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养生之道 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秘诀

合集下载

苏东坡的养生经民间故事

苏东坡的养生经民间故事

苏东坡的养生经民间故事很多人推崇大吃客兼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那就看看他是怎么养生的。

有一次苏东坡得了红眼病,医生嘱咐他,别吃生鲜(脍)了。

于是,苏东坡写下了一篇寓言。

嘴巴说:“你看,我给你当嘴巴,它给你当眼睛,你不能待我们厚薄不均啊。

它生病了你不让我吃东西,有这样的道理么?这不行。

”于是,苏东坡犹豫了。

嘴巴又对眼睛说:“以后要是我长口疮了,我可不会叫你闭上,不许看东西。

”说来说去,还是想吃。

在《东坡志林》里,苏东坡记下了不少养生“经验”。

有的还很有些道理,例如“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说的是饿了再吃饭,别吃太饱。

饭后散步,溜达到肚子空了就行。

之后呢,回屋里*或静卧,心里默念:我要是有一根汗毛动一动就下地狱。

我是木偶,我是木头人儿……我管着自己,像商鞅厉法,像孙武严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苏东坡还给朋友写过一个养生方子,说是从战国流传下来的,但“吾服之有效”。

这个方子是什么呢?四味*:一是无事以当贵,没什么事是重要的。

二是早寝以当富,早睡就是财富。

三是安步以当车。

四是晚食以当肉。

关于第四条,他还特别做了说明:饿了的时候吃饭,就算是吃素菜,也感觉比八珍味美。

不饿的时候吃饭,就算鸡啊肉啊摆在面前,也没什么食欲。

安步舒服,晚食为美,因为车与肉都在心中。

联想到苏东坡曾经穷得断过粮,他喜欢这种“*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喝茶,苏东坡也能讲出道道来。

例如,苏东坡认为喝茶虽然能除烦去腻,但多了,也会消阳助*。

引起脾胃受伤,得不偿损。

解决的办法是: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既能脱去齿间残渣,又不伤身体,他还特别说明,不要用好茶漱口,中下等的就行。

至于喝茶,几天喝一次,就不会难受生病了。

他还引用了从不喝茶的唐朝人母景的观点:喝茶一日之利暂佳,终身之累则大。

获益归功茶利,贻祸不见茶灾,属于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那么喝水呢?也有讲究,苏东坡说,下雨的时候,在院子里放很多岔啊罐子、按到的雨水,泼茶煮*,皆“美而有益”,长期服用,可以长生。

苏东坡的四味“养生药”

苏东坡的四味“养生药”

苏东坡的四味“养生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书画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养生方面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当年,一位好友向他请教养生秘籍时,他略加思考便写下如下话语:“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他特意强调,此方源自战国时期,“吾服之有效”,于是便成就了其著名的养生四法。

无事以当贵。

养生心为先,苏东坡养生的第一妙方自然从心志情趣开始。

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生活中也是命运曲折、颠沛流离。

可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反而于逆境之中磨炼出不计荣辱、淡泊名利、积极乐观、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和宽阔胸襟。

他曾借诗言志,抒发感慨:“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早寝以当富。

日常生活中,苏轼很少熬夜,就是在白天,也经常以静坐的方式来修身养性。

他曾在《养生说》中如此描述:“惟在摄身,使如木偶。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但这绝不能成为忽略健康、挥霍生命的理由。

尤其是对那些喜欢通宵达旦、过夜生活的人来说,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告别不良习惯、保证睡眠,才能让每一天都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安步以當车。

安步当车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生活上的随意简单,二是平时注重锻炼。

对苏东坡而言,不管是在遭贬之中,还是在作为朝廷大员的时候,他都是粗茶淡饭、布衣粗褂,过着轻车简从的生活,不去追求物质方面的奢华。

为此,他还特意写诗:“出舆入辇,厥痉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脓,腐肠之药。

”关于锻炼,在苏轼四海为家的经历之中,仅做过太守之地就有杭州、徐州、密州、定州、湖州、颍州、扬州等。

每到一处,他总是不忘出行游乐、寄情山水。

这样既能排遣心中的郁闷和幽怨,也能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之目的。

一举两得的同时,也正好印证了其“劳逸结合”的养生理论。

晚食以当肉。

说苏轼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一点儿也不为过。

在遭贬的岁月里,仅他独创的美食就有东坡酒、东坡饼、东坡羹等好多种。

苏轼的长寿之法——乐观、早睡、散步、晚食

苏轼的长寿之法——乐观、早睡、散步、晚食

苏轼的长寿之法——乐观、早睡、散步、晚食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个精研养生之道的养生家。

他的养生名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能劳”,概括了其养生之道的中心旨趣,深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

传说一位先生向苏轼请教长寿秘方时,他摘取了古书上的四句话作答。

这四句话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前二句意为乐观、早睡。

后两句话则出自《战国策》“安步,缓行也;晚食,晏食也。

”对此苏轼还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

”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主张少吃肉,说“甘腻肥浓”是“腐肠之药”,并使人肥胖。

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体形。

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他住的周围要广植竹木。

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服姜可延年,麦田求野荠苏东坡喜欢收集民间延年益寿药方,记载有一偏方若坚持不断服用,会高寿而童颜。

即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黄液,将沉积在下面的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

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合,做成梧桐样丸药,每天用白酒或米汤送服十粒。

同时,他还推崇吃荠菜。

浓茶漱口,除烦去腻苏东坡认为饮茶对人体大有裨益,它可“除烦去腻”。

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

他认为:“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好动,酷爱登山除此之外,苏东坡十分好动,尤爱登山活动。

他认为,登山大有好处,既可锻炼腰腿,强身壮体,又可清除杂念,陶冶性情,这叫做:“俯仰山林之下,可以养生治性。

”登山为“动”,治性为“静”,此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相济”。

学学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学学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学学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学学苏东坡的养生之道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个精研养生之道的养生家。

他的养生名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能劳”,深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

苏东坡一生坎坷,曾被奸臣诬陷,差点身首异处。

一生遭遇如此多的磨难,苏东坡却能随遇而安,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他也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随顺事态的发展。

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乞儿。

”充分显露其豁达大度,随物沉浮的品性。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深得中国传统养生学之神髓,即:动静相济。

他曾问,为何官宦人家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却身康体安呢?自答说,官宦人家平日居深宅大院,出外则车马相随,从不沾体力劳动,养之太厚,难以抵御气候骤变引起的寒热变化,故易生疾病;而平民百姓,无论寒暑,都要辛勤耕作,这种积年累月的“动”使他们可抵抗寒暑之变,且能祛病延年。

苏东坡十分好“动”,尤爱登山。

他认为,登山大有好处,既可锻炼腰腿,强身壮体,又可清除杂念,陶冶性情,这叫做:“俯仰山林之下,可以养生治性。

”登山为“动”,治性为“静”,此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相济”。

苏东坡亦喜田间劳动,在六十三岁贬至琼州时,他还亲自开荒种地,辛勤耕作。

苏东坡有一种达到心静的功法,并长期坚持不懈。

他说:每天黎明就起身,面向东或南,盘腿而坐,先叩齿数十次,随后吐故纳新,待气满腹,徐徐吐出。

然后,用手顺序磨擦脚心、脐下、腰脊间和眼面耳项,直至发热。

最后按捏鼻数次,梳发百余次。

他曾对此法大加赞赏:“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对于人生欲望,苏东坡认为,一个人若在生活上贪欲无度,永不满足,便会心神耗散,元神失养;若在性欲上不加节制,纵欲无度,便会耗伤精血,油干灯灭。

因此,对于功名利禄,酒色财气,不可贪欲无节。

静养心志,节欲守神,这也是苏东坡能够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原因。

苏轼有四味“长寿药”无事、早寝、安步、晚食

苏轼有四味“长寿药”无事、早寝、安步、晚食

苏轼有四味“长寿药”无事、早寝、安步、晚食原标题:苏轼有四味“长寿药”(诗话养生)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苏轼不少皇家贵族在古代以修炼仙丹为业,以求长生不老。

事实却是,长生不老只是个梦,长寿是可能的。

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有四味“长寿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无事以当贵。

苏轼的意思是不要太在意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正气是人体保持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正气充足,病邪就无从下手。

这相当于国防力量强大了,内忧外患减少很多,国家就会安定。

早寝以当富。

早睡的生活作息规律对健康也非常重要。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问为什么远古时代的人超过50岁了依旧动作灵敏,没有衰老的迹象?岐伯回答了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非常规律。

由此可知,遵循大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安步以当车。

这强调了适当行走的重要性。

现在是电器化、机动化的时代,外出有车,上下楼有电梯,体力活也较少,可以说现代人非常缺乏运动。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则身体强健,如果静太多、动太少,动静失衡,则阴阳失衡。

因此,人们最好每天走一走。

晚食以当肉。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每天晚点吃饭,就像吃肉那么香。

其实强调了两点:一是饥饿时才吃饭;二是七分饱即可。

饥饿说明体内食物已经完成代谢,这时吃饭既能品味食物的美味,又顺应身体的需求。

另外,《素问》强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暴饮暴食会损伤肠胃功能,应该避免。

▲。

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导语: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大文豪,在散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佛道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
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大文豪,在散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佛道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养生学家!
在《上皇帝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人之寿夭在元气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

” 东坡先生养生观的要点在于培养元气,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相互协调。

为此,他采取了散步、旅游、搬砖等种种健身法,但坚持最久且颇见成效的还是静坐调息法。

方法如下:
时间不限,选一处安静的地方,端身正坐放开衣带,使全身放松。

两目垂帘,似闭非闭,用舌头在嘴里上下左右搅几次,同时张口吐出浊气,再从鼻孔吸进清气,这样十四五遍后把口中的津液咽下,然后叩齿数次,舌抵上腭,静静地数呼或吸的次数,从一数到十,再由十数到百,一定要专心,记清数目。

这样坐的时间越长越好。

如果不想再坐,可以先放松手足,然后再缓缓起身。

如此长期坚持,必可使身体健康无病。

这种静坐调息法是一种很简便而有效的气功,练功者全副身心都集中在呼吸之数上,自然就进入了入静状态,全身高度放松,使机体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东坡先生坚持静坐几十年,得以在那么凄苦坎坷的宦途中活到66岁,这实属难得了。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养生四诀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养生四诀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养生四诀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不仅精通文学,而且喜好医药,善研养生,且对养生之道勤于总结,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

一天,一位朋友登门拜访,希望他写一纸养生格言,以利参考。

苏东坡略一思索,便提笔写道:“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写的这四句养生口诀,强调了情志调适、生活习惯、运动健身、饮食节制等四个方面的养生要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无事以当贵”是指人在情志上应该快乐逍遥、忍让平和、知足常乐。

凡事应当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不要把名利得失看得过于重要,更不要疲于奔命。

“早寝以当富”是指在生活起居上应该具有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要早睡早起,切不可夜生活过度,甚至无度。

“安步以当车”则强调了适当运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健步行走的养生保健作用,步行健身可以舒经活络、畅通气血、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只要持之以恒,自然百病难侵。

“晚食以当肉”是指不饥不食、知饥方食、当饥而食,即使是粗茶淡饭、蔬菜野果也会像吃肉一样香甜。

如果饮食不知饥饱,特别是饱食无度或嗜食肥甘辛辣、生猛海鲜,不仅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削弱自身的免疫力,危害身体健康。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依然活到了65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

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的智慧。

苏轼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习性,取得延年益寿的效果。

他在《东坡杂记》里,记载了一则常年服食生姜延寿的轶事。

话说他在杭州做官时,有一天到净慈寺去游玩,并拜见了方丈。

这位方丈年逾八十,仍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苏轼十分好奇,问他有何妙方可以延年益寿。

方丈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带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

”原来这老和尚有服食姜片的嗜好。

随后,苏轼在文章里多次提到自己“食姜”或“食姜粥”,并赞叹说“甚美”。

这是因为生姜对于益脾胃,散风寒,预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作用。

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记载了一则关于芋头的趣事。

他说有一天他儿子苏迈突发奇想,用山芋做了一碗玉糁羮,他尝过以后,觉得“色香味皆奇绝”“人间绝无此味也”。

从此他对芋头推崇备至。

芋头除了味道鲜美外,还有药用的价值。

芋头用于食疗,可治中气不足,久服能补肝胃,添精益髓,丰润肌肤。

除了芋头,苏轼还喜吃桂圆,并专门为此而写了《桂圆颂》,而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苏轼官场屡遭失意,每一次被贬谪,他就被迫到一个新地方去上任。

但无论到哪里,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快乐,因为他可以到处游玩,享受江山风月。

他还把他的游迹写进了文章里,并流传千古。

这种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是苏轼疏解压力的重要方式,是他养生的另一个妙法。

其实,浏览山水的过程,也就是步行锻炼、登山涉河的过程。

这既可锻炼身体,又能怡情养性,十分符合苏轼的“劳逸结合”的养生理论。

苏轼还给朋友写过一个养生方子,说是从战国流传下来的,但“吾服之有效”。

《东坡志林》里记载了这则逸事,话说苏轼的好友张鹗,求问东坡先生在养生方面的秘笈。

苏轼想了想,提笔写下了几句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苏东坡养生之道大文豪苏东坡的养生秘诀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先生一点也不陌生,他辞世后,留给我们很多的宝贵财富,文学上的各种杰作,饮食上还有赫赫有名的东坡肉
相信大家对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先生一点也不陌生,他辞世后,留给我们很多的宝贵财富,文学上的各种杰作,饮食上还有赫赫有名的东坡肉。

同时他的养生之道也是至今人人津津乐道的。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苏东坡是怎么样养生的呢?想知道的朋友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一个文学家,他享年63岁,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一生中写下了很多的诗词散文,留给后人的就高达2700多首。

在这些诗里面,有不少是用来抒写养生的,处处都充满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

”这是一首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具有高雅情趣的诗。

大意是:吃饭可以没有肉,但住处不可无竹。

不吃肉令人消瘦,没有竹令人卑俗。

人瘦可以发胖,人俗不可医治。

别人笑我这样说,似高傲又似痴呆。

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间哪有人能骑鹤升仙呢?去了解下苏东坡养生之道是怎么样的吧。

苏东坡养生之道:处事达观,淡泊名利,常寄情江山风月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而他处事达观,淡泊名利,常寄情江山风月。

“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徊,舍舟登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

未知陶彭泽,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