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合集下载

浅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汉语中的口语“外术语”朱德梅(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教育教学喃要]中日两国的语言交流历史悠久,古汉语是日本语的渊源所在,日奉语的书写、,读音、词汇各个方面都与古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时,日本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语言特色,并且开始对现俄.汉语的词汇、词义、语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中日语言有着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两个不同语系,了解两国语言的相互影响,明确两国语言之异同,无疑有利于日语的掌握和使用。

饫键词】日语;汉语;“外采语”一、日语‘‘外来胃’输入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匕,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凡主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

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0/o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大都是日本人创造的。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B 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语 也 再 次 通 过 大量 日本 书 籍 的 翻 译进 入 中 国 :二 为 现 今 随 着 网
期 , 其 是 近 现 代 以来 , 本 文 化 也 给 中 国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冲击 。 尤 l E
单 从 语 言 文 字 上 看 , 然 汉 字 对 日本 的语 音 、 字 、 汇 等 产 生 虽 文 词
的 引 入 也产 生 了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与之 相 比 ,时 至 今 日的 日语 “ 来语 ” 外 引入 和 推 广 则 更 倾 向 于体 现 日本 大 众 文 化 对 中 国 的 影
直 以来 , 于 日语 “ 来 语 ” 现 代汉 语 的关 系 , 外 不 少 关 外 与 中
著 名 学 者 都 提 出 了相 关 的看 法 。以下 就 先 行 研 究 , 一 概 括 。 做 实
删 V 7. N . o口 19 o4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nd W rt rodial a a iePe i c
浅 谈现代 汉语 中的 日语“ 来 语 ’ 外 ’
黄 跃 瑜
( 东 金 融 学 院 外 语 系 广 东 广州 5 0 2 ) 广 1 5 1
藤 惠 秀 在 《 国 人 留 学 日本史 》 中 中综 合 整 理 传 播 到 中 国 的 日本 词 汇 ,并 分 析 其 融 汇 到 中 国语 文 的 过 程 以 及对 中 国 的现 代 化 所 作 出 的贡 献 。 其 在 《 日本 文 化 给 中 国 的 影 响 》 一 章 “ 日本 到 中 第 由 国 ” 便 提 到 由 于 大 量 翻 译 日本 著 作 , 成 言 语 文 章 的 日本 化 . 中 造 并 认 为 梁 启 超 对 日语 新 词 的 引入 起 到关 键 性 作 用 。 晓 秋 在 《 王 近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中,有许多词汇其实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这些外来语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语言体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说起日语外来语,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一些与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关的词汇。

比如“经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最初是从日语引入的。

还有“社会”“科学”“民主”等词汇,也是通过日语的传播而被我们所接纳和运用。

在科技领域,像“电话”“电机”“电池”等词汇,也是从日语转借而来。

这些词汇的引入,反映了当时日本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文化方面,“漫画”“茶道”“料理”等词,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描述和交流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呢?这与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大量知识分子赴日留学,他们在学习日本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同时,也将许多日语词汇带回了中国。

当时的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词汇。

这些词汇通过留学生的传播,逐渐在汉语中扎根。

另外,日语在吸收西方词汇时,采用了汉字来进行表意,这也为这些词汇传入中国提供了便利。

例如,“俱乐部”(日语:クラブ),就是从英语“club”音译过来,然后被引入汉语。

这些日语外来语的融入,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更便捷地表达各种概念和思想。

同时,也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然而,对于日语外来语的引入,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地使用外来语可能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和独特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外来语的引入也是语言交流和融合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会特意去留意哪些是日语外来语,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为我们的交流和表达增添了色彩。

比如“人气”这个词,在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时,使用起来非常形象和贴切。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探究依照传统观点,日本文化源于古代中国,日语与汉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提及文化影响,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却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在不同时期,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日本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单从语言文字上看,虽然汉字对日本的语音、文字、词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近现代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中国,日语也给中国的语言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关于日语"外来语";的先行研究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常有两种语言相互借用的现象。

例如日语很多词汇都源于中国古代汉语,并沿用至今。

相反,汉语亦有大量从日语中引入的词汇,一般被称作日语借词或日语"外来语";。

一直以来,关于日语"外来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中外不少著名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以下就先行研究,做一概括。

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综合整理传播到中国的日本词汇,并分析其融汇到中国语文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

其在《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第一章"由日本到中国";中便提到由于大量翻译日本著作,造成言语文章的日本化,并认为梁启超对日语新词的引入起到关键性作用。

王晓秋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十二章"译书架桥近代中日互译书及其影响";一章中也提及"吸收日语新词汇";,认为日语新词汇很大程度是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的书籍和创办的报纸等途径被引入中国的。

何华珍在其所著《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一书中专门从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日语"外来语";引入的历史及特点从上述先行研究进一步总结可发现日语"外来语";的传入,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清末,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急需向外谋求新出路,而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地理、文化相近等因素,使得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希望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外来词就是本民族语言中从他民族语言吸收过来,并使它符合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结构的词。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界上许多民族语言中都有相互借用词汇来丰富本族语言的例子,汉语也不例外。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汉开始就与中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引进外来语的高潮。

一次是佛教流入中国时,从印度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二是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又受到欧美的影响,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但规模、受影响的范围都很小;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引进外来语的现象。

直至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和世界众多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外来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丰富汉语词汇,使之充满活力。

本文拟从日语吸收的外来词方面进行探讨。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

自弥生时代,日本从中国借鉴了大量词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大量流入日本,当然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也被日本人所接受。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日本人吸收汉字后,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又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这些都为从日语中借入词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不断地从外族语言中吸收养分,主动从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来充实自身,这是内因。

那么外因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吸收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的时候,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语词用于表达,常会把外来语词吸收吸收进来。

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是中日两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各自完成近代化的过程。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企划 、 运营、 消费 、 物流、 职场 、 推进 、 高利贷 、 经 济学 、
经济 恐慌 等
( 三) 文 艺类
译西 文 的“ l i t e r a t u r e ” 时, 只取 了其部 分含 义 。
( 三 )日本 人模 仿汉 字 的 造 字方 法 创 造 的 、 随后 传人 到 中 国的汉 字 词 汇 。面 对 西 文 概 念 , 在 现 有 汉
翻译 、 引进 日本书籍 , 从社会科学到 自然科学 , 包 括 政治、 经济 、 哲学、 宗教 、 法律、 历史 、 地理 、 医学 、 军
事、 文学 、 艺术 等 多 个 领 域 , 许 多 日语 词 涌 入 国 门 , “ 社会 、 革命 、 经济、 哲学 、 感情” 等词 汇 , 都 是 这 时进 人 的 。而 经过 一 百 年 左 右 的 沉 淀 , 这 些 词 成 为 了 汉
二、 常用 日语外 来语
据研 究 表 明 , 近 代 以来 , 日语 词 大规 模 涌人 中 国
的情 况共 出现 过三 次 。
第一 次 是 清 朝末 期 到 民 国初 期 。 甲午 战争 后 ,
中 国沦人 半殖 民地 , 中国人感 受 到 了亡 国 的危 机 , 一 些爱 国 志士 开始 了 救 国 之道 的探 索 。而 此 时 , 日本 刚刚 经历 了明治 维 新 , 这使 日本 走 上 了资 本 主 义 道
布在各个领域。


日语 词 大量 涌 入 中国 的三次 潮流
也随之悄然落户 , 成为新时尚的体现。最具代表性
的便 是宫 崎骏 的动 漫作 品 , 在 青少 年心 目中 , 动 漫便 是 日本 的代名 词 , 很 多 中 国年 轻 人 也 因此 对 日语 产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

唐代时,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已。

而近代时,则轮到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姑且不论,仅语言文字方面,日本倒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涌入到中国的汉语里,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被称作日语“外来语”。

之所以给“外来语”加上个引号,是为了区别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因为这二者之间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多得惊人。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大约70%是从日本输入的。

这些都是日本人用汉字对西方相应词语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里落地生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说“东”道“西”的概念,竟大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日语词汇源源不断地融入到现代汉语里。

这些词汇迅速取代了“严译”,即严复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术语,大都是这一时期从日本引进的。

例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等。

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同样用汉字,在中国和日本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译法,而且最后还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完结。

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严复和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方法?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们,为什么没有采用二十年之后大陆精英们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在隋唐时期大举登陆日本,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前身是日语的外来语(又称帕来语)。

且广泛流行起来。

有些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有些则引用在了歌词和商品等众多领域。

一、「人気」→“人气”
「人気」的日文解释是「その会社で好ましい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ること。

狭义では、その芸人の出演が娯楽・享受の対象として世人から求められる度合いを差す。


例:人気が出る人気がある
中文的“人气”解释和日语大同小异,指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

例:由于该影片获奖,扮演女主角的演员人气急升。

二、「写真」→“写真”
「写真」的日文意思是照片。

但中文中则指明星艺人等的个人特写照片集。

例:F4写真集青春写真艺术照
三、「料理」→“料理”
汉语直接把日语词汇借过来,指菜肴。

例:日本料理、中华料理、韩国料理
四、「理念」→“理念”
「理念」——何を最高のものとするかについての、その人(面で)の根本的な考え方。

例:文化国家の理念を挙げる
汉语“理念”即为思想;观念。

例:经营理念文化理念
五、「売场」→“卖场”
都指比较大的出售商品的场所。

例:バーゲン売场
例:仓储式卖场
六、「物语」→“物语”
新明解国语词典解释为:语り伝えられて来た话。

例:『源氏物语』『竹取物语』
汉语用作为故事的意思。

例:婚姻物语咖啡物语大银河物语(游戏中多直接引用)
七、「超」→“超”
「超」接头词,表示程度。

如:超かっこいい超やさしい
汉语中主要用于宣传口径的前缀,有夸大其词之嫌。

显其贵、表现其竞争力。

例:网通买亚环电信超低价布局海外。

八、「准」→“准”
接头词,本式,正式,最终的なものに次ぐ。

例:准会员准决胜
汉语也表示离正式还有一步之遥的意思。

汉语的例子:准妈妈准儿媳
九、「新干线」→“新干线”
日语中原指高速化的铁路路线。

汉语引用为快速前卫的象征。

例:影视新干线日语新干线
十、「物流」→“物流”
日语中解释为:商品その他の品物を生产地などから消费地などまでに运ぶための包装,荷役,保管,运送の仕事。

汉语中的现代物流就是指把物质资料按照客户的要求,以最小的总费用,从供给地转移到需要地的过程。

另:
1.「解読」→解读意思:破解密码和普通人读不懂的文字。

例:解读信息编码解读人生
2.「视点」→视点意思:描绘及论述事情时作者的立场。

例:作者的视点比较独特,文
章很有新意。

3.「职场」→职场意思:工作场所。

例:小资们的职场生涯
4.「新锐」→新锐意思: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实力的人或物。

例;新锐导演棋坛新锐
5.「放送」→放送意思:播放。

例:金曲放送影视大放送
6.「视界」→视界意思:从一定位置展望外界的范围。

例: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视
界大开。

7.「完败」→完败意思:指球类、棋类比赛中指一直处于明显劣势面输给对手。

例:甲
队0比3完败于乙队。

8.「完胜」→完胜意思:指球类、棋类比赛中指一直占据较大优势而战胜对手。

例:主
队3比0完胜于乙队。

9.「工房」→工房意思:摄影师、陶艺师、建筑师等的工作场所。

例:创意工房美少女
工房
10.「新人类」→新人类意思:日语中指新人、新出现的人。

汉语中新人类指1980年以后
出生的年轻人。

11.「亲子」→亲子意思:即父母的孩子。

例:「亲子丼」鸡肉饭上放有煎鸡蛋。

12.亲子餐(大号套餐+儿童套餐)
13.「达人」→达人意思:指技艺、学术方面的高手。

例:游戏达人(游戏界内使用广泛)达
人级高手
14.「强・弱」→强、弱意思:程度副词。

例:A级强 B级弱
15.「真」→真意思:更本质的,更强的。

例:真・三国无双(游戏界内使用广泛)
16.「补完」→补完意思:补充完整。

例:攻略补完
17.「入手」→入手意思:购买、购入,拿到手。

例:准备入手××CD
18.「量贩」→量贩意思:大量销售商品。

例: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用于其它领域,如一个台湾的歌手组合叫“无印良品”(歌手光良和品冠的组合),而「无印良品」本是日本文具的品牌。

此外,台湾歌手黄舒骏的一首歌《恋爱症侯群》也是引用了日语的28「症候群」一词。

还有组合S.H.E的歌曲《恋人未满》中也引用了一句日语惯用句——29「友达以上恋人未満」(ともだちいじょうこいびとみまん)解释为:「セックスしているけど、恋人同士ではない、あるいはお互い好きだと思っているけど踏み込んでいけない関系、という意味で使われる言叶」。

即男女两人的关系在朋友之上但又未达到成为恋人的程度的尴尬位置。

其它常用的还有:“30制霸(称霸)”(「制覇」)、“31上位(顺序靠前,位置居上)”(「上位」)、“32养成(培养的意思)”(「养成」)、“33声优(动画片等的配音演员)”(「声优」)等。

再有一些是台湾语,例:“点滴”(输液)来自「点滴」,“优格”(酸奶)来自「ヨーグルト」,“芭菲(圣代)”(高脚杯装的冰淇淋水果甜品)来自「パフェ」。

原因
这些词大多数源于港台用语,而由于近几年来港台接受日本文化较多因而吸收了大量的日本词汇并且“拿来主义”地原搬照用。

主要也是出于原文词汇较难翻译、原文词汇语感强烈替代不能、引用原文词汇新鲜有趣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