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__起源于发展[1]1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开始种植粮食、养殖动物,并学会了烹饪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在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人们尊重食物,注重季节性的选择和烹饪方法。
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丰富多样。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浮现了许多著名的菜肴和烹饪技巧。
明清时期,宫廷菜肴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其精致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二、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讲究色、香、味、形、器的统一。
中国人认为一道菜肴不仅要美味可口,还要具有良好的色采、香气和形状,同时需要用合适的器皿来呈现。
另一个特点是讲究食物的营养平衡。
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追求五谷杂粮、荤素搭配,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养分的摄入。
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食物的烹调技巧。
中国菜肴有炒、煮、炸、蒸、烤等多种烹调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特点。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餐桌礼仪。
在中国,用餐时要讲究坐次、用具的使用,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等。
餐桌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人民优雅生活的体现。
三、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菜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中国的烹饪技术和调味品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餐饮业。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中国的餐饮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前来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饮食的起源和发展

• 二、中国饮食旳起源与萌芽
•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约公元前6023年,延
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等。 • 3、以饮食发展旳进程来分: •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
华时期等。
• 第一节:中国饮食旳萌芽时期
• 一、人类饮食旳起源
• 1、生食时期
• 猿猴习惯于在树上居住,以杂食为生,既吃植物,也吃某 些动物。早期旳人类继承了这些习性,采集植物旳果实、 嫩叶、根茎,捕获鸟兽虫鱼作食物,过着原始、生吞活剥 旳饮食生活。
• 第五章:中国筵宴文化
• 第一节:中国筵宴旳历史与名品 • 筵宴旳起源与发展; • 种类与名品
第二节:中国筵宴旳艺术与技术 • 筵宴旳有关环节与主要特征; • 艺术风格及实现措施
•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 • 第一节:中国茶旳历史与名品 • 茶旳起源、发展、种类与名品 • 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 • 饮茶措施、茶具、茶馆风情
1991年。
绪论
•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提升身体素质旳首要物 质基础和社会发展旳前提。人类早期,人与其他动物一样, 饮与食只是它们旳天然本能。但当人类开始用火熟食、进 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用陶器开始真正烹饪旳时候,人类饮 食品成为本身智慧和技艺旳发明,人类旳饮食便与动物有 了真正旳区别,具有了文化属性。人类饮食旳历史成为了 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求得本身生存和发 展旳历史,逐渐形成了人类旳饮食文化。
二、用火熟食时期
1、用火熟食时期旳概貌 火在地球上出现旳时间比人类早,但人类开始懂 得用火以及来制熟食物却经历了漫长旳岁月。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饮食文化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饮食传统和食品制作技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祖先就开始采集、狩猎和种植食物,逐渐形成为了最早的饮食习惯。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养殖动物和种植农作物,饮食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封建社会时期,饮食文化成为统治阶级的象征,宫廷菜肴和宴会礼仪非常讲究。
同时,各个地区也形成为了不同的饮食特色,如川菜、粤菜、湘菜等,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引入了咖啡、面包等西方食品。
同时,中国的餐饮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各种特色餐厅和美食街纷纷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饮食特色各不相同。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川菜辣味浓郁,粤菜清淡爽口,湘菜麻辣鲜香等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2. 饮食讲究:中国人对饮食非常讲究,注重色、香、味、形的搭配。
食物的色泽要明艳,香味要浓郁,口感要酥脆或者鲜嫩,形状要美观。
同时,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如用餐时要注意筷子的使用方法,尊重长辈和客人等。
3. 荤素搭配: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荤素搭配,追求饮食的平衡。
传统的饮食理念认为,荤食偏燥热,素食偏寒凉,荤素相互搭配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4. 饮食与节令相关:中国饮食文化与季节、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春节时要吃饺子、年糕等,端五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等。
这些传统的节日蚀品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祈福的方式。
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艺精湛。
这一文化传统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烹饪风味和独特的饮食习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古代的饮食文化为主线,分析其中的特点以及烹饪技艺与之相关的内容。
1. 饮食文化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狩猎时代,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以谷物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形成了“粮食为宗”的饮食观念,并将饮食与季节、地域、气候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2. 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食物多样化:中国古代人民重视膳食均衡,注重五谷杂粮的搭配,追求食物的多样性,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2)养生与健康:中国古代人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讲究“药膳同源”。
例如,人们常常使用中草药炖煮食物,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3)礼仪与烹饪: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强调烹饪技艺的精湛和餐桌礼仪的规范。
在宴席上,主人通常会设立丰盛的菜肴,以展示社会地位和待客之道。
3. 烹饪技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烹饪技艺:(1)刀工技艺:古代中国烹饪非常注重刀工技艺,包括切、剁、切割、切削等多种技巧。
刀工技艺在不同菜系中有不同的应用,如川菜中的剁和切割技术,粤菜中的切削技术等。
(2)火候掌控:古代厨师对火候的掌控非常讲究,以确保食物的质地和口感。
他们熟练地运用炭火、酒精灯等多种燃料,操控火焰的大小、强度和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烹饪需求。
(3)烹饪工具:古代烹饪使用了多种烹饪工具,如锅、盆、炉、锡纸等。
这些工具在烹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菜肴的色香味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4. 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展望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在现代依然受到重视和传承。
许多中国人依然坚持传统的饮食方式和制作技艺,而且在国际间也享有盛誉。
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也在不断涌现。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及其发展。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
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禽,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以狩猎和采集为辅的饮食文化。
同时,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物产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地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系。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风味多样中国饮食文化以其风味多样而著称。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点。
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湘菜的香辣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2.注重色香味俱佳中国烹饪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
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会运用各种技巧,如烹、炒、炸、蒸、炖等,以实现食物的最佳口感和外观。
3.注重养生和健康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养生和健康。
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会根据食物的属性进行搭配,以实现营养均衡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强调季节性饮食,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习惯和菜单。
4.文化内涵丰富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食物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等都与中国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这些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新的元素和观念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的餐饮行业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餐饮和健康食品也逐渐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菜系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PPT

03
促进交流
在餐桌上遵守礼仪,可以 营造和谐的用餐氛围,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 通。
中 传国 播饮 与食 影文 响化
的
中餐馆的普及
中餐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成为传播中国饮食 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菜的国际影 响力
中国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许多外国游客和留学生 都热衷于品尝中国菜。
中国饮食文化的 文化交流
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饮食文化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饮食文 化逐渐走向世界,与其他国家的 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
的国际饮食文化。
中
未 来 展 望
国 饮 食 文 化
的
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01 绿色饮食
倡导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 的浪费。
02 传统与创新结合
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积极创新,结合现代科技 和理念,推动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唐宋时期,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顶峰,宫 廷厨师们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菜肴和点心。
民间饮食
唐宋时期,民间饮食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出现了许多地方特色小吃和菜肴。
03
饮食礼仪
唐宋时期,饮食礼仪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礼仪规范。
01 宫廷饮食
明清时期,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鼎盛,御膳 房的菜肴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
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
01
文化交流
中国饮食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 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如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以及郑
和下西洋等航海活动。
02
文化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与 其他文化进行了融合,形成了独 特的饮食文化,如中餐的烹饪技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讲义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民族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美食的烹饪和口感上,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历史遗产和社会习俗,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历史起源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猿人时代。
最早的人类是以采集植物和打猎为生,随着社会演变,人类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华夏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当时黄帝就提出了“草木为食,五谷为养”的理念,开始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
二、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如广东的粤菜、福建的闽菜。
西南地区的饮食以辣为主,如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而东北地区则以红烧为主,如东北的东北菜、沈阳的东北菜。
各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出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气候环境所带来的饮食习惯。
三、烹饪技艺中国的烹饪技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中国的烹饪技艺可以分为川、鲁、粤、苏、闽五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风格。
川菜以“麻、辣、鲜、香”著称,有着火候掌握精准、调味圆融的特点;鲁菜讲究“清、鲜、香、嫩”,强调原汁原味,讲究火候和刀功;粤菜讲究“鲜、嫩、鲜、爽”,讲究用料精细,做工细致;苏菜讲究“清、淡、滑、嫩”,强调清淡口味,烹饪方法多样;闽菜以“鲜、甜、酥、香”为特色,善于利用海鲜和调味料,口味多变。
四、食俗习惯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表现在美食的口感和烹饪技艺上,更体现在餐桌礼仪和食俗习惯中。
在中国,饮食具有祭祀、节庆、婚丧嫁娶等丰富内容。
比如过年时吃年夜饭、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寿宴上吃寿桃等食俗习惯,都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敬畏和情感。
另外,中国餐桌礼仪也独具风格,有吃饭要先祭祀、长辈先吃、宾主有别等礼仪规矩,体现了尊老爱幼、重视礼节的中国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介

中国古代饮食简介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绵延不断。
历代都有所发明、创新,并兼收并蓄外国及国内各民族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管子》中也有:“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孟子》中也说:“食色,性也。
”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将饮食与生存、发展、享受融为一体,中国饮食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中国人的吃不单单是吃食物本身,更是在吃文化、吃科学、吃艺术。
中国饮食之考究,烹饪技术之高明早已是举世闻名,其饮食种类之繁多、吃法之多样亦令人叹为观止,林语堂曾形容中国人“是地球上唯一无所不吃的动物”。
孙中山也曾赞叹中国烹调之妙足表明文明进化之深。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动植物种类,中国人对新食物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中国发达的烹饪技术也使得许多在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用的东西,经中国厨师的手艺而变得美味可口。
同时,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多最好的食谱,并在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饮食的记述与描写。
第一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兴起、发展一、史前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数十万年前,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洞穴中有烧石、烧骨等遗迹,证明当时的北京猿人已经能使用火。
河套人遗迹中也发现了使用热石片烤食物的迹象。
其他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国开始养猪,至少有5600年历史。
在古代,已掌握煮和蒸两种烹饪方法,也能酿酒。
商代时期开始耕种小麦、大麦、小米、大米等谷类和野菜,并将野生的牛、马、羊、猪驯化,开始实行人畜分居、牲畜圈养。
商代也具备了人类进入饮食文明时代的三个条件,即烹饪用的陶器、切割食料的铜刀,以及来自海水的盐。
二、西周(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770年)西周时期在饮食文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诗经》和《周礼》中记录了许多与食物相关的文字和诗句。
比如关于谷物栽培的有“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等;关于蔬菜的有“七月烹葵及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绝拷贝
烹饪工艺不断发展创新
炉、案分工和红案、白案分工使烹饪技艺不断创新 案分工和红案、
特色菜点大量涌现
食品雕刻、组合拼盘、 食品雕刻、组合拼盘、象形菜点
饮食市场逐渐兴盛
经营档次齐全、网点星罗棋布、少数民族酒肆、 经营档次齐全、网点星罗棋布、少数民族酒肆、昼夜经 营、服务周到、分工精细。 服务周到、分工精细。
饮食市场持续兴盛
表现为:专业化饮食行的增多、 表现为:专业化饮食行的增多、综合性饮食店的完善
饮食著述完整系统
元末忽思慧的《饮膳正要》 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 元末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2012-5-4 谢绝拷贝 22
第五节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
用火熟食时期
自然火的利用与保存阶段——“烹” 的起源 “ 自然火的利用与保存阶段 人工取火阶段(燧人氏钻木取火) 人工取火阶段(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熟食的保障 人类熟食的保障
2012-5-4 谢绝拷贝 3
用火熟食的意义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使身体素质和智力得到更迅速的提高 孕育了原始的烹饪, 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 大飞跃的物质基础。 火烹法、 大飞跃的物质基础。——火烹法、包烹法、石烹 火烹法 包烹法、 法(如石上燔谷)。 如石上燔谷)。
2012-5-4 谢绝拷贝 6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2012-5-4
谢绝拷贝
7
一、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时期的历史背景
夏商周的建立与更替
夏朝(第一个奴隶社会王朝) 商朝( 夏朝(第一个奴隶社会王朝)→商朝(当时世界上强盛而文 明的大国) 周朝(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明的大国)→周朝(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秦始皇统一 中国。 史上的西周 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史上的西周、 中国。[史上的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2012-5-4
谢绝拷贝
23
一、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西方文化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文化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西方文化涌入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 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 的科学技术及文化,但随后战争开始。 的科学技术及文化,但随后战争开始。 新中国成立——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富国强民。 年以后,改革开放,富国强民。 新中国成立 年以后
2012-5-4 谢绝拷贝 12
第三节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2012-5-4
谢绝拷贝
13
一、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汉至唐宋的建立与更替
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汉朝(繁荣) 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汉朝(繁荣)→西 江南出现东晋,经历了宋、 陈四个朝代, 晋→江南出现东晋,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史称南朝;北方有五胡十六国,经历了东魏、西魏、 史称南朝;北方有五胡十六国,经历了东魏、西魏、北 齐、北周等,史称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 北周等,
谢绝拷贝
5
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基本齐备
鼎、陶鬲、陶甑(笼屉)、陶甗(蒸锅) 陶鬲、陶甑(笼屉)、陶 )、 蒸锅)
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 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
食物原料的初步加工——石磨盘、石刀、俎案 石磨盘、石刀、 食物原料的初步加工 石磨盘 蒸煮等烹饪方法的出现 调味方法的产生——夙沙氏煮海为盐(“调”的起源) 夙沙氏煮海为盐( 调味方法的产生 夙沙氏煮海为盐 的起源)
夏商周的农业
统治者为巩固和加强统治而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统治者为巩固和加强统治而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进而使畜牧 业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业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2012-5-4 谢绝拷贝 8
夏商周的手工业
青铜器的的冶炼和铸造。青铜主要是铜与锡的合金, 青铜器的的冶炼和铸造。青铜主要是铜与锡的合金,具 有硬度高、经久耐用的特点。 有硬度高、经久耐用的特点。
饮食著作迅速增多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012-5-4 谢绝拷贝 17
第四节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2012-5-4
谢绝拷贝
18
一、中国饮食成熟定型时期的历史背景
元明清的建立与更替
元朝蒙古帝国(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元朝蒙古帝国(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明 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强大的封建帝国)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强大的封建帝国)
元明清的农业
各朝都重视农业,开垦耕地,提高产量,引进高产作物。 各朝都重视农业,开垦耕地,提高产量,引进高产作物。
2012-5-4
谢绝拷贝
19
元明清的手工业
出现磨坊、油坊、酒坊、瓷器坊、糖坊等手工业作坊。 出现磨坊、油坊、酒坊、瓷器坊、糖坊等手工业作坊。 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福建的茶、 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福建的茶、四川和 贵州的酒都举世公认。 贵州的酒都举世公认。
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饮食著述全面深入
2012-5-4 谢绝拷贝 26
2012-5-4
谢绝拷贝
10
二、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时期的特点
炊餐具种类多样
青铜炊餐具种类繁多,其他质地的炊餐具层出不穷。 青铜炊餐具种类繁多,其他质地的炊餐具层出不穷。
食物原料以种植、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并迅速增加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涌现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涌现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
秦汉至唐宋的商业
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农村出现定期集市; 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农村出现定期集市; );农村出现定期集市 城市贸易突破了坊(住宅区)与市、昼与夜的界限, 城市贸易突破了坊(住宅区)与市、昼与夜的界限,市 场十分活跃。 场十分活跃。
2012-5-4
谢绝拷贝
பைடு நூலகம்
15
二、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
夏商周的商业
以物易物;玉、贝作为货币;出现官商和私商。 以物易物; 贝作为货币;出现官商和私商。
2012-5-4
谢绝拷贝
9
农业和畜牧业的逐渐发达、兴旺, 农业和畜牧业的逐渐发达、兴旺,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食物原料,手工业和商业的日趋兴盛、繁荣, 富的食物原料,手工业和商业的日趋兴盛、繁荣, 为人们提高烹饪技艺、产生饮食市场等创造了条件, 为人们提高烹饪技艺、产生饮食市场等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青铜器的出现及其在烹饪饮食中的使用, 尤其是青铜器的出现及其在烹饪饮食中的使用,在 中国饮食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象征着中 中国饮食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国饮馔器具进入金属时代, 国饮馔器具进入金属时代,也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 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中国饮食进入初步形成时期。 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中国饮食进入初步形成时期。
2012-5-4
谢绝拷贝
24
二、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特点
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逐步趋于现代化
能源: 能源:煤、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汽油、柴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汽油、 油、太阳能、沼气等。 太阳能、沼气等。 烹饪设备:电能炊餐具广泛应用。 烹饪设备:电能炊餐具广泛应用。 生产方式:烹饪机械替代厨师的手工操作、 生产方式:烹饪机械替代厨师的手工操作、食品工业逐 渐兴起。 渐兴起。
能源与炊餐具出现新突破
能源: 能源:煤;合成炭(类似于蜂窝煤) 合成炭(类似于蜂窝煤) 炊餐具:铁制炊具;漆器、瓷器等餐具。 炊餐具:铁制炊具;漆器、瓷器等餐具。
食物原料来源更加丰富
培育和创制新的食物原料:出现豆腐、温室栽培蔬菜、 培育和创制新的食物原料:出现豆腐、温室栽培蔬菜、 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的新食物原料。 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的新食物原料。
烹饪工艺拥有较完善的体系
主要表现为烹饪方法:直接用火熟食、 主要表现为烹饪方法:直接用火熟食、利用介质传热 )、通过化学反应制熟食物 (水、油、物)、通过化学反应制熟食物
2012-5-4 谢绝拷贝 21
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
主要体现在南、北地方风味流派,出现了川、 主要体现在南、北地方风味流派,出现了川、鲁、粤、 苏四大菜系
秦汉至唐宋的农业
铁农具、牛耕等新技术;水车、筒车灌溉; 铁农具、牛耕等新技术;水车、筒车灌溉;
2012-5-4 谢绝拷贝 14
秦汉至唐宋的手工业
手工业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在:铁器的冶炼与铸造、 手工业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在:铁器的冶炼与铸造、漆 器和瓷器的制作、盐和酒生产。 器和瓷器的制作、盐和酒生产。
2012-5-4
谢绝拷贝
25
优质食物原料快速增加
表现在:新型优质原料的引进与开发、 表现在:新型优质原料的引进与开发、珍稀原料的种植 与养殖、 与养殖、传统优质原料的品种增多
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广泛交流 菜点更富有营养和个性
主要表现:文化性、新奇性、精细性、乡土性、生态性。 主要表现:文化性、新奇性、精细性、乡土性、生态性。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表现在选料、切配、加热、调味、造型、装盘等方面。 表现在选料、切配、加热、调味、造型、装盘等方面。
2012-5-4 11
谢绝拷贝
饮食品分类细化, 饮食品分类细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 饮食市场雏形出现 饮食著作开始问世
涉及烹饪技术的著述: 吕氏春秋》 涉及烹饪技术的著述:《吕氏春秋》的《本味篇》。 本味篇》 涉及饮食养生的著述: 黄帝内经》 提出“五谷为养、 涉及饮食养生的著述:《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 综合性的著述:儒家的十三经; 三礼” 综合性的著述:儒家的十三经;“三礼”——《周礼》、 《周礼》 《仪礼》、《礼记》。 仪礼》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