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及答案(word文字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1、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斯诺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B.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C.《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D.《红星照耀中国》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红军进入了陕西西北的富庶的毛儿盖地区,同四方面军和松潘苏区会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题目中“红星”象征着,是一部文笔优美的作品。
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发动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4.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在此以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
我把____________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你还能写出作品中有关长征的几个故事吗?5.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
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打入了一个楔子。
(1)语段中的“他”是谁?(2)概括文中“他”的故事。
(3)概括这件事中“他”的性格特征。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习题训练含答案一、名著阅读。
(3分)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
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
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人名)。
(1分)(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2分)(1)《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
(写出两点即可)二、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4分)“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2分)【甲】“红星”1:___________ 【乙】“红星”2:___________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2分)(2)(4分)①(2分)【甲】毛泽东【乙】周恩来【评分标准:每空1分】②(2分)示例:【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评分标准:事迹1分,评价1分。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红星照耀中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C.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D.本书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2.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这本书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3.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纪实的体裁是这部作品畅销不衰的唯一因素。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C.这本书不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不够真实可信。
D.彭德怀和徐海东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下面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是()A.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B.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C.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而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5.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答案:埃德加·斯诺2.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__________》,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
答案:Red Star Over China3.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详细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其中红军长征的起点是__________。
答案:瑞金4. 《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采访的主要对象,其中毛泽东为斯诺详细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历史事件。
答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是:“这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行动。
”答案:英勇、奇迹、史诗般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役?()A. 四渡赤水B. 巧渡金沙江C. 飞夺泸定桥D. 百团大战答案:D2.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人物不是斯诺采访的对象?()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彭德怀D. 蒋介石答案:D3.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毛泽东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讲述的历史事件?()A. 秋收起义B. 南昌起义C. 广州起义D. 西安事变答案:C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下哪个不是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A. 英勇B. 奇迹C. 史诗般D. 悲剧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历程。
答案: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从1934年10月开始,历经艰难困苦,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战略转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历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重要战役,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这时,一个瘦小的年轻军官突然出现了。
他长着一脸的黑胡子,用温和的语气向我打招呼:“你好,你在找谁?”“他说的是英语,这个字符是。
2.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在苏区(今陕西省志丹县)的临时首府采访了毛泽东在收集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是他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名叫XXXX。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是几家欧美报纸在中国的记者和通讯员。
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在北平新闻部兼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人头,但他的司令部前只有一个哨兵。
当我走进房间时,我看到它既干净又简单。
挂在土炕上的屋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的尽头是两个铁文件箱和一个小木炕桌。
哨兵向他报告说,当我到达时,他正在他的办公桌前看电报。
”5.《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和传播的书。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的影响。
这是一部写得很好、记录很好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的维克托·格兰茨公司首次出版了名为《这本书》的书,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8年2月,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书名改为“统一战线”,因为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统一战线的情况。
17.抗日战争爆发后,埃德加·斯诺成为《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的战地记者。
他于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访华,于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因病去世。
根据他的愿望,他的一些骨灰被埋在了中国的一个无名湖。
8.书中的描述是最详细的。
据说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不注重外表的人。
他是多么不拘小节,真令人惊讶。
9.“我的家庭分为两个“党派”。
一方是我的父亲,是的。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时间3.朱德4.江西瑞金5.重新分配土地6.西安事变7.敌疲我打8.中国工农红军9.鲁迅宋庆龄10.根据斯诺的采访路线,补全下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解析】“作品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作品含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解析】该作品没有体现“及时性”。
3.(√)4.(×)【解析】“鄂豫皖根据地”表述有误,应该是“西北根据地”。
5.(×)【解析】“红色窑工”是徐海东,“教育委员”是徐特立。
6.(√)7.(×)【解析】这些都是朱德的经历。
8.(×)【解析】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只有极少部分是商人。
9.(×)【解析】表述夸大,《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作者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虽然第1次向世界介绍了长征,但并没有“全方位记录”。
10.(√)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D2.A【解答】根据原著“我们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那一度是“金城汤池”的高大木头城门在我们的军事通行证魔力前面霍地打了开来,拖着门上的链条铛铛作响。
在熹微的晨光中,军用大卡车隆隆驶过飞机场,当时每天都有飞机从那个机场起飞,到红军防线上空去侦察和轰炸。
”可知,“红色的大门”是指“红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
3.A【解析】A选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D选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
4.B【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答: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 个省份,占领过62 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答: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17、红军的11 项纪律有哪些?答:1.行动听指挥;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的处境。
答:1.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2.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3.他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19、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答:1. 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2.克服敌人的封锁;3.发展苏区国民经济;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而在别的地方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答:1.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
21、游击队的实际战地领导为什么必须坚决果断、勇敢无畏?答:没有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不能发展,而且在反动派的进攻下一定会衰亡。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民权。
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23、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绩;第二、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2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5、“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答: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26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里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27、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8、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
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
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
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29、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答案提示: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
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30、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