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李艳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11)摘要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布朗为代表的庄园园林和以钱伯斯为代表的图画式园林。

这个时期植物造景上崇尚疏林草地、树丛、牧场式田园风光。

对于目前久居城市的现代人,自然式风景园林已成为重返自然的捷径,为目前自然式公园、风景林、游园等的营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自然;园林;植物造景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4-07443-01 18世纪,英国随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人们开始感到自然的简单美丽和真实,而法国园林却过于呆板、豪华、生硬。

人们对代表绝对皇权的法国规则式园林的排斥,引导了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英国人渴望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地形、民族精神的本土风格园林,设计田园式园林成为真正道德规范的标志。

H orace W alpole 在他的著作《现代风格园林史》中写到,“诗歌、绘画和园林或者说景观科学根据人的品位而被视为装点自然的三个新宠”。

地形起伏、翠峦、薄雾、灰色天空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园林巧夺天工。

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形成于18世纪中叶,大盛于下半叶。

造园艺术在18世纪下半叶成了英国的代表性艺术,并且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影响,完全取代了古典主义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其影响力可以与法国勒・诺特式园林相媲美。

1 自然风景园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布朗为代表的庄园园林时期和以钱伯斯为代表的图画式园林时期。

布朗在自然风景园中创造了气派很大的英雄史诗般的风格,宏大、庄严、简洁、开阔、明朗,堪称大手笔。

他擅长改建自然风景园,去掉围墙,拆去规则式台层,恢复天然的缓坡草地,大片随坡起伏的草地是园林的主体,一直伸展到主建筑的墙根;将规则式水池、水渠恢复成自然式湖岸,水渠上的堤坝建成自然式的瀑布,岸边为曲线流畅,半缓的流线形园路,如经布朗改造的查兹沃斯风景园、布伦海姆风景园、斯陀园等。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是指一切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的观赏功能,可以美化景观的植物材料。

它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不仅指观花植物,也指观果、观叶、观干、观茎、观姿、观形植物等。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以园林植物为基本素材而创造的。

“植物造景”的概念,在众多的文献综述中,说法较为一致,现总结如下。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具体来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并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

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景观空间,构成优美的园林风景。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植物造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一、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一)日本园林中的植物材料多数日本庭园里的植物配置常绿树,花木稀少。

近代日本庭园,对植物配置追求简单而不繁杂,要有含蓄而不是显露,要朴实而不是华丽,要终年好景常在而不是过分突出季节变化,叶的色彩逐渐变换而不是落叶树那样骤然变叶形和叶色。

但也有例外,槭树、吊钟花、冬青等,在庭园中是常见的树种,因为槭树有着丰富的叶品种,吊钟花不公开花细美而且主要是为了欣赏它的秋色叶,锯缘冬青主要是观赏它的在落叶后的红色浆果。

受欢迎,庭园不可或缺,而且常加以整形而具有特殊风格。

姿态优美的松常安置在主要地住成为构图中心。

在泷口有乔木格灌木丛的配置,部分遮掩瀑布以增进深度感。

多采用槭树,可使其枝条伸出到瀑布前,如似在随跌下的水一般,从而冲破瀑布的单调,但既不可把瀑布全遮雠,也不可掩住了瀑布本身的美景部分。

在石类笼旁一般植日本榧、松、柯树,用枝叶半遮光线,在池后边植槭树、落霜红以便有倒影。

桥侧植柳、枫、槭树类,以便用枝叶部分遮掩桥身。

花木类种植在远眺处,中间为开旷地,以欣赏盛花时的整体效果。

大叶的棕榈及芭蕉常种植屋旁以便欣赏雨声,绿篱用的是耐火种类栎树、银杏、皂荚、桃叶珊瑚。

在日本庭园里,成丛的种植往往采取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等方式。

丛植中的各株间距要使人们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全丛的条株树木。

在池畔的树,有的不宜生长过高,不然会影响到湖边赏月。

树丛本身不宜过密而影响通风,或不利于地形起伏的显出,也不宜过于稀疏导致树间关联中断。

多株树或每个树丛不仅本身应是优美的,而且要使全园增色。

这一丛对另一丛要难相互平衡,这个空间和另个空间相接。

直线和弧线相连,空间和线条产生韵律等。

总之要求多样中的统一。

(一)意大利园林中材料意大利境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丘陵占80%。

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闷热,而山丘上凉爽,这一地理地形气候特点构成了意大利的传统园林――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中的植物运用也是适应其避暑功能要求的。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北美和欧亚植物形成的北美草原草甸景观
湿地设计
新修建的三角形池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几百米的防护栅栏用于保护新生的植物
雨水园
雨水花园种植了大量耐水湿植物,可以暂时容纳雨水,平衡 池塘和湿地的水位,如果水量过大,雨水将溢到河里。
利亚河河段
所在的场地约占整个下利亚山谷振兴区总面积的1/5,两侧分 布着2km长的利亚河河段。 河流和运河形成郁郁葱葱的低层核心景观 通过广泛种植橡木、白蜡、柳树、桦木、榛子、冬青、李树 和山楂来改善野生动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南园
北美草原草甸
南园中还包含了由四个花园组成的时间序列设计。四个花园所代表的地 区有:西欧地区,包括地中海和小亚细亚,以典型植物反映公元14世纪 左右风格;温带的美洲地区,以草地与林地结合反映公元16~18世纪的 风格为主;南半球地区,主要以反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南非为主; 温带亚洲地区,尤其以山地中国、日本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其气候与 英国相似,用来反映20世纪左右的风格。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地理位置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后改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 位于伦敦东部郊区的下利亚山谷,与斯特拉特福德市相邻, 占地面积超过230h㎡,两侧分布着2千米长的下利亚河河段。
公园四周各级道路分布合理,交通便利,北面与哈尼克 尼沼泽贯通,西面衔接维多利亚公园,而南面则与绿道串联, 形成一个大型的绿色网络。加上大面积的永久性林地,这些 为人们和野生动物创造了优越的公共空间和栖息地。
“奥林匹克公园”与城市发展的交融与互动使其所在片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地优化,此种循环 模式基于特定的基地选址。伦敦奥体公园,实际上其基地是一个被污染的工业废弃地。所以,除 了社区生长之外,其生命周期循环中还包含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清洁和修复土地,让它回归自然, 成为一个新的社区公园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情况1.1古典园林的设计方式及发展过程西方古典园林的功能极为丰富,包括生产功能、遮荫功能、游乐功能、赏玩功能、装饰观赏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环境生态平衡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因此,设计者需要将自然引入庭院,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程度及环境的活力,并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蒸腾作用及遮荫效果,调节局部的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吸收热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逐渐代替了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制作的园林建筑、墙体或者砖石建筑的室外空间逐渐减少,植物景观数量增加,也属于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

如果庭院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适当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包括水果、蔬菜、鲜花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功能。

现代西方园林修剪技术逐渐的进步与发展,也明显地体现出了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

园林景观的各种功能设计逐渐完善,展现出了设计者对于美学的.理解。

在空间组织方面,灵活地将各种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包括列植、间植等,创新设计手法对于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幽深小径等道路实施改进措施,强化遮荫功能,调节小气候。

1.2西方现代的园林设计发展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相较传统有了较大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及现代园林。

在该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景观功能要求不断出现变化,使得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在传统园林的基本功能上,有衍生出了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更加突出乡土特征的植物、归化植物,其生境景观等元素构成的自然景色。

设计者会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置自然保护区域,其中的植物则是具有当地特色且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印象,包括沼泽、荒野、草原等自然景观,构造生态型园林。

该园林植物设计方式被许多国家的设计师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包括草原风格浓郁的林肯纪念园,即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植物逐渐生长稳定,各类草原植物均会得到一定的生长空间,且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养护工作,成本较低。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摘要: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本文回顾西方古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深入探讨西方古今云林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与功能的变化,并对中国传统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对当前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以促进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更好地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实现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

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

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

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

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

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

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

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

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

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The Butchart Gardens植物造景分析

The Butchart Gardens植物造景分析
玫瑰园,园地宽广,玫瑰品类繁多,花团锦族, 锦绣天成。除此之外,布查特花园尚有温室花房,里 面布满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 “水舞”喷泉,亦为园内胜景,夜间彩色灯光与群花 相辉映,喷泉的水花,竟能合音乐节拍和灯光闪动起 舞,故有“水舞”之名。
玫瑰花园
利用藤本植物 攀爬遮掩突兀的垂 直岩壁,驳岸在多 种花卉组成的花丛 中点缀颜色鲜亮出 挑的郁金香,点缀 在喷泉水池边,使 得整个景观鲜活动 人。
植物配置的时间探究
花园植物配置的季相分析
春季Spring 超过二十五万株的黄水仙和郁金香恭候您的到来。各种杜鹃和花木也都 竞相绽放。此时园中充满了春天的烂漫色彩和芬芳气息。
夏季Summer 玫瑰园中大约二百五十种玫瑰为游客带来了缤纷的色彩、精致的造型和诱人的花 香。每年更新的花卉遍布全园,令人眩目。
植物配置的空间探究
花园空间探究
日本花园 布查特花园占地12 公顷,分 4 个大区。 一为新境花园 二为意大利式花园 三为日本式花园 四为玫瑰园 除此之外,布查特花园尚有 温室花房,“水舞”喷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 劳动力缺乏,无人管理的布查特 花园日渐荒芜。大战结束后,布 查特的儿女承担了管理和整修花 园的任务,使布查特花园重新赢 得声誉,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园之一。
利用花卉,观赏草,绿篱, 攀缘植物,乔木塑造层次感很 强的植物景观。利用石块砌成 的台基层层而上,分割空间。
五.其他区域
供游人休息的 区域。园内处处有 造型多样的椅子供 游人坐下休息和观 赏,但为了维护并 呈现花园典雅的气 氛,所有的花卉都 没有挂牌作文字说 明,对于任何有关 园艺的问题,花园 有“园艺咨询中 心”,里面的工作 人员都很乐意为游 客解说。据说这也 是布查德夫人的创 意,她是想保持自 然的气氛,让人们 轻松地欣赏。

园林设计 第一章 第三节 国内外植物造景的发展

园林设计 第一章 第三节   国内外植物造景的发展

Acanthus 刺老鼠勒
番红花
油橄榄
油橄榄
欧1. Acanthus spinosa(acanthus)刺老鼠勒 2. Buxus spp. (boxwood)黄杨 3. Citrus spp. (lemon)柠檬 4. Cupressus sempervirens (cypress)地中海柏木 5. Hedera helix (ivy)洋常春藤 6. Laurus nobilis (bay laurel)月桂 7. Lavandula spp. (lavender)薰衣草 8. Mentha spp. (mint)薄荷 9. Myrtus communis (myrtle)香桃木 10. Olea europaca (olive)油橄榄 11. Pinus pineas (tone pine)意大利伞松
欧 洲 矮 棕
纸莎草
海枣
蓝睡莲
2、希腊文化中有意义的植物
Acanthus spinosa(acanthus)刺老鼠勒 Crocus sativns(saffron crocus)番红花 Hedera helixivy洋常春藤 Laurus nobilis(bay laurel)月桂 Myrtus communis(myrtle)香桃木 Olea europaea(olive)油橄榄 Platanus orientalissy(camore)三球悬铃木 Punica granatun(pomegranate)石榴 Taxus baccata(yew)欧洲红豆杉
4、植物造景的外沿不断拓展,渗入到国士规划中。 很多已经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 ①首先考虑保护自然植被; ②有目的地规划和栽植了大片绿带(Green Belt),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再在城镇附近及中心,重点美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

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

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

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

”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

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

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

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

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

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

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

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

”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物景观设计》( Planting the landscape)专著中系统地回顾了植物造景的历史、对植物造景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植物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丰富外部空间设计。

她认为风景园林设计的词汇主要有两大类:由植物材料形成的软质景观和由园林建筑及其它景观小品构成的硬质景观。

植物景观设计与其它艺术设计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是最具有动态的艺术形式。

植物造景的关键在于将植物元素合理地搭配,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她提出了植物造景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线条、外形、群植、质感、色彩。

英国风景园林师Brian Clouston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指出园林植物生态种植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

保存性强调的是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完善,人类是唯一具有改变其生存环境的物种,具备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能力。

而人类又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生存。

因此,保持自然界的长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风景园林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最重要的层面。

观赏性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有别于其它绿化的显著性特征,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

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形成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形式多样的前提。

经济性体现在对于人工绿化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上。

他还强调了乡土植物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季节变化所形成的真实的季相景观,乡土植物对当地自然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世界景观趋同的时代,乡土植物是体现地方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层面。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运动的诞生,生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和凝聚,保存和过程占据了统治地位”。

受景观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 1920~2001)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影响,植物造景开始更多地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又重新得到重视,玛莎·舒瓦茨(MarthaSchwartz,1950~)的“城堡”广场、G. Clement和A.provost等人的巴黎雪铁龙公园的植物造景明显具有了更多文化的意味。

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植物造景的创作和研究上也反映出更多“综合”的倾向。

如《Planting Design:A Manualof Theory and Practice》,《Landscape Design With Plants》,《Planting the Landscape》等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功能、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