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单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单侧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体会

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体会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规范化的单病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是医护人员针对某一种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医护规范,是一个能够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标准诊疗模式。
我院自2013年1-12月对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年1-12月间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
路径组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3±2.43岁,单侧18例,双侧8例;常规组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2.61岁,单侧19例,双侧7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路径纳入条件:我们根据卫生部2009版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①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② 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且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③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
④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护理措施:2.1、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医学模式,按常规医嘱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护理。
2.2、路径组采用卫生部2009版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要求,按时、按程序进行治疗、护理。
具体做法:①成立管理。
我们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为成员的临床路径小组,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诊疗活动,在患者出院时对临床路径的病历进行路径评估;②路径管理落实。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手术治疗(ICD-9-CM-3:38.5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5.除外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天。
7-10(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腰麻、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喉罩)。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八)术后住院恢复5-7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自粘绷带、弹力绷带、带尾纱布等(九)出院标准。
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直弛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一、下肢静脉直弛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下肢静脉直弛(ICD-10:I83)止脚术治疗(ICD-9-CM-3:38.59)(两)诊疗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中科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明隐的临床症状:肢体重重感、累力、胀痛、瘙痒等.2.典型体征:静脉迂直扩弛、色素重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软化、溃疡等.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齐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4.血管乌色多普勒超声查看或者下肢静脉制影查看精确.(三)治疗规划的采用.根据《临床诊疗指北-中科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脚术:大隐静脉或者小隐静脉下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2.脚术办法:根据小腿静脉直弛的范畴战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采用直弛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关锁仄分歧脚术办法.(四)尺度住院日为7-10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ICD-10:I83下肢静脉直弛徐病编码.2.当患者共时具备其余徐病诊疗,但是正在住院功夫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效率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路径.(六)术前准备2-3天.1.必须查看的名目:(1)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量、凝血功能、熏染性徐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乌色B超.2.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下肢静脉制影、超声心动图战肺功能查看.(七)采用用药.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并分离患者的病情决断抗菌药物的采用,可采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防止性用药时间为1-2 天.(八)脚术日为进院第3-5天.1.麻醒办法:硬膜中麻醒、硬膜中蛛网膜下腔共同阻滞麻醒或者腰麻.2.术中用药:麻醒惯例用药、术后镇痛用药.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回复5-7天.1.必须复查的查看名目:根据患者简直情况而定.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可采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十)出院尺度.1.患者体温仄常,伤心无熏染迹象,能仄常下床活动.2.不需要住院处理的并收症.(十一)变同及本果分解.1.宽重前提徐病大概对于脚术制成效率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少.2.术后出现伤心熏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产死等并收症时,住院回复时间相映延少.两、下肢静脉直弛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下肢静脉直弛(ICD-10:I83)止脚术治疗(ICD-9-CM-3:38.5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尺度住院日:7-10天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ICD-10:K80.0)止启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两)诊疗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一般中科分册》(群众卫死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世界下等书籍院课本《中科教》(群众卫死出版社,2008年,第7版).1.症状:胆绞痛或者上背部隐痛、收热、奇我有黄疸.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3.辅帮查看:B超、CT或者MR猜疑或者提示胆囊结石.4.真验室查看:血惯例查看隐现黑细胞总数降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下,奇睹血浑总胆黑素及分离胆黑素删下,血浑转氨酶战碱性磷酸酶降下.(三)治疗规划的采用.根据《临床诊疗指北-一般中科分册》(群众卫死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世界下等书籍院课本《中科教》(群众卫死出版社,2008年,第7版).胆囊切除术.(四)尺度住院日为≤7天.(五)加进路径尺度.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2.当患者合并其余徐病,但是住院功夫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效率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路径.(六)精确诊疗及进院惯例查看≤2天.1.必须的查看名目:(1)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量、凝血功能、熏染性徐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背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仄片.2.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的查看:血气分解、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背部CT等.(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采用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修议使用第两代头孢菌素,有反复熏染史者可选头孢直紧或者头孢哌酮或者头孢哌酮/舒巴坦;精确熏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考查截止安排抗菌药物.2.正在赋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大概留与相关标本支培植,获病本菌后举止药敏考查,动做安排用药的依据.有脚术指征者应举止中科处理,并于脚术历程中支集病变部位标本干细菌培植及药敏考查.3.尽早启初抗菌药物的体味治疗.体味治疗需采用能覆盖肠讲革兰阳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战坚强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普遍宜用至体温仄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八)脚术日为进院≤3天.1.麻醒办法:气管插管齐身麻醒或者硬膜中麻醒.2.脚术办法:启背胆囊切除术.3.术中用药:麻醒惯例用药.4.输血:根据术前血黑蛋黑情景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5.病理教查看:切除标本解剖后做病理教查看,需要时止术中冰冻病理教查看.(九)术后住院回复3-4天.1.必须复查的查看名目:血惯例、肝肾功能、电解量.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卫医收〔2004〕285号)真止.如有继收熏染征象,尽早启初抗菌药物的体味治疗.体味治疗需采用能覆盖肠讲革兰阳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战坚强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3.周到瞅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收症,并做相映处理.4.术后饮食指挥.(十)出院尺度.1.普遍情景佳,体温仄常,无明隐背痛.2.回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2.真验室查看基础仄常.3.切心愈合良佳:引流管革除,伤心无熏染,无皮下积液(或者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十一)变同及本果分解.1.术前合并其余前提徐病效率脚术的患者,需要举止相关的诊疗战治疗.2.分歧意脚术患者,退出本路径.3.术中创制肝胆管结石战/或者炎症、胆管癌、肝癌,则加进相映路径.4.有并收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进相映路径.两、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ICD-10: K)止启背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尺度住院日:≤7天。
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路径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规范【住院第1日】1.常规护理。
2.病房应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新鲜洁净,每日通风1~2次,温度18~22°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3.常规安全防护教育和健康指导。
4.按医嘱口服马粟种子提取物等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每2~3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用药后反应,积极处理并发症。
(1)血栓性静脉炎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一般给予抗生素及局部热敷治疗,同时抬高患肢。
(2)有溃疡和湿疹的病人,应抬高患肢,保护创面,必要时予50%硫酸镁溶液热敷。
(3)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应抬高患肢,通知医生局部予以加压包扎,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
【住院第2日】1.每2~3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用药后反应,积极处理并发症。
2.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3.根据医嘱正确采集标本,进行相关检查。
4.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处置。
5.落实相关化验、检查结果回报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手术第1日】1.每2~3小时巡视病人,观察用药后反应,积极处理并发症。
2.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3.指导病人联系床上排尿,创造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请病人平卧于床上,身体放松,妥善放置便器,指导病人稍加用力以顺利排尿。
4.相关手术常规准备和指导。
5.做好心理护理及协助生活护理。
【手术当日【】一、送手术前1.术晨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过高、女性月经来潮等情况均应及时报告医生,一确定是否延期手术。
2.修剪指(趾)甲、剃胡须,女性病人勿化妆及涂染指(趾)甲等。
协助病人洗漱,不允许化妆,长发扎起,去下义齿、项链、耳钉、手链、发夹等物品,并交给家属妥善保管。
3.术区皮肤准备(范围:上至脐水平,下至患肢组别,包括会阴部)后,更换清洁病员服。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二、下肢静脉曲张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䘲⭘ሩ䊑˖ㅜа䇺ᯝѪл㛒䶉㜹ᴢᕐ˄,&'˖,˅
㹼ᵟ⋫⯇˄,&'&0˖˅
ᛓ㘵ဃ˖
ᙗ࡛˖ ᒤ喴˖ 䰘䇺ਧ˖
տ䲒ᰕᵏ˖ ᒤ ᴸ ᰕ ࠪ䲒ᰕᵏ˖ ᒤ ᴸ
տ䲒ਧ˖ ᰕ ḷ߶տ䲒ᰕ˖ཙ
ᰬ䰪
༽ᐛ֒
ƶ у、५ᐸ䰘䇺⯵ㆋḕ˗
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 时间为1-2天。
(八 ) 手 术 日 为 入 院 第 1 天 。 1. 麻醉方式:全 麻、硬 膜 外 麻 醉、硬 膜 外 蛛 网 膜 下 腔 联 合 阻滞麻醉或腰麻、局麻。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九 ) 术 后 住 院 恢 复 1 天 。 患者术后即安排在麻醉复苏室苏醒,麻醉医师和复苏室责任 护士根据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符合标准者转专科病房恢复。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 2. 根据患者 具 体 情 况 可 选 项 目:D -D 二 聚 体、下 肢 静 脉 彩超 2. 术后用药:按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卫办 医发 〔2015〕43 号) 执 行,合 理 选 用 抗 菌 药 物,可 选 用 革 兰 氏 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3. 必要时应用止呕、镇痛药物。 4. 必要时术后抗凝治疗一周,应用静脉活性药物两周。 (十 ) 出 院 标 准 。 1. 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3. 出院评估。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依据 PADS 评分
2. 手术方式:根 据 小 腿 静 脉 曲 张 的 范 围 和 程 度 以 及 患 者 意 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 凝/激 光 闭 锁/点 状 剥脱/硬化剂治疗等不同手术方式。
【实用资料】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PPT

住院第2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术前准备及评估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书写 • 根据体检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讨论制订手术方案 • 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用品同意书、输血同意书
等文件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住院第2天
• 长期医嘱: •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普食 • 陪伴一人 •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 健康教育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必要的会诊意见及处理 • 明日准备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下行 •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烧灼术 • ◎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 • 术前禁食水 • 术区备皮 • 术区标记 • 一次性导尿包(必要时) • 准备术中所需医疗器材,如弹力绷带、止血胶等
住院第3天 (手术日)
• 手术 • 完成手术记录 • 书写术后病程记录 • 书写上级医师查房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住院第3天
(手术日)
长期医嘱: • 今日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或腔内激光
烧灼术 • ◎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环缝/刨吸/电凝/激光闭锁治疗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6小时后普食 • 心电监测及吸氧(视病情决定) • 陪伴一人 •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 健康教育 • 抬高患肢30度 • 观察患肢血运 • 留置尿管及会阴护理(如安置尿管)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 5000U IH Q12h抗凝 •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 红花 20ml ivgtt qd或丹参川芎嗪15ml ivgtt qd 活血(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一、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
烧灼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静脉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下肢静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
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不同意手术患者,退出本路径。
3.术中发现肝胆管结石和/或炎症、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入相应路径。
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ICD-9-CM-3:51.2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