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系统,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易于操作等特点。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选题与方案确定:在实习开始阶段,我们首先进行了选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作为实习项目。
接下来,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分析了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并确定了设计方案。
2. 电路设计与仿真: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开始了电路设计。
首先,我们设计了数字频率计的原理图,包括时钟电路、计数电路、显示电路等。
然后,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电路的功能和稳定性。
3. 器件选型与采购:在电路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需的电子元件进行选型。
在教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性能稳定、成本合理的元件。
随后,我们进行了元件的采购。
4. 电路调试与优化:在元件采购回来后,我们开始了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信号干扰、计数误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电路的优化,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5. 系统测试与总结:在电路调试完成后,我们对数字频率计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了其功能和性能指标。
最后,我们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收获和不足之处。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字频率计,该频率计具有以下特点:1. 功能完善:数字频率计能够准确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并显示频率值。
2. 稳定性高:通过电路的优化,我们降低了信号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 易于操作:数字频率计的操作界面简单直观,便于用户使用。
4. 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数字频率计的测量精度、计数范围等性能指标均满足实习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物理0502 _____________ ;姓名:李荣________ ;学号40521012 _______________设计题目:自动售货机控制电路同组成员:李荣、许军军、吴郑佳男;组长:李荣功能描述1 •通过按钮,可投入硬币(一元)或纸币(一元、五元、十元),电路自动计数。
2•可以选择购买的物品的种类与数量。
3•输出顾客购买的饮料(通过亮灯实现)并找钱。
4. 60秒到自动结束。
1.总体设计思路(含电路原理框图):首先,将投的钱转化成四位二进制数,然后产生相应数目脉冲,并进行计数和显示。
然后,对记得的数目进行减三(买一瓶)和减六(买两瓶)。
最后,顾客输入控制电路工作,供顾客选择购买瓶数和饮料类型,确认后显示买的饮料和找钱数。
电路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产生与投币数相同个数脉冲找钱电路(减三柯减六)吋间到将投入币数找出选择和确认电掘输出饮料并找钱ra F~l F~O- 4 o <zrA 二二Z>EVCCQB A QA CLK< CT£N r RCO - ue MAX/MIN DCLOAE JQD CGNDD74工作情况:① 按1、2、3号开关投入1、5或10元钱,数码管显示投钱数。
② 顾客按K 键选择两种饮料,按A 选择买一瓶还是两瓶(只有当投的钱数够买相应饮料适才显示瓶 数)。
③ 按C 键确认后显示购买方案和找钱数。
④ 若超过60秒没有确认购买方案,则显示时间到,且找钱数显示为0,但是有电路找出所投币数。
2. 个人承担的工作:我承担的工作主要数钱(脉冲发生和计数)电路、以及方案的整体设计和电路连接以及功能完善。
该部分电路由三个开关电路实现投币,一片 74191实现计数脉冲产生和一片 74163芯片实现数钱。
具体思路:1. 用三个开关电路实现投币模拟(1开关表示投1块,2开关表示投5块,3开关表示投10块)。
2. 将投入的钱数转化为四位二进制数(用组合逻辑实现)送到74191置数端,如此同时将一低电平 送入LOAD ,向74191置数(此时时钟脉冲被限制),然后使74191下行计数(同时脉冲输入到 74163 芯片),直到数到0,将脉冲封锁。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指尖陀螺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指尖陀螺实验报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__-2021 学年第二学期《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尖陀螺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21 年 6 月 19 日实验一三叶指尖陀螺一.实验器材单极性霍尔元件、贴片场效应管、贴片三极管、三极管、拨动开关、电解电容、瓷片电容、电阻、二极管、导线、底座、螺丝、外壳、正负极片、轴承。
二.电路原理图三.电路原理旋陀螺是由一个双向或多向的对称体作为主体,在主体中间嵌入一个轴承的设计组合,整体构成一个可平面转动的装置,也可以在双向或多向的对称体镶嵌上相同重量的配置。
根据离心力的原理当物体在做非直线运动时(非牛顿环境,例如圆周运动),因物体一定有本身的质量存在,质量造成的惯性会强迫物体继续朝着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原来那一瞬间前进的直线方向)前进,使得指旋陀螺在配置的离心力做用下,带动中间轴承高速旋转。
四.电路说明可以拿在手指上旋转的陀螺,旋转起来可以显示文字,可以显示图片。
采用三片 CR1220 纽扣电池串联在一起后供电,经过稳压芯片稳压到 5V 电压后提供给单片机,带有电管理电路。
由单片机控制 24 个贴片 LED 根据字模数据高速闪烁发光,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在 24 个 LED 的旋转范围内呈现出文字或图片的效果。
指尖陀螺采用霍尔元件检查起点和测量指尖陀螺转速,由于在指尖陀螺转动的期间,转速变化较大。
在指尖陀螺显示过程中还加入了显示适配程序,自动根据转速调节显示字体或者图片的宽度。
避免由于转速的变化产生的失真现象。
此套件显示稳定,清晰,功耗低,装配简单,带有程序下载接口。
带有上位机改字软件,对暂时还不熟悉单片机程序的同学可以直接用上位机改字,若已经熟悉单片机使用则可以通过资料中的范例程序编写自己想要显示的内容。
五.操作步骤1.手工贴片 2.焊接电路 3.拷入程序 4.放入电池 5.检查实物是否焊接完好六.实物图七.总结通过这次电子作品的制作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具有高效能转换和可靠性的电力电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三、系统设计1. 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了实现电能的转换,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开关管作为主要的电力电子器件。
开关管具有快速开关和可控的特性,适合用于电能转换。
2. 设计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为了控制开关管的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力电子控制电路。
这个电路主要由控制芯片、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控制芯片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参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3. 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 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在完成系统建模和仿真后,我们需要进行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走线,以及选择适当的元器件。
5. 制作和调试电路板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
制作电路板可以通过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电路板上,并使用电路板制作设备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板的调试,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6. 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在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电子钟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数字电子钟设计一、背景介绍数字电子钟是一个实时的计时器,它可以按照设定的时刻精确地表示时间。
它使用微处理器和时钟芯片来处理时间。
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微处理器系统,系统中含有存储器、计数器、报警功能等。
最新的电子时钟如石英钟使用特制石英晶片来制定时钟。
由于石英可以产生完美的电振动,因此可以更准确地检测时钟改变。
二、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原理1、时钟驱动电子时钟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度,主要是依靠特殊的驱动器来实现的。
驱动器有石英、硅、力学和光学等多种。
其中石英芯片是电子时钟的核心部件并且最常用。
可以让电子时钟每秒产生32千分之一秒的精度。
2、晶振电路晶体振荡器电路是将电能转换成振荡信号和时钟信号的基础电路。
在电子时钟中,晶振电路可以将3.3V的DC电源转换成正弦波信号。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接收电子时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读取的数字信号的电路。
它通过检测当前的时钟值与它预设的标准值,来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设定。
4、显示电路为了使时间显示准确,显示电路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它可以将控制电路经过变换后的数字转化为可视的数字或符号信号,比如LED。
我们首先使用PIC16F628A微控制器来控制数字电子钟,PIC16F628A是一款常用的单片机,在实现数字电子钟的最基本功能时天然的具有很多优势,即具有丰富的I/O口及高性能的CPU。
而在驱动这个数字电子时钟时,我们选择了普通的石英晶振,其工作电压为3.3V,频率为32.768kHz。
它的作用是将电源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信号,然后此信号可以被PIC单片机读取,从而实现全电子时钟功能。
在处理每秒钟走过的时间时,我们使用计数器根据晶振输入的时钟信号逐渐计数,而当计数器计数到一定值时,PIC单片机就知道一秒的时间已经过去,然后继续进行计算.最后,我们选用一个4位共阳极数码管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显示数字的动作,它从数据地址上读取数据,然后一次送到一位,就可以实时显示电子时钟的实时时间。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应用基础电子元件的功能与特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电路图绘制和电路仿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科研态度。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电路原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课程设计将注重知识深度和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元件的原理与特性,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基本电子电路:分析并实践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子电路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音频放大器、数字时钟等,综合应用前三章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第二周:基本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第三周:数字逻辑电路原理学习;第四周:电子电路仿真训练;第五周: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制作电子电路;第六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反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智力竞赛抢答器

亀子信息耄控制工龄一、课程设计名称智力竞赛抢答器、内容摘要用74LS系列常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智力竞赛抢答器,并详细分析电路工作原理。
抢答器作为一种电子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场合,但目前所使用的抢答器存在分立元件使用较多,造成每路的成本偏高,而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电子电路朝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因此设计出数字化全集成电路的多路抢答器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
按照这一要求,并根据74LS373八路锁存器的功能特点,用74LS373和其它几块常用的74LS系列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出了一数码显示八路抢答器电路,该电路具有成本低、元器件容易得到、路数多、数码直观显示、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A、设计内容:设计一个8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我初步将系统分为3大功能模块:抢答电路即主电路、倒计时电路、报警电路。
可将倒计时电路分为一个十进制(实现十个数以内的倒计时)计数、译码、数码管显示电路;抢答电路(获得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分为8路抢答开关、数据锁存器、优先编码器、4511译码器、数码管显示电路;整个电路分为锁存控制、倒记时控制、报警控制。
数字抢答器总体方框图如图3-1所示为总体方框图。
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后,主持人将开关置“开始”状态,抢答器工作,定时器倒计时。
选手在定时时间内抢答时,抢答器完成:优先判断、编号锁存、编号显示、扬声器提示。
当一轮抢答之后,定时器停止、禁止二次抢答、定时器显示剩余时间。
如果再次抢答必须由主持人再次操作“清除”和“开始”状态开关。
图3-1抢答器的原理框图B、要求:1、给节目支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清零及抢答的开始。
2、抢答开始后当有某一选手首先按下抢答按钮时,选手编号立即被锁存,编号数码管显示选手编号并发出报警声响,此时抢答器不再接收其他的输入信号,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3、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的功能,且一次抢答时间由节目主持人设定。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幅AM发射机设计(理论设计仿真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仿真1.设计内容及要求1.1设计内容1.经过方案比较,确定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指标对既定方案进行理论设计及分析,并给出各单元电路的理论设计方法2.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依据设计指标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1.2设计要求载波频率MHz 10=cf输出功率mW 2000 ≥P负载电阻Ω =50AR输出信号带宽kHz 9=BW残波辐射dB 40≤单音调幅系数8 .0=am ;平均调幅系数 3 .0≥am发射效率% 50≥η2.设计方案及论证2.设计方案及论证2.1系统框图说明:调幅发射机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载波振荡器、音频放大器、振幅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四部分。
总体思路为:10MHz的载波信号与1KHz的音频信号经过缓冲器以及电压放大后输入到振幅调制器进行调幅得到调幅波,然后经过高频功率放大后输出。
2.2各单元电路设计方案论证2.2.1 主振器电路载波振荡电路是调幅发射机的核心部分,作用是产生高频载波信号用以调制信号。
载波的频率稳定度和波形的稳定度直接影响到已调信号的质量。
因此,载波振荡电路产生的载波信号必须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较小的波形失真度。
载波振荡电路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方案一:LC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方案二:克拉泼振荡器电路方案三:石英晶体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Clapp oscillator)又称为电容反馈改进型振荡器,它是一种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线路。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当需要改变频率而调节振荡回路的电容参数时,也会影响电路的起振,为此,把一个电容C3串入振荡回路的电感支路中,这样改变电容C就可以调节振荡频率,而不影响电路的起振。
这种振荡器频率相比LC振荡器来说更加稳定2.2.2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是在产生声音的输出元件上重建输入的音频信号的设备,其重建的信号音量和功率级都要理想——如实、有效且失真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交通灯信号设计姓名蒋斯琪学号150154034 院(系)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班级电气及其自动化2班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题目:交通灯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班级15级2班成员学号150154034小组成员:蒋斯琪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7.6.19—2017.6.26一、设计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紧迫。
交通灯在这个交通环境中起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交通管理部门管理交通的重要工具。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指挥着行人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
智能的交通灯能有效地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为人民节省大量出行时间,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本文运用数字电路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型数字系统。
通过系统设计、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安排与调试,在此次设计中学会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二、设计要求1.掌握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熟悉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定规模的电路。
设计任务:1.用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
2.当主干道允许通行亮绿灯时,支干道亮红灯,而支干道允许亮绿灯时,主干道亮红灯。
3.主支干道交替允许通行,主干道每次放行30s、支干道20s。
设计30s 和20s 计时显示电路。
4.在每次由亮绿灯变成亮红灯的转换过程中间,要亮5s 的黄灯作为过渡,以使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到禁止线以外,设置5s 计时显示电路。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根据设计要求,允许通行时亮绿灯,主支干道交替允许通行,主干道每次放行30s、支干道20s。
在每次由亮绿灯变成亮红灯的转换过程中间,要亮5s 的黄灯作为过渡。
即:主干道绿灯亮30秒后,黄灯亮5秒,在这35秒内,支干道的红灯一直亮着,之后支干道绿灯亮20秒后,黄灯亮5秒,在这25秒内,主干道的红灯一直亮着,并依次循环(如图3.1)图3.1交通灯控制电路设计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
秒脉冲发生器是此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图3.2TL: 表示主干道或支干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
定时时间到,TL=1,否则,TL=0。
TY: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5秒。
定时时间到,TY=1,否则,TY=0。
S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四、设计原理和电路图4.1基本元器件的选择(1)信号源 1个(时钟脉冲源)每隔1秒进行倒计时,T=1/f选择频率为1Hz的脉冲源。
如图图4.1(2)芯片:(74LS190)×2片,(74LS163)×1片,(74LS138)×1片,如图图4.2 74LS190芯片引脚图图4.3 74LS163芯片引脚图图4.4 74LS138 芯片引脚图(3)逻辑门:74LS02D 或非门×2个,74LS08D与门×7个, 74LS32D 或门×2个,74LS04D非门×5个,74LS20D 四输入与非门×1个;(4)倒计时显示器:四引脚共阴极数码管×2个如图图4.5 四引脚共阴极数码(5)交通灯TRAFFIC_LIGHT_SINGLE ×2个如图图4.6 交通灯TRAFFIC_LIGHT_SINGLE4.2电路组成1.控制器由74LS163芯片以及其他的逻辑门构成。
74LS163芯片与74LS190芯片连接采集脉冲信号,进行加计数,并输出逻辑电平信号,控制3-8译码器,从而控制红绿灯的亮灭。
74lLS163工作原理:74lLS163是单时钟同步十六进制计数器,有置零和置数功能,时钟作用在上升沿。
因为是同步计数器,当译出置数信号时必须等到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时才能置数,但上升沿到来时计数器又向高一位计数了。
假设用74LS163芯片构成一个八进制计数器,在0111=7时译出置数信号与进位信号C,将置数信号输出端接至置数端,当上升沿到来时计数器本身被置8,但只有极短的存在时间,计数器马上被置数,进位信号变为0,只要将置数输入端D1到D4全部接地,就能将计数器置为0000。
图4.7 74LS163芯片真值表图4.8 74LS163芯片功能表2.定时器由2片74LS190芯片级联及一个四输入与非门构成。
74LS190工作原理:可逆计数器74LS190,可以实现加法或减法的计数,通过设定加/减控制信号U/D=1可进行减法计数,由于芯片本身就带有异步的置数端LOAD且为低电平有效,当置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时,不管时钟CP 的状态如何,输出端(Q0~Q3)即可预置成与数据输入端(D0~D3)相一致的状态。
74LS190 的计数是同步的,靠CP 加在4 个触发器上而实现。
当计数控制端(CT )为低电平时,在CP 上升沿作用下Q0~Q3同时变化,从而消除了异步计数器中出现的计数尖峰。
当计数方式控制(U /D)为低电平时进行加计数,当计数方式控制(U /D)为高电平时进行减计数。
只有在CP 为高电平时CT 和U /D 才可以跳变。
由于25秒的倒计时需要用两片的74LS190芯片才能实现,利用 RC 端,可级联成三十进制同步计数器。
当采用并行CP控制时,则将RC 接到后一级CT ;当采用并行CT 控制时,则将RC 接到后一级CP。
个位芯片的串行时钟输出端CO是低电平有效的,当状态为0时,输出为CO=0,下一个状态变为9时,输出为CO=1,所以有一个上升沿的产生,这正可以作为十位芯片的时钟信号,从而采用串行借位方式来实现倒计时。
图4.9 74LS190功能表3.译码器74LS138译码器的主要任务是将控制器的输出的4种工作状态,翻译成2个干道上的6个信号灯的工作状态。
3-8译码器工作原理:译码器可以将输入代码的状态,翻译成相应的输出信号,以高低电平的形式在各自的输出端口送出。
译码器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假如输入端的个数为n,输出端的个数最多有2n。
从图5可以看出,3-8译码器有三个输入端A0、A1、A2和八个输出端Y0~Y7,当输入端的编码为000时,译码器输出为Y0=0,Y1~Y7=1。
即Y0对应于A0、A1、A2的000状态低电平有效。
图中S1、S2、S3为使能控制端,起到控制译码器是否能进行编码的作用,只有S1为高电平,S1、S3为低电平时,才能进行译码,否则不论输入何值,每个输出均为1。
图4.10 74LS138芯片功能表4显示器由两个共阴极四引脚的数码管组成。
图4.11五、软件仿真与调试5.1仿真电路设计5.2干道通行状态表下面用主、支干道车辆通行情况进行描述:(1)主干道绿灯亮,支干道红灯亮。
表示主干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支干道禁止通行。
绿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隔30时,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2)主干道黄灯亮,支干道红灯亮。
表示主干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支干道禁止通行。
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5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3)主干道红灯亮,支干道绿灯亮。
表示主干道禁止通行,支干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绿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间隔20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4)主干道红灯亮,支干道黄灯亮。
表示主干道禁止通行,支干道上位过县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
黄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间隔5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5)系统又转换到第(1)种工作状态,依次循环。
5.3运行结果分析如图所示:74LS163芯片通过四输入与非门与74LS190芯片连接采集脉冲信号,进行加计数,并输出逻辑电平信号,由3-8译码器Y0、Y1、Y2、Y3端输出,经过非门,并和CP脉冲一起连接到其他逻辑门从而控制绿、黄、红灯。
因为74LS163芯片置数端LD与3-8译码器的Y3输出端相连,所以74LS163计数输出000、001、010、011四个状态后便重新置零,循环输出,以控制红绿灯的循环亮灭。
结果分析:a.74LS163芯片输出逻辑电平信号000, 3-8译码器输出端Y0=0,其他输出端为“1”。
Y0输出信号经过非门后变为“1”,之后和上升沿脉冲“1”连接到一个与门,输出信号为“1”,交通灯U13红灯亮;与此同时, Y1输出信号“1,交通灯U12绿灯亮。
B.30秒之后,74LS163芯片输出逻辑电平信号001,3-8译码器输出端Y1=0,其他输出端为“1”。
Y0输出信号经过非门变为“1”,再通过与门与1HZ脉冲信号相连接输出至U12,此时交通灯U12黄灯亮,U13依旧红灯亮。
c.黄灯亮后5秒,74LS163芯片输出逻辑电平信号010,3-8译码器输出端Y1=0,其他输出端为“1”。
Y1输出信号经过非门变为“1”交通灯U13绿灯亮。
之后,红绿黄灯循环亮灭。
六、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一次课程设计,也是加深一次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平时课间学习时间不能很好的理解各个元件的各个功能,只是纸上谈兵,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重新了解了很多元件,并且对其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对电子技术认知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七、参考文献[1] 张建华.数字电子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2] 郭锁利.基于Multisim9的电子系统设计仿真与综合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 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济南:山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 电子电路图网. .[5] 中国电子网. .[6] 刘南平,李擎.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 童诗白,徐振英. 现代电子学及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孙梅生,李美莺,徐振英.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梁宗善.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 张玉璞,李庆常.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1]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