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油脂和蜡类
生化第二章脂类

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 脏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
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
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 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缩醛磷脂 血小板激活因子
2.3 三脂酰甘油的类型
简单三脂酰甘油:三脂酰甘油中的三个脂肪酸都相 同 混合三脂酰甘油:两个或三个都不相同
2.4 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①溶解度 不溶于水,而溶 于非极性溶剂。甘油二酯和 甘油单酯由于含有羟基,可 形成高度分散态,分散后形 成的小微粒称为微团
②光学性质 甘油三酯的1, 3上的脂肪酸不同时,有光 学活性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在肝、 肾及表皮组织中的含量也较多,生物体自身也能合 成胆固醇
三、脂类的功能
(储存性脂质) 脂类中的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存物质和重 要的代谢燃料 (结构性脂质) 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可作为生物体对外界的屏障 脂类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主要组成物质 (活性脂质) 脂类物质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消化和吸收,为动物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 胞内信号,载体等
Phosphatidylinositol (PI), 磷脂酰肌醇
(1)磷脂酰胆碱
O
O
CH2 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X前体为胆碱:
HO-CH2CH2N+(CH3)3 即X= CH2CH2N+(CH3)3
(1)磷脂酰胆碱
(2)磷脂酰乙醇胺
O
O
CH2 O C R1
蜡和油脂课件

植物油中的RCOOH主要为不饱和酸。如:
油酸: 顺十八碳-9-烯酸
HH
亚油酸:顺十八碳-9,12-二烯酸
H HH H
蓖麻酸:顺-12-羟基十八碳-9-烯酸 OH
动物油中的RCOOH主要为饱和酸。如:
软脂酸: 十六酸
COOH
COOH COOH COOH
硬脂酸:双键的碳链对称性差,不易排列整齐,故熔 点(m.p)低,室温下为液体;
酸值越高,油脂中游离脂肪酸越多。
某些油在空气中放置,可形成一层干燥而有弹性的薄 膜,这种现象称为干化。
油脂的干化在油漆要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干化与氧化 和聚合有关,含有共轭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例如 桐油)干性最好。
(3)油脂的用途
①三大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一, 热量最高;
②皮革加脂剂;(如环保无甲醛型氨基树脂复鞣剂) ③工业原料:油漆、表面活性剂工业。制硬脂酸、软脂
蜡和油脂
1、 蜡——是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一元醇)所形成的 酯。水解可得相应的醇和酸。蜡可制造蜡烛、香脂、软膏 等。
2、油脂
(1)组成和结构
• 主要成分一般是含偶数碳原 子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 在常温为液态的叫油(主要 成分为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的 甘油酯),固态或半固态的 叫脂(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 油酯)。
•
碘值越大,油脂分子中不饱和键越多。
—不饱和的酸易酸败变质.含有共轭双键的油类易聚合 (桐油).
(c) 氧化与聚合反应
酸败:空气中的O2、细菌等与高级脂肪酸作用,使R的
碳链断开,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醛、酮、酸等的现 象,叫做酸败。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可用KOH中和 来测定。 酸值——中和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稳定性评价化妆品

影响颜色稳定性的因素有紫外光、热、pH值、金属离
子、不相容物质、还原剂、加工方法和微生物等.除了上述这些 特殊因素外,颜色稳定性还依赖于构成产品的基质、颜料浓度、 暴露时间、选用包装材料等.
15
影响颜色稳定性的因素
1.紫外光的影晌
紫外光是影响化妆品稳定性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透明包装的产品更为
突出.无机颜料较稳定,因为产生键断裂时需要较高的能量.就有机颜料对 光的稳定性而言,真颜料最好,其次是调色剂,稳定性最差的是铝色淀.紫外 吸收剂可改善各种颜料对光的稳定性.紫外吸收剂既可填写于产品中,也
② 在光、热和微量金属离子的作用下,诱发香精中某些 活化分子的物理化学反应如某些醛、酮和含氮化合物等.
22
③ 香精中某些成分与介质中某些组分之间的物理化学 反应或配伍不相容性,如因介质pH值的影响而水解或皂化, 因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引起加溶,因某些组成不配伍产生 混浊或沉淀等.
④ 香精中某些成分与产品包装容器材料之间的反应.
QB/T 1857-2004 润肤膏霜2014-7-1作废
30
31
2. 乳液类化妆品的主要质量问题与质量指标 乳液类化妆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油水分层、稠度增大以
及颜色变黄等. A.乳剂稳定性差
原因1:稳定性差的乳剂在显微镜下,内相的颗粒是分散度不够的丛毛 状油珠,当丛毛状相互联结扩展为较大的颗粒时即油珠凝聚,产生了凝 聚油相的上浮成稠厚浆状,在考验产品耐热的恒温箱中常易见到.
杏仁油
蜂蜡
石蜡
4
1. 油性原料的理化性质
1色泽和气味
天然油脂和蜡类的色泽和气味与其来源、采集方式和 精制技术有密切关系.由于普遍含有类胡萝卜素,天然油脂 和蜡根据其精制程度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而异味的来源则 是多方面的.
油脂和蜡类

油脂和蜡类油脂和蜡类(FattvOils、FatsandWaxes)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总称,植物油脂在种子内含量最多,动物油脂多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一般在室温呈液态的称为脂肪油,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肪。
油脂可供食用与药用。
其通性如下:1.油脂与蜡的比重均在0.91~0.94之间,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在乙醇中冷时难溶,热时可溶。
2.油脂不具挥发性,无一定的熔点或沸点,大多数具明显而确定的折光率,可用于鉴定。
3.油脂与碱作用能形成肥皂,叫做"皂化"。
在空气中久放易发生氧化。
油脂氧化后可产生过氧化物、酮酸、醛等,使油脂具特殊的臭气和苦味,这种现象称为"氧化酸败"。
酸败后的油脂不能再供药用。
4.油脂的化学组成为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的酯类,水解后产生甘油与脂肪酸。
其通式如下:有一些油脂是由长链脂肪酸与多元醇类组成的酯,如薏苡仁酯,理化性质与油脂相似。
蜡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其化学组成为分子量较大的一元醇的长链脂肪酸酯。
如蜂蜡的主成分为软脂酸蜂酯(Myricin, C15H31COOC30H61)。
有些蜡为脂肪酸的甾醇酯或大分子的脂肪烃。
具药理作用的油脂或含油脂的中草药如蓖麻油作为泻下剂,郁李仁、火麻仁具润肠作用,大凤子油抑菌,薏苡仁油脂中的薏苡仁酯据报告有驱蛔虫与抗癌等作用。
大多数的油脂与蜡在医药上作为制造油注射剂、软膏、硬膏的赋形剂。
如麻油、花生油、棉子油、蜂蜡等,但制作油注射剂的脂肪油必须经过精制。
中草药的油脂含量可利用油脂在乙醚等有机溶剂中易溶的性质将其用连续抽提法提取出来,除去溶剂后以油脂重量来计算中草药中油脂的百分含量(g/g)。
用此法提取的油脂因尚有其他脂溶性杂质(如色素)共存,故测定结果为粗油脂的含量。
02二章 美容化学和化妆品

2.1.1.3 不同类型皮肤的护理
不同类型皮肤的护理:由于人的皮肤类型不同,在护理时就 要根据自身的皮肤类型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1)干性皮肤的护理 干性皮肤的护理要保证皮肤得到充足的水分。在选择清洁 护肤品时,不要选用碱性强的化妆品和香皂等,以免抑制皮脂 和汗液的分泌,使得皮肤更加干燥。采取的方法应该是彻底清 洁皮肤后,应立即使用保湿性化妆品或乳液来补充皮肤的水分 。也可以采用营养面膜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代谢, 增加皮脂和汗液的分泌。
中性皮肤的人对饮食的需要:这类人宜食多食新鲜水果、 蔬菜、豆制品、奶制品,补充必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妆品,使得皮肤更加健康、自然。
(4)过敏性皮肤的护理 过敏性皮肤的保养和护理应特别注意。 过敏性皮肤的人选用敏感系列护肤品如敏感面霜、细胞乳液 霜等,以镇静皮下神经丛。使用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尽量选 用不含香味、酒精等刺激性的化妆品。尽量不化浓妆,若出 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妆品,并且进行观察和 治疗。 过敏性皮肤的人对饮食的需要:这类人宜食多食新鲜水 果、蔬菜,少食用鱼虾、牛羊肉等食品。生活要有规律,睡 眠要充足;皮肤要清洁,用冷水洗脸;要保持皮肤水分充足, 避免过多的日晒。
(3)铬及其配合物:三价铬能够保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谢,铬 起胰岛素辅助因子作用。有机铬在类脂物中有重要作用,能够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角膜浑浊。化妆品中的有机铬配合物, 有利于机体对铬的吸收和同化。 (4)硒及其配合物:硒在人体中的代谢与维生素E有关。硒 能够防止过氧化物对细胞质膜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可以减 少体内硒的所需量,以保证膜的完整性。化妆品中的硒蛋白质 配合物能够增加产品的润湿性和亲和性,有利于机体皮肤的硒 的吸收和利用。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一.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简介总结

5 有机酸:广义的有机酸泛指分子中有羧基 的化合物。在植物中多以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盐的 形式存在。按分子大小又分为小分子有机酸和大 分子有机酸。 (1)小分子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枸橼酸、 柠檬酸等。 性质:极性大,具亲水性 (2)大分子有机酸:咖啡酸、树脂酸等, 因分 子大,极性小,具亲脂性。 除去方法(1)醇溶水沉法(2)铅盐、钙盐等沉淀 法 (3)碱溶酸沉法
4 糖类:为中药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成分,据能否发生 水解,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 (1)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糖的基本单位,如:
D―葡萄糖(glc) D― 半乳糖(gal) D ― 葡萄糖醛酸 D ― 半乳糖醛酸
OH
O
HO
OH
O
CO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COOH
HO
H,OH
O
OH
OH
H,OH OH
OH OH
H,OH
OH
OH
OH OH
H,OH
OH
性质:单糖多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和还 原性,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 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除去方法:水溶醇沉法 操作: 将水提取液蒸干,在残留物中加入无水 乙醇溶解,过滤,则单糖沉淀被滤除, 乙醇液中还有有效成分。
(2)低聚糖 由2~10个单糖基通过甙键聚合而成的 直糖或支糖链的低聚糖(又称寡糖)。 按糖的个数分为二糖、三糖…….按有无 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 糖。 如:芸香糖 龙胆二糖
第二章 天然药物 化学成分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天然药物中的各类成分,。重点掌握各类成 分的一般溶解性,哪些为有效成分、哪些为无效成分,无 效成分如何除去,为理解提取、分离中药成分打下基础。 1 生物碱:为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有 机化合物的总称;一般具有碱性,可与酸成盐。游离生物 碱具亲脂性;生物碱盐具亲水性。 如:槟榔碱 吗啡碱
第二章 脂类

1.鞘糖脂
• 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 • 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 成的 • 组成:醇(鞘氨醇)、脂肪酸、糖
(1)脑苷脂
脑苷脂由一个单糖与神经酰胺构成。
(2)神经节苷脂 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
• 鞘糖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 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 • 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
按皂化性质
可皂化脂质: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 不可皂化脂质: 固醇类、萜 极性脂质
按极性
非极性脂质
(三)生物学功能
• 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 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可大量储存 功能效率高 占空间少
• 结构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膜脂共同特点: 有极性头(亲水部分)和非极性尾(疏水部分)
• CAT(Catalase)
• 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
• VE
四、衍生脂
固醇类、萜
一般不含脂肪酸 属于不可皂化脂
(一)萜类
•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根据含有异戊二烯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 三萜、多萜等。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视黄醛是二萜,天然 橡胶也是多萜。
(二)类固醇
类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分为固醇类和固醇衍生物类
胆固醇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 醇的衍生物。
有关生物膜的两点说明:
• 生物膜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静电力、疏水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的收获时间必须恰到好处 才能保证最好的质量。采摘时间过 早,含油量会低;随着颜色由淡绿 变为深绿,含油量也逐渐开始增高。 颜色越深产油量越高,但由于酸度 也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并开始影 响橄榄油的品质,因此经验丰
为保证和保护克里特岛油橄榄的品质,希腊政府和欧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加强了对这一著名的橄榄油产地的保护。希腊共有22个橄榄油产区被确认为保护 区,其中克里特岛就有包括佩萨地区在内的8个地区被列入保护名录。
蓖麻油
蓖麻(bima)(Ricinus communis) 大戟科,蓖麻属植物。大戟科蓖麻 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蓖麻油是 重要的工业用油。 历史和传布 蓖麻原产非洲东部,后 经亚洲传入美洲,再传到欧洲。中 国蓖麻由印度传入,何时开始栽植 无具体考证。蓖麻长期以来都为零 星种植,采收蓖麻子供入药、榨油 及手工业所需。进入20世纪后,由 于近代工业需要大量高级润滑油, 蓖麻生产才迅速发展。 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
橄榄油产地之 希腊克里特岛 科拉喜橄榄树,在爱琴海与地中海交汇处成林
希腊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处于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是希腊文明和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诸多希腊神话就发生在这里。
除了优美的风光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外,橄榄种植园、芳香四溢的橄榄果、
口味纯正的橄榄油都成为克里特岛独有的烙印。曾有一位到过此地的国人回国后 深情回忆道:开车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橄榄种植园里,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那种 无以名状的舒畅、扑面而来的果香是在国内目前还找不到的风景和风情。
富的橄榄种植者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相应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和收获。由于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橄榄收获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底至次年的2月左 右。
橄榄的采摘方式基本上采取比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铺网,用棒状物进 行梳打,也有采用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收获的。克里特岛由于地形复杂,并不 适合大型机械收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该地区的橄榄油产量较低,但价格相对较 高、品质也较好的原因之一。克里特岛的橄榄油果味醇厚,色泽金绿透亮,口感 略苦微辣,其感官特性被世界级的品油师所称道。
2.加成反应: ① 氢化(硬化) ② 加碘 碘值: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3.酸败,降解: 酸值: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动植物油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屏障作用 滋润作用 清洁作用 溶剂作用 乳化作用 固化作用
表征油脂物理化学性质决定油脂特性和质量的参数:
1.熔点及凝固点
第二章 油脂和蜡类
按状态分类: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 呈半固态或软性固态的叫脂 呈固态的叫蜡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动植物油脂都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
酯,称为三脂酰甘油或三酰甘油,如果三分子羧酸相同则为单三酰甘 油,不同则为混三酰甘油,动植物油脂都是混三酰甘油. 动植物油脂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动植物油脂一般是无色,无臭,无味的中性物质.密度小 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没有固定的熔沸 点.熔点随脂肪酸不饱和性的增加而降低.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性质: 具有酯的典型化学反应.
1.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环境下的水解反应. 皂化值:使1g油脂完全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不可皂化物或非皂化物
在安达卢西亚肥沃的土地上,足够、适时的雨水使其拥有丰富 的橄榄树种和广泛的种植面积,占到全西班牙总橄榄种植面积的 60%,而西班牙80%的橄榄油也来源于此。
在西班牙,橄榄果的采摘通常从11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 大量的工人在灿烂的收获季节将一颗颗饱满透亮的橄榄果摘下。在 大面积种植后,逐渐开发采用了机械的采摘方式。但采摘下来的橄榄果必 须要进行严格区分,因为跌落在地上的碰撞很可能会破坏掉橄榄果 的外皮,造成部分氧化,影响橄榄油的最终品质。 将橄榄果送到油坊后,根据种类和果实情况再将它们逐一分类,去 掉枝叶进行清洗。碾磨成果浆后,倒入温度适宜的水,然后进行缓 慢的锤打,以促进橄榄油的提取,最后将果浆装入不锈钢池里进行 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再经过一次或多次过滤,就完成了整个橄榄 果的使命,天然、醇香的橄榄油散发着光芒等待运往世界各地。
公元前2000年末,腓尼基人将油橄榄树的种 植技术引入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然后,阿拉 伯人在公元8世纪-14世纪统治伊比利亚半岛时, 在西班牙南部即今天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优化了 油橄榄树的种植和采摘技术,并在此建立了首府。
从那时起,油橄榄树和橄榄油在西班牙社会、 饮食文化、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毕加索, 这位来自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画家创作了象征世 界和平的巨作--一只嘴衔橄榄枝的鸽子,影响至 今。
2.相对密度
3.酸值(酸价):新鲜油脂的酸值应该在1以下.
4.油性:形成润滑薄膜的能力.
5.黏度
6.稠度
7.皂化值与不皂化物:一般油脂的皂化值在180-200左右,甘油
含量在10%左右,天然油脂的不皂化物一般不超过1%,但鱼类及海洋
动物油脂则可以高大百分之几十.
8.碘值:<100 不干油(脂)
在空气中不能氧化干燥形成固态膜的油类。
100-130 半干油(脂)
干燥性能界于干性油和非干性油之间的油类。
>130 干性油(脂)
类。
在空气中易氧化干燥形成富有弹性的柔韧固态膜的油
化妆品中常用的油脂:
橄榄油:
橄榄油产地之: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 毕加索巨著的源泉
油橄榄树是众所周知的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起源于600多万前年地中海海岸的中东部,公元前 6000-5000年,腓尼基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对油橄榄 树进行开发,并把开发技术由地中海东部流域传 播到了西部流域。
橄榄油品质的优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其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二是其
感官特性(即色、香、味)的差别。克里特岛橄榄油之所以世界驰名,就是因为 在这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这里有油橄榄树生长所需要的适宜的土壤、气温、日照、空气湿度以及降水
量等优越条件。更重要的是,优良的油橄榄树品种科拉喜(Koroneiki)只有在该 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科拉喜树种属于相对矮小的树种,橄 榄果也较小,耐干旱、炎热但抗寒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