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断层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支气管: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入肺组织。在CT图像上支气管 表现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
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出现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肺结核: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或钙化
肺癌: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密度不均 匀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定期进行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为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手术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帮助医 生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气肿诊断中的进展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冲和移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部:CT图像上可见肺组织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并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 等。在CT图像上纵隔的形态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门:肺门是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由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在CT图 像上肺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定义:利用CT技 术对肺部和纵隔进行 断层扫描生成图像以 便观察和分析肺部及 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应用:在医学影 像诊断、介入治疗和 手术导航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 肺部和纵隔进行逐层 扫描生成二维图像再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

肺部影像解剖

肺部影像解剖

厚层肺窗(斜裂)
薄层肺窗(斜裂)
水平裂的进一步观察


两侧斜裂为后上---前下斜行,水平扫描很好观 察(上图) 由于水平裂方向不固定,因此图像上表现各异, 需要仔细观察区分,最佳观察方式则为HRCT 与三维重建技术
水平裂的观察 1
水平裂的观察 1



水平裂向下斜行 右肺从上至下为 上、中、下叶 患者右上肺感染 水平裂水肿增厚 较为清晰显示 斜裂则为裸区
一、肺叶、肺段解剖区域定位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优点: 1、应用范围较广,能用于扫描层厚较厚、质 量较差的图像和单幅图像的定位。 2、应用方便、快捷。 3、对于肺结构无变化的病例定位较为准确。
一、肺叶、肺段解剖区域定位法


缺点: 1、对于肺结构有变化(如肺不张、肺毁损) 的病例,可能出现定位错误。 2、对相邻肺段交界病变可能出现定位不准确。
(±10 HU),脂肪-50~-100 HU以下。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2. CT值的范围称为窗宽,窗宽的中心称为窗位。 现代CT机的窗宽范围设定在l~3095 HU之间,窗位范 围设定在-1000~+3095 HU。窗宽越大,组织间的灰 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小,适于分辨密度差别较大的结


左、右主支气管:第5~6胸椎平面 隆突

气管分叉部下壁,60~85度 吸气时略大(<90度)


右侧:20~30度 左侧:30~45度
气管、支气管



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段、亚段、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 气管仅有空气传输作用 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 输和交换作用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
➢肺泡管(20~22级):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 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20个肺 泡,成人肺泡直径约300um。
➢肺泡囊(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 气管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 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 肌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管腔衬以粘膜, 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 粒,纤毛不断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灰尘排出,以净化吸入的气体。
胸廓
• 胸廓(thoracic cage)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胸廓由12个胸椎, 12对肋(ribs),和1个胸骨(sternum)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胸廓入口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 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胸廓下口较大,由 第12胸椎体、第12肋和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相邻两肋之 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11对。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新生儿的胸廓呈桶状;老年人的胸廓则扁长;成年女性的胸廓短 而园。
• 上纵膈内主要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 胸导管等。前纵膈仅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膈主要含有心包、心 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膈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 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纵膈
T8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四)纵隔 Mediastinum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医学影像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第一节 肺与纵膈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肺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陆伟

肺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陆伟

B6c外侧 支
B7a前支
B7内侧支 B8基底支 B9基底支 B10内侧基底支
B7+8内前支
B8外侧支 B9外侧支 B10后支 B9外侧支 B10外侧基底支
B6
B7+8
B 7、 8、 9、 10
The End !
肺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 Segmental bronchi &subsegmental bronchi
肺部解剖是作为肺部影像学的基础,现代医 学越来越精确,所以作为影像学要为临床提供辅助, 精确地分叶、分段就十分必要;同时精确地分段可 以为临床提供更佳精确的指导。
主叶裂呈斜行走向, 在后上方约达第四椎 体水平,前下方达前 心膈角的膈肌。
B6
B7
B8
B9
B10
右肺
左肺上叶
a 尖支 B1+2 尖后支 B 后支 C 前支 A 尖支 B3前支 B 后支
C 前支
B1+2
B3
右肺上叶舌段
B4a
后支 前支
B4上舌支
B4b
B5a
B5下舌支 B5b
上支
下支
B4
B5
左肺下叶
B6尖支 B6a内侧 支
a1内支
B6b尖支 a2后支
自气管分出左右主 支气管后,可以逐 级向下分出叶、肺 段、亚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 管、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
左肺右肺上叶BFra biblioteka 尖支 前支
B1a1
B1a2
尖内
尖后 尖前 尖外
B1
尖段
B1b
B1b1 B1b2
B2
后段
B2a
B2b
尖支
后支 前支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205)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205)

肺门周围的胸 膜和肋骨等组 织对肺门结构 起到固定和保
护作用。
肺门周围的淋巴 结是肺癌转移的 重要途径了解肺 门与周围组织的 关联对于肺癌的 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肺门周围的胸 膜和肋骨等组 织对于肺部手 术的操作和切 除范围具有指
导作用。
肺段的定义:肺段 是肺的一个独立部 分具有相对独立的 通气和血流。
淋巴结:肺内的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过滤和清除潜在的 感染和有害物质。
X线束的旋转与检测器组成了CT扫 描系统
计算机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重建出 横断面图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同角度的X线束穿透人体并被检 测器接收
多层螺旋CT技术提高了扫描速度和 图像质量
显示肺门血管结构: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门血管的结构有助于诊断肺部肿瘤等疾病。
肺门和肺段断层的解剖结构 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肺门和肺段断层 病例分析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了 解肺部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病理生
理过程。
通过病例分析 可以发现肺门 和肺段断层在 肺部疾病诊断 和治疗中的重
要地位。
病例分析结果 可以为临床医 生提供更加准 确的诊断依据 提高肺部疾病 的诊疗水平。
病例来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包括肺部良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肺门和肺段断层的形态、密度和边缘等信 息
病理学诊断:对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以验证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
病例分析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对肺门和肺段断层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以全面了解病变情况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八)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四、腹部1.第二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右肺下叶B.左肺下叶C.左肺上叶D.胸主动脉E.腹主动脉2. 第二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E)A.尾状叶B.左内叶C.左外叶上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3. 镰状韧带附着缘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 右肺中叶B.左肺上叶C.右心室D.肝左外叶E.肝右前叶4. 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食管B.胸导管C.肝圆韧带裂D.静脉韧带裂E.网膜囊上隐窝5. 第三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腔静脉沟B.胆囊窝C.尾状叶静脉D.副肝右静脉E.肋膈隐窝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右后叶上段B.右后叶下段C.右前叶上段D.左外叶上段E.左外叶下段7.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静脉韧带裂B.肝圆韧带裂C.弓状切迹D.门腔间隙E.肝圆韧带8.肝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A)A.左外叶上段B.左外叶下段C.尾状叶D.左内叶E.右前叶9.肝胰壶腹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十二指肠降部B.钩突C.肾皮质D.肝右叶E.右前叶10.门腔间隙的结构不出现(C)A. 肝尾状叶B.网膜孔C. 网膜囊D.门腔淋巴结E.钩突11.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肝正中裂划分的标志结构(B)A.下腔静脉B.腔静脉沟C.胆囊D.胆囊窝E.肝中间静脉12.横断层面上不能作为左叶间裂划分的标志结构(D)A.左叶间静脉B.肝门静脉左支C.镰状韧带D.肝圆韧带E. 肝圆韧带裂13.胆囊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D)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前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下段14.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B)A. 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脾静脉E.脾动脉15.左肾上极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C)A.左肾上腺B.右肾上腺C.右肾D.脾E.胃16.胰体后界的标志结构(D)A.下腔静脉B.腹主动脉C.左肾静脉D.脾静脉E.脾动脉17.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胰头B. 右肾C.脾D.十二指肠降部E.胆囊18.肝门静脉起始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C)A.左内叶B.尾状叶C.右后叶下段D.右前叶上段E.右后叶上段19. 门腔间隙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肝尾状叶B.网膜囊C. 肾上腺D.十二指肠水平部E.胆总管20.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A)A.左肾静脉B.左肾动脉C.右肾静脉D.右肾动脉E.脾动脉21.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B)A.肾盂B.输尿管C.肾大盏D.肾小盏E.肾血管22.肾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肾动脉B.肾静脉C.肾盂D.肾窦E.肾上腺23.胰头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肝右叶B.脾C.十二指肠降部D.回肠E.肾24.在胰的横断层面上,一般先出现(D)A.胰头B.胰颈C.胰体D.胰尾E.钩突25.在横断层面上,确认胰头的重要标志(A)A.下腔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肝门静脉E.腹主动脉26.横断层面上识别胰尾的标志(B)A.脾B.左肾C.胃D.脾动脉E.肾静脉27.横断层面上识别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和十二指肠后段的标志结构(A)A.肝门静脉B.肝固有动脉C.下腔静脉D.网膜孔E.十二指肠28.横断层面上肾旁后间隙内的结构(D)A.肾B.肾上腺C.肾脂肪囊D.肾旁脂体E.输尿管29.肾上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B)A.肾锥体B.肾窦C.脾D.胰E.胆囊30.在横断层面上,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结构(B)A.肝门静脉分叉处B.肝门静脉右支C.肝门静脉左支D.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E.肝门31.在横断层面上,最行出现的汇合(分叉)点(A)A.肝左、右管B.肝门静脉C.肝固有动脉D.胆囊管与胆总管E.胆静脉注入肝静脉处32.在横断层面上,肝门静脉左支最先出现(B)A.横部B.角部C.矢状部D.囊部E.以上均不对33.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不包括(E)A.右前支B.右后支C.左内支D.左外支E.肝左静脉34.Glisson系统内的管道不包括(C)A.肝门静脉左支B.肝门静脉右支C.肝静脉D.肝固有动脉E.肝管35.肝右后叶上段的简写为(C)A.SⅧB. S8C.SⅦD. S7E.SⅥ36.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于(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左段间裂E.右段间裂37.区分左内叶与右前叶上段的肝裂(A)A.正中裂B.背裂C.左叶间裂D.右叶间裂E.斜裂38.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左前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为(A)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39.在横断层面上,镰状韧带左侧约1cm处为(B)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0.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右前壁与静脉韧带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线为(D)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D.背裂E.右段间裂41.肝门静脉右支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B)A.S IB. SⅡC.SⅢD. SⅦE.SⅧ42.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横断层面上的肝段不出现(C)A.SⅡB. SⅢC.SⅣbD. SⅦE.SⅧ43.在横断层面上,随肝圆地带裂消失而消失的肝段(C)A.SⅠB. SⅡC.SⅢD. SⅣE.SⅤ44.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的肝段(B)A.S IB. SⅡC.SⅢD. SⅤE.SⅥ45.在横断层面上,正常胰头的前后径不应超过同一层面上椎体的(C)A.1/3横径B.1/2横径C.横径D.1/2纵径E.纵径46.在横断层面上,正常钩突向左延伸的部分不超越(C)A.肝门静脉B.肠系膜上静脉C.肠系膜上动脉D.下腔静脉E.腹主动脉47.在横断层面上,胆总管胰腺段的识别标志(B)A.肝门静脉B.下腔静脉C.胰头D.十二指肠降部E.腹主动脉48.门腔间隙内的主要血管(C)A.肝右动脉B.肝左动脉C.副肝右动脉D.副肝左动脉E.胆囊动脉50.在横断层面上,出入肾门的结构自前向后为(A)A.肾静脉、肾动脉、肾盂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D.肾动脉、肾盂、肾静脉E. 肾盂、肾静脉、肾动脉五、盆部及会阴1.第1骶椎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 回肠B.肠系膜C.乙状结肠D. 乙状结肠系膜E.直肠2.在横断层面上,第1骶椎前方的血管神经不出现(D)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骶正中动脉D.股神经E.腰骶干3. 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骶髂关节前方的结构不出现(E)A. 髂内动脉B. 髂内静脉C. 腰骶干D.骶神经E.髂外动脉4.骶丛和坐骨神经在横断层面上定位的标志结构(C)A.骶骨B.髂骨C.梨状肌D.闭孔内肌E.闭孔外肌5.髋臼上缘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坐骨神经B.直肠C.回肠D.直肠膀胱陷凹E.乙状结肠6. 精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膀胱B.输精管壶腹C. 直肠膀胱陷凹D.输尿管E.直肠7.膀胱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直肠B.前列腺C.输精管D. 输尿管E.肛管8.膀胱横断层面上的间隙不出现(C)A.膀胱前隙B.膀胱后隙C. 直肠膀胱陷凹D.骨盆直肠隙E.直肠后隙9.前列腺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E)A.尿道B.射精管C.直肠静脉丛D.前列腺静脉丛E.输精管10.耻骨联合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前列腺B.膀胱C.直肠D.肛管E.尿道11.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A)A.精索B.股动、静脉C.肛提肌D.闭孔内肌E. 闭孔外肌12.在横断层面上,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多发生于(E)A.前叶B.中叶C.左侧叶D.右侧叶E.中叶和侧叶13.前列腺组织中体积最大的部分(B)A.中央区B.周缘区C.前纤维肌肉基质区D.移行区E.尿道周围组织14.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内侧的结构(B)A.髂内动脉B.髂外动脉C.输尿管D.腰骶干E.闭孔神经15.子宫首次出现的横断层面(B)A.骶髂关节B.坐骨大孔C.髋关节D.耻骨联合E.闭孔16.在横断层面上,阴道穹最先出现(D)A.前穹B.左侧穹C.右侧穹D.后穹E.前、后穹17.在横断层面上,子宫最先出现(A)A.子宫底B.子宫体C.子宫颈阴道部D.子宫颈阴道上部E.子宫峡18. 在横断层面上,子宫底与子宫体的分界标志(C)A.输卵管B. 卵巢C.子宫角D.子宫峡E.子宫腔19.在横断层面上,正常子宫颈的最低平面(B)A.髋关节B.坐骨棘C.坐骨结节D.坐骨支E.耻骨弓20.在横断层面上,子宫体两侧横行的韧带(B)A.子宫圆韧带B. 子宫阔韧带C. 子宫主韧带D. 骶子宫韧带E. 耻子宫韧带21.在横断层面上,子宫腔子宫颈管的分界标志(D)A. 子宫体B. 子宫颈C. 子宫底D. 子宫峡E. 子宫角22.显示前列腺的最佳横断层面(C)A.耻骨联合止方10mmB.耻骨联合上缘C.耻骨联合中点D.耻骨联合下缘E.耻骨联合下方5mm六、脊柱区1.人体脊柱的椎间盘数(C)A.21个B.22个C.23个D.24个E.25个2.在脊柱横断层面上呈“V”形的韧带(D)A.棘间韧带B. 棘上韧带C. 项韧带D.黄韧带E.横突间韧带3.在脊柱横断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4.第5 腰骶关节关节面的方位呈(B)A.水平B.冠状C.矢状D.凹面形E.以上均不对5.在椎间盘构造中,含胶原纤维,无软骨基质的结构(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6.椎间盘最外层的环形纤维(C)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前纵韧带E.后纵韧带7.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的结构(B)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8.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A)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9.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D)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D.透明软骨终板E.椎体软骨面.10.三叶形的椎管横断面见于脊柱(D)A.颈段B.胸段C.上腰段D.下腰段E.骶段11.横断层面上呈横卵圆形的脊髓节段(B)A.上颈髓B.下颈髓C.上胸髓D.下胸髓E.腰髓12.横断层面上脊神经后支穿经(D)A.椎管B.椎间孔C.椎间管D.骨纤维孔E.骨纤维管13.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B)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14.在横断层面上呈椭圆形的椎体(A)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5.在横断层面上,颈段椎管前后径的最宽处位于(A)A.寰椎B.枢椎C.第3颈椎D.第5颈椎E.隆椎16.颈椎间盘与相邻椎体高度的比例为(C)A.1∶1B. 1∶2C. 1∶3D. 1∶4E. 1∶517.颈椎间盘的前、后缘高度比例约为(B)A. 1∶1B. 2∶1C. 3∶1D. 4∶1E. 5∶118.棘突呈叠瓦状的椎骨(B)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19.在脊柱正中矢状面上,犹如横置花瓶的椎间盘(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20腰椎管狭窄时,其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比例为.(E)A. 1∶2B. 1∶3C. 1∶4D. 1∶5E. 1∶621.硬膜囊末端以下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D)A.骶神经根B. 尾神经根C.终丝D.终池E.椎内静脉丛22.“猫头鹰征”多出现于脊柱(C)A.颈段B.胸段C.腰段D.骶段E.尾段七、四肢1.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腱居肱骨(A)A.前方B.后方C.外侧D.内侧E.上方2.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呈“C”形从前、后和外侧包绕肩关节的(B)A.胸大肌B.三角肌C.斜方肌D.大圆肌E.肩胛下肌3. 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腋窝内的结构不出现(C)A. 腋动脉B. 腋静脉C. 腋神经D. 腋淋巴结E.臂丛4.在横断层面上,构成腕关节的结构不包括(A)A.尺骨B.桡骨C.手舟骨D.月骨E.三角骨5. 在横断层面上,股骨头位于股骨颈的(B)A.内侧B.前内侧C.后内侧D.前方E.后方第二部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回声 CT值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窗位窗宽部分容积效应周围间隙现象 T1加权像 T2加权像流空效应心包窦血管前间隙主—肺动脉窗隆突下间隙肺段解剖学肺门放射学肺门肝裂椎管侧隐窝二、问答题:1.超声、CT、MRI图片上的黑、白影各代表什么?超声、CT、MRI在医学上的应用原理如何?2.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断层解剖

断层解剖

胸部断层讲义一、胸膜与胸膜腔1.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后者又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及胸膜顶。

2.胸膜腔与胸膜隐窝:后者包括肋膈隐窝和肋纵隔隐窝。

二、肺(一)肺门1. 概念第一肺门:位于肺纵隔面中部之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等出入。

第二肺门:在肺门深部,各肺叶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血管的分支(属支)等出入之处。

影像学上的肺门:为主支气管和肺血管造成的阻光区,其范围比解剖学上的肺门范围要大。

2.范围上界为气管隆嵴,下界为下肺静脉。

左肺动脉为左肺门出现的标志;右肺上叶支气管为右肺门出现的标志,奇静脉弓亦可视为右肺门出现的标志。

3.肺门区的断面特点在于肺血管位于肺门的边缘,左肺动脉高于右肺动脉,右肺上叶支气管高于左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的分支与肺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伴行等。

(二)肺根1.概念(略)2.肺根内各主要结构的位置排列:从前至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和主支气管;从上至下,左肺根依次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右肺根依次为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3.位置左、右上肺静脉平第3肋软骨高度穿心包,开口于左心房后壁上部,下肺静脉平第4肋软骨高度穿心包,开口于左心房后壁下部。

左肺动脉高于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与右肺上叶支气管可出现在同一断层面上。

右主支气管(平第5胸椎高度入右肺门)高于左主支气管(平第6胸椎高度入左肺门)。

4.肺根的毗邻左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等,上方有主动脉弓。

右肺根后方有奇静脉,上方有奇静脉弓,前方有上腔静脉、心包、右心房等。

(三)肺叶1.体表投影斜裂相当于从第3胸椎棘突向前下至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处的斜线。

水平裂相当于右第4肋前部的的水平线,向后至腋中线处与斜裂相交。

2.肺叶在横断面上的识别左肺:斜裂的后方为下叶,斜裂的前方为上叶。

右肺:斜裂的后方为下叶,斜裂与水平裂之间为中叶,水平裂的前方为上叶,斜裂的前方为上叶或中叶。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29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ctional anatomy of lung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1/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2/20
右肺支气管造影正位像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3/20
左肺支气管造影正位像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7/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8/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9/20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组胸部断层解剖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10/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4/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5/20
肺动脉造影正位像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6/20
肺静脉造影正位像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11/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12/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胸部断层解剖
纵隔的断层 纵隔淋巴结 肺的断层
13/20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解剖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