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通气与气管插管技术
气管插管讲课知识点总结

气管插管讲课知识点总结一、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气管插管适用于以下情况:1. 重度呼吸道阻塞:例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导致的严重肺功能损害。
2. 麻醉过程中的人工通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
3. 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在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需要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检测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
二、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检查呼吸道和气道通畅情况,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和监测仪器,准备好气管插管所需的器材。
2. 麻醉和镇痛:通过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利用镇痛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气管插管:通过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等器械,将气管插管导管插入气管,确保其位置合适并固定好。
三、监测和护理1. 监测:对气管插管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 护理:定期进行气管插管导管口及周围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清洁、导管通畅等。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处理1. 气管插管的脱位:导致气道阻塞,可通过重新定位气管插管来解决。
2. 呼吸道感染:对气管插管后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抗感染治疗。
3. 气道梗阻: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气管插管的拔管时机气管插管拔管的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呼吸道病情改善,可以自主呼吸。
2. 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气管导管通畅。
3.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保护自己的气道。
六、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禁忌气管插管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包括气道损伤、感染等。
同时,对于一些禁忌病史的患者,例如严重颈部创伤、颅内高压等情况,也不宜进行气管插管。
在总结以上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操作流程、监测和护理、并发症处理、拔管时机、危险和禁忌等相关知识。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应该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做到科学、严谨、安全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妥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
临床常用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套管。
一、气管插管(一)适应症: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二)合并症1、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食道损伤。
2、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缓脉、心跳停止。
3、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升。
4、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1)气道阻塞(扭曲、分泌物、异物阻塞)。
(2)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
(3)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
(三)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经口插管经鼻插管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②管腔大,易于吸痰②易于固定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②不宜长期使用②不适于急救③不便于口腔护理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四)位置管理1、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2、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处。
3、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
4、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膜的损伤。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躁动患者及时应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避免气管导管随呼吸运动而损伤气管和鼻腔黏膜。
5、整体位。
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
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人工气道护理技术是指通过机械装置或手动操作为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
在医疗领域中,人工气道护理是一项关键性的操作,它可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维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插管前准备1. 检查仪器设备:确保呼吸机、气管插管、吸痰管等设备完好并清洁。
2. 准备药品:需要准备好麻醉药、肌松剂、纤维支气管镜以及各种必要的辅助工具。
3. 评估患者风险:确认患者的气道特点,评估是否存在插管风险。
二、人工气道插管技术操作流程1. 无创通气a. 将面罩或鼻塞设备与呼吸机连接。
b. 调整呼吸机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压力支持水平。
c. 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氧合状态,适时调整通气参数。
2. 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a. 确保患者头处于中立位,并开展必要的颈椎固定。
b. 通过超声检查确定插管部位。
c.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插管深度合适。
d. 插管后,确认插管位置是否准确,包括麻醉深度、血氧饱和度等。
3. 维护人工气道a. 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或异物插入。
b. 合理调整通气参数,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c.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确保合适的充气状态。
d. 进行气管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e.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避免感染风险。
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监测和评估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常采用经典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评估患者的诱导和插管过程,并记录术后头颈部和呼吸道状况。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评估插管是否出现误吸、声带损伤、食管通气等问题。
2. 气道通畅度:观察气道是否有分泌物、阻塞等情况。
3. 皮肤损伤:检查插管或固定装置是否损害了患者的皮肤。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评估是否有VAP的发生。
5. 插管后并发症:包括撤管困难、气胸、管梗阻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气道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气道通畅和辅助人工通气。
本文将介绍气管插管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介绍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呼吸机和其他插管设备正常工作,并保持通畅。
- 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并准备好适当尺寸的气管插管。
-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是头部后仰,颈部稍偏侧。
- 手部进行消毒,戴上手套,佩戴好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 患者评估在进行患者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如呼吸困难、严重氧合不足等。
- 评估患者咽喉部是否有阻塞物或异常结构,如异物或肿瘤等。
- 评估患者的气道开放度、牙齿状态和颈部活动度,以确定合适的插管方法和尺寸。
3. 气管插管以下是气管插管的具体操作步骤:- 使用无菌的器械和技术,将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
- 在插入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听觉检查等方法,确保插管的准确位置。
- 确保气管插管的袖囊充气,以防止气道泄漏和误吸。
- 使用固定器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以避免误拔。
4. 后续处理插管后,需要进行以下处理工作:- 确保插管后无气道和呼吸功能方面的问题,如气道梗阻、肺塌陷等。
- 监测患者呼吸状态、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定期检查插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以及气囊充气情况,确保插管畅通和稳定。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气管插管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采用评分标准对操作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评分标准:1. 手术操作评分标准针对气管插管操作本身的准确性和流程是否规范,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操作步骤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 气管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 气囊充气和固定情况是否恰当。
2. 患者病情评分标准针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气道和呼吸状态,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患者气道阻塞和梗阻情况。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操作,在患者上颈部或下颌部插入管道,建立一个通道以供气体进出患者气道的医疗措施。
人工气道可以用于救治呼吸衰竭、昏迷、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等。
二、人工气道的类型1.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一根细管插入患者的气管,连接到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上,以提供氧气和呼出气的排出。
气管插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插管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需要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
- 经切口插管:通过在颈部做一个气管切口,将气管插管直接插入气管。
- 经穿刺插管:通过颈部的穿刺术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外伤或窒息等。
2. 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是将管道插入患者的气管分支(支气管),用于辅助患者呼吸。
支气管插管多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操作在患者的颈部制作一个气管切口,并将管道插入气管,供气体进出。
气管切开术多用于长期机械通气、上呼吸道梗阻和严重颅脑损伤等情况。
4. 气管造口术气管造口术是通过手术在患者颈部或下颌部制作一个气管造口,用于插入气管造口导管,以供气体进出。
气管造口术主要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使其更加舒适和方便。
三、人工气道的用途1.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可以连接到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提供氧气和呼出气排出,实现患者的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实现正常的气体交换。
2.保护气道:对于气道受损或存在风险的患者,人工气道可以起到保护气道的作用,防止异物进入气道造成窒息。
3.清除分泌物:通过人工气道,可进行气道吸引,清除患者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4.便于给药:人工气道可以为给药提供通道,使药物直接到达患者肺部,更快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人工气道的风险与并发症1.气管损伤:插入人工气道时,有可能损伤气管,导致气管狭窄、破裂或出血等并发症。
2.喉返神经损伤:在插入气管插管时,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问题。
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
它是指在麻醉或紧急情况下,通过口腔或鼻腔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气管,以维持气道通畅,并提供有效的人工通气支持。
该技术可用于手术操作中的通气辅助、急救处理和重症抢救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对气管插管术的定义、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气管插管术的定义气管插管术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一根通气管插入气管腔内,以提供气道通畅和人工通气支持的一种重要技术。
二、气管插管术的适应症1. 麻醉操作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2. 手术中需要清洁开放气道或进行呼吸机通气的患者。
3. 心肺骤停或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
4. 严重头部外伤或颈椎损伤的患者需要维护呼吸道通畅的时候。
5. 气管切开术后需要维持通气的患者。
三、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1. 确认患者的身份、病史、病情和麻醉深度等。
2. 做好麻醉和镇静等准备工作。
3. 选择合适的通气管进行气管插管。
一般情况下,成人女性使用内径为7.0-7.5mm,成人男性使用内径为7.5-8.0mm 的通气管。
4. 将通气管涂上适当的润滑剂,将患者头向后仰,打开口腔,用镊子夹住舌头,将通气管插入口腔,直到达到硬腭,然后将通气管向上翘起,并在此时点头示意呼吸机操作员启动通气。
5. 当听到呼吸声时,继续将通气管向前推进,并直到通过喉部到达气管。
此时,应听到气道通畅的呼吸音。
6. 将通气管连接到呼吸机,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通气参数的调整和监控。
四、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1. 气管和喉部损伤。
2. 喉返神经损伤。
3. 支气管损伤。
4. 肺萎陷。
5. 血氧饱和度降低。
五、气管插管术的护理1. 确保通气管的通畅性。
2. 定期检查通气管的位置,避免移位。
3. 坚持口腔、鼻腔及通气管的卫生清洁。
4. 考虑体位调整,以改善通气功能。
5. 对肺萎陷等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在麻醉和急救等临床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人工气道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维持或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当患者无法自主维持自身呼吸功能或存在呼吸困难时,医生会通过将一根管道插入患者的气道,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
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气道的通畅,以便空气能够进入肺部,提供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人工气道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哮喘、昏迷、麻醉时和其他需要机械通气的病情。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需要,人工气道可以有多种类型和方式。
常见的人工气道包括插管、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
插管是将一根管子插入患者的喉咙,通过气道至肺部,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在颈部切开气道,将管子插入气管以提供气道通路。
气管插管是将管子插入气管,但不需要进行气管切开,通常用于短期机械通气的患者。
人工气道的插入和管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专业护士进行。
在插入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镜子、喉镜或其他辅助工具来辅助进行。
一旦人工气道插入,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这包括监测气道压力、患者呼吸频率和氧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与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声带损伤、吞咽困难、肺炎和气胸等。
因此,良好的护理和定期的护士或医生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人工气道能够安全地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撤离人工气道时,需要逐步减少机械通气的支持,然后逐渐更换为其他呼吸支持方式,例如面罩通气或鼻导管通气。
撤离气管插管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稳定性和氧合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监测。
总结起来,人工气道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维持或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它适用于那些无法自主维持自身呼吸功能的患者,在插管、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等类型和方式中,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良好的护理和定期的监测对于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至关重要,撤离气管插管时需要逐步减少机械通气的支持。
临床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建立步骤及注意要点

临床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建立步骤及注意要点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工气道是将不同类型的导管经口、鼻或气管置入呼吸道而形成的一个气体通道,为引流分泌物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是维持危急重症患者通气及氧合的重要手段。
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两者属于气管内导管。
简便人工气道主要有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喉罩,是气管内导管的临时替代方式,在病情危重不具备插管条件时应用,或与气管插管联合应用。
口咽通气道OPA 是经口腔置入患者咽部的一种简便人工气道,主要作用为预防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吸痰、与气管插管联用起到牙垫的作用,但其不能封闭气道。
适应症:有呼吸道阻塞的昏迷病人,气管插管的过渡。
禁忌症:神志清楚、呕吐反射完好的患者。
选择型号:从门齿到下颌角的距离,或嘴角到耳垂的距离。
置入方法:置管前将患者头部稍后仰并清除口腔分泌物,OPA 弯曲面向上插入口腔,当其前端接近咽后壁时旋转180°使其弯曲面向下,前端置于舌根之后(图1)。
鼻咽通气道NPA 是经一侧鼻孔置入患者咽部的一种简便人工气道,主要作用为预防舌根后坠,可用于清醒患者。
适应症:存在或可能存在口咽阻塞的患者。
禁忌症:鼻面部骨折、颅底骨折、严重凝血障碍、鼻腔及颅底手术史等。
选择型号:从鼻尖到耳垂的距离。
置入方法:NPA 润滑后,选择较宽的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前后扭转管子以便通过鼻腔,如果遇到明显阻力则需退出管子,可在对侧鼻孔尝试。
置管前可考虑使用局部减充血剂以降低鼻出血的风险(图2)。
喉罩喉罩主要是由前端可充气的通气罩和尾端硬质通气管组成的一种简便人工气道。
喉罩前端的通气罩呈椭圆形,置于喉咽腔,气囊充气喉可包绕会厌及声门,在声门上形成一个密封的通气空间。
适应症:气管插管失败,需要全身麻醉但不需要气管插管的外科手术。
禁忌症:未禁食及胃排空延迟、有反流和误吸危险、口腔及咽喉部病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的方法
气管插管的顶端连接复 苏气囊,连接后通气。 这是需要进行五个点的 听诊: ①上腹部(有无气过水 音) ②双肺底 ③双肺尖
气管插管的方法
9.在气管导管旁塞一牙 垫,然后退出喉镜, 胶布交叉固定,固定 的时候胶布要固定牢 靠,但不能黏贴到嘴 唇。必要时用吸痰管 向气管导管吸分泌物, 了解呼吸道通畅情况。
4.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前端,并 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禁以牙齿为支点上提) 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 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 插管。 5.插管前后必须加压给氧,可用呼吸面罩加 压给100%纯氧2-3min,使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 如遇困难插管(反复4次插管失败持续5-10min) 应寻找原因,但其它抢救不能中断。
气管插管的方法
4.术者站于病人头侧,用右手拇指推 开病人下唇及下颌,食指抵住上门 齿,以两指为开口器,使嘴张开。
气管插管的方法
5.使口完全张开,左手持咽喉镜,使带照明的喉镜 呈直角倾向喉头,柄偏右,顺右侧舌缘插入。镜片 抵咽喉部后,使右偏镜柄转至正中位,并轻轻将喉 镜向左靠,使舌偏左,扩大镜片下视野,此时可见
气管插管的方法
7.暴露声门后,右手拿气管导管(其头端事先 已涂好石蜡油或凡士林),将其前端对准声 门,在病人吸气末(声门开大时),顺势轻 柔地将导管插入,导管插过声门1cm左右,迅速 拔除导芯将导管继续旋转深入气管,成人4cm, 小儿2cm左右。
气管插管的方法
8.试用注射器向气管导管前 端的套囊注入适量空气 (一般注入8-10ml左右), 以不漏气为准。检查气囊 管口密闭完好。套囊充气 可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密 闭,以免机械呼吸器在向 肺内送气时漏气,也可防 止呕吐物、分泌物等倒流 至气管内。
气管插管需要的设备
3 导管管芯 用细金属条 (铜、铝、铁丝均可)。长 度以插入导管后其远端距离 导管开口0.5~1cm为宜。 4 另备牙垫、喷雾器(内 装1%地卡因或其它局药)、 10ml注射器及注气针头、血 管钳、宽胶布、消毒凡士林、 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 人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气管插管的方法
气管插管的方法
10.证实导管已准确 插入气管后,用长 胶布妥善固定导管 和牙垫。必要时用 吸痰管向气管导管 吸分泌物,了解呼 吸道通畅情况。
气管插管的方法
11.连接测试好的呼吸机 进行人工通气,注意观 察患者改变
七. 注意事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完好齐全,特别 是喉镜是否明亮,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2.气管插管患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和/或呈中度 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时可立即实施; 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 面麻醉,然后插管。 3.应按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不同而选择不 同型号插管,如遇颈短,喉结过高,体胖等情况 使插管困难时,可借按压喉结显露声门,垫高肩 部或沿会厌后下盲插。
1.摆放体位:
病人仰卧,抬颏 推额法打开气道,肩 垫高10cm,使病人口、 咽、喉、气管基本重 叠于一条轴线,此为 插管操作的标准头位。
气管插管的方法
2.加压去氮给氧2 分钟
气管插管的方法
3.物品准备 ①.气管插管 ②.喉镜 ③.空针 ④.牙垫 ⑤.胶布 ⑥.听诊器
准备气管导管
物品准备完全图
(3)气管:成人气管的平均长度为12~
15cm,新生儿为4cm。右主支气管粗短且直,气 管插管容易滑入。
气管插管需要的设备
1.喉镜 有成人、儿童、幼 儿三种规格, 镜片有直、 弯两类型,常用为弯形片。 2.气管导管 有橡胶管和塑 料管两种,其长度及粗细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经 口插管时,成年男子一般 用F7.5-8.0号,女子用 F7.0-7.5号,经鼻插相应 小1-2号,14岁以下儿童选 F 4.0号管。
气管插管技术
急救中心
气管插管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一
项重要措施和急救技能。它便于清除呼吸道 分物,维持气管通畅,减少气道阻力,有利 于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保证有效通气量, 为加压给氧人工呼吸及气管内给药提供了条 件。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呼吸 衰竭,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病人,均宜 行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全麻; 2、心肺复苏; 3、机械通气; 4、新生儿窒息等; 5、气管塌陷; 6、呼吸道良性阻塞。
气管插管的相对禁忌症
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喉头粘膜下血肿 时除非急救严禁气管插管;严重气管畸形或移位, 应慎重气管插管,避免反复试插造成的喉头和气 管损伤;
2、胸主动瘤压迫气管者,插管时可能造成动 脉瘤破裂出血,如需插管,动作轻柔、熟练,避 免呛咳、挣扎造成意外;
四.局部解剖
(1)口咽:凸起的下颌和长的颈部易于
经口插管。悬雍垂水肿可造成经口插管和鼻插 管困难。舌根延续至会厌处是口插管的重要标 志。儿童的会厌较长,质软,位置高。
(2)喉:儿童喉的位置高且前倾。勺状软
骨组成三角形声门的底角为口插管的重要标志。 环状软骨是儿童气道最狭窄处,声门是成人气 道最狭窄处。
到悬壅垂(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一标志),然后顺舌
背将喉镜片稍作深入至舌根,稍稍上提喉镜,即可
看到会厌软骨(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二标志)。双侧 咽会厌襞为第三标志。寻找到三个解剖标志是插管
成功的关键。
Hale Waihona Puke 气管插管的方法6.看到会厌边缘后,如用弯形喉镜片,可继续稍作深 入,使喉镜片前端置于会厌与舌根交汇处,然后上 提喉镜即可看到声门,如喉头张开不全时,可由助手 把环状软骨部或上气管从皮外向下适度按压,即可 看清。声门呈粉红色,马蹄状,透过声门可以看到暗 红色的气管,在声门下方是食管的粘膜,呈鲜红色 并关闭。
3、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 或有反复鼻衄者,禁用经鼻气管插管; 4、对插管基本知识和技能未掌握者,设备不完 善列为相对禁忌证。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经口明视插关可并发:咽后壁损伤或穿孔、 气管内出血,下颌关节骨折,舌骨骨折,喉上喉 返神经声门支损伤。牙及牙龈损伤,清醒患者 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 止心跳骤停、颅内压增加、插入食管致急性胃 扩张,膈肌兴奋、鼻窦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