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行业精制)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1)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及颈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间隙相互通连,一旦感染,炎症可迅速蔓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1)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通过根尖孔、牙周膜等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有龋齿未及时治疗,龋洞内的细菌不断繁殖,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到周围的颌面间隙,导致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1)多见于儿童。
扁桃体炎、咽炎、腮腺炎等口腔颌面部周围的腺体炎症,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儿童患有扁桃体炎,细菌通过淋巴引流进入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的外伤、手术等,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颌面间隙感染。
(2)例如,口腔颌面部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如果未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细菌容易侵入,引起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1)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肺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患有肺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颌面间隙,引起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1)红肿: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皮肤发红、肿胀,局部温度升高。
红肿的范围可因感染的间隙不同而有所差异。
(2)疼痛: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疼痛的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搏动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张口进食。
(4)波动感:当感染形成脓肿时,局部可出现波动感,触之有柔软的感觉,表明脓肿已经成熟。
2. 全身症状(1)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8℃以上。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第3页
病因
1.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 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 骨骨髓炎等;
2.其次是腺源性感染 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 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 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
3.间隙感染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感染少见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第12页
6. 口腔护理
Company LOGO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1)0.9%NS和1%H2O2,1∶1冲洗口腔,再用0.9%NS 溶液含漱,2~3次/d。
(2)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3次/天,以抑制细 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
(3)张口受限患者如不能含漱,可酌情采取 棉签或棉球擦拭。
危险 护理诊 高
5吞咽障 碍
疗 3.潜在并
4.焦虑 发症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与症状严重造成全身不 适及担心预后不佳相关
与感染引发全 身反应相关
窒息、海绵窦 血栓性静脉炎 、脑脓肿、败
血症等
第7页
病情观察 (1)监测T、P、R、BP;
a.对发烧、寒战患者注意问询有没有头痛、呕吐、颈项 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
3.穿刺抽脓等方法能够作出正确诊疗普通化脓性感染抽出脓液呈色稠脓 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4.X线片有利于诊疗检验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第6页
护理诊疗
因为肿胀涉及 舌根或压迫气 管而影响呼吸
因为炎症局部 肿胀所致
与感染引发局部肿胀、组织 受压相关。
1.急性疼 6.有窒息 痛 2.体温过
教学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及预防

l 5 5
备的条件下 , 迅 速进 行 C T检 查 , 结 果 显 示 双侧 胸 壁 及 纵 隔 内气 沿着 管壁 慢慢 滴 人 , 防止滴 人过 快过 猛 , 引起 患儿 呛咳 。 每 日雾 化 肿, 双侧 气胸 伴左 下肺 膨 胀不 全 , 回程途 中d , S b 仍 有抽 搐 的症 状 , 吸人 2 次。
2 . 1 加 强患 儿 的安 全管理 , 防 止发 生意 外 在 5 0 0 毫 升 以上 。 2 . 1 . 1 专人 护理 ,密 切 观察 病情 变 化 :患 儿入 院后 即安 排 专人 护 2 _ 4创 面护 理 : 头 面 部创 面 给 予清 创 半暴 露 治疗 , 双 手 进行 包 扎 ,
溃疡 , 除清 洁外 , 交 替抹 制霉 菌 素 、 西 瓜霜 , 溃疡 愈合 。 2 - 3 做好 各种 管 道 的护理 : 保持 各种 引流 管 的通 畅。 定 时挤压 胸腔 引流 管 , 观 察水 封瓶 水 柱波 动 、 气 体排 出情 况及 引流 液 的颜 色 、 性 状、 量等, 鼓 励 患儿 做有 效的 深 呼吸 、 咳嗽 、 咳痰 。 保 持气 管导 管 的 通畅 , 严格 遵守 无菌 操作 原 则 , 及 时 吸出气 管 内分泌 物 。 尿管 的护 理, 保 持 会 阴部 的清 洁 , 每 日用 0 . 1 %洗 必 泰棉 球 擦 洗 会 阴部 , 观 察 尿液 的颜 色 、 性状 、 量, 记 录每小 时尿 量 , 鼓 励 患儿 多饮 水 , 每日
且 心率 和 S p O 值 很 不稳 定 , 在抢 救 总指挥 的指令 下 , 麻 醉 科主 任 首 先进 行气 管插 管 , 五官 科 主任在 烧伤 手 术室 内进 行 了紧 急气 管 切开, 置人 4 . 5 号气 管导 管 一根 , 清 除呼 吸道分 泌物 后 , 心率 、 S p O 趋 于 稳定 , 同时 给 予 2 0 %的 甘露 醇 1 0 0 m l 快 速静 脉 点 滴 , 分 别 于 左 右侧腋 中线第 二肋 间放 置胸 腔 闭式 引流管 各 一根 ,接 水 封瓶 , 保 留导 尿 , 神 志欠 清 、 烦躁 , 人综 合 I C U进 行监 护 , 予 以专人 护理 、 约束 带保 护 、 镇静 、 抑酸、 化痰 、 抗感染、 脱水 、 激素 使用 、 补 液 营 养 支持 、 维 持水 电解 质酸 碱平 衡综 合 治疗 ; 3 6小时 后 意识 清醒 , 4天 后 胸 片示 双肺 基本 复 张 拔 除胸 腔 引 流管 , 5 天 后 拔 除气 管 套 管 , 烧 伤创 面 7 ~ 1 0天愈合 , 颈部 、 胸 腹部 皮 下气 肿 1 2 天 消退 , 气 管切 开处 切 口两周 后 愈合 出院 。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在正常的颌面部解剖结构中存在许多潜在的筋膜间隙,为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腺体等占据。
当感染发生时可在这些间隙形成蜂窝组织炎并沿间隙扩散。
感染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常进展迅速,并可能引起颅内并发症、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评估】要点1、有无呼吸道感染、涎腺肿痛史。
2、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3、头痛、呕吐、张口受限、声嘶、呼吸困难、进食呛咳。
【常见护理问题】1、疼痛与炎症有关。
2、体温升高与急性炎症有关。
3、焦虑与全身不适、担心预后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与感染部位肿胀致咽腔缩小、压迫气管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
观察血氧饱和度,肿胀严重引起呼吸困难者,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
2、用药护理:遵医嘱予镇静止痛剂,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病情严重予全身支持治疗,输液、输血、维持电解质平衡。
3、饮食: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用吸管进食。
保持口腔清洁,感染控制后及时处理病灶牙齿或及早拔牙。
4、休息与活动:囊肿形成后协助医生切开引流,术后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让患者充分休息。
5、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消除顾虑。
6、健康宣教(1)增加营养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以利排毒。
(2)注意口腔卫生,积极处理病灶牙。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3)高热时注意卧床休息,有利机体康复。
(4)不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影响呼吸危及生命的,需行急救处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在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可形成脓肿,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累及相邻的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在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化脓性感染的全身症状。
【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脓肿切开引流。
【护理评估】
1、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未经治疗的牙病史。
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局部表现及全身情况。
3、了解辅助检查。
4、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
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及时按医嘱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要注重观察呼吸的变化,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状况,做好护理记录,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2、体温过高时,进行降温处理,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必
要时按医嘱用药。
3、注意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卧床休息,减少说话及活动。
4、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张口受限者采用吸管进食。
5、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漱口,病情重者每天做好口腔护理3 次。
6、脓肿切开后,观察伤口敷料及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创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
7、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1、及时处理未经治疗的牙病。
2、保持口腔清洁。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2.患者和家属对有关颌面部蜂窝织炎知识的掌握。
3.术后:术区引流情况、呼吸情况、局部肿胀情况等。
环境要 求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保证患者休息。 2.室内通风 1-2 次/日。
卧位护 理
专科护 理
1.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可外敷中草药;局部理 疗等;全身支持疗法
2.脓肿切开引流者,保持伤口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 流液的颜色及量。 3.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判断是否有“三 凹征”、口唇发绀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体征。
4.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记录 24h 出入量。
5.根据评估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2023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常规
苗
01
02
03
目录
Content
04
05
06
观察与 评估
1.症状和体征:炎症初期,感染区的红、肿、热、痛等 是主要表现,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后出现波动感。因感染 部位不同,可有其它特殊表现:如累及咬肌。可有张口受 限;如侵及喉头、咽旁、口底,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和 吞咽困难;
安全问 题
1.加床档、佩戴腕带;警示标识,加强风险宣教;及时吸 痰,防止窒! 2.家陪一人,告知家属严密陪护。 3.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静养,少说话,少 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护 理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 染。
基础护 理
1.按护理级别实施基础护理项目。 2.吸氧,氧气湿化瓶及时更换,保持气流通畅。 3.注意翻身、叩背等,防止压力性损伤和肺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护理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
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要危险是影响呼吸道通畅及全身中毒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
我院2000~2006年共收治36例口底多间隙感染。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73岁,以21~40岁为最多。
感染原因:牙源性感染30例,腺源性感染4例,面部损伤2例。
2 护理方法及要点2.1 加强病情及用药反应观察:口底多间隙感染主要危险是全身中毒反应及呼吸道梗阻,因此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局部肿胀情况、炎症是否向邻近组织发展,口底肿胀、舌体抬高者或后坠的患者应将舌牵拉口外固定以防窒息,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症状时及早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应注意观察血象、电解质、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有无并发症。
因患者应用大量药物,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做好护理记录单。
2.2 切开引流护理:根据脓肿的部位、范围,首选从口内进行切开引流,但对于张口受限的患者,应在颏部以下做“衣领式”切口。
对于肿胀范围广泛、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除应广泛性切开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间隙的坏死组织及脓液能充分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自动引流不畅。
引流物一般为酱褐色絮状坏死组织伴液体,恶臭。
腔内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替硝唑溶液反复交替冲洗,置橡皮引流条,每日换药。
创口可表面覆盖碘仿纱条。
2.3 创面护理:由于创口引流及创面有大量絮状坏死组织不易清除,则需每日对创口反复冲洗换药,清洁创面时在生理盐水内加入少许利多卡因溶液,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4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4次/天,可促进创口愈合,使患者舒适,增加食欲,增强抵抗力,同时观察患者口底肿胀情况及口腔内黏膜有无白色假膜形成,如有则改用碳酸氢钠棉球做口腔护理2次/天。
颌面间隙感染个案护理

患者性别:男性 年龄:35岁 职业:-职员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状况:有一个女儿,家庭和睦
病情状况
患者年龄:25岁
性别:男
主诉:颌面部肿胀、 疼痛、张口受限
既往史:无特殊疾病 史
体格检查:颌面部肿 胀,皮肤红肿,压痛
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C反应蛋白、降钙素
原等指标升高
影像学检查:颌面部 CT显示软组织肿胀,
护理经验
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加强口腔卫生管 理,保持口腔清 洁
注重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心理压 力
加强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免疫力
护理建议
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使用漱 口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添加标题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 水果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 题并治疗
骨质破坏
诊断:颌面间隙感染
02
护理过程
护理目标
控制感染:通过药物治疗和护理 措施,控制感染扩散,减轻患者 痛苦。
维护生理功能:通过护理措施, 维护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愈合:通过护理措施,促进 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护理,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展望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自我护理能 力
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团队协作, 提高护理质量
关注患者心理需 求,提高患者满 意度
THANK YOU
汇报人:刀客特万
护理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者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薄除病 灶牙,避免感染复发。若有瘘管长期不愈,则应考虑作瘘道或 死骨刮治术
专业类别
13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专业类别
14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专业类别
15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专业类别
4
病例资料介绍
辅助检查
8.5血常规显示:
血小板计数86*10*9/L↓ 血红蛋白81g/L↓
血生化显示:
肌酐23.3umol/L↓ 钾2.45mmol/L↓ 钠130mmol/L↓ 钙1.78mmol/L↓ 白蛋白23.8g/L↓ 超敏C反应蛋144.6mg/L↑ 降钙素原10.71ng/ml↑
8.6血常规显示:
血小板计数67*10*9/L↓ 血红蛋白73g/L↓
血生化显示:
肌酐23.7umol/L↓ 钾3.66mmol/L 钠137.4mmol/L 钙1.9mmol/L↓ 白蛋白21.1g/L↓ 超敏C反应蛋146.2mg/L↑ 降钙素原59.97ng/ml↑
8.10血常规显示:
血小板计数409*10*9/L↑ 血红蛋白78g/L↓
药与其他抗生素无配伍禁忌,不诱发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症。中药可
应用清热解毒剂。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理疗,有校验、效忠、
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
面,可时炎症消散或局限。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
术。
专业类别
11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
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专菌业类所别 致的感染少见。
9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临床表现
轻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重者高热、
1 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食欲
不振、周身不适
3
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压痛
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皮温高、 疼痛,涉及咀嚼肌的间隙感染,有
2
张口受限,位于舌、口底、咽旁者
则出现进食、吞咽或呼吸困难
头孢美唑及甲硝唑抗炎 静脉补钾及补钙 卡洛磺止血 维生素C消肿 补液 布洛芬解热止痛
康复新漱口 口腔冲洗 普米克雾化
专业类别
20
一根
主要护理问题 体温过高 与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措施: a.卧床休息,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
50~70%。 b.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维生素流质饮食。 c.鼓励病人多饮水。 d.体温超过39℃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温水擦浴等降
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 毒素吸收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 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 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
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专业类别
12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切开引流的指征
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 ,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书记中性粒细 胞明显增高者
颌面外科 护理查房 段春霞 2018.08.13
专业类别
1
病例资料介绍
疾病相关知识介 绍
护理诊断、目标 及措施、效果评 价
健康指导
出院指导
专业类别
2
1
病例资料介绍
现病史 入院查体 既往史 家族史 过敏史 辅助检查 入院诊断
专业类别
3
病例资料介绍
现病史:
患儿欧某,男,5岁,因“右侧颌面部肿痛6+天”于2018-08-15 入院。
专业类别
16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专业类别
17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专业类别
18
3
护理诊断、目标
及措施、效果评价
专业类别
19
治疗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其他
A
B
C
8-5急诊在全麻下行右 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切 开引流术,术后予吸氧, 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 和度监测,病危,一级 护理,记录24小时出入 量,口内置橡皮引流管
6
2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颌面间隙感染概念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 治疗方案
专业类别
7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颌面间隙感染概念
定义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 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 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诊断标准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 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 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 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口底
入院查体:
T40.2℃,P148次/分,R2028次/分,神清,急性病容,右侧下 颌下区、右面颊部、颞部区广泛肿胀伴疼痛、肿胀区皮肤紧张, 按压痛明显,右颞部可扪及凹陷性水肿,右磨牙后区颊粘膜可见 大量黄白色脓液溢出,自发性疼痛明显,双下肢膝盖以下可见对 称性非凹陷性水肿。
既往史、家族史:
既往身体健康,父母健在。
需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用药的剂量应足够大,浆液期炎症多可控制、
消散。由于目前对青霉素产生乃要得菌株增多,因此在用药1-2天
后,病情未见好转者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或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
实验来调整抗生素。对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
可加用甲硝唑类药,先由静脉滴注给药,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此
血生化显示:
肌酐24umol/L↓ 钾4.16mmol/L 钠136.5mmol/L 钙2.1mmol/L↓ 白蛋白26g/L↓ 超敏C反应蛋144.6mg/L↑ 降钙素原3.47ng/ml↑
专业类别
5
病例资料介绍
过敏史:
鱼虾海鲜无过敏,无药物过敏史
生活嗜好:
良好
入院诊断:
右侧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专类别
腐败坏死性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
4 严重;局部为弥散性肿胀、皮肤紧
张发亮,呈暗红色,有捻发音
专业类别
10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治疗方案
根据感染的病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注意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好效果
1、全身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
治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也是首选药,病情严重者
专业类别
8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牙源性感 染
A
发病原因
腺源性感 染
B
其他因素
C
最常见的感染 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 炎、根尖周炎、颌骨 骨髓炎等
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 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 在婴幼儿中多见。
继发与创伤、面部疖 痈、口腔溃疡和血源 性感染者已少见。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