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合集下载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小日益短缺,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人们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的共同使命。

正文:1. 我国水资源现况: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

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

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

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

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一个以水为主要经济支撑的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多个角度解析其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着重关注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过于频繁的利用和污染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因此,水资源型国家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设置水资源保护区,限制非法采水和排污行为,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措施都是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关键步骤。

其次,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可能会过度依赖水资源,而忽视了其有限性。

因此,水资源型国家应该制定水资源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例如,建立科学的用水定额制度,鼓励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都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需关注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由于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水灾和干旱等水害对一个水资源型国家来说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因此,水资源型国家应该投资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水灾和干旱的应对能力。

例如,加强抗旱和排涝工程建设,发展水利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水灾和干旱的防范和救助能力。

另外,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还需要水资源型国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水资源并不仅限于本国境内,许多国家共享同一水域,因此,国际合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目标具有关键意义。

水资源型国家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跨境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水资源技术和经验的交流,水资源型国家可以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中获益,进一步推动自身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水资源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任务,涉及到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应对水灾和干旱,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2023年-2024年水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2023年-2024年水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2023年-2024年水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其中把()摆在首位。

A、开发B、利用C、节水D、保护参考答案:C2.在层状非均质土层中,最容易形成悬挂毛细水的岩性剖面是()。

A、上粗下细B、A+BC、上细下粗D、相对均质土层参考答案:C3.()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A、节约用水B、开发利用C、社会发展D、经济发展参考答案:A4.哪一天被定为中国“航海日”?()A、7月11日B、5月11日C、6月11日D、8月11日参考答案:A5.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蒸发能力达到1100毫米,上游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年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最大年蒸发量可超过()毫米。

A、100B、500C、1000D、2500参考答案:D6.某流域面积F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Q为7.5ml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R为()A、887mmB、500mmC、473mmD、805mm参考答案:C7.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毫米左右。

A、100B、640C、2000D、4000参考答案:B8.水资源保护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与()的保护。

A、环境B、水质C、生态D、水权参考答案:B9.地表水(河、渠等)的横断面的湿周,通常是一条()。

A、零通量线B、最大通量线C、流线D、等水头线参考答案:D1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蒸发能力达到1100毫米,上游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年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最大年蒸发量可超过()毫米。

A、100B、500C、1000D、2500参考答案:D11.以下()浇花方式不能做到节约用水。

A、大量浇水B、浇花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和晚上C、根据花卉的习性,利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D、用鱼缸换出来的水浇花,因为这些水中有鱼的粪便,能促进花木生长参考答案:A12.地表水(河、渠等)的横断面的湿周,通常是一条()A、零通量线B、最大通量线C、流线D、等水头线参考答案:D13.下列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情形是()A、直接从地下取水B、直接从江河取水C、直接从湖泊取水D、为畜禽饮用取水参考答案:D1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文章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态的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可供我们利用的水越来越少,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瓶颈”。

一、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统计,我国目前年缺水量为358亿m3,其中农业缺水300亿m3,工业及城镇缺水58亿m3。

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巨大需求压力,将会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用水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

我国在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方面都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m3,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而发达国家已达75%~85%;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仅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就达20%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为0.7~0.84。

农业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及灌溉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量大。

(三)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为584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占23%,处理后的回用率更低。

这样,每年全国约有3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污染了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因此水资源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污染事故不断发生,水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因此,必须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认识,增强节水意识和责任感,把节约用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全社会共同责任来抓。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水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如何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国水资源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国水资源为之努力的目标。

在水资源利用中,必须要做到节约用水,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从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

尤其是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就形成了严重的缺水状况[1]。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多也导致了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以及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

二、我国水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水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水污染总量大、点多面广、污染种类多等。

全国有600多条河流受到污染,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00多亿元。

其中,长江、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松花江和嫩江等8条河流,因污染每年损失约200亿元;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辽河流域等3个流域,因污染每年损失约300亿元。

全国603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近40%的人口饮用水不达标。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00(002)008【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108 m3,按1997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 220 m3,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108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60 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 m3为用水紧张的国家,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50年来,全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 000多亿m3增加到1997年的5 566×108 m3,其中农业用水占75.3%,工业20.2%,城镇生活4.5%,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 m3增加到458 m3.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迅速扩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我国可以基本立足于现有规模的耕地和灌溉用水量,满足今后16×108人口的农产品需要;预测我国用水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用水总量为(7 000~8 000)×108m3/a,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500 m3/a;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9 500)×108m3,需水量已接近可能利用水量的极限;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同时加强需水管理,做到在人口达到零增长后,需水也逐步达到零增长;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防洪减灾、农业用水、城市和工业用水、防污减灾、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北方水资源问题及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等8个方面实行战略性转变;同时必须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机制和水价政策的3项改革.【总页数】17页(P1-17)【作者】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相关文献】1.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J],2.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认识 [J], 关业祥3.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J], 无4.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精品丛书《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广获各界好评 [J],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精品丛书——《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广获各界好评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区域:泛指,范围可大可小,除了行政区以外一般没有明 确界限,强调层次性、差异性和整体性。 2.地域:范围较大,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 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强调地方性、区域性、人 文性和系统性。 3.地区:特指,范围较大
课内知识
一 建设主体功能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含义: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 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 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综合考虑的因素(划分依据):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 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 理背景。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 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 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 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 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 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 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 代化新型首都圈。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
业地带。工业基地沿江分
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
的“工业走廊”。同时也是
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之一。
江汉平原的农田
苏州开发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优势条件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 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 1/3。人口众多,人才荟 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 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 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 求较大,市场广阔。
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 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 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 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水平、巩固国防。”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被提上日程。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无水无生命,水源的供应越来越吃紧。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供应面临了严峻挑战。

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二、水资源问题的挑战首先,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严重缺水。

其次,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再者,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愈发显著,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1. 提倡节水意识。

通过加强水资源节约意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珍惜程度,推动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

2.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清洁生产,改善水质。

3. 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加大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4. 促进跨界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推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对后代子孙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五、结语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我们应当加强节水意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绿色、美丽的家园。

希望水资源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简介我国水资源且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于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

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

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于1800亿m3之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于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

我国是壹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

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

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于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

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

而北方地下水开采资源约140km3/a,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49%。

特别是占全国约1/3面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仅有220kmm3/a,只占全国的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0km3/a 和30km3/a,均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

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260km3/a和26km3/a,均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30%。

南、北地区于地下水资源量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间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的特点。

许多河流发生过3~8a的连丰、连枯期,如黄河于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1943~1951年连续9年丰水。

我国最大年降水量和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壹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则达3~6倍。

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至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

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不仅是我国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而且是许多河流发生灾难性水环境问题的原因。

水资源的上述特点,导致我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均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且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壹。

因此,认识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效地加以调控和保护,以促进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21世纪我国水问题的关键。

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分布上的差异性,构成了水资源和人口和耕地不匹配的基本特征。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

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地区人均的1/3。

于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于华北区;于全国人均水量超过2000m3的13个省区中,南方地区占了10个,而北方地区只有3个;人均水量于1000~2000m3的6个省区中,南、北俩方各有3个。

于南、北俩地区中,北方地区的华北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m3,只有西北区的1/5和东北区的1/3强,不足全国人均的1/4,因此该区目前已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壹;南方地区的西南区人口不足全国的20%,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6%,全区人均水量高达5722m3,是华北区的10倍。

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

南方地区耕地水量28695m3/hm2,而北方地区只有9465m3/hm2,前者是后者的3倍。

于全国耕地水量不足1500m3/hmm2的15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13个;耕地水量超过30000m3/hm3的11个省区中,北方地区仅有1个;耕地水量为15000~30000m3/hm2的有3个省区,北方地区占了1个。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和人口和耕地组合情况很不理想。

尤其是北方地区耕地资源和人口稠密,而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稠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有限的水资源质量下降。

可见水资源是我国许多地区今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全面深入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确保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

根据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水资源供求发展态势,今后我国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水资源问题。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使目前存于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

其主要表现为:a.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情况趋于恶化;b.北方地区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等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c.巨大的人口压力对发展耕地灌溉事业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工业城市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

用水量骤增,将对农业灌溉用水构成严重的威胁,部门用水矛盾更加尖锐。

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于需水量实现零增长之前,全国需水总量将可能达到7000亿m3,比目前需水量要增加2000亿m3左右,平均需增加可供水量近100亿m3/a,这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要解决壹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演化过程中国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且被人们逐步深化认识的。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水利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基本定位;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修水库,当时主要任务是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

以后,经济进壹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损失代价增大,防洪问题愈加突出,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1998年三江大水,举国为之牵动,七大江河、大城市的防洪问题逐步被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

2000年北方大旱,大面积农田受灾,许多城市发生水荒;同时,南方地区水质严重污染,全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真正敲响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警钟。

此前,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频繁出现的黄河断流令世人关注,90年代以来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江河湖库多次发生水污染事故和蓝藻暴发,但当时的认识大部分仍只是停留于现象上,没有深入到本质。

近年来,壹系列水资源问题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上开始思考水资源短缺和保护问题,思考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体系。

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够分为俩个阶段,大致以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分界线,于此以前水资源保护隐含于传统的流域管理阶段;此后的阶段转向以水资源保护局为管理核心的现代型的流域管理阶段。

于前壹阶段,我国流域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于流域水土保持,流域综合资源开发和宏观经济布局研究,流域水资源规划、工程开发和管理等,没有将水资源保护放到重要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壹段时间,我国是壹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对流域水土保持、水库大坝和堤防等防洪设施建设、盐碱地改良、农业灌溉、水利水电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特别重视。

从1951年开始,治淮工程、治理海河流域工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等成为流域管理工作的中心;从1980年开始研究小尺度流域管理,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的毕节地区等重点开展了小流域治理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治理工程措施研究、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研究、小流域治理规划和治理效果的生态经济评价研究等。

于大尺度流域管理研究方面,对以七大江河流域为主的全国大中河流流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合作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为我国流域经济布局和综合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于这壹阶段主要精力集中于水库大坝和大型灌区等水资源开发工程、城市及重点防洪区设施建设,以工程带管理为主,很少以管理指导工程。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工业生产相对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水体环境容量相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少,没有引起水环境质量恶化,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保护矛盾且不突出,因此,各流域均未重视水资源保护管理,基本没有专门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

但于这壹阶段,对于水资源保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仍是十分重视的,以河海大学张书农教授、清华大学余常昭教授、长江水利委员会方子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老壹代专家为代表,对污染物于江河湖库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第二阶段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江河湖库,造成水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保护日益迫切。

为此,我国七大流域相继成立了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真正成为我国流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隶属于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行政管理直属于水利部。

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有俩种类型:壹种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该局直管黄河干流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支流由水资源保护局统壹规划,地方政府直管。

另壹种是其它六大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这些局对流域水资源保护进行统壹规划,管理采用分级方式,绝大多数江河湖库由地方政府直管,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仅起审批和协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