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多面体课件,弹簧秤12组,轻环,橡皮筋,直尺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法)一个物体可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中力学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

同学们能不能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的物体呢?(对同学们举的例子给于表扬与鼓励)(创设情景)1.空中静止的杂技运动员2.高层建筑3.匀速行驶的汽车4.静止的坦克请同学们思考上述物体在咱们学过的运动学角度分别处于什么状态?他们是不是不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平衡状态呢?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b: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结论,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a两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条件的分析(通过习题分析论证达到目的)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取g=9.8N/kg)。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

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2.新课教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

(区分平动,转动)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

若仅是v=0,a<>0 ,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C.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受力状态联系。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科版必修1教案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科版必修1教案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科版必修1教案学习目标•了解共点力及其特点;•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共点力的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1.共点力的特点–共点力是指多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点,其合力在该点处。

–共点力有方向和大小之分,通常用箭头表示。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只需考虑它们在该点处的合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

–分力:一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结果。

–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等方法求得。

3.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在恒定速度运动或静止时,其合外力为零。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合外力也为零。

–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的情况。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引入共点力的概念,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共点力的情况,例如悬挂物体等等。

2.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围绕共点力展开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讲解共点力的特点和作用–通过物理实验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特点和作用。

4.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5.演练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练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6.定义物体的平衡状态–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引入物体的平衡状态。

7.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以物体平衡状态为例,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8.演练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练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讲解了共点力的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演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

必修物理知识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共点力的定义、特点和法则,掌握常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明确静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学习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如何绘制受力分析图。

二、教学重点1.共点力与物体平衡状态的关系,如何确定各个力和力的方向。

2.利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1.对于连杆、斜面等复杂结构的受力分析。

2.如何准确绘制受力分析图,以及如何判断平衡状态。

四、教学过程1.认知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物体静止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力学平衡的概念,以及物体平衡的基本条件。

并通过图示介绍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共点力的特点,描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并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力的方向。

引入平衡条件,通过平衡条件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3.教案实践(30分钟)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绘制受力分析图来求解问题,讲解如何确定各个力的方向,如何应用平衡条件等知识点。

4.归纳总结(10分钟)在讲解完实际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共点力和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践,总结共点力、受力分析图、平衡条件等知识点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相关实验设备。

六、教学评估本次授课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实例分析,收集、分析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及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和反馈。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通过对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更容易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位置教案

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位置教案

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共点力对物体的作用,学会计算共点力;
2.掌握物体的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
3.设计实验验证计算结果。

二、教学内容:
1.共点力的作用及计算方法
2.物体的平衡位置计算方法
3.平衡位置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三、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分组安排实验的任务。

2.导入,介绍共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3.示范计算共点力,提供练习。

4.讲解物体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并在黑板上给出实例解析,进行学生练习。

5.开展实验设计,安排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6.分析统计实验结果,并且与计算结论进行对比,讨论计算和实验有何差别。

7.总结讲解计算方法及实验设计。

四、教学手段:
1.黑板课堂:在黑板上演示并解答学生问题。

2.实验室:在实验室进行物体的平衡实验。

五、教学评估:
1.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学生对共点力及平衡位置计算理解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1.实验时间及数据的可靠性;
2.计算方法的简易化介绍。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基础力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掌握:1.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3.了解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了解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1.探究力的三个方面:作用力、受力对象以及作用力与受力对象之间的关系。

2.定义共点力的概念。

3.分析共点力的特点。

4.通过实验,体验共点力的特点与规律。

第二节:静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1.定义静力平衡的概念。

2.掌握平衡力的概念。

3.学习应力分析图的绘制方法。

4.通过举一些实例,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处于静力平衡的方法。

第三节:其它力引起的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1.了解平衡失稳的基本概念。

2.探究平衡失稳的原因。

3.学习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失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

2.问题驱动型教学。

3.课堂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4.复合型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

2.教师观察评价。

3.学习感受反馈。

4.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评价。

六、教学意义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下基础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深入研究结构力学、力学分析、工程结构设计等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2.基础力学中的共点力和静力平衡课程内容,也是体现工程力学之本、讲求工程技术之实用的典型。

3.完整的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以凸显共点力和静力平衡的重要性。

2.每节课先进行复习,再展开新的教学内容。

3.教学交互性要增加,非单向讲解,而是要与学生多进行互动。

四、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

2.问题驱动型教学。

3.课堂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4.复合型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

2.教师观察评价。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课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1节)授课人鲜雪梅教学技能新课导入、课堂展示、结束技能时间2016.5学情分析知识基础:认识了各种力,掌握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牛顿运动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认知基础:对平衡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对一些物体是否处于平衡态进行判断。

不足之处: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面对主动地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归纳验证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导入【T】上课!(停顿)同学们好,请坐!【T】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几幅图片(简单介绍图片)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相似之处没有?【T】很好。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可以处于多种状态,他可以是静止的,可以是运动的,又或者匀速运动的。

而有一种状态比较特殊,我们来观察一个视频【T】同学们,视频中的羽毛起了什么作用?【T】回答的很好,平衡作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词,平衡。

那么什么是平衡状态【S】预备【S】他们都是静止的【S】平衡作用集中注意力,组织教学新课导入呢?而为什么视频中一根轻轻的羽毛竟能有如此大的功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就会明白视频中的羽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刚好合适。

请同学们翻到书95页。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片段【T】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共点力的概念,什么是共点力?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一下?【T】很好,请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课件详细信息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课件详细信息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会运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 教学内容:(1)共点力的概念及特点。

(2)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4)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

(5)平衡条件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合成与分解方法。

(2)采用演示法,展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2)实物模型,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

(3)动画演示,形象展示共点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力、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2)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共点力有哪些特点?2. 讲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讲解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2)讲解共点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分解。

3. 演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1)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

(2)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平衡条件的含义。

4. 讲解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的建立:(1)讲解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力的图示、受力分析图。

(2)讲解平衡方程的建立:合外力为零、正交分解法。

5. 平衡条件的应用:(1)举例说明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 练习题:(1)判断题: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共点力的特点?2. 作业:(1)绘制一个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通过探究性实验达到目的)
三.实验探究 :
1.器材
a 学生自制的带有角度标志的坐标纸
b 长木板 12 组,每组弹簧秤 2 个
橡皮筋 丝线 轻

2.探究过程
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通过丝线挂到轻环上,分别向三
个方向拉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就表示
F1=10N ,
而保持其余四个力不变,剩下这四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五、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 F 合= 0;
六、作业 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 F1、 F2、F3 、F4 、F5 的作用,处于平平衡。 1:如果将 F3 撤去,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 F1 、F2 、F4、F5 的合力是 多大?方向如何? 2:如果将 F2、 F5 两个力撤去,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 F1 、F3 、F4 的合力在什么范围内? 七、板书设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结论,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 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 即: F 合 = 0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a 两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平衡条件的分析(通过习题分析论证达到目的) 质量为 2 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取 g=9.8N/kg )。 1)受到哪几个力作用? 2)能称之为平衡吗? 3)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结论: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一直线上, 它们的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 b. 三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实验与探究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 力为零。
即: F 合 = 0 四、应用: 1. 长方体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木块对斜面的作用力的方向为 ()
A、沿斜面向下 B、垂直斜面向下
C、沿斜面向上
D、竖直向下
θ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F4
F1 F5
F3 F2
2、 如图所示,物体在五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如果撤去力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 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多面体课件,弹簧秤 12 组,轻环,橡皮筋,直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法 )
F1,F2,F3 的大小
状态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小环的圆心要与大圆圆
心重合,切处于静止
b:请同学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求出任意两力的合力。
c:将这个合力与另一个力进行比较。
d:请几位同学说明作图得到的结果,完成表格
编组
A
B
C
D
F1 与 F2 的夹角

F1
60°
90°
120 °°
F2
F1 与 F2 的合力
F3
F1 与 F2 的合力 与 F3 的关系 结论: 1: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上。 2: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c.三个以上(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逻辑推理 ) 结论:其中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反向,作用在共一条直线 上,它们的合力为零。 3、总结: 两个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一直线上,它们的合 力为零 .(二力平衡 三个力平衡: 1: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直线上。 2: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多个力平衡:其中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反向,作用在共一 条直线上,它们的合力为零。
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
二、新课教学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 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b: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 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 那么, 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 处于平衡状态呢? 结论,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 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可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 其中力学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 而且很有实际意义。同学们能不能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处于不同的运动状 态的物体呢?(对同学们举的例子给于表扬与鼓励)
(创设情景) 1.空中静止的杂技运动员 2.高层建筑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匀速行驶的汽车 4.静止的坦克
请同学们思考上述物体在咱们学过的运动学角度分别处于什么状 态?他们是不是不是咱们今天要学的平衡状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