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武器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仿真分析

武器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仿真分析

武器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仿真分析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系统的性能和效能直接影响着作战的胜负。

为了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满足日益复杂的作战需求,武器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仿真分析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武器系统的设计优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作战需求的明确。

这需要对未来可能的作战场景、敌方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只有清晰地了解作战需求,才能为武器系统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方向。

例如,如果预计作战场景是城市作战,那么武器系统就需要具备高精度、低附带损伤的特点;如果是应对大规模装甲集群,那么强大的火力和穿甲能力则是关键。

其次,技术可行性也是设计优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哪些技术可以应用于武器系统,哪些还处于研发阶段或者不具备实际应用的条件。

比如,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需要解决材料、动力、制导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果这些技术尚未成熟,就不能盲目地将其纳入武器系统的设计方案。

再者,成本控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点。

在保证武器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研发、生产和维护的成本。

这不仅关系到军队的装备采购预算,还影响到武器系统的大规模列装和持续使用。

在明确了设计优化的考虑因素后,仿真分析就成为了验证和改进设计方案的重要手段。

仿真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武器系统在各种作战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例如,通过弹道仿真可以分析弹药的飞行轨迹、命中精度和杀伤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弹道的影响,如风速、气温、地球自转等。

通过对大量仿真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弹药的外形设计、装药结构等,提高其射击精度和射程。

再比如,对于武器系统的可靠性仿真,可以模拟各种故障模式下系统的运行情况。

通过分析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对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冗余设计或加强防护,从而提高整个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也是仿真分析的重要内容。

通过构建复杂的作战场景,模拟敌我双方的对抗过程,可以评估武器系统在实战中的作战效果。

基于任务的舰炮装备战备完好性建模与仿真研究

基于任务的舰炮装备战备完好性建模与仿真研究

基于任务的舰炮装备战备完好性建模与仿真研究魏勇;徐廷学;逄大鹏【摘要】舰炮战备完好性是系统综合保障的总体指标,也是衡量舰炮系统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战备完好性基础定义,建立了基于任务的战备完好性评价模型.在考虑舰炮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及维修保障过程的情况下,应用离散事件、蒙特卡罗法等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任务的战备完好性仿真原理和仿真流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且可以发现影响战备完好性的因素,为使用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期刊名称】《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战备完好性;装备;建模与仿真【作者】魏勇;徐廷学;逄大鹏【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北京,102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对战备完好性的分析与评价是指对装备平时和战时完成并保持一系列规定任务能力的评估。

文献[1-3]对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进行了有意义的分析与评价,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装备的概率模型和统计模型,数据来源多为时间概率的统计值。

而对于那些在执行任务期间和给定任务剖面下,由于装备系统故障导致系统的任务或下一次任务不能成功开始甚至不能成功完成的装备战备完好性评价很少,从而不能确定影响任务成功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文献研究的不足,笔者对给定任务剖面下的装备战备完好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任务成功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影响装备使用的关键设备,这对在经费的约束下优化配置保障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在每个阶段任务中,系统和部件只有正常/故障两种状态,且各部件的寿命和维修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

2)部件的故障和修复是独立进行的。

3)修好后的部件,不影响装备的使用功能。

4)多阶段任务中各个阶段任务之间是按顺序执行的串联关系,即只要有一个阶段任务失败,后续任务将无法继续,造成整个多阶段任务无法完成,任务失败。

装备保障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

装备保障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论文
!如何仿真得到作战过程中具 体的装备毁伤情况。 "如何仿真各级各类保障机构 的保障行动。 !,! ,& 作战装备毁伤建模 方法 由于保障行动(如:维修)的执行必然 是对单装备 的具体 部件而言,因此,为了提高仿真过程 的可信性和 逼真性,装备 保障仿真的仿真 粒度 要求细 致到 单装备 的具 体部件。 在大 规模的作战中兵力多,装备数量多,装备种类多,若对 所有单 装备都建模、都直接参与系统模型的计 算,一 方面难以表 述, 另一方面仿真实体的急剧增加会影 响整个系统 的运行,从而 导致仿真结果的不可信。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本文采 用分级 分层、逐步细化的方式来模拟得到作战过 程中的装备 毁伤情 况。 &)以分队为实体的装备毁伤建模 在这一层级,以一定规模的某种主要 武器作为主 要作战 装备的作战分队为基本的仿真实体 ,比如:一个 坦克营、一个 高炮连就是系统 模型 中的一 个基 本仿真 实体。此 仿真 实体 模拟了一个作战分队在战役中的 作战行动:目标观 察、射 击、 运动、通信、毁伤,同时仿真实体具有对战 场态势进行 分析和 实时任务规划与 战场 决策能 力。这里 主要 介绍此 仿真 实体 的作战毁伤模型(见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红方单位在 ! 时刻 剩存数 的主要 因数包 括:蓝 方对 我方的火力分配系 数、蓝方 单位对 我方 的有效 射速、蓝 方单 位在 ! 时刻的剩存武器数、蓝方 所使用 武器的作 战效能 系数 以及与之交火的蓝方单位数;同样,影响蓝方单位在 ! 时刻剩 存数的主要因素亦相仿。

面向实战化需求的装备综合保障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实战化需求的装备综合保障模式研究与实践

紧盯 重点 、过程 闭 环 ” 的工作 思 式保 障 体 系奠 定基 础 。保 障任 务 保 障模 式 相 比 ,实战 化装 备模 式
路 ,围绕 用 户提 出的 实 战化保 障 全流 程管 理关 键要 素见 表 1。
对装 备 本身指 标性 能 、保 障 能力 、
总体 需求 ,在 总结前 期 装 备保 障
配 套 资源 以及 保 障任 务实 施 方式
经 验 的基 础 上 ,从管 理 层 面识 别
二 、保障任务启动 阶段 等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梳 理 重点 工 作项 目和 过程 管理 关
因此 ,在保 障任务 实 施前 需
键 要 素 ,建 立起 一套 包 括 需求 对
1. 需求识 别
其他作者 :杨泽 萱 (北京宇航 系统工程研 究所 ),崔文星 、邢冠楠 、崔 慧 (中国运载 火箭技 术研 究院 )
44
航天工业管理 f 2018年 第6期
徽 只 茹 蕴骆
Management&Practice管 理 与 实 践
更 好地 满 足实 战化保 障需 求 。
障标 准 化 工作 流程 ,总 结形 成 覆 趋深入 ,用户在装备训练使用过
l l1 准备阶段 i 12
l 13
14
l5 l6
17 18 19 实施阶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总 结 阶段 28 f 29 i 30
重点工作
主要内容
关键要素
了解用户需求
需 求识别 主动 与用户对 接保 障任务需 求 ,明确 任务 目标 ,协商确 确立任务 目标
盖保 障 任 务全 周期 、全要 素 的规 程 中越 来 越强 调 贴近 实 战 ,模 拟

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装备仿真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军事装备仿真系统能够为军事训练、武器研发和战争演练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对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展开研究,探讨其应用和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军事装备仿真系统的概述军事装备仿真系统是通过对军事装备进行建模和仿真,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提供训练和决策支持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帮助军事人员提升作战能力,降低风险,并且减少对真实装备的依赖性。

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建模、仿真和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军事装备建模技术的研究在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中,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模技术能够将真实装备的结构、性能和行为等特征进行抽象和表示,从而实现对其仿真。

目前,军事装备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几何建模、物理建模和行为建模。

几何建模是描述军事装备外形和结构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通过CAD软件或者三维扫描技术获取装备的几何模型,再进行优化和细化。

物理建模是描述军事装备力学特性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设备获取装备的运动参数和力学特性,并进行仿真模拟。

行为建模是描述军事装备行为和作战行动规则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通过对士兵、车辆和飞行器等进行行为分析和推演,然后制定相应的行为规则。

第三部分:军事装备仿真技术的研究仿真是军事装备仿真系统的核心环节。

它可以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实时反馈军事装备的性能和战斗结果。

军事装备仿真技术主要包括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虚拟现实。

图形渲染是将建模过的装备模型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渲染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使装备在虚拟环境中具备真实感和逼真度。

物理仿真是模拟军事装备在真实环境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物理引擎和碰撞检测算法,模拟装备的运动、碰撞和爆炸等物理行为。

虚拟现实是将军事装备仿真系统与人机交互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军事人员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装备的使用和作战情景。

《2024年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分析》范文

《2024年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分析》范文

《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武器装备体系日趋复杂,对其实施有效保障及评估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多Agent技术因其自主性、协同性和智能性,为航空武器装备体系的保障仿真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方法,以期为提升装备体系效能及可靠性提供参考。

二、多Agent技术在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中的应用多Agent技术是一种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多个具有智能特性的Agent进行协同,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在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中,引入多Agent技术,可以实现各装备单元的自主决策、协同工作及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个装备体系的效能和可靠性。

三、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模型(一)模型构建本模型基于多Agent技术,构建了一个包括多个智能Agent 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模型。

这些Agent包括维修Agent、检测Agent、指挥控制Agent等,每个Agent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在系统中独立运行,实现与其他Agent的协同工作。

(二)仿真流程仿真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运行过程模拟和结果分析三个阶段。

在系统初始化阶段,设定各Agent的初始状态和参数;在运行过程模拟阶段,各Agent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进行自主决策和协同工作;在结果分析阶段,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优化装备体系提供依据。

四、仿真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一)评估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对仿真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描述和评价;定量评估则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对仿真结果进行精确度量。

(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装备可用度、维修效率、协同能力等。

其中,装备可用度反映了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维修效率反映了维修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协同能力则反映了各Agent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航空武器装备体系的保障效果。

浅谈装备保障性工程中的建模仿真技术

浅谈装备保障性工程中的建模仿真技术

2005年8月第16卷第4期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August 2005Vol.16 No 14 收稿日期:2004204220 作者简介:吕德峰(1979-),男(汉族),黑龙江密山人,硕士研究生,f mischen @ ; 陈东林(1965-),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浅谈装备保障性工程中的建模仿真技术吕德峰, 陈东林(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新军事变革。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国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模与仿真技术在装备保障性工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阐述了装备保障性工程领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介绍了行为建模技术以及先进的仿真技术;分析了国外装备保障性工程领域模型;最后总结出我国装备保障性工程领域建模与仿真存在的问题,并对建模与仿真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装备保障性工程;建模;仿真;行为建模;高层体系结构中图分类号:E 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27(2005)0420036205Discussion on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 in IntegratedSupportability EngineeringL ¨U De 2feng , CH EN Dong 2lin(Engineering Colleg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38,China )Abstract :The fast develop ment of comp uter technique is p romoting t 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 2fairs.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comp uter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in t 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ce.Effective applications have been achieved t hrough modeling and simula 2tion in t he field of integrated supportability engineering.The paper investigates t he current develop 2ment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d describes it s research stat us in t he integrated supportability engi 2neering.Advanced modeling technique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 are int roduced and foreign models in t he field of integrated supportability engineering are also roughly analyzed.In t he end t he paper pres 2ent s t he demerit s of ou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t he integrated supportability engineering and p ut s forward some advice as well.Key words :integrated supportability engineering ;modeling ;simulation ;behavior modeling ;high level architect ure (HL A )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防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任务驱动的装备保障能力建模与仿真评价

任务驱动的装备保障能力建模与仿真评价

Ab ta t Th r s lt fr s a c o q ime ts p o ta i t s r c ; e e wa o s o e e r h f re up n u p r b l y,b tmo ty r s a c eo g d t i u s l e e rh b l n e o
t v l a e s p o t a i t . Th e u t h w h t t e sm u a i n mo e a o n y q a tf a i n l o e a u t u p r b l y i e r s ls s o t a h i l to d l c n n t o l u n i c to a i e a u t h a t 。b ta s e s n b ea d v l .Th sm o e a x c l o v v l a i n o u p r b l y v l ae t e fcs u lor a o a l n a i d i d l n e a ty s l e e a u to f p o ta i t c s i o s i n s c h ti c n p o i e n w h o e i a n e h i a u p r o p o ee u p n e d n s n mi so u h t a t a r v d e t e r t l d t c n c ls p o t f r i r v q i me tr a i e s c a S m a ds p o ta i t . n u p r b l y i
W EIYo g, n XU n — u GU u — u n Tig x e, Jny a
( a a rn u ia n to a t a iesi Y na 6 0 1 Chn N v lAeo a tc l d Asr n u i l a c Unv r t a t i2 4 0 , ia)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夏旻阎晋屯刘磊(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073,中国)摘要:先进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已成为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装备保障费效比的有效手段。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器装备保障规划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对国外当前先进的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理论、方法和软件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任务建模、系统建模、保障资源建模以及维修活动建模等视角对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综合保障建模仿真任务剖面维修1.概述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型装备向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型复杂的装备不断地涌现,使得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更加依赖于装备的保障能力,装备保障问题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资源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保障要求影响装备设计;确定最佳的保障性要求;获得所需的保障资源;提供经济有效的保障。

它是在装备研制时研究如何处理与保障有关问题的一门工程学科,是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规划所需的保障问题,它的最终目标是,以可以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部署部队的同时,提交与装备配套的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及时形成作战能力,满足装备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是在未来一定的规划期内,通过相对稳定的策略、措施和途径来充分利用为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所可能投入的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目标。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就是用仿真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装备综合保障规划,研究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以及系统的效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2.综合保障的组成要素综合保障作为一个专业工程,包括若干组成部分。

GJB 3872给出了综合保障的9个组成部分:(1)维修规划:从确定装备维修方案到制定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的工作过程。

(2)人力和人员:平时和战时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

(3)供应保障:规划、确定并获得备件、消耗品的过程。

(4)保障设备: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拆装设备、工具等。

(5)技术资料: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的统称。

(6)训练与训练保障:训练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的活动与所需的程序、方法、技术、教材和器材等。

(7)计算机资源保障:使用与维修装备中的计算机所需的设施、硬件、软件、文档、人力及人员。

(8)保障设施: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

(9)包装、装卸、存储和运输:为保证系统和设备及其保障设备、备件得到良好的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所需的程序、方法和资源等。

美军原来的“综合后勤保障”还包括设计接口要素。

所谓设计接口,一方面就是后勤保障影响设计,使得“将与后勤保障有关的完好性、作战能力、系统通用性和保障性设计参数纳入系统和设备的设计中”,从而实现系统的固有保障性;另一方面装备设计影响后勤保障设计,即后勤保障设计满足装备设计要求,使装备能得到良好的保障资源。

3.国内外研究情况3.1国外在综合保障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3.1.1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CAD技术和IPPD的广泛应用,全面促进了现代武器装备设计、制造、维修和保障过程的综合化,出现了多学科综合设计,即充分利用多学科(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获得整体性能最优的装备。

3.1.2信息化利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通信、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来完善综合保障管理、改造现用的后勤保障体系,已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如美国的持续采办和寿命周期保障(CALS)策略、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等。

3.1.3仿真化建模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综合保障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不仅可用于RMS的指标论证、方案权衡、分析与设计,还可用于RMS的试验验证与评价。

3.1.4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各种系统具有在任务、环境等变化产生的复杂状态下靠系统自身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实现智能化。

3.2国外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情况以美军为例,他们不但重视在新装备研制阶段进行综合保障研究,而且注重对装备部署后的使用与维修保障进行研究、收集、分析装备使用和维修数据,对现役装备保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已研制出一些保障资源优化分析工具和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工具。

主要模型包括:(1)OPUS10:OPUS10是由瑞典系统与后勤工程公司(SYSTECON)开发的一个多功能计算机仿真模型,它可以用来解决与后勤相关的各种问题,如后勤方案、后勤费用、系统可用度等。

它是能够在备选的后勤保障机构、系统设计参数、维修策略、库存策略、商业利益等问题之间进行权衡的研究与决策工具。

(2)SIMLOX:SIMLOX模型是动态蒙特卡洛仿真模型,对装备实际运行环境和保障体系进行仿真,以实现在装备正式运行前,发现问题和缺陷、瓶颈,并进行更正。

SIMLOX模拟并分析复杂的使用和后勤保障方案,支持对战备完好性和系统使用保障的相关投资之间的定量权衡。

国外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的特点有:(1)以对武器系统及其后勤保障系统的建模为核心;(2)以系统的可用度、寿命周期费用、资源的利用率、任务的成功率等系统总体指标作为评价系统备选方案优劣的关键参数;(3)面向复合型对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4)重视模型的标准化。

3.3国内情况我国从80年代引进了国外“综合后勤保障”理论,我国的军事装备研究机构对西方各国装备综合保障研究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学习,同时结果国内装备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由于装备综合保障是贯穿于装备研制与使用、保障全过程的重要任务,涉及装备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编制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多种技术的综合性活动,综合保障的确立和时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总体来说,综合保障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很不平衡。

在综合保障建模方面,国内对于具体的武器装备建立了保障模型,但是还没有通用化、成熟的建模与仿真模型。

4.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4.1任务建模任务建模以对装备系统的使用想定、使用方案为建模描述对象,以适当的形式表现任务的发生、任务剖面、任务内容、任务时间、任务约束、任务成功条件以及任务执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任务是驱动仿真中各种活动的主要力量。

对任务的建模水平将直接影响仿真系统与真实使用环境的逼真程度,直至影响到模型的仿真结果。

任务剖面是系统在完成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其中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性故障的判断准则。

任务周期以任务作业区域思想为基础,任务周期可以划分为出发、工作、返回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个任务总是从出发阶段开始,到达作业区域,然后进入工作阶段,直到返回基地为止。

图1 任务周期4.2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对构成装备的各个系统、部件进行保障领域视图的描述。

从保障性的观点而言,每个系统都是有许多可更换产品组成的,每个产品又是由更小的可更换部件组成,这样分解下去可以定义出一个完整的系统层次结构。

产品大致可分为六类,其关系如图2所示。

(1)现场可更换单元(LRU)(2)车间可更换单元(SRU)(3)部分可修现场可更换单元(PRU)(4)部分可修车间可更换单元(SPRU)(5)可报废单元(DU)(6)可报废部件(DP)图2 系统和产品关系图现有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建模深度根据其用途各有不同,但一般也能达到LRU和SRU级。

通常采用可靠性建模技术作为描述手段,图3以飞机为例,给出了系统结构简单描述的示例。

对于模型而言,通用化的模型,不但需要以每个LRU/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维修性参数作为输入条件,而且需要输入与存在逻辑联系的LRU/系统的串、并联关系,从而可以依据输入,实现系统模型的调整,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机型。

图3 系统模型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发生故障和损伤,任务结束后系统被送到中转站去进行检修,以查明是否存在故障和损伤。

故障的系统被送去维修,维修任务同时得到建立,没有故障的系统返回工作单元里,等待下一次任务的执行,如图4。

图4 任务执行每一个系统均属于某个工作单元,一个工作单元可包括多个系统。

根据对工作单元定义的任务剖面,相应的系统去执行相应的任务。

任务、任务剖面、系统、单元关系如图5。

图5 任务、任务剖面、系统、单元关系图4.3保障资源建模4.3.1维修资源维修资源的有限性是仿真模型的核心,维修资源的供应及调度的建模是仿真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主要涉及对各种维修资源的分类、定量、配置和优化。

维修资源建模要考虑装备使用部门的编制体制、装备的维修体制和维修策略、维修机构的级别、数量、地理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特别是多级别的装备维修体制等。

维修资源主要分为维修备件、维修人员、维修设施设备、维修技术资料。

对于备件而言,可以采用库存模型,备件的周转周期是其主要的数字特征;对于维修设施设备,尤其是小比例配备的一些工具设备,由于在使用中存在着竞争使用问题,可以采用排队论模型来描述。

图6描述了维修资源调度过程。

图6 维修资源调度模型4.3.2保障组织除了维修资源外,保障资源还有保障组织。

保障组织包括车间、仓库等,统称为站点。

保障组织根据储存能力和维修能力可以划分为:(1)车间:具有产品维修能力而没有备件储存能力;(2)基地:既有备件储存能力又有产品维修能力;(3)仓库:具有备件储存能力而没有产品维修能力;(4)使用现场:既没有备件储存能力也没有产品维修能力。

4.4使用与维修活动建模对使用与维修保障活动进行建模,是综合保障仿真的最关键的一步,这一工作需要对系统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使用与维修活动进行描述,对不同维修保障活动中的具体维修活动、涉及的维修资源以及活动顺序等,采用过程建模方法进行描述。

将保障装备的使用与维修工作区分为各种工作类型和分解为作业步骤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工作频度、工作间隔、工作时间,需要的备件、保障设备、保障设施、技术资料,各维修级别所需的人员数量、维修工时及技能等要求。

维修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性维修和修复性维修。

武器装备需要不断地进行预防性维修,以减少故障的发生,保持其可用状态,通过修复性维修对发生故障后的武器装备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可用状态。

这一状态如图7所示。

图7 状态转移过程这一过程就描述了武器装备的使用及维修过程,武器装备使用及维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状态转移过程的,是武器装备维修及可用性仿真的总体模型,是仿真运行的基本控制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