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心得体会六篇

基层减负年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中央明确提出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减掉形式主义带来的“无用功”,让基层真正从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过滥督检、泛化问责等“虚功”负担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为民实干担当上。

厘清“权责清单”。坚守底线方为“正道”。各级部门、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纪律底线,找到权力清单与干部权责、党委和政府权责、职能部门间权责、政府和市场间权责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政府部门“公权力”发挥与“公信力”彰显,切实解决好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中职能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坚决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坚决遏制“责任状”成为“避责单”、“属地管理”一筐装等乱象,确保各级敢用权、用好权。

突出“实绩导向”。“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针对当下“重痕不重绩、留痕不留心”的问题,要聚焦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位这个根源,自上而下“照镜子、正衣冠”,科学统筹各类督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结果激励导向,治标更治本,坚决杜绝“事在档册上查,人在名册上点”的简单化、粗暴式“问题问责”现象,更好地彰显人文关怀。

强化“激励担当”。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示精神,从制度层面更加明确工作性问责和违法违纪问责的边界范畴

及问责处分程度,分清主客观原因、公私性问责类型,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破除“洗碗效应”,更好地为干部担当负责。区别对待问责类干部群体,从中央或省级层面建立健全受问责干部影响期内表现优秀干部的复出使用机制,让基层一级具有更明确地操作依据与准绳,让其当其时、谋其政。

【篇二】

减负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从中小学生减负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降税减费”,为中小企业减轻融资经营成本等,减负一词持续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欣喜若狂,终于也盼来了早该来的“减负”,这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讲真的是一大福音。

此次《通知》,强调要重点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为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可谓在当前新时代条件下为我们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了砖、加了瓦,让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可以心无旁骛干事业。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祖国将引来70周年生日,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一个决胜期,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值得我们每一名干部思考。

我是一名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家长,所以就学生的肩负,我自己认为,减负的意义,在于给予孩子自由,让他有余力追寻适合自己的生活。其实绝大多数的人终究会是普通人,所以有一个能力很重要,就是好好的当一名普通人。减负,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成为一名平凡但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