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脂 含蜡量测定
蜡含量的检测方法

蜡含量的检测方法1.0定义油脂中的蜡是一类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
2.0测定方法根据油脂含蜡量大小,高含蜡量采用丁酮不溶物法;低含蜡量采用浑浊仪测定法。
2.1丁酮不溶物法2.1.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蜡的质量分数在5×10-4以上各种植物油。
2.1.2器具2.1.2.1烧杯:100-400ml;2.1.2.2古氏砂蕊漏斗;2.1.2.3吸滤瓶;2.1.2.4烘箱。
2.1.3试剂2.1.3.1丁酮(分析纯);2.1.3.2水饱和丁酮溶液(丁酮与蒸馏水体积比为9:1);2.1.4操作方法毛油加热100℃时过滤,在常温下称取过滤后一定量油样见表A,加入5倍量的水饱和丁酮溶液,充分搅拌溶解,静置10min,将上层清液缓慢倒入已知质量m1古氏砂蕊漏斗中抽滤(电动抽滤或电力抽滤),用水饱和丁酮溶液反复洗涤,洗至无色为止。
将古氏砂蕊漏斗置于105℃烘箱中烘1小时,称重m2,再烘40min称量,直至恒重。
2.1.5计算含蜡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m2–m1W=-------- ×100%m式中:W:蜡的质量分数;m2:含沉淀物的古氏砂蕊漏斗质量,g;m1:古氏砂蕊漏斗的质量,g;m:样品质量,g;表A:不同含蜡量的取样量蜡的质量分数(%) 称取油样(g)≤0.05 400.05-1.0 201.0-4.0 104.0-20 52.2 浑浊仪测定法2.2.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含蜡质量分数在5×10-4以下油脂。
2.2.2器具2.2.2.1比光式浑浊度仪;2.2.2.2 油样瓶:115-160ml(清洁干净)。
2.2.2.3 恒温水浴(0℃)2.2.3操作方法2.2.3.1 取足量油样(200-300ml),加热到130℃去掉其中的水分,然后热滤除去杂质(精炼油可略去过滤),将油样装满油瓶,塞紧石蜡封口。
待油样冷却到室温时,将样瓶浸入0℃的恒温水浴中,待油样瓶在0℃保持15min后,从0℃水浴中取出静置观察蜡结晶体或浑浊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

油脂类原料的品质鉴定饲用油为高能量饲料。
由于价格高,市场上的饲用油掺假现象严重。
被检出的掺假物主要有水,溶点较高的动物油中还检出面粉和食盐。
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简易判定油脂是否掺假的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再对饲料中常用的油脂进行逐一介绍。
(一) 油脂的检测项目1、总脂肪酸此系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之脂肪酸总量。
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为92%—94%。
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应,因此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之指标。
2、游离脂肪酸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故其量可做为鲜度判断之根据,完全饲料所用油脂一般约在15%—35%。
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对金属机械、器具有形蚀性,而且会降低嗜口性。
3、水分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设备的腐蚀,同时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败,并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杂质包括纤维质、毛、皮/骨、金属、砂土等细小颗粒无法溶解于石油醚之物质。
这些物质没有能量价值,而且会阻塞筛网和管口,或在贮存椅造成沉积。
其量应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包括白酶类、碳氢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维生素等不与碱发生皂化反应之物质,大部分成分仍有饲用价值,对动物无不良影响,但其中蜡、焦油等则无营养价值,甚至有些成分对动物有害,如水肿因子。
6、酸价酸价虽测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单纯以之评价油脂品质,须配合其他方法供签定。
油脂酸价之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部分由于过氧化物的分解所产生羟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离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生成机构随条件而异,不易做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7、过氧化价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生成,该过氧化价可做氧化程度判断。
但过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湿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化价反而会降低。
因此我们应了解,过氧化价==所存在过氧化物量与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以利品质之正确判断。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油脂测定方法汇总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1.透明度鉴定定义:油样在一定的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目测观察油样的透明程度。
品质正常合格的油脂应是澄清、透明的,但若油脂中含有过高的水分、磷脂、蛋白质、固体脂肪、蜡质或含皂量过多时,油脂会出现浑浊,影响其透明度。
故通过油脂透明度初步判断油脂的纯净程度。
1.1仪器和用具(1)比色管:100ml,直径25mm;(2)乳白灯泡等。
1.2操作方法量取混匀试样【1】100ml注入比色管中,在20℃下静置24h然后移置在乳白灯泡前(或在比色管后衬以白纸),观察透明程度【2】,记录观察结果。
1.3结果表示观察结果以“澄清、透明”“透明”“微浊”“浑浊”表示说明:【1】如果油样受冷而出现凝固时,应置于50℃水浴中加热熔化,取出,逐渐冷却至20℃,然后再混匀备用。
【2】观察时,如油样内无絮状悬浮物及浑浊,即认为透明。
棉籽油在比色管的上半部无絮状悬浮物及浑浊,也认为透明;若有少量的絮状悬浮物即认为微浊;若有明显的絮状悬浮物即认为浑浊。
2.色泽鉴定:罗维朋色计法色泽反映了油脂的纯净程度、加工工艺和精炼程度以及判断其是否变质。
2.1仪器和用具罗维朋比色计漏斗、锥形瓶、滴管、滤纸等2.2操作方法放平仪器,安置观测管和碳酸镁片,检查光源是否完好。
取澄清(或过滤)的试样注入比色槽中(等级植物油选用25.4mm比色槽,色拉油、高级烹调油、精炼棕榈油、调和油选用133.4mm比色槽),达到距离比色槽上口约5mm处。
将比色槽置入比色计中。
先按规定固定黄色玻片色值,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片调色,直至玻片与油样色完全相同为止。
如果油色有青绿色, 须配入蓝色玻片,这时移动红色玻片,使配入蓝色玻片的号码达最小值为止,记下黄.红或黄.红.蓝玻片的号码的各自总数,即为被测油样的色值。
结果注明不深于黄多少号和红多少号,同时注明比色槽厚度。
双试验允许差红不超过0.2,以试验结果高的作为测定结果。
技巧提示:看色泽时,先固定蓝色片和黄色片,再调节红色片来细调,亮度可用灰色来调整。
植物油检验项目

植物油检验项目植物油检验项目是对植物油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植物油的新鲜度、品质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对植物油外观特征的观察和评估。
首先要检查植物油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的植物油颜色应为透明或微黄色。
若出现浑浊、混浊或有悬浮物,可能表示植物油已变质或受到污染。
其次要观察植物油的气味,正常的植物油应有清淡的香气,若有刺鼻、酸臭等异味,可能表示植物油质量存在问题。
二、酸价检验酸价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
酸价越高,表示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越多,说明植物油质量较差或已变质。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来确定植物油中的酸价。
三、过氧化值检验过氧化值检验是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的指标。
氧化会导致植物油的品质下降,产生有害物质。
通过过氧化值的检测,可以了解植物油的氧化程度。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碘值法或亚铁离子法来测定过氧化值。
四、含水率检验含水率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水分含量的指标。
水分过高会导致植物油变质,降低其质量。
检验过程中,常采用称量法或滴定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含水率。
五、铁含量检验铁含量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铁离子含量的指标。
植物油中铁离子的含量过高,可能表示植物油受到了污染。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铁含量。
六、重金属检验重金属检验是评估植物油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指标。
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污染的土壤或生长环境进入植物油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检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来测定植物油中的重金属含量。
通过以上检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评估植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植物油生产商和消费者可以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油,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利益。
同时,植物油的检验项目也为植物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油脂精炼设备油脂脱蜡过程

油脂精炼设备油脂脱蜡过程企鹅粮油油脂精炼设备工作工序一般还包括脱蜡、东化和分提。
所谓“油脂分提”,就是基于甘油三酯间的熔点差异,将熔点相对高的组分结晶析出而分离出来及分别提纯的过程。
其中脱蜡与冬化脱蜡则属于“分提”的一种特殊情况。
脱蜡是指从液体油中(如米糠油、玉米胚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等)除去高熔点的蜡脂。
植物油中的蜡脂多含在植物油料的种皮、壳及胚芽中,不同的植物油及不同的加工方法,其蜡脂的含量亦不同。
它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很低,而且熔点较高(78-82度),不能被人体吸收也难与被造化。
蜡在油脂中的含量除米糠油比较多约占5%外,其他植物油中含量均甚少。
所以在日常生产中,米糠油的脱蜡需单独处理,对其他植物油一般都通过冬化脱蜡工序一并被去除。
至于冬化,则是指从液体油中(如棉籽油等)去除高熔点的甘油三酯(主要是饱和酯)。
目的主要是生产高品质的食用油(我国定的所谓一级油)。
分提从本质上讲,分为产生结晶与固液分离两个部分。
而油脂的结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使油脂或熔融后较快降温形成过饱和状态,使高熔点充分开始离析出来;(2)缓冷、慢搅拌(135/min)促使晶核的形成;(3)继续降温到目的温度,使晶体增大(亦称养晶阶段),然后待分离。
结晶体形成的主要条件:(1)结晶温度。
要求温度低于其固体脂的凝固点。
(2)冷却速率。
每一种油脂,都有其特定的冷冻结晶曲线。
(3)搅拌速度。
一般控制在10-13r/min。
我国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干法分提进行生产,所以分离方式主要借压滤完成。
不同植物油中所含蜡成分均有差别,在各种植物油脂所含蜡构成的直链醇含量不同。
油脂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油脂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1、GB/T 22501-2008 动植物油脂橄榄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可以参考一下2. 测定方法根据油脂含蜡量大小,高含蜡量采用丁酮不溶物法;低含蜡量采用浑浊仪测定法。
2.1 丁酮不溶物法2.1.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蜡的质量分数在5×10-4以上各种植物油。
2.1.2 器具2.1.2.1 烧杯:100-400ml;2.1.2.2 古氏砂蕊漏斗;2.1.2.3 吸滤瓶;2.1.2.4 烘箱;2.1.2.5 定量滤纸。
2.1.3 试剂2.1.3.1 丁酮(分析纯);2.1.3.2 水饱和丁酮溶液(丁酮与蒸馏水体积比为9:1);2.1.4 操作方法毛油加热100℃时过滤,在常温下称取过滤后一定量油样见表A,加入5倍量的水饱和丁酮溶液,充分搅拌溶解,静置10min,将溶液缓慢倒入已知质量m2的定量滤纸(滤纸已置于古氏砂蕊漏斗中)中抽滤(电动抽滤或电力抽滤),用水饱和丁酮溶液反复洗涤,洗至无色为止。
将定量滤纸置于105℃烘箱中烘1小时,称重m1,再烘40min 称量,直至恒重。
2.1.5计算含蜡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含蜡量计算:W=(M1-M2)/m*100%式中:W:蜡的质量分数;M1:含沉淀物的定量滤纸质量,g;M2:定量滤纸的质量,g;m:样品质量,g;表A:不同含蜡量的取样量蜡的质量分数(%) 称取油样(g)≤0.05 400.05-1.0 201.0-4.0 104.0-20 5二、浊度法1参考标准 ADM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商品葵花籽油中含蜡量的测定。
3检测意义含蜡量太高则会影响油脂的透明度及品质。
4原理蜡的熔点一般比较高,在低温下会出现凝固现象,表现在油脂中的现象为絮凝,利用蜡不溶于丁酮的性质,在浊度仪上显示出浊度。
而含蜡量的多少与浊度的数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浊度值进行油脂中含蜡的定量检测。
制作标准确曲线。
5测定步骤5.1标准曲线的制作5.1.1脱蜡油的提纯:将彻底脱蜡的葵花籽油缓慢冷却至室温,放在冰箱里4天。
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实验报告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油脂含蜡量测定
1. 仪器和用具
1.1 浊度仪及配套的样品管
1.2 电炉、滤纸、漏斗、玻璃棒
1.3 烧杯:100ml;温度计:0℃~200℃
1.4 低温恒温槽
2. 步骤
2.1 取油样约100ml,在电炉上加热至130℃,将热油过滤至另一烧杯中,将最
先过滤的20ml—30ml的油丢弃,再收集50ml~60ml过滤后的油样,再次加热至130℃,测定其浊度T1;
2.2 将测定浊度后的油样连同样品管放入温度为5.5℃低温恒温槽内一小时,确
保液位与油位水平;
2.3 1小时时间届满后,将样品管从溶液中取出,擦干外壁,使样品管在室温
下保存2--3分钟,测定其浊度T2;
计算:T=T2-T1
含蜡量≤50mg/kg:含蜡量(mg/kg)=(T-0.057763)/0.013924
含蜡量≤50mg/kg~200mg/kg 含蜡量(mg/kg)=(T-0.137)/0.020354
含蜡量≤200mg/kg~800mg/kg:含蜡量(mg/kg)=(T-0.38)/0.0187
3. 注意事项
3.1 操作样品管时,尽量不要摇动或搅动油样;
3.2 如浊度仪上数字变化迅速,很可能有纤维在油中漂浮。
这时可以稍作等待,
直至浊度值稳定下来后再记录数值;
3.3 测定浊度时务必将样品管擦干,并用硅油将其擦至无污迹或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