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合集下载

易错16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

易错16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

易错16 化学方程式易混易错判断1.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一定要使用“↑”。

(×)2.点燃和燃烧是同一意思,所以反应条件两者可以随便使用。

(×)3.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4.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6.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归纳为四类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 7.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从物质得失氧元素的角度定义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 8.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易错分析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中常见错误【错题纠正】1.(2023•洪山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C+O2点燃====CO2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表示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D.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均不变【答案】C【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2在C+O2点燃=======CO2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克的C和10克O2在点燃的条件生成11克CO2B.2克的C和9克O2在点燃的条件生成11克CO2C.3克的C和8克O2在点燃的条件生成11克CO2D.4克的C和7克O2在点燃的条件生成11克CO2【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可知,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即3克的C和8克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11克CO2。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化学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然而,同学们在学习和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精选一些经典的易错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一、化学式书写错误例如:氧化铁的化学式写成“FeO”,正确的应该是“Fe₂O₃”。

这类错误通常是由于对元素化合价的理解不透彻导致的。

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为 2:3。

再比如,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写成“CuOH”,正确的是“Cu(OH)₂”。

因为铜元素显+2 价,氢氧根显-1 价,所以需要两个氢氧根离子与一个铜离子结合。

二、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这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比如:H₂+ O₂= H₂O,这个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应该是 2H₂+ O₂= 2H₂O 。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配平时,要通过在化学式前面添加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方程式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三、反应条件漏写或写错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₃= 2KCl + 3O₂,这个方程式漏写了反应条件“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正确的应该是2KClO₃= 2KCl + 3O₂↑(加热、MnO₂)。

反应条件对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产物。

因此,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地写出反应条件。

四、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使用不当当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时,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注“↑”;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时,在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注“↓”。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标注“↑”;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就不标注“↓”。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

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A.CoCO3+O2强热CoO3+CO2B.2CoCO3+O2强热2CoO2+CO2C.4CoCO3+3O2强热2CoO3+4CO2D.4CoCO3+O2强热2Co2O3+4CO22.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

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

符合该条件的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3.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4.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A.7.6g B.15.2g C.20.0g D.40.0g5.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6.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7.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8.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27 C.44 D.569.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A.52.8%B.47.2%C.36%D.64%1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1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5g B.6.7g C.15g D.20g1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13.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XO2+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14.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检测题附答案(1)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检测题附答案(1)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检测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1.6g B.3.2g C.6.4g D.12.8g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为单质B.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16D.A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3.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165.6B.该反应可能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为36∶142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8∶40,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6.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A.7.6g B.15.2g C.20.0g D.40.0g7.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8.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4.4g,将其充分还原后,将所得固体加入到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A.1:1 B.5:7 C.5:4 D.4:79.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A.10g B.13g C.16g D.18g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初中化学常考易错方程式汇总

初中化学常考易错方程式汇总

易错方程式汇总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5.实验室制取氧气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优选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惯例推动剂,其完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2H8N2 +2N2O4=3X+2CO+4H2O,则X 的化学式为()A. CO B. N2C. O2D. H2【答案】B【分析】【剖析】在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量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详解】在化学反响前后除X 外,其余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C: 2-2=0,H:8-42=0,N: 2+2 2-0=6,O: 24-22-4 1=0 ,所以 3 个X 分子中共含有 6 个N 原子,每个X 分子中含有 2 个N 原子,即X 的化学式为N2,应选B。

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答案】 D【分析】【详解】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应选:D。

3.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淆受热至完整反响的过程中某变量纵坐标表示的是()y 随时间的变化趋向,A.节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答案】 A【分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响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渐渐减少,至完整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切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停增添,直到反响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切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响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切合题意;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为需要加热到必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跟着反响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渐渐减少,至完整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

故不切合题意;应选 A【点睛】此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知趣联合的综合题,解题的重点是联合所波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剖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剖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向,从而确立正确的图象。

最新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题精选

最新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题精选

最新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题精选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向13.6g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答案】(1)10.6克(2)10%(3)17.9% 【解析】试题分析:设固体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

Na 2CO 3+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106 2×36.5 2×58.5 44 x y z 4.4g 得x=10.6克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质量分数2.NO 2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

对NO 2的一种吸收办法是将NO 2和O 2按一定比例混合通入水中生成重要的工业产品硝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22234NO O 2H O 4HNO ++=,现将4.6gNO 2和足量氧气一起通入94.6g 水中充分反应后,求:(1)生成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2)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配制为200g10%的稀硝酸,还需要质量分数为50%的浓硝酸_____g?加水_____g?【答案】6.3% 27.4 72.6【解析】【分析】【详解】设生成硝酸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y。

22234NO+O+2H O=4HNO184322524.6g y x18432252==4.6g y xx=6.3g;y=0.8g。

生成硝酸溶液的质量为:4.6g+0.8g+94.6g=100g;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g100g×100%=6.3%。

答:生成硝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故填:6.3%。

初中化学易错方程汇总

初中化学易错方程汇总

初中化学易错方程汇总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5.实验室制取氧气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甲的化学式为 CH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2:1:1 C.甲、乙、丙都可能是氧化物 D.丙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 12:3:8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4;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 意;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1;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 意; C、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6O,甲物质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丙物质中含有三种元 素,也不是氧化物,只有乙物质是氧化物,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2H6O,则该物质的中 C、H、O 元素的质量是:(12×2):(1×6):16=12:3:8.结论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A.剩余固体的质量
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
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详解】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由 2X+3O2
2CO2+4H2O 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 2 个,反应前应该是 2 个,包含
在 2X 中;反应后氧原子是 8 个,反应前应该是 8 个,其中 2 个包含在 2X 中;反应后氢原 子是 8 个,反应前应该是 8 个,包含在 2X 中;由分析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1 个碳原子、1 个氧原子和 4 个氢原子,化学式是 CH4O,为有机物,正确; D、CO2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碳酸等。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25
m
18
8
反应后物质质量/g
9
待测
38
4
A.“待测”数值一定为 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物,故 A 说法正确;B、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 4g+5g=9g,故 B 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
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C 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
属于分解反应,故 D 说法正确,大阿阿香 B。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
2
21
5
反应后质量/g
10
2
9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
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 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
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
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 8g,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
8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 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
量为 12g﹣8g=4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 4g+5g=9g;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
不变;反应后 Ca、O、H 的原子个数依次为:2、6、4,已知反应前 O、H 的原子个数分别
为:2、4,则 2X 中应含有 Ca、O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4,则 X 的化学式为 CaO2,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14.高温条件下,14.4g 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 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
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8:7
B.7:2
C.7:3
D.21:8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 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 x,
CO O CO2 28 16 5.6g x
x = 16 5.6g 28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 ,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 24g-4g=20g ,则丁是生成
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 ,则 X=4g ,则反应表达式是乙 甲+丙,属于分解
反应,故 A 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 B 正确;
CO2 减少,说明 CaO、CO2 是反应物,CaCO3 是生成物,是化合反应,故选 D。
13.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CO 和 NO,生成物 是 CO2 和 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 N2 分子是由 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 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 CO 和 NO 转化为无毒气体 CO2 和 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 CO 和 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1.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 和 H2 B.Na2O 和 O2 C.NaOH 和 O2 D.Na2CO3 和 O2 【答案】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 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 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
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
钾的质量为 0,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氢
D.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
【详解】
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
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10.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2 和 H2 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2CO2 + 6H2 = X + 4H2O 中,X 的化学式是
故选:B。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D.丙不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
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 2:5 D.X 值为 2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 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 ,丁增加了 24g-4g=20g ,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 化之比为 8: 20=2:5 ,故 C 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 ,则 X=4g ,故 D 不正确。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