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运动粘度的测定
安东帕在用油黏度测量

cc by: copyright/friscomix更换机油的最佳时机? SVM ™ 会告诉您答案相关行业: 在用油分析实验室,油品运输公司,工业或建筑机械工程公 司,风力公司,以及润滑油研发等...... 使用安东帕SVM TM 3001,可在一次进样过程中,对运动粘度和 动力粘度进行真实测量,并可依据ASTM D2270计算粘度指数 (VI )1 引言粘度是评价润滑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一种 润滑油,使用过的相比未使用过的,VI (粘度指 数)更低,且粘度产生变化。
VI 指数越低,油受 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就越明显。
因此,润滑油的粘度或粘度指数VI 是相比使用润 滑油的里程数或使用时间更可靠的指标。
评价使 用过的润滑油是很必要的。
•. 100°C 下的运动粘度 f 同时计算•. 40°C 下的运动粘度 通过两个参数可以计算•. 粘度指数(VI ,依据ASTM D2270) 此外,在用油分析也可以测试各种其它参数。
安东帕提供斯塔宾格粘度计™SVM ™ 3001 依据 ASTM D7042中的 DIN 51659-2进行测量。
使其 可以很好的取代传统毛细管粘度计,快捷经济的 进行较宽温度范围的低剪切运动粘度的测量。
因此,ASTM D2270参考ASTM D7042测定运动粘 度。
本次报告将向您介绍如何使用SVM TM 3001 测量在 用油,并将测得的数据与ASTMD445进行对比。
2 仪器介绍2.1 仪器对于在用油粘度测定,使用SVMTM 3001 进行手动 进样并配置磁性颗粒清除器。
仪器软件可自动进行标准计算和各种附加参数, 所有的测试数据可通过U 盘或其它传输手段导入到 电脑中。
图一 SVM TM 3001 配置磁性颗粒清除器 磁性颗粒清除器(MPT )推荐用此配置测量在用油。
如果不配置磁性颗粒 清除器,铁磁性颗粒会聚集在内转子颗粒内,会 影响转子转速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运动粘度是评价原油及其产品流动性能的指标,也是检验许多石油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准确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是很多行业部门和实验科学研究工作中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石油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准确测量运动粘度能够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参数及产品的质量。
因而,如何准确测定油品运动粘度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关注课题。
关键词:润滑油运动粘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运动粘度是润滑油重要的质量指标,运动粘度是一种条件粘度,是在一恒定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
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方法标准中所规定的仪器、试剂和试验条件来进行试验,避免由于仪器选择不当或操作错误造成结果不准确或超差。
一、实验原料及仪器二、实验原理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运动粘度的方法原理是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Poiseuille 定律导出下式:对指定的毛细管粘度计来说,仪器尺寸(V,L,r)和h、g、均为常数,所以c为常数。
因此只要测得油品在某一温度下由刻度a到刻度b所需时间(S),就可得出运动粘度。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步骤1.1选择内径符合要求的清洁、干燥的毛细管粘度计。
1.2在内径符合要求且清洁、干燥的毛细管粘度计内装入试样。
1.3将粘度计放入加热浴中,调整毛细管粘度计呈垂直状态,恒温。
1.4记录试样在管身中的流动时间。
1.5取流动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的流动时间。
2.实验操作2.1层流:由于牛顿内摩擦定律要求液体流动时必须处于层流状态,通常当液体由刻度a流动到刻度b所需时间为(300±180)s时,则认为液体处于层流状态,否则为滞流(>480 S)或湍流(<120 S),不符合Poiseuille方程的要求,测量误差大。
所以要根据试油以及流动时间(300±180)s来选择合适内径的毛细管粘度计。
2.2恒温:测量时恒温水浴中温度必须恒定在(t±0.1)℃,如超出范围,测量误差将会变大。
润滑油运动粘度的测定

良好的热稳定性
润滑油在高温下应能保持稳定 的性能,不易氧化变质。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润滑油应能抵抗化学腐蚀,不 易与水、空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
良好的抗泡性
润滑油中应尽量减少泡沫的产 生,以免影响油膜的形成和润
滑效果。
运动粘度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
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物理性能之 一,它直接影响到润滑油的流动
性和润滑性能。
粘度计操作
按照粘度计的使用说明进 行操作,控制测试温度、 转速等参数,确保测量的 一致性。
测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根据润滑油的特性,控制测试 温度在规定范围内,以模拟实 际工作条件。
测定过程
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测试,记 录运动粘度值。
样品准备
准备一定量的润滑油样品,确 保样品清洁、无杂质。
转速设置
对同一油样进行多次测定,确保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对比实验
与其他实验室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长期稳定性测试
对油样进行长时间保存和测定,观察粘度变化情况,评估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对比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如落球法、旋转法、振动法等。
比较不同方法在测定结果的一 致性和差异性,为实际应用提 供参考。
分析不同方法在测定过程中可 能存在的误差和干扰因素,提 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定结果在工业润滑油领域的应用
根据测定结果,评估润滑油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为工业润滑油的选用提供 依据。
根据测定结果,分析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润滑油的更换和 维护提供参考。
根据测定结果,研究润滑油与其他因素(如温度、压力、转速等)的关系, 为工业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影响测定润滑油运动粘度的因素

毛 细管 中 的流动 为 层 流 。 因 为用 于计 算 试 样 粘 度 的泊 塞耳 方程 式是 在一 定层 流状 态 下 , 由牛 顿摩 擦 定律 经 数学 推 导得 出 的 。若 试 样 在 毛 细管 中流 速 过 快 , 出现 紊 流 , 不 能 应用 泊 塞耳 方 程 式 计 算 会 就
21 0 1年 3 8卷第 2期
谢学 兵, 影 响测定润 滑油运 动粘度 的因素 等.
3 3
将 选 择 好 的 粘 度 计 洗 涤 干 净 , 入 烘 箱 中 烘 放
定 误差 。粘 度计 出现 倾 斜 时使 得 测 定 结 果 发 生 变
干, 烘箱 的温度 控 制 在 7 0℃ ~8 0℃ 范 围 内 为 宜 。 化 , 主要原 因是 毛 细 管 偏 离 垂 直 方 向时 , 引 起 其 会 烘箱温度过高会导致毛细管变形 , 从而造成粘度计 毛细管上部和宽管下部两液面间的高度 , 即液柱压 常 数发 生 变化 , 造成 误差 。 12 严 格 控制 测定 温度 . 液 体 的粘度 由液体 分子 间 的作 用力 所 决 定 , 这 差 发生 变化 , 而 使 液 体 所 受 重 力 发 生 变 化 , 致 从 导 流 动 时间和 测 定 结 果 发 生 变 化 。 由于 粘 度 计 毛 细 管 呈垂 直状 态 时 , 粘度 计 的上下 两 液 面 问连 线 与铅
对运 动粘 度测 定 中 的几个 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分 析 和
探讨 , 进行 油 品化验分 析 时借鉴 。 供
1 影响 因素 分析 1 1 选择 合适 的粘 度计 .
在对 润滑 油运 动粘 度进 行测 定前 , 先应 根 据 首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 ) 怊 . 盯
4
.
( 3 )
3 . 气泡对 试验结 果的影 响 吸 入毛 细管 的 润滑 油不 允许有 气泡 存 在 。试油 中存有 气泡 会影 响 装 油体 积 ,而 且进 入毛细 管 后能形 成气 塞 ,增 大流体 流动 阻 力 , 使 流 动时 间增长 ,测定结 果偏 高。实验结 果见表 3 。 表 3 有无 气泡对 运动粘 度测定 的影 响
实验仪器
D 2 5 电动搅拌机,大连北方分析仪器厂; B MN 一 1 型毛细管粘度i 十,大连北方分析仪器厂。
恒温水浴, 4 o ℃时使用水 ,1 0 0 ℃时使用导热油 ;
二 、 实 验 原 理 毛细管粘 度 计法测定 运动粘 度的方 法原理 是根 据牛 顿 内摩 擦定 律 ,
确 测定油品运动 粘度是 广大科技 工作者所关注课题。 关键词 :润滑油 运 动粘度 影响 因素 测定结果
运动 粘 度是 润 滑油 重 要 的质 量指 标 ,运 动 粘度 是 一 种条 件 粘度 , 是 在一 恒定 温度 下 ,测定 一定 体积 的 液体 在重 力下 流过 一个 标定 好 的 玻 璃毛 细管 粘度 计的 时 间 。因此在 试 验过 程 中应严 格遵 照方 法标 准 中
一
2 . 水分对 试验结 果的影 响 若 润滑 油 中含有 水分 ,会 影 响运动 粘度 试验 结果 。 由表 4可 以看 出,当 油样 中有水 或是粘 度 计 内壁有水 时 ,导 致运 动粘 度 的测试 结果 偏 高 ,所以使用运动粘度计 时确保洁净 。水分对试验 的影 响结果见表 2 。 表 2 水分对运 动粘度 测定 的影响
实验原料
Hale Waihona Puke 定校 对年 限 ,定期 校对 ,在测定 油品 的运 动粘度 时 ,秒 表要精 确 。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的影响因素

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的影响因素作者:王晓莉郝慧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运动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也是润滑油牌号划分、分级和使用的依据。
本文分析了温度、粘度计的选择和安装、试样的清洁度、试验仪器等因素对运动粘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只有正确按照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严格控制粘度测定的条件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Abstract: Kinematic viscos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ndex of lubricating oil, lubricating oil is divided, grading and the basis for the use of.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 viscosity, sample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cleanliness, test equipment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kinematic viscosity measurement, only correctly according to the test method to test, strictly control the conditions to viscosity measuremen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关键词:运动粘度、机械杂质、紊流、温场波动中图分类号:U262.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润滑油是位于金属和金属之间起减小金属之间干摩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流动性液体。
当润滑油进入摩擦部件后,靠润滑油的粘度和它对金属表面的张力,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达到降低金属之间的磨损。
油膜的厚薄与所选用的润滑油的粘度有关。
粘度是流体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它表示流体粘性的大小,而润滑油的这种粘性一般是运动粘度来表示的。
润滑油的检测项目及对应标准

科标检测中心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5-1988(2004) 滴点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4929-1985(2004) 钢网分油 润滑脂钢网分油量测定法 SH/T 0324-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与工作锥入度差值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灰分 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0327-1992(2004) 延长工作锥入度 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269-1991(2004) 储存安定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透明度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防锈性试验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对机床油漆的 适应性 合成切削液 GB/T6144-2010 冰点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1-2008
倾点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3535-2006 水分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0-1997(2004) 硫酸盐灰分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433-2001(2004)
机械杂质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511-2010 起泡性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2579-2004
腐蚀试验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5096-1985(2004) 密度
科标检测中心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1884-2000(2004) 凝点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510-1983(2004) 酸值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4-1983(2004) 水溶性酸及碱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259-1988(2004) 抗乳化性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7305-2003 色度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6540-1986(2004) 燃点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3536-2008 残碳 残碳测定器 GB/T268-1987(2004) 平衡回流沸点 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 SH/T0430-1992 pH 值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73O4-2000(2004) 馏程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6536-1997(2004) 粘度温度系数
润滑油常用指标

1.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
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
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
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
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
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
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
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1.6 s。
于是平均流动时间为
50
322.4
322.6 3
321.0
322.0 s
试样运动粘度测定结果为: ν50 =C·τ50 =0.4780×322.0=153.9 mm2/s
谢谢观看! 2020
r4hg
C= 8VL
式中:r-毛细管半径,m; L—毛细管长度,m; V—毛细管流出试样的体积,m3; h—油柱高度,m; g—重力加速度,m/s2 C-毛细管黏度积常数,mm2/s2.
(2)测定结果 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试样的运动黏度,黏度测定结果的数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同时在报告中要注明所使用黏度计的规格、编号和黏度计 常数。
运动黏度。
vt C t
3.仪器与试剂
(1)仪器
运动黏度试验器:由恒温水浴、控温装置、计时装置等 组成,符合GB/T265的技术要求;常用规格玻璃毛细管 黏度计一组 (毛细管内径为0.8 mm、1.0 mm、1.2 mm、 1.5 mm等);
玻璃水银温度计[38~42℃,1支,98~100℃,1支,符 合GB/T 514—83(91)《石油产品试验用温度计技术条 件》运动黏度用的4号、1号温度计要求] 等。
(3)装入试样 选择内径符合要求的清洁、干燥毛细管黏 度计,吸入试样(装样方法见下页)。
装样方法
在装试样之前,将橡皮管套在支
管3上,并用手指堵住管身2的管口, 同时倒置黏度计,将管身4插入装着 试样的容器中,利用橡皮球(或真空 泵)将试样吸到标线b,同时注意不要 使管身4、扩张部分5和6中的试样产 生气泡和裂隙。当液面达到标线b时, 从容器中提出黏度计,并迅速恢复至 正常状态,同时将管身4的管端外壁 所沾着的多余试样擦去,并从支管3 取下橡皮管套在管身4上。
定温度不同,每次流动时间与算术平均值 的差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最后,用不少于 3次测定的流动时间计算算术平均值,作为 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
表2 不同温度下,允许单次测定流动时间与算术平均值的相对图误4-差1玻璃毛细管黏度计示
意
1,5,6-扩张部分;2,4
测定温度范围/ 允许相对测定误差 测定温度范围 允许相-对管身测;定3-误支差管;7-毛细
80,100
20
20
10
40,50
15
-50~0
15
图4-1玻璃毛细管黏度计示
意
1,5,6-扩张部分;2,4
-管身;3-支管;7-毛细
管;a,b-标线
(2)调整试样液面位置 利用毛细管黏度计管身4所套的橡皮
管将试样吸入扩张部分6中,使试样液面高于标线a。
(3)测定试样流动时间 观察试样在管身中的 流动情况,液面恰好到达标线a时,开始计 时;当液面正好流到标线b时,停止计时, 记录流动时间。应重复测定至少4次。按测
实验六 运动黏度的测定
1.实验目的
①掌握石油产品运动黏度的测定方法,训练相关操作技 能。
②熟悉运动黏度试验器的结构,掌握运动黏度试验器的 使用方法。
2.方法概要
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试样在重力作用 下流过一个经过标定的玻璃毛细管黏度计的时间,计算流 动时间与该黏度计常数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
Hale Waihona Puke 5.实验步骤(1)调整黏度计位置 将黏度计调整为垂直状态,要利用铅垂 线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去检查毛细管的垂直情况。把装好 试样的黏度计浸入恒温浴内,试验温度必须保持恒定,波动 范围不允许超过±0.1℃。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如下表1
表1 黏度计在恒温浴中的恒温时间
试验温度/℃ 恒温时间/min 试验温度/℃ 恒温时间/min
图4-1玻璃毛细管黏度计示 意
1,5,6-扩张部分;2,4 -管身;3-支管;7-毛细
管;a,b-标线
(4)安装仪器 将装好试样的黏度计浸入恒温浴中,用夹子
将黏度计固定在支架上,在固定位置时,必须把毛细管 黏度计的扩张部分5浸入一半。温度计要利用另一个夹子 固定,务使水银球的位置接近毛细管中央点的水平面, 并使温度计上要测温的刻度位于恒温浴的液面上10 mm 处。
算术平均值的1.0
(2)再现性 当黏度测定温度范围为15~100℃时,由两个 实验室提出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2%。
8.影响运动黏度测定的因素
(1)温度的控制 (2)流动时间的控制 (3)黏度计位置 (4)气泡的产生 (5)试样的预处理
例:粘度计常数为0.4780 mm2/s2,试验在50 ℃的流动时 间为318.0 s,322.4 s ,322.6 s和321.0 s,因此流动时间的 算术平均值为
(2)试剂 溶剂油或石油醚(60~90℃,化学纯);铬酸洗液; 95%乙醇(化学纯)。
4.准备工作
(1)试样预处理 试样若含有水或机械杂质时,脱水或去 除杂质。
(2)清洗黏度计 黏度计一般用溶剂油或石油醚洗涤;如沾 有污垢,依次用铬酸洗液、水、蒸馏水或用95%乙醇洗 涤。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滤过的热空气吹 干。
℃
/%
/℃
/% 管;a,b-标线
<-30
2.0
15~100
0.5
-30~15
1.5
6.数据处理和报告
(1)计算 依据表2要求检查测得的流动时间,并按下式 计算试样的运动黏度。
vt Ct
式中:νt-测定温度t℃时样品的运动黏度, mm2/s; C-毛细管黏度积常数,mm2/s2; τt-测出样品的流动时间,s。
50
318.0
322.4
4
322.6
321.0
321.0 s
各次流动时间与平均流动时间的允许差数为 321.0
0.5
1.6s
100
因为318.0 s与平均流动时间之差已超过1.6 s,所以这个读
数应弃去。计算平均流动时间时,只采用322.4 s,322.6 s
和321.0 s的观测读数,它们与算术平均值之差,都没有超
7.精密度
用下述规定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置信水平为95%)。 (1)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表3所列数值。
表3 不同温度下,运动黏度测定的重复性要求
黏度测定温度/℃ 重复性/% 黏度测定温度/℃ 重复性/%
-60~-30 -30~15
算术平均值的5.0 算术平均值的3.0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