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就在下面,各位同学,请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3分)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3分)赏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

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村》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村》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②版籍③论④。

【注】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①仁宗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

②王民:臣民。

③版籍:交租税的户籍。

④论:看待。

[1]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

漫:轻易地,此处指草率地。

此联意为淮水泛滥之后,形成许多小州。

州上小村中人家的篱笆墙已破败了,草草地留个门,景象萧条。

[2]王民:臣民。

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

论:看待。

[3]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1)这首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3分)(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常为后世赏读者称道,试作赏析。

(4分)(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

末句婉而多风。

”请作具体分析(3分)参考答案:(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评分建议:共3分。

答对1层给2分,答对2层给3分。

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评分建议:共4分。

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

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评分建议:共3分。

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1分。

中考专题:古诗词鉴赏

中考专题: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 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 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分) 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 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 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 种 怎样的氛围? 寂寞、苦闷、凄清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 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 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 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 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 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 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 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 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 登岳阳楼 • 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 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春寒阅读附答案

春寒阅读附答案

春寒阅读附答案
今天,阅读附答案推荐的是“春寒阅读附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曲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曲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春寒阅读附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

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春寒阅读附答案由整理,仅供参考:
 (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

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

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

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

 这篇“春寒阅读附答案”是由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001]

初二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

春寒②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诗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

”(《王直方诗话》)
②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当时金兵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迂,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③作者正避乱于岳州郡守王接后园君予亭,故自号“园公”。

1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词派的代表人物。

15、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说说它在两诗的表达效果。

(2分)
甲诗:
乙诗:
16、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不超过80字)(4分)
【参考答案】
14、绝句(七绝) 豪放
15、甲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良辰易逝的感叹。

乙诗:形象地表现出海棠孤傲、顽强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情。

16、甲诗:可从意境美、富有情趣等方面来谈;乙诗:可从托物言志、物我相融等角度来谈。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所给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笃⋅志(dú)私熟⋅(shú)粗旷⋅(kuǎng)箪⋅瓢屡空(dān)B.云宵⋅(xiāo)确凿⋅(zháo)憔悴⋅(cuì)美不胜⋅收(shèng)C.分歧⋅(qí)瘫痪⋅(huàn)稀罕⋅(han)咄咄⋅逼人(duō)D.决⋅别(jué)感概⋅(kǎi)莅⋅临(lì)花团锦蔟⋅(cù)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皂夹树嘹亮分岐截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径河北,到达京津。

D.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用青春年华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B.“没关系。

”她笑着安慰我说,“只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会好的。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他看见我拉着行李箱,便问我从哪里来?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

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马伶)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

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

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那么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

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

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注]①伶,戏剧演员。

②肆,指戏台。

③引:发声。

刻,刻画,指歌唱。

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4、对以下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列.兴化于东肆列:安排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贾:商人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过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经过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②坐客乃西顾而叹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④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

古诗鉴赏(8分)梅尧臣《春寒》阅读答案
古诗鉴赏(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
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
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4分)参考答案:
8、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
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
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2分) 9、答: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

(1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
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

(1分)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
寒真切地刻画出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