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上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情感和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从事或有兴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一、经验1. 学科基础扎实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跨学科的知识,包括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

只有在学科基础扎实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的各个方面。

2. 多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备经验之一,只有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特点,才能够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地调研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与当地人的联系和信任,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资料。

3. 深入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背后是丰富的民族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4. 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音乐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还涉及到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二、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收集和整理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和信息。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

2. 语言学习语言是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桥梁,因此研究者需要学习相关民族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信息。

语言学习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歌词和内涵,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发展过程。

从古至今,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情感,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介绍各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民族音乐对于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古代的民族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代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乐器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用鼓和铜器来表达欢乐和庆祝,用箫和琵琶来表达悲伤和思考。

古代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等地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例如中国的古琴、印度的坎巴等。

古代的民族音乐也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比如印度的印度教音乐和佛教音乐,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音乐等。

宗教音乐在古代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民族信仰的表达方式,还是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现代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音乐欣赏观念发生了变化,民族音乐也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发展趋势。

现代的民族音乐不仅包括古老的传统音乐,还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和国际音乐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形式。

现代的民族音乐在乐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改变,诸如西方乐器、现代电子乐器等也逐渐被应用到民族音乐中,使得民族音乐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现代的民族音乐也融合了各种风格和元素,比如摇滚、流行、爵士等,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例如中国的民谣音乐、非洲的世界音乐等。

现代民族音乐还受到了文化产业和全球化的影响,民族音乐从传统的舞台演出向世界舞台扩展,成为了全球音乐产业的一部分。

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和文化交流,例如各国的民族音乐节、音乐展览等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各国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以及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学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探索和保护民族音乐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经验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浅析。

一、经验方面1. 实地调研:民族音乐来自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因此要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必须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与当地音乐家、民间艺人的交流,学习其演奏技巧、创作手法以及音乐传承方式,并亲身体验其音乐表演活动,才能真正把握其音乐的特质。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走访和采访的方式,了解当地音乐的现状、传承情况以及音乐家的生活状态,从而探索音乐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关系。

3. 录音和记录:民族音乐往往以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因此及时录音和记录是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

通过录音和记录,可以留住音乐的原声,同时也可以将音乐的细节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方法方面1. 文献研究:通过对民族音乐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研究,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音乐形式以及文化内涵。

这些文献可以是书籍、文章、专题报告等,也可以是民族音乐家的自传和传记。

2.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形式,找出其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揭示民族音乐的普遍性和个性特征。

比较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

3. 音乐分析:音乐分析是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揭示民族音乐的内在结构和表达方式。

音乐分析还可以从理论角度解释音乐的演变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4. 社会学研究:民族音乐与当地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音乐在当地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揭示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借助实地调研、田野调查、录音和记录等经验手段,同时也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音乐分析和社会学研究等方法,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和保护民族音乐。

浅析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浅析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浅析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摘要:民族音乐学,英文ethnomusicology,是指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

属于音乐学的一个门类,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密切。

原称比较音乐学,又称乐人类学,但其内涵及着重点则略有不同。

包括调查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特征;探讨这些音乐与地理、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的联系;编写民族音乐志或地区音乐志,从中得出若干与音乐有关的结论等。

此外,比较乐器学、比较音乐史等均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课题。

民族音乐学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民间群体如何使用音乐达到自己的目的,其音乐风格和曲目、音乐行为以及关于音乐本质和功能的思想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主要有三种研究,即:农村民间音乐(主要是欧洲的)被带到城市后的命运;以及流行音乐体裁从其他现存的音乐风格和体裁的结合中的确立。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发展一、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总的方法概括起来包括实证性和思辨性两类。

大体分为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研究资料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工作内容除现场的记谱、录音、摄像外,还包括调查、收集、记录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其中也包括调查研究音乐与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探明演唱、演奏者的音乐意识以及他们使用的音乐用语的含义等。

后一阶段为实验室和案头工作。

它包括:将收集到的音响资料进行准确的记谱;为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用音高测定器或记谱器等仪器进行测定和记谱;从音乐表现形态的各个方面,如从音体系、曲式结构、唱奏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成民族音乐志。

二、发展历程亚洲和欧洲都很早就开始研究民族音乐。

但是作为一门科学──音乐民族学的开端,一般都以19世纪末英国的A.J.埃利斯发表的论文《论各民族的音阶》(1885)为标志。

他建议在对各民族的音体系(主要是音阶)的比较研究中采用音分标记法,从而为音的科学的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一、历史研究方法在民族音乐研究中,历史研究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对民族音乐历史的梳理,可以了解其起源、流传、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加深对其文化特征的认识。

对于某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历史研究方法更能提供有力的佐证。

例如,对于一些传统的音乐形式,如藏戏、蒙古民歌等,其起源历史常常被引用为证明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凭据。

而在对某些音乐作品等单一对象进行研究时,也要对其所属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制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二、视觉与听觉观察方法视觉与听觉观察方法是民族音乐研究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直接观察、聆听音乐表演来了解其特色和内涵,可以获取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在视觉方面,观察音乐表演的演奏者的动作、神态、服装等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在听觉方面,通过仔细聆听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和器乐的演奏等,可以对歌曲的结构、音调及副歌等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洞察其内在的文化因素和表现形式。

三、实践方法实践方法是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实际体验、演奏或歌唱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创作中的技巧与风格。

同时,实践方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掌握音乐制作、演奏技巧和传统表演方式等,从而深入了解和探究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与历史渊源。

综上所述,历史研究、视觉与听觉观察和实践方法都是民族音乐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来推动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传承,使我们更加深入贴近民族音乐的精髓,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从而更加优美地诠释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1. 多样性的考虑民族音乐学研究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分析,还需要考虑音乐与其所在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关联。

不同民族音乐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在同一民族内也会有较大的多样性。

因此,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需要有较为细致的区分。

首先,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同时也要分析歌词、歌唱形式等民族音乐独有的特点;其次,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也要认真研究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传承、历史渊源和地域特征。

2.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与技能。

除了音乐学本身的分析方法外,也需要有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针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研究,需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青藏高原地区涉及到的藏族音乐研究中,需要运用人类学的观察、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其宗教、文化、民俗等方面;而在亚洲地区涉及到的经典音乐研究中,需要用到音乐历史的研究方法,以了解音乐形式、演奏技巧、乐器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3. 注意比较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需要注意不同音乐之间的比较与研究。

通过比较风格、演奏技巧、乐器、歌词内容、文化传承等方面,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异同,并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同时,在介绍民族音乐时,也需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适当的诠释,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

4. 注意跨学科合作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支撑。

因此,在研究中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跨学科合作,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和资料。

例如,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需要联合专业的音乐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等。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启发,提高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有细致的比较与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能,并需要注意跨学科的合作。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与研究。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以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其所在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实施研究,民族音乐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

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首先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

这包括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走入实际的民族音乐场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得研究材料。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民族音乐所在的地方,与当地的音乐家、民众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对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对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进行音乐学分析,探讨其中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

这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民族音乐专著和各种音乐记录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从中发现关于民族音乐的新问题和新的研究视角。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探讨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各个音乐的差异和共性;通过理论探讨,可以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或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是多样而丰富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开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以及运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生活,反映了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对于研究民族音乐,不仅要了解其音乐本身,还需要深入了解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习俗风情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既要注重音乐本身的特点,又要注重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全面把握民族音乐的研究对象。

一、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民族地区,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和爱好者交流,观摩他们的演出和表演,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传统演奏方式、表演形式、服饰习俗、乐器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研究档案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等,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演奏方式。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发现民族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轨迹,进而掌握民族音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三、田野调查四、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深入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较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自己的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

五、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者可以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一起演奏,感受他们的音乐氛围和表演情感,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体验还可以促进研究者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品味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为研究者打开新的研究视野。

六、跨学科研究民族音乐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对象,涉及音乐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音乐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2019-09-05T09:59:51.42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8期作者:郭振将[导读] 民族音乐学,英文ethnomusicology,是指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民族音乐学,英文ethnomusicology,是指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

属于音乐学的一个门类,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密切。

原称比较音乐学,又称乐人类学,但其内涵及着重点则略有不同。

包括调查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特征;探讨这些音乐与地理、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的联系;编写民族音乐志或地区音乐志,从中得出若干与音乐有关的结论等。

此外,比较乐器学、比较音乐史等均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课题。

民族音乐学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民间群体如何使用音乐达到自己的目的,其音乐风格和曲目、音乐行为以及关于音乐本质和功能的思想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主要有三种研究,即:农村民间音乐(主要是欧洲的)被带到城市后的命运;以及流行音乐体裁从其他现存的音乐风格和体裁的结合中的确立。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发展
一、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总的方法概括起来包括实证性和思辨性两类。

大体分为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研究资料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工作内容除现场的记谱、录音、摄像外,还包括调查、收集、记录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其中也包括调查研究音乐与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探明演唱、演奏者的音乐意识以及他们使用的音乐用语的含义等。

后一阶段为实验室和案头工作。

它包括:将收集到的音响资料进行准确的记谱;为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用音高测定器或记谱器等仪器进行测定和记谱;从音乐表现形态的各个方面,如从音体系、曲式结构、唱奏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成民族音乐志。

二、发展历程
亚洲和欧洲都很早就开始研究民族音乐。

但是作为一门科学──音乐民族学的开端,一般都以19世纪末英国的A.J.埃利斯发表的论文《论各民族的音阶》(1885)为标志。

他建议在对各民族的音体系(主要是音阶)的比较研究中采用音分标记法,从而为音的科学的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柏林学派的另一突出成就是由C.萨克斯等人奠定了比较乐器学的基础。

他所提出的乐器分类法,是将乐器划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后加电鸣乐器一类),是现在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音乐民族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1950年,研究爪哇音乐的音乐学家J.金斯特发表《音乐民族学》一书,并建议将“比较音乐学”改称“音乐民族学”。

之后,出现了强调要把音乐放在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上进行研究的趋势,美国、日本等国对音乐民族学的研究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重视律学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进入20世纪后,王光祈最早将柏林学派的音乐民族学引进东方,力图从音乐民族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并将中国音乐列入世界三大乐系之中,在音乐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考查,著有《东西乐制之研究》、《中国音乐史》等。

埃利斯音分标记法的理论也由缪天瑞(《律学》)、杨荫浏、沈知白等人介绍到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曾对陕甘宁边区作了较大规模的调研工作。

从1979年开始,为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编辑出版有关中国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族民间器乐曲、歌舞音乐的民族音乐集成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

杨荫浏还著有《音乐业务参考资料十二种》,这是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专著。

1980年6月,在南京举行了第1次全国规模的中国传统音乐学术讨论会。

此后,每隔一年举行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198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是一个分水岭。

把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

第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

民族音乐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罗传开等人的民族音乐学介绍性译文而进入中国。

这时,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从国外传来的新学科开始在中国发展。

而在这之前在民族音乐学尚未传入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或“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算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吗?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在学术界也形成了两种看法。

一种是以高厚永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民族音乐理论”或“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属于民族音乐学范畴。

另一种是杜亚雄认为的由于“民族音乐理论”或“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的学统不同而不属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阶段。

结语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还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随着对民族音乐学的认识逐渐加深,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所变化。

对于作为民族音乐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时期—“民间音乐理论研究”时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阶段。

如果没有这一时期的研究,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一定不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

它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这样,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才能如此迅速,才能很快被接受。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一定朝着更广泛的研究方向。

它的多元性和跨学科性,向民族音乐学者提出了高要求。

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其它学科的方法掌握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德渊《中国音乐学》,[M],1994年第4期.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2月.
[3]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 年 9 月第一版.
[4]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导论》,[J],音乐学,2016,03:170-171.
[5]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出版,1934年.
[6]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上海万叶书店出版,1952年.
[7]袁炳昌、冯光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