =∠+∠+∠-∠ 1122AOC BOC BOD =∠+∠+∠ 11112222AOC BOC BOC BOD =∠+∠+∠+∠ 1()2AOB COD =∠+∠2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与差以及角的平分线及角的和与差,根据图形找到线段与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1);(2);(3)或【分析】(1)由得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BOD-∠BOE 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设即可得出;(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设分OC 在的内部和OC 在的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得解析:(1)20DOE ∠=︒;(2)44AOC ∠=︒;(3)2AOC n ∠=︒或(3602)n -︒【分析】(1)由3AOB BOC ∠=∠得60AO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302BOD AOB =︒∠∠,1=102BOE BOC ∠=︒∠,∠BOD-∠BOE ,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设=AOD BOD x =∠∠,BOE COE y ==∠∠,=2AOB x ∠,2BOC y ∠=,即可得出222AOC x y DOE =+=∠∠;(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设=AOD BOD x =∠∠,BOE COE y ==∠∠,分OC 在AOB ∠的内部和OC 在AOB ∠的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3AOB BOC ∠=∠,∴20360AOB ∠=︒⨯=︒,∵OD ,OE 分别为AOB ∠和BOC ∠的角平分线, ∴1=302BOD AOB =︒∠∠,1=102BOE BOC ∠=︒∠, ∴301020DOE BOD BOE =-=︒-︒=︒∠∠∠;(2)由题意得:设=AOD BOD x =∠∠;BOE COE y ==∠∠,∵22DOE ∠=︒,∴=22DOE x y +=︒∠,∵OD ,OE 分别为AOB ∠和BOC ∠的角平分线,∴=2AOB x ∠,2BOC y ∠=,∴22244AOC x y DOE =+==︒∠∠;(3)设DOA DOB x ∠=∠=,EOB EOC y ∠=∠=①当OC 在AOB ∠的外部时,DOE x y n ∠=+=︒∴当090n <≤时,2222AOC x y DOE n ∠=+=∠=︒,当90120n <≤时,360(22)3602(3602)AOC x y DOE n ∠=-+=-∠=-︒.②当OC 在AOB ∠的内部时,DOE x y n ∠=-=︒,2222AOC x y DOE n ∴∠=-=∠=︒,综上,2AOC n ∠=︒或()3602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和角平分线定义,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8.(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3)作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线段的延长线的定义以及中点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3)连接AF 交直线BC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解析:(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3)作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线段的延长线的定义以及中点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3)连接AF 交直线BC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直线BC ,射线AD 即为所求作.(2)如图,线段BE 即为所求作.(3)如图,点P 即为所求作.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9.(1)30;(2)18°;(3)不能求出的度数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若平分可得到∠CON=60°然后计算∠COM 即可;(2)可设然后得到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平角定义列方程即可;(3)解析:(1)30;(2)18°;(3)不能求出COM ∠的度数,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若ON 平分BOC ∠,60BON ∠=︒可得到∠CON =60°,然后计算∠COM 即可; (2)可设COM x ∠=︒,然后得到(36)BON x ∠=+︒,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AOC x ∠=︒,然后利用平角定义列方程即可;(3)思路和(2)相同,设出∠COM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判断即可.【详解】解:(1)∵ON 平分BOC ∠∴BON CON ∠=∠=60°∵∠MON =90°∴∠COM =∠MON -∠CON =30°故答案为:30;(2)设COM x ∠=︒,则(36)BON x ∠=+︒,∵OC 平分AOM ∠,∴AOC x ∠=︒,∴ 9036180x x x ++++=,∴18x =,即18COM ∠=︒;(3)不能求出COM ∠的度数,理由如下:设COM x ∠=︒,2BON x ∠=︒,∵OC 平分AON ∠,∴21802AON CON x ∠=∠=︒-︒,∴90CON x ∠=︒-︒,∵90MON ∠=︒,∴9090x x +-=,方程恒成立,故不论COM ∠等于多少度,只能得出BON ∠始终COM ∠的2倍,所以求不出COM ∠的度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简单计算和角平分线的简单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梳理角关系,利用直角和平角是解题的关键.20.(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分别连结AC 和BD 并把ACBD 的交点标记为O 即可;(2)连接CB 和DA 并分别延长并把它们延长线的交点标记为P 即可;(3)以B 为端点作一条射线经过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分别连结A 、C 和B 、D ,并把AC 、BD 的交点标记为O 即可;(2)连接CB 和DA 并分别延长,并把它们延长线的交点标记为P 即可;(3)以B 为端点,作一条射线经过A ,然后以B 为圆心、BD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BA 于点E 即可.【详解】解:(1)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2)如图,CB ,DA 相交于点P .(3)如答图,BE 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有关的尺规作图,熟练掌握用尺规作线段及其延长线以及在射线上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和步骤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8;(2)7或13.【分析】(1)根据D 是BC 的中点得BC=2BD ,再根据AC+BC=AB 求出CD 的长,进而可求得AC 的长;(2)分①当点E 在线段AB 上;②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D 为BC 的中点,∴22BC CD BD ==∵AB AC BC =+,4AC CD =,∴4212CD CD +=,∴2CD =∴4428AC CD ==⨯=(2)由(1)得2BD CD ==①当点E 在线段AB 上时,则12327DE AB AE BD =--=--=②当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123213DE AB AE BD =+-=+-=所以BE 的长为7或13.【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答的关键. 22.(1)106AOE ∠=︒;(2)33COD ∠=︒【分析】(1)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C 和∠COE 的度数,再相加可得∠AOE 的度数; (2)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1:4BOC BOE ∠∠=得到:2:3AOC COE ∠∠=,再由110AOE ∠=︒求得COE ∠的度数,最后由OD 平分COE ∠求得COD ∠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OB 平分AOC ∠,18AOB ∠=︒∴236AOC AOB ∠=∠=︒∵OD 平分COE ∠,35∠=︒DOE∴270COE DOE ∠=∠=︒∴106AOE AOC COE ∠=∠+∠=︒;(2)如图∵:1:4BOC BOE ∠∠=∴:1:3BOC COE ∠∠=∵OB 平分AOC ∠∴2AOC BOC ∠=∠∴:2:3AOC COE ∠∠=又110AOE ∠=︒ ∴3311066235COE AOE ∠=⨯∠=⨯︒=︒+ ∵OD 平分COE ∠ ∴11663322COD COE ∠=∠=⨯︒=︒. 【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运算,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结合图形能进行角的加减是关键.23.5cm【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AE 的长,进而求出AC 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CD 的长,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E 为线段AB 的中点,AB =16cm ,∴AE =12AB =8(cm ), ∵EC =3cm ,∴AC =AE+EC =11(cm ),∵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CD =12AC =5.5(cm ), ∴DE =CD ﹣EC =5.5﹣3=2.5(c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4.10cm 或2cm【分析】分两种情况解答:当点B 位于AC 的延长线上,当点B 位于AC 之间,根据线段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以及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解答【详解】解:∵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12MC AC =,同理12NC BC =. (1)当点B 位于AC 外,如图1所示,1122MN MC NC AC BC =+=+ ()()()1112810cm 22AC BC =+=+=.(2)当点B 位于AC 之间,如图2所示,1122MN MC NC AC BC =-=- ()()()111282cm 22AC BC =-=⨯-=. 综上,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 或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分情况确定点B 的位置,进行解答. 25.(1) 94°45′48″;(2)17【分析】(1)根据度分秒的加法,相同的单位相加,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可得答案; (2)原式先计算乘方,再计算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58°32′36″+36.22°=58°32′36″+36°13′12″=94°45′48″;(2)-32×(-2)+42÷(-2)3÷10-丨-22丨÷5=-9×(-2)+16÷(-8)÷10-4÷5=18-0.2-0.8=1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的加减,同一单位向加减,度分秒的乘法,从小单位算起,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同时还考查了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6.70︒.【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求∠BOC ,后利用角的平分线,垂直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160AOB ∠=︒,∴18016020BOC AOC AOB ∠=∠-∠=︒-︒=︒,∵OC 平分BOD ∠,∴20COD BOC ∠=∠=︒,∵OE AC ⊥,∴90COE ∠=︒,∴902070DOE COE CO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角的平分线,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互补的定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基本平面图形(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基本平面图形(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基本平面图形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如果A看B的方向是南偏西20°,那么B看A的方向是()
A.北偏东70°B.南偏西70°C.北偏东20°D.北偏西20°2.如图,AC>BD,比较线段AB与线段CD的大小()
A.AB=CD B.AB>CD C.AB<CD D.无法比较
3.如图,点B在点A的()方向.
A.北偏东35°B.北偏东55°C.北偏西35°D.北偏西55°4.只借助一副三角尺拼摆,不能画出下列哪个度数的角()
A.15°B.65°C.75°D.135°
5.下列四个说法: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③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④一个角的两边越长,角度越大.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如图,点B在线段AC上,BC =AB,点D是线段AC的中点,已知线段AC=14,则BD =.
7.如图,射线OA所表示的方向是.
第1页(共1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测试题(有答案)
4.4平面图形
◆随堂检测
1、下列图形中,不是多边形的是()
2、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⑤
3、给下面的多边形写出一个合适的名称:
4、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个三角形。

5、画出下列多边形。

(1)八边形(2)六边形(3)七边形
◆典例分析
例:八边形至少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过八边形边上一点连接各个顶点,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过八边形内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可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请画出图形。

想一想,一个n边形至少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过n边形边上一点连接各个顶点,能分成几个三角形?过n边形内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可分割出多少个三角形?
解:6个,7个,8个。

(n—2)个,(n—1)个,n个。

如图:
评析: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常见情形主要有三种:点作为多边形的顶点,点在多边形的一边上,点在多边形内。

判别时应准确把握各种情形的特点。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下列图形中,是多边形的是()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2、用不同的方法把图形全部分割成三角形,至少可以分割成十个三角形的多边形是()
A、8
B、10
C、12
D、14
3、如图,将标号为A、B、C、D的正方形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后,得到标号为P, Q, M, N的四组图,试按照“哪个图形剪开后,得到哪组图形”的对应关系,填空:
A与对应;B与对应;C与对应;D与对应。

4、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请你数一数。

5、把一个正方形用两条线分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块,你能有几种办法?
6、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优美图案,你能举例说出下图中的神秘图案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吗?
7、如a、b、c、d四个图都称作平面图,请观察图b和表中对应数值,探究计数的方法并解答:
• • • • • • •
a b • • •
c d
(1)数一数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多少区域,并将结果填入下表(其中b已填好,如下表所示)
图a b c d
顶点数(V)7
边数(E)9
区域数(F) 3
(2)根据表中数值写出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3)如果一个平面图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那么利用(2)中得出的关系,这个平面图有条边。

●体验中考
1、(2009年湖北孝感中考题改编)下列图形,()不是四边形。

A B C D
2、(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题改编)将下列各纸片沿虚线剪开后,能拼成右图的是()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D
2、C
3、(1)五边形,(2)三角形,。

(3)四边形
4、13
5、(1)(2)(3)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D
2、C
3、M,P,Q,N
4、16个
5、有无数种方法。

如图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由中间两条线绕着它们的交点旋转可以得到其他一些方法。

6、(1)正方形;(2)正五边形,三角形;(3)正六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7、(1)
图a b c d
顶点数(V)4 7 8 10
边数(E) 6 9 12 15
区域数(F) 3 3 5 6
(2)V+F—E=1;(3)30。

●体验中考
1、C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