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气系统声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

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

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和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的噪音和振动控制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就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进行论述,介绍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一、汽车噪音与振动现状分析汽车噪音主要来自于发动机、排气系统、传动系统以及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

同时,汽车的振动也会对车身和零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噪音与振动不仅影响驾乘者的舒适性和健康,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困扰。

因此,控制和减少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噪音与振动的产生机理1. 发动机噪音与振动:发动机的爆震、排气和进气阀门的开闭、曲轴和活塞的运动等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2. 排气系统噪音与振动:排气管道和中段消声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直接影响排气系统的噪音和振动。

3. 传动系统噪音与振动:齿轮传动、联轴器和轴承的摩擦和振动等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4. 轮胎与路面噪音与振动:车轮与路面的接触会产生颠簸和摩擦,进而产生噪音和振动。

三、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为了控制和降低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和振动,相关的技术和措施被研发和应用:1. 发动机隔离措施:使用隔离支撑和悬挂装置来减少发动机噪音和振动的传播。

2. 声学隔离与吸声材料:在车内壁面和底板等位置使用隔音和吸声材料,减少噪音传播。

3. 振动补偿技术:通过控制反馈和振动传感器来实时调整车身和零部件的振动。

4. 换向消音器设计:采用特殊的换向消音器结构和材料,有效降低排气系统噪音。

5. 优化传动系统设计:通过改进齿轮设计、减震装置的使用和优化联轴器等,控制传动系统的噪音和振动。

6. 轮胎和路面的改进:通过改进轮胎的胎面材料和减震结构设计,降低轮胎与路面间的噪音和振动。

四、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将继续得到改进和完善。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 新材料的应用:开发和应用高性能的减震材料和吸声材料,提升噪音和振动控制效果。

某越野车排气系统改进设计

某越野车排气系统改进设计
c n lg Wu a iest o e h ooy) y
【 s atT l n t ecsi ne o os o rs cut ei ed r gil gad acl ai , e i e Abt c] oemia xes eit r i f cos o nr vhc u n d n n ce rt n v h l r i e v i r n e a y l i i e o c
和排气 尾 管处 同时 出现一个 噪声 峰值 ,且 排气 噪声 值 比车 内 噪声 大 .说 明在该 转速 下此 峰值 噪声 主要 来 源于 排气 峰值 噪声 进 一 步对 转速 为 20 0r n 0 mi / 稳 态工况下 排气 噪声 进行频谱 测试 。结 果表 明 , 其噪
气 系统前 置 、 后置 副 消声器 的结 构改 进 。
噪声 引起 的 . 而本 文仅 对排 气噪声 作分 析 和改进 , 故 不 考虑 转速 为 40 0 / i 0 m n的峰值 噪声 。 r
软件 A tmi .、 C r s 0 P B传声 器 , 速信 号 由 R M一 0 e 7 转 P 80
转 速计 测 量l 】 1 测试 的工 况 为 : 关 闭空调 的前 提下 , 以最 低 在 先 稳 定 车速 行驶 ,然 后分 别 以 2 3挡迅 速 踩下加 速 踏 、
Ke r s: o s c unt y v hil ,Ex us y t m ,I pr e e t y wo d Cr s o r e ce ha ts s e m ov m n
针 对某 越野 车 在改 型过 程 中存 在 的急加 速 工况 下 车 内噪声 过大 问题 , 对样 车进 行 了整 车测试 , 定 确 了主 要 噪 声 源 是 由发 动 机 排 气 噪声 引起 的 。 借 助 G — o e 软 件 的 模 拟 . 对 比试 验 结果 . 成 了排 T pw r 并 完

微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设计与优化

微型汽车排气消声器的设计与优化

间 长 。随着 计算 机技 术 的发 展 , 特别 是 数值 模 拟软
参 考 文 献
1 项承寨 , 群生 , 夏 何乐 .B A S控 制 量 的 计 算 研 究 . 车 技 术 , 汽
2 01 1 :0 1 . 0 ( ) 1 ~ 3
2 程 军 . 车 防 抱 死 制 动 系统 的理 论 与 实 践 . 京 : 京 理 工 汽 北 北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五 “ 6 ” 划项 目(0 7 A 6 3 1 。 8 3计 20 A 0 Z 4 )
低 廉 的排 气消声 系统 成为的消声 器设 计 主要 是 基 于经 验和试 验 。传 相结 合 的方法进行 的 , 种方法 开发成 本大 , 这 开发时
图 9 对 接 路 面 试 验结 果
4 余 卓平 , 高 翔 .B 刘 A S中参 考 车 速计 算方 法 的研 究 . 海 汽 上
5 结 束语
i r v me t s l ma e o h hg v l ct n ie e e, p r r n e f t e mp o e n i as o d t t e ih e o i y o s lv l ef ma c o h muf r a ial s t f s e in o f e b sc l l y aii d s se g
rqur m e t e ie n .
Ke r s Ex a s flr P r o m a c , y wo d : h u tmu fe , e f r n e Op i ia i n d sg t z t ein m o
1 前 言
在 日益 严格 的环 境 ( 噪声 ) 制 法规 下 , 控 针对 微 型汽车 的 特点 , 开发 消声 性 能 良好 、 构 可 靠 、 本 结 成

车型部总布置科排气系统布置指南-王雯-20060926

车型部总布置科排气系统布置指南-王雯-20060926

编制日期:2020-6-17 编者:王雯版次:01 第1页共10页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车型部总布置科布置指南编制:王雯审核:批准:编制日期:2020-6-17 编者:王雯版次:01 第2页共10页一. 简述本指南介绍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以及开发的流程等。

适用于奇瑞所有装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M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 排气消声系统的布置原则及常用布置形式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等,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

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 X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

图1对一个完整的排气系统,从前到后,一般布置次序是:预催化器、补偿器(波纹管)、主催化器、前消声器、后消声器。

1.排气管:排气管用于连接以上不同部件,排气管分段以及连接方式主要根据安装和维修方便确定。

2.连接法兰:如果补偿器采用球面法兰,一般不把球面法兰布置在催化器之前。

3.催化器:对于满足欧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由于欧Ⅱ标准不涉及冷启动阶段的排放限制,所以一般可不采用预催化器而只采用一个主催化器;对于满足欧Ⅲ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一般在排气歧管出口处布置预催化器(CCC,即Closed Couple Catalyst)或者在预催化器前的排气管段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

主催化器一般布置在车身底板下,所以又叫底板下催化器(Under Floor Catalyst)。

催化器的形式主要有:3.1 底盘下置式催化器图2编制日期:2020-6-17 编者:王雯版次:01 第3页共10页优点:布置空间较为宽广;缺点:因为离发动机排气出口的距离相对较远,催化器的起燃时间较长,所以发动机在启动时的排放值相对比较高。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要点1.排气消声器容积一般为发动机排量的10倍以上,不然达不到好的消声效果2.光有容积还不够,排气系统的扩张比还必须大于15,即排气管的截面积必须小于主消截面积的1/15,不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3.排气管的直径随排量的不同而有粗细不同,一般1L左右的发动机管径在35~38左右,1.6L的约为40或更大些,排量更大些的管子可能更大点,不过最大到50吧(猜测)管子太小气流速度太大,阻力也大.而太大了也不大合适,相应的扩张比就小了,而且受空间制约.再者浪费材料.4.排气系统弹簧螺栓拧紧力矩一般为50~705.消声器连接法兰最好能用球面法兰,可以适应各段排气管的相对转动而保持很好的密封.国标对排气系统的密封性要求为30L/min,比较宽松点,做的好的一般都是10L/min6.消声器的截面形桩最好做成筒形,加工简单经济实惠,截面构成的取消最好能保证倒角在50以上,不然倒角太小废品率太高.7.排气管路应适当做长点以满足消声性能,不过转弯需圆滑,不能让气流阻滞.排气管弯曲半径一般为至少要大于管直径的1.5倍,不然也是废品多多.8.消声器壁后厚一般为0.8,管子壁厚也查不多,高档车管子能厚一点能达到1或者1.2mm9.消声器材质量一般选用中档的3.04不锈刚,材料不太贵防锈效果还可以,排量2L以上的用的材料应该要好些,不过没有具体测过10排气系统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其严重影响整车的NVH特性.设计排气系统的外形后应进行排气挂钩的设计.一般用的应该是MSCNASTRAN软件.需要用到有限元分析.挂钩点设计好后,还需要进行车身对应挂钩点的声学灵敏性设计,这个就更专业了。

至今不会,也不知道咋分析.设计好这2个以后还需要对各橡胶吊挂的刚度进行计算,根据整车的间隙要求设计合理的大小和刚度直.(1)-吊挂位置安排要考虑整个排气系统,和扰性节(长度,刚度等)放置位置很有关系(2)-那些小孔很多是用来排水的,壳体两层的时候,排水孔用来排除积水,防锈效果好。

汽车排气消声器几何结构参数对其声学性能的影响

汽车排气消声器几何结构参数对其声学性能的影响

汽车排气消声器几何结构参数对其声学性能的影响曾建邦;廖连生;王志万;赵朝誉;刘方震;张书华;姜重庆【摘要】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直通穿孔消声器内声波传播过程,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较为吻合.为此,本文借助其系统地研究扩张比、扩张腔长度、穿孔孔径和穿孔率等参数对实际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消声器传递损失随着扩张比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断缩小;扩张腔长度仅对大于250 Hz频段内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其值越大消声器高频消声效果越好;穿孔孔径对小于500 Hz频段内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较小,但在其它频段内消声器传递损失随穿孔孔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穿孔率不断增大消声器传递损失在小于250 Hz频段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其它频段内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且减小的幅度不断缩小.%The sound propagation process in the straight-through perforated pipe silencer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MSOL acoustics module.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such parameters as the expansion ratio, expansion chamber length, perforation diameter, and perforation rate on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s of automobile engine exhaust muffler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this modul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exhaust muffl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expansion ratio, but the increasing degree is reduced continuously; the expansion chamber length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exhaust muffler above the 250 Hz, and larger length cor-relates with greater transmission loss at high frequency;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exhaust muffler is less affected byperforation diameter below the 500 Hz, but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exhaust muffler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foration diameter at other frequency band;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exhaust muf-fler first increases then decreases below the 250 Hz, while decreases continuously at other frequency band while the weakening is reduced continu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foration rate.【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8页(P116-123)【关键词】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几何结构;传递损失【作者】曾建邦;廖连生;王志万;赵朝誉;刘方震;张书华;姜重庆【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信丰县供电分公司,江西信丰 341600;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信丰县供电分公司,江西信丰 34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6发动机排气噪声在汽车整车噪声中尤为突出,控制其最有效的方式是安装消声器[1-2]。

汽车消声器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价指数

汽车消声器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价指数

p e fmu f ro tmiain d sg ie is o fl p i z to e in gv n,alo ih s o f il o d e e t c o d n ot s e ut .F n ly o e — e l f wh c h w a ry g o f c sa c r i g t e tr s l s i al v r
大差异 。 由于 物理性 能上 的差 异 , 以及 文 化 、 统 和 传
生 活方式 的影 响 , 人们 对 噪 声 的接 纳 已经 更 多地 加 入了 主观因素 ( 例如对 赛车 、 托 车的独特 音质 的偏 摩
好 ) 因此用 声舒适 度 的概念更 易 于分 析包 含各种 影 ,
响条件 ( 1 。 图 )
图 1 排气系统声舒适度限制条件
原 稿 收到 日期 为 2 0 07年 9月 5日 , 改 稿 收 到 日期 为 20 修 07年 1 1月 2 6日。
维普资讯

2 8・ 4




20 年 ( 3 0 8 第 O卷) 3期 第
ale a u to n ie ra t moie e h u tmu fe s p tf r r rt e frttme, b i h mu fe so i e e l v l ai n i d c sf u o t x a s flr i u o wa d f h s i o v o i y wh c flr fdf rnt f tp s ifr n oume n i e e tp ro ma c s c n b o p r d. y e ,d fe e tv l s a d d f r n ef r n e a e c m a e K e wo ds:a t m o ie e a s uf e y r uo tv xh u t m f r;o i i a i n sg ;o e a le a ua i n nd x l ptm z to de i n v r l v l to i e

汽车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汽车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汽车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行业的生产制造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汽车消声器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使用质量,还能够为提升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应该对汽车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明确其结构优化措施。

基于此,本文则通过分析相关测试数据,探究其结构优化策略。

关键词:汽车消声器;声学性能;结构优化引言: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交通噪声对于整个环境的噪声影响相对较大,并且对于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对交通噪声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

利用汽车消声器,不仅能够降低汽车的噪声,还能够改善整体的生活环境。

同时汽车消声器的经济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较为便捷,所以应该对其声学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要对其使用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进而保证汽车消声器的应用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改善我国城市环境以及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汽车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分析目前要想明确汽车消声器的结构优化措施,要对其声学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对某品牌的汽车消声器进行相应的分析,发现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才能够满足噪声的排放标准,因此应该利用数学模型的方式,对声学性能进行相应的仿真模拟,进而对其使用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进行声学性能仿真模拟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声学网格的划分,其仿真模拟模型中主要含有穿孔结构,所以需要使用声学网格的划分,对其穿孔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使用了六面体网格划分的方式,进而可以使其整体的计算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不断减少网格的数目,还能够使穿孔部分进行全面的细化,进而能够获得更多准确的数据以及质量相对较高的六面体网格。

在进行声学仿真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网格单元数量进行全面的控制,一般同一个声波波长内需要包含六个网格单元,进而满足其计算的数据需求。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度,需要对上限频率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且要明确边界条件的设置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出很多修正。
16
排气系统声舒适度的限制条件
主观感受
物理量限制
空间几何尺寸
➢ 布置 ➢ 截面 ➢ 指向
背压阻力
其它声源的屏蔽
工艺、成本
气流再生噪声
➢ 气流速度 ➢ 湍流 ➢ 指向性
消声器材料
➢ 隔声 ➢ 隔振 ➢ 耐热
17
消声器中的压力损失计算
背压阻力
气流在净化消声器中的流动状况虽然比较复 杂, 但是引起局部压力损失最大的通流结构, 可 以简化为两种基本的物理模型:通流面积的突然 扩张和通流体面积的突然收缩.
N = 4 : 单极子声源,脉动气流噪声、旋转噪声等; N = 6 : 偶极子声源,喘流噪声等; N = 8 : 射流噪声等;
42
3.气流噪声主要类型
(1)旋转噪声(也称风扇噪声) 旋转物体周期性作用空气介质产生:
f0 = n Z/ 60 式中:n ---- 风扇转数,Z------叶片数。 离散性噪声和有调噪声:2 f0 , 3 f0, -----------------------LW = 10 log Q + 20 log P + K 式中: Q-------流量,m3 / h ; P----风压, P a ; K----比声功率级, 和风扇(包括叶片、蜗壳等)结构设计有关。
• 常用于汽车消声器设计的 技术:扩张室式、共振腔、 干涉等
9
扩张室消声器
原理 • 利用管道的截面突变引起声阻抗变化,使得一部
分沿着管道传播的声波反射回声源;同时,通过 腔室和内接管长度的变化,使得向前传播的声波 与在不同管道截面上的反射波之间产生 180º的 相位差,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 不同方式的组合,可设计出不同结构形式的阻抗 复合消声器。一般情况下,是抗性部分放在前面 (入口端),阻性部分放在后面。
15
消声器空间几何尺寸的限制
• 原则上,增大消声器的外几何尺寸,可以提高消 声量。但是受到底盘布置的限制,增大背压阻力。
• 截面形状对消声效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排量频繁变化的脉动气流使得静态的声学计算要
汽车排气系统的声学设计
0
排气系统的构成
连接发动机出口,用排气管道连接热端(催化 器)和冷端(消声器)构成
热端
冷端
冷端
1
常用汽车消声器的分类
阻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阻抗复合消声器
2
一、汽车消声器的常规结构设计
1. 阻性消声结构 2. 抗性消声结构 3. 阻抗复合消声结构 4. 扩散消声结构
5
阻性消声器
18
1、通流面动量方程,经推导可得到下式:
M 0 ** 1(2 kk1 )k k 1 1 M 1 0 * M 1 *M 1 1 * 10
当 M1* 1 M0*1y1 11y
可得到驻压降与面积比在阻塞时的单参数函数关系
1
P P s s* 011 1 y1y k2 1k2 1 11 y1y 2 k 1
2k 81 .4 4k 81 .2
9
当2<0.1时, P 0 2 就很接近极限值了。而实际的消声器设计中, 2往往是很小的P S* 。
PS2 PS
1.0
0.8
0.6
0.5
0.0
0.2
0.4
0.6
0.8
1.0
24
排放、噪声、油耗三个标准同时满足 对传统设计理论的挑战
噪声限值加严 油耗标准实施 排放标准加严
2. 其结构特点适合于圆形截面的消声器。尤其适合于 要求功率损失小,底盘空间较大的车型(例如: SUV,载重货车)的主消声器。
35
2、螺旋整流式消声结构 I
I I
E1 T1
I1 E2
T2=T1 TX
E1 T1 0
E3=E1 TX
整流前
整流后
36
排气噪声频谱对比
110
空管 LZ消声器
90
70
50
31.5 63
12
共振腔消声器
原理 • 利用共振吸声 ,当声波入射到共振腔口时,因为声阻抗
的突然变化,一部分声能将反射回声源。同时在声波的 作用下,孔径中的空气柱产生振动,振动时摩擦阻尼又 使一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掉,仅有少量声能辐射 出去,从而达到了消声的目的。
分类 旁支型和同轴型
13
共振消声器设计方法
S
0
S
l
Z
2 l
Z
2 l
32
当L给定时, 可找出某一频率, 在此频率上声抗最大, 即消声量最大。这个结果只限于低频
klC• 1 kC• 1
Zl S0Sl
lZl S0Sl
33
2、直颈锥管声电类比图
L V
X0
Le
V S0
P
C2
S0 4X02sin22
X0
C
S0
S0
34
结论
1. 直颈锥管式消声结构阻力小,可有效地抑制中低频 噪声;
吸声材料
pi ( x, t) pr (x, t)
p2i (x, t) p2r (x, t)
pt ( x, t)
x0
xL
原理
• 利用声阻进行消声。一般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来制作 阻性消声器,当声波通过敷设有吸声材料的管道时, 声波将激发多孔吸声材料中众多小孔内空气分子的振 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力的作用,使得一部分声能 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从而达到消声目的。
2
M1*
1
k k
1 1
M2*
1
k k
1 1
M2* M1*
2
2
2
A1 A2
P P s s* 2 ( k 1 )2 k 1 k2 1k2 12 12 k 1 1
23
当2→0, 即A2→ 时, 对上式求极限, 得到:
k
lim 1 0 P P s s* 2 k2 1 k 1 0 0 ..5 5
43
(2)喘流噪声
f= sh u/d 式中:sh------斯脱哈罗常数,0.14--- 0.20 之间, u ------气流速度, d -------运动物体在速度平面上的投影。
连续谱噪声,声功率和气流速度的6 次方成正比。
44
(3)射流噪声
一般为高频噪声, 带有不很突出峰值的 连续谱噪声,声功率和气流速 度的8 次方成正比。
20
1
lim 1 0 P P s s * 0 2 1 k2 1 k 1 0 0 ..7 7 8 9 9 8
k 1 .4 k 1 .2 9
PS PS0
1.0
0.9
0.8
0.0
0.2
0.4
0.6
0.8
1.0
也就是说, 面积的突然收缩能引起的驻压损失不会超过来流驻压
的21%,从本质上讲, 这种驻压损失主要是由气流收缩以后的膨胀而
出口阻塞时入口两端的声压比。
出口完全开放时的转移阻抗。
出口阻塞时的转移导纳。
出口完全开放时的流速比。
30
锥形扩散管的声阻抗
Z 1S S0 l lx 0 2x K 0kx0 c lo x s0 k xl0 co sisn kk ll kx 1 0 jS sx i0 n 0 2k l k Z x 2 0 l j x x0 0 1 K S x lK 1 0 ssiin nk klllcoskl Z 2
通过频率:
f“n=
nc 2l
失效频率:
f上=1.22c/d
2c S
f下= 2 lV
11
空间几何尺寸
TL TL
35
m增加
30
25
20
15
10
5
0
0
2
4
6
波数
扩张比对传递损失的影响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8
500
1000
1500
L=1.5 L=2.0 L=2.5
2000
扩张器长度对传递损失的影响
主观感受
物理量限制
空间几何尺寸
➢ 布置 ➢ 截面 ➢ 指向
背压阻力 其它声源的屏蔽
工艺、成本
气流再生噪声
➢ 气流速度 ➢ 湍流 ➢ 指向性
消声器材料
➢ 隔声 ➢ 隔振 ➢ 耐热
39
三、气流再生噪声的控制技术
40
空气动力性噪声特性
1、气流噪声产生机理
定义:气流之间相互作用或气流和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要素:相互运动----质量----作用力
增大消声器体积 增加内部结构 增加紧偶合催化器
增加背压 增大油耗 增加功耗
25
重要的设计原则
1. 尽量分离气流通道与消声通道; 2. 优化传统声学元件的设计; 3. 发展和应用新的声学元件。
26
二、特殊结构的消声元件
27
1、锥形扩散管
Y
Y0 X0
X
x
c
S0
S0
Z0
P V
C
1
1 C
jx0
锥形扩散管及声电类比图
• 根据球坐标下声扰动的波动方程, 假设波是均匀的, 波阵面上的
各个参量相同, 可得
S 1 x S P x C 1 2t22 PS •xsin 2
锥形扩散管的四端网络系数
P1 U1
A C
BP2 DU2
A P1 P2 U2 0
B P1 U2 P2 0
C U1 P2 U2 0
D U1 U2 P2 0
V
Ac
lc
共振消声器传递损失为:
ΔL=10lg 1
k2 f f 0
传导率:
f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