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合集下载

办公室导向标设计方案

办公室导向标设计方案

办公室导向标设计方案办公室导向标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1. 提供清晰准确的办公室导向信息,方便员工和访客快速找到目的地。

2. 通过导向标的设计,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

3. 融入现代化元素和创意设计,提升办公室的整体氛围和美感。

二、设计内容1. 导向标的位置设置:根据办公室的布局和流线,合理设置导向标的位置,确保员工和访客在任何地点都能看到导向标。

2. 导向标的尺寸和形状:导向标的尺寸应适中,既能够容纳清晰的指示信息,又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

形状可以选择简约的方形或圆形,也可以根据公司的品牌形象设计独特的形状。

3. 导向标的材质和颜色:导向标的材质宜选择耐用、易清洁的材料。

颜色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使用不同的颜色,以便员工和访客更快地辨别不同的目的地。

4. 导向标的指示信息:导向标的指示信息要简明扼要,使用规范的文字和图标。

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楼层号、单位名称、办公室编号等。

三、设计原则1. 简洁明了:导向标的设计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形,以方便员工和访客快速获取信息。

2. 统一性:导向标的设计要与办公室整体风格和装饰风格相协调,保持统一的视觉效果,增强公司的品牌形象。

3. 可读性:导向标的文字和图标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字体要清晰、大小适中,图标要简洁明了,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人性化:导向标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要根据情况设置合适的高度和位置,以方便所有人的使用。

四、设计步骤1. 调研和分析:了解办公室的布局和功能区域,分析员工和访客的导向需求。

2. 设计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导向标的位置、尺寸、形状、材质、颜色和指示信息等设计方案。

3. 选材和制作: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导向标。

4. 安装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安装导向标,并进行调试和细节调整。

5. 完善和改进: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和反馈,及时完善和改进设计方案,以提升导向标的实用性和美感。

导向机构设计

导向机构设计

3.4 导向机构的设计3.4.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独立悬架的导向机构承担着悬架中除垂直力之外的所有作用力和力矩,并决定了悬架跳动时车轮的运动轨迹和车轮定位角的变化,因此,悬架的设计要求有:1)形成强档的侧倾中心和侧倾轴线。

2)形成恰当的纵倾中心。

3)个交接点处受力尽量小,减小橡胶元件的弹性形变,以保证导向精确。

4)保证车轮定位参数及其随车轮跳动哦的变化能满足要求。

5)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

对于前轮独立悬架机构的要求是:1) 悬架上载荷变化时,保证轮距变化不超过±4.0mm,轮距变化大会引起轮胎早期磨损。

2)悬架上载荷变化时,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车轮不应产生纵向加速度。

3)汽车转弯行使时,应使车身倾角小。

在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6°~7°,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同向,以增强不足转向效应。

4)只用时,应使车身有抗前俯作用;加速时,有抗后仰作用。

3.4.2 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1)侧倾中心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下图所示方式得出。

从悬架与车身的固定连接点E作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垂直并将下横臂延长。

两条的交点即为极点P 。

将P点与车轮接地点N的连线交在汽车的轴线上,交点W即为侧倾中心。

图3-1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侧倾中心的确定Fig.3-1 Maifuxunshi independent suspension roll centre established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弹簧减震器轴线EG 布置得越接近垂直,下横臂GD 布置得越接近于水平,则侧倾中心W 就越接近于地面,从而使得在车轮上跳动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不理想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高度为sv w r d k pb h ++=σβtan cos 2(3-42)式中 )sin(βα++=oc kd k p +=βsin(3-43)表3-4 215/60R16轮胎标准 Table.3-4 215/60R16 Tire standards选取:d=360mm sr =152 β=60 σ=50 (3-44)根据图3-4可知α=σ=50 (3-45) 因为弹簧自由高度 0H =260mm ,减振器的长度L=300mm 所以取C+o=478mm (3-46)因为轮胎的断面宽度B=189mm ,车宽度a B =1673mm ,所以:vb =22B B a -==-218921673742mm(3-47)根据设计要求满载时: K=)65sin(4780+o =2505.24mm(3-48)87.6213606sin 24.25050=+⨯=p mm(3-49) 所以1525tan 3606cos 24.250587.621272400+⨯+⨯=w h =84.2mm (3-50)满足在独立悬架中,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在0~120mm 范围内。

第6章 合模导向机构

第6章 合模导向机构

25
有两种形式:
1、一种是两锥面之间有间隙,将淬火零件装于 模具上,使之和锥面配合,以制止偏移。
26
2、另一种形式是两锥面配合,这时两锥面都要 淬火处理,角度150—200,高为15mm以上
27
对于矩形型腔,可以采用锥面定位,在型腔四 周利用几条凸起来的斜边定位。
28
29
30
31
32
33
第六章 合模导向机构
第一节 第二节
导柱导向机构 锥面定位机构
1
合模导向 机构
推出 机构
2
导向机构作用
1、导向作用 动定模合模时,首先导向机构接触,引导 动定模正确闭合,避免凸模或型芯先进入型腔, 以保证不损坏成型零件。 2、定位作用 为避免模具装配时方位搞错而损坏模具, 并且在模具闭合后使型腔保持正确的形状,不 至于因位置的偏移而引起塑件壁厚不均。
各带锥面的导向定位机构与导柱导套联合使用,对 于圆形型腔有两种对合设计方案 。
24
对于方形(或矩形)
型腔的锥面对合,可以将 型腔模板的锥面与型腔设 计成一个整体,型芯一侧 的锥面可设计成独立件淬 火镶拼到型芯模板上,这 样的结构加工简单,也容 易对塑件壁厚进行调整 (通过对镶件锥面调整), 磨损后镶件又便于更换。
③材料 导套用与导柱相同的材料 或铜合金等耐磨材 料制造,但其硬度应该低于导柱硬度,这样可以 改善摩擦,以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
17
④固定形式
18
பைடு நூலகம்
3.导柱与导套的配合
19
4、导柱与导套的布置
常见导柱有2根—4根,布置原则是:
必须保证动定模只能按一个方向合模,不要在装配或合 模时,因为方位搞错使模具损坏。

04-第四章-导向机构解析

04-第四章-导向机构解析

导柱及导套:
1、LKM模胚配标准件,规格: Ø 16; Ø 20; Ø 25; Ø 30; Ø 35; Ø 40; Ø 50; Ø 60; Ø 70等。 2 、导柱上的油槽,有润滑与积存灰垢作用。 3、导套材料硬度低于导柱,因为导套磨损,换导套 比换导柱经济方便。 4、为取塑件与水口方便,导柱应安装于B板上, 导套 安装于A板,特殊结构, 导柱,导套安装位置可调换。 5、导柱周边钢料应有足够强度。
垃圾钉
底针板底需加垃圾钉,模胚高度350mm以下 加 4 粒垃圾钉 , 高度 400mm 以上至 550mm 加 6 粒垃圾钉,600mm以上加8粒垃圾钉,钉头高 度通常是 5mm( 垃圾钉的增加需视模具结 构而定).
锥面定位
在成型精度要求高的大型、深腔、薄壁制品 时,型芯内侧向压力可能引起型芯或凹模的偏移, 如果这种侧向压力完全由导柱来承受,会导致导 柱卡死或损坏。 两锥面之间有间隙(将淬火的零件装在模具 上,使之与锥面配合) 两锥面直接配合(两锥面都要淬火处理)
强制脱模
手动脱模
自动脱模(齿轮、齿条)
利用硅橡胶螺纹型芯强制脱模
自动脱模(机动)
哈夫滑块脱螺纹
内抽式脱螺纹
图3
3)推管的设计 用于推出圆筒形制品或圆形凸台制品。优点 是推出动作均匀、可靠,制品上不会留下明 显痕迹。沉头固定在定模板上,推杆和推 管同步运动。DxLxdxl
1.推管接触的制品 壁厚一般不宜小于 1.5mm
2.推管的头部应淬 硬,最小淬硬长度 应大于与凹模的配 合长度与推出距离 之和
4)推件板的设计
推出零件的设计
推杆的设计---顶针 推管的设计---司筒 推件板的设计---推板 复位机构的设计
1)形状
推杆的设计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5(导向_定位_顶出_复位)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5(导向_定位_顶出_复位)

3,导柱的端部通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以便导柱顺利进入导向孔。
导柱的端部分别为锥形,半球形,R角,斜角
4,导柱与导向孔通常采用间隙配合,导柱与安装孔通常采用过渡配合。
5,导柱的固定形式 普通导柱的固定形式:
推板导柱的两端都要固定,这样才能 更好的起导向作用。
挂台固定 (通孔)
螺钉固定(盲孔) 导柱配合面研伤更换 时可避免损坏固定孔
定位: 1,在模架上通常增加一些精定位来帮助动, 定模之间更准确的定位。这些精定位的位置 选择要注意关于中心对称,以使受力平衡。 定模 动模
右边为常用的几种 精定位形式(圆锥 面定位型,侧面安 装无锥度型,嵌入 安装锥面定位型)
2,在动,定模芯之间,为了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防止动,定模芯之 间错位,需要增设定位。 动模定位 定模定位
定位到型腔边的距离不 等可能定位效果不理想
4,侧向受力不均匀的 塑件对模具往往有较 大的侧向力,该压力 可能引起型芯和型腔 的偏移,如果传递到 导柱上,将使导柱发 生卡住或损坏的现象, 需要采用定位的形式。
5,有些分型面坡 度过大,合模时受 力不平衡,为了抵 消这些不平衡力, 防止动,定模之间 错位,要设置定位。
动,定模合在一起
定位需带有斜度,合上之后没有间隙
动定模错位导致壁厚不均匀 3,对于成型大型深腔, 高精度或薄壁制品的模具, 型腔可能因为受到大的侧 向压力而向外变形,为消 除动定模之间的断差确保 壁厚均匀需要设置定位。
定 模 涨 开 导 致 动 定 模 之 间 断 差
大型腔或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的分型面上设置的 定位要随着型腔的外形走
推管顶出后
推管与推管芯的通常固定形式:
3,推块
推块可以有效的增加顶出面积

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

塑料模典型机构
机构是模具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选择和设计机构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正确选择和设计机构是保证模具结构科学合理的前提。

塑料模工作动作相对较多,因此所涉及的机构类型和数量也比较多,主要包括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先行复位机构、顺序定距分型机构等。

要掌握模具设计技术,必须认识和了解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功能作用、技术要求、应用范围等内容,方能在实际生产中,正确选择和应用机构。

下面分别介绍塑料模中常用的几类机构:1、合模导向机构
2、脱模机构
3、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先行复位机构
5、顺序定距分型机构
典型结构------ 合模导向机构
1、合模导向机构
(1)导柱导向机构:
工作原理
导向零件导入,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合模。

功能及作用
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的侧压力。

技术要求
导柱和导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导柱和模板固定定孔之间的配合为H7/k6,导柱和导向孔之间的配合为H7/f7。

应用范围
适用于小型简单的移动式模具等。

(2)锥面定位机构
工作原理
与导柱导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式。

功能及作用
提高动定模之间的定位精度,承受大的侧压力。

技术要求
(1)两锥面之间镶上经淬火的零件;(2)两锥面直接配合。

应用范围
适用于模塑成型时侧向压力很大的模具,成型大型、深腔或成型高精度塑件的模具,特别是成型薄壁、偏心塑件的模具。

模具支承零部件、定模动模座板、导向机构的设计

模具支承零部件、定模动模座板、导向机构的设计
教材P175图7.14
3.导套的结构形式
教材P176图7.16
第四节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3.导柱与导套的配用

第四节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4.导柱、导套的固定
a)、b)、c)为直导套,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用于小型的简单 模具; d)为带头导套,结构复杂,用于精度较高的大型模具。
导柱、导套的尺寸可参照国标选取。
两锥面之间镶上 经淬火的零件
两锥面直接配合
第四节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3.锥面定位机构的锥面开设方向
见教材P178图7.20
4.合模销定位
对具有垂直分型面的模具, 为了保证模套中的对拼凹模相 对位置准确,常采用合模销, 其尺寸可参照国标。
第七章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第二节 支承零部件的设计
用来防止成型零部件及各部分机构在成型压力作用下发生变 形超差现象的零部件。如支承板、支撑块、支承柱等。
一、支承板设计
垫在动模板或动模固定板背面, 又称动模垫板。 作用:(1)承受一定的成型压力,以防止型腔底部产生 过大的挠曲变形(教材P170图7.7);
第七章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第四节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概述:
定义:保证动模、定模合模时正确定位与导向的零件。
导向机构作用: 定位(模具闭合时、模具装配时) 导向 承受一定的侧压力(有时还需增 设锥面定位机构) 导向机构的形式:导柱导向
锥面定位
第四节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一、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1.导向机构设计原则
第七章 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第三节 定模座板、动模座板的设计
作用:是模具的基座,起支承与连接作用。 动模座板固定在注射机移动工作台上; 定模座板固定在注射机固定工作台上。

注塑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

这一原则很重要,修改塑件产品图时,必须根据图 纸尺寸公差要求,修改为中间尺寸。尺寸及公差的几种 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尺寸及公差的几种情况
2.2 侧抽芯机构
塑件的侧面常带有孔或凹槽,如图2-9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侧向成型芯才能满足塑 件成型上的要求。但是,这种成型芯必须制成活 动件,能在塑件脱模前将其抽出。完成这种活动 成型芯的抽出和复位机构叫抽芯机构。
图2-23 锁紧楔的形式
图2-24 锁紧楔的角度
6) 抽芯时的干涉现象 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的该结构形式设计时应注意, 滑块与推杆在合模复位过程中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所谓 干涉现象是指滑块的复位先于推杆的复位致使活动型芯与推 杆相碰撞,造成活动型芯或推杆损坏,如图2-25所示。为了 避免上述干涉现象发生,在塑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 免将推杆设计在活动型芯的水平投影面相重合处,否则,必 须满足条件,如图2-26所示,才能避免干涉现象。
④ 直导套常应用于简单模具或模板较薄的模具;I型带头导 套主要应用于复杂模具或大、中型模具的动定模导向中;II 型带头导套主要用于推出机构的导向中。为有利于减小摩擦, 在导套上也可开设储油槽,或采用自润滑型导套(在钢质导 套的环形槽内设 MoS2、在高强黄铜导套的侧壁孔内设固体 石墨)。 ⑤ 为了确保合模后分型面良好贴合,导柱与导套在分型面处 应设置承屑槽:一般都是削去一个面,或在导套的孔口倒角, 如图2-28所示。 ⑥ 导柱工作部分的长度应比型芯端面高出6-8mm ,如图229所示。
4、斜导柱倾斜角a 倾斜角的大小关系到斜导柱所承受的弯曲 力和实际达到的抽拨力,也关系到斜导柱的工 作长度、抽芯距和开模行程。为保证一定的抽 拔力及斜导柱的强度,取a小于25°,一般在 12°~25°范围内选取。 5、斜导柱直径 根据材料力学可以推导出斜导柱直径计算 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向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具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一、导柱导向机构
模具导柱导向机构如图1所示。

图中所示为导柱、导套结构,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大的模具。

对于小批生产的简单模具,可不采用导套,直接与模体间隙配合。

同时在设计导柱和导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导柱应合理地分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②导柱的长度应比型心(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6~8mm,以免型心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

图1 模具导柱导向机构
③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耐磨度和强度,常采用20低碳钢经渗碳0.5~0.8mm,淬火48~55HRC,也可采用T8A碳素工具钢,经淬火处理。

④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倒角。

⑤导柱设在动模一侧可以保护型心不受损伤,而设在定模一侧则便于顺利脱模取出塑件,因此可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⑥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为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为H7/k6;导套外径的配合为H7/k6。

⑦一般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也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⑧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大小而决定,可参考标准模架数据选取。

二、精定位装置
对于精密、大型模具,以及导向零件(如导柱)需要承受较大侧向力的模具,在模具上通常要设计锥面、斜面或导正销精定位装置。

1.锥面精定位
如图2所示,锥面配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锥面之间有间隙,将淬火镶块6镶于模具上(见I放大图),使之和锥面配合,以制止偏移;另一种是两锥面直接配合(见图2右下图),
这时两锥面都要经淬火处理,角度5°~20°,高度要求大于15mm。

锥面的开设方向也应注意,如图3所示。

如图3(a)所示的形式采用凹模模块环抱型心模块,这不合理,因为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凹模模块会有向外胀开的可能,导致在分型面上形成间隙;如图3(b)所示的形式由型心模块环抱凹模模块,使得凹模模块受力时无法胀开,为合理的形式。

图2 锥面定位机构
1—定模板;2—导柱;3—型腔板;4—动模固定板;5—支撑板;6—淬火镶块
如图4所示为锥形导柱定位装置,定位精度高,但只适用于侧向力不大的小型模具。

图3 锥面的开设方向
图4 锥形导柱定位装置
1一定模板;2—锥形导柱;3一导套;4一动模板
2.斜面精定位
对于矩形型腔也可采用斜面定位,在型腔四周利用几条凸起来的斜边块定位,如图5
所示。

如图6所示为通常采用的一种斜面精定位形式,斜面定位块(即淬火耐磨块6和8)都是镶在模具上的,以便于调整。

其他的斜面精定位形式如图7所示。

图5 矩形型腔斜面定位
图6 斜面精定位结构
1一定模座板;2一定模固定板;3一精定位斜楔;
4,5,6一耐磨块;7一动模固定模;9一耐磨块
图7 斜面精定位
1一凹模板;2—斜面条块;3一型心板;4一螺钉
三、导正销精定位
以动模、定模合模面为中心镗出圆孔,再配装导正销,其结构如图8所示。

导正销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或四边)布置,如图9所示。

导正销直径应大于20mm。

图8 导正销精定位
1—型心模板;2—导正销;3—螺钉;4—凹模板
图9 导正销的布置
1—导正销;2—动模板;3—定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