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训——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一、实训目标通过本实训,要求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的程序、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判断,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二、质量标准对乙酰氨基酚片Duiyixian’anjifen PianParacetamol Tablets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

0%.【性状】本品为白色片、薄膜衣或明胶包衣体,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5g),用乙醇20ml分次研磨使对乙酰氨基酚溶解,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照对乙酰氨基酚项下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反应.【检查】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1[1]Ⅹ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 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5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加0。

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E cm%11)为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及水50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照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自“置100ml量瓶中”起,依法测定,即得.【类别】同对乙酰氨基酚。

【规格】(1)0.1g(2) 0。

3g(3)0.5g【贮藏】密封保存。

四、实训过程(一)仪器、试药准备及实训用液的制备1、实训用仪器与试药的准备仪器: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电子或分析天平(感量0。

1mg)、托盘天平、称量瓶、试管、小烧杯(50ml、10ml)、量筒(1000ml、100ml)、胶头滴管、移液管(5ml、1ml)、量瓶(250ml、100ml、50ml)、注射器(10ml)、漏斗、干燥器、玻棒及乳钵。

简述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论文.doc

简述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论文.doc

简述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论文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乙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之间建立了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常规工作体系和信息传输渠道。

截至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发布了5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尚无针对对乙酰氨基酚的通报。

人们对药品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随着药品应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的扩大,临床对于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对有效近日,一些X站发布相关消息称“康泰克、日夜百服咛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超标54%或引肝损伤”,一时间,引发公众广泛讨论,甚至产生恐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日常服用的感冒药真的会造成肝损伤吗?事件回顾: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自2011年起开始,要求制药企业要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处方药的单剂量制约在325毫克以内,但截至2014年1月14日,市场上仍有部分含对乙酰氨基酚单剂量超过325毫克的药物在流通销售。

2014年1月1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布报告,目前没有数据表明每单位剂量(片剂、胶囊及其他剂量单位)超过325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会为患者带来更佳的疗效,反而会增加肝损科学认识对乙酰氨基酚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伤的风险。

并警告,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将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并将于近期启动相关法律程序,禁止开具每剂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超过325毫克的药物处方。

解热镇痛,却有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有泰诺、必理通、泰诺林、日夜百服咛等,常作为复方组分用于抗感冒西药中。

针对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有中、轻度的镇痛作用,可缓解头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咽痛、牙痛及痛经等。

由于该药对血小板凝血机制、出血时间和尿酸排泄均无影响,尤适用于不宜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对乙酰氨基酚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缓控释制剂必须整粒吞服,不得掰开或溶解后服用;作为对症治疗药,自我用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如症状不缓解,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开发与研究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开发与研究

主要技术路线
LOGO
OH O CH3 OH C Cat NH2
OH
H2O NHCOCH3
1、以对苯二酚、乙酰胺为原料,进行探索实验,考察催化 剂的活性,确定合适的催化剂; 2、以对苯二酚、乙酰胺为原料,直接催化合成对乙酰氨基 酚的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感谢您的关注
LOGO
国内外发展现状简介LOGO来自•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工艺研究,国外常用的合成 方法有12种,其每种方法都是以不同物质为原料。而在国 内广泛采用铁粉还原法生产,该法是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 经水解、酸化、还原制得对氨基酚,再经酰化得到乙酰氨 基酚。铁粉还原法虽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但产品收率低、 质量较差、毒性大、成本高,更严重的是,生产过程中会产 生大量含酚、含胺的铁泥和污水,污染严重。因此,急需进 行技术改进。本课题主要进行以苯二酚、乙酰胺为原料, 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直接催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此方法中 ,分子筛催化剂具有环境污染小,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如能 实现此法的工业化,对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减少 化工厂三废污染都有积极的意义。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开发与研究对乙酰氨基苯酚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栓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开发与研究
选题意义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 镇痛药,其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阿司匹 林相比,具有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等 优点。此外,它还可用于药物扑炎痛的合成、 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照相用化学药品和 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等。目前,对乙酰氨基酚 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是国 际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同时也是我 国原料药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近年来, 随着APAP的新用途的开发, 其需求量相应 的增加, 原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已经 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开发新的工艺 提高其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 问题。这次主要研究开发以对苯二酚、乙 酰胺为原料直接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技术 路线,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开辟新的方 法从而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本次实训目的:了解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化学性质、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过程等并能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从而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分析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一、实验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para-氨基酚,分子量为151.16g/mol,结构式如下:本次实验是通过比色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酸性环境中,将其还原成对应的酚酞钠,然后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制备工作液将1.0g酚酞钠粉末加入到100mL的0.1mol/L盐酸中,加热至溶解,冷却至室温,稀释到100mL。

2.标准溶液的制备将10mg的对乙酰氨基酚粉末称入10mL量筒中,加入2mL氢氧化钠,用水稀释成10mL,摇匀后得到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

3.分析样品的制备4.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取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均衡到室温后,分别使用溶剂和0.1mol/L盐酸对测量液进行校正,并进行空白对照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得到样品的吸光度数据。

5.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2制备出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使用分光光度计在吸光度为280nm处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利用 Excel 绘制标准曲线,如下所示:标准曲线的斜率为1.0156,截距为0.0193,相关系数为0.9998。

2.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品 | 浓度(mg/mL) | 吸光度值 || -------- | ----------- | -------- || 1号待测 | 1.001 | 0.267 || 2号待测 | 0.497 | 0.128 || 3号待测 | 0.275 | 0.069 || 纯水 | -- | 0.003 || 校正液 | -- | 0.020 || 标准药液 | 0.5 | 0.130 || 标准药液 | 1.0 | 0.262 || 标准药液 | 1.5 | 0.395 || 标准药液 | 2.0 | 0.525 |3.计算扑热息痛样品的含量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质量浓度,再乘以样品体积,得到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

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

它是许多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物,也是医疗领域中处理发热、疼痛等症状的常用选择。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

一、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解热和镇痛的作用。

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比,它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弱。

在解热方面,当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致热原的影响时,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能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感染、炎症、免疫性疾病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镇痛方面,它对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对于严重的疼痛,如创伤性剧痛、癌性疼痛等,其效果可能有限。

二、临床应用范围1、发热对乙酰氨基酚是治疗儿童和成人发热的常用药物之一。

尤其对于儿童发热,由于其安全性较高,是首选的退热药物之一。

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2、疼痛常用于缓解各种轻至中度的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以及关节炎、痛经等引起的疼痛。

此外,在术后疼痛的管理中,对乙酰氨基酚也常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3、特殊人群的应用(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但在妊娠晚期应谨慎使用,以免影响胎儿的心血管系统。

(2)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使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1、剂量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 500 1000 毫克,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000 毫克。

儿童的剂量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计算。

2、注意事项(1)用药时间:一般不宜连续使用超过 3 天用于解热,超过 5 天用于镇痛。

No.16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药理研究综述

No.16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药理研究综述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目录一、前言二、药理毒理研究综述三、参考文献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一、前言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1878年由Morse首次合成,1893年由VonMering首先用于临床。

在美国1955年就成为非处方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

本品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本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使用时用温开水溶解后服用。

4~6岁儿童,一次0.5片;7~12岁儿童,一次1片,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2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较强,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但作用缓和、持久,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可用于对阿司匹林产生变态反应、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某些出血性病例;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胃肠道刺激小,对凝血机制无影响,正常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是较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而且老年人和儿童宜服,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成人也普遍应用。

目前我国对乙酰氨基酚单、复方制剂产品年产量超过200亿片(粒),在全国l4个大城市医院用药普及率>95%,是抗感冒药物的组分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因此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外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有超过50年的历史,对于药物和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理毒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中毒机制和解救原则都有详细的研究和明确的方案,国内外均有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上市品种,且已被各国药典收载,是安全、高效、成熟的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对乙酰氨基酚实验报告导言:乙酰氨基酚,通常被称为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

它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发热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酰氨基酚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实验一:乙酰氨基酚的物理性质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无臭。

在常温下,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我们首先将少量乙酰氨基酚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性。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实验二:乙酰氨基酚的化学性质1. 酸碱性测试: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溶液分别滴加到酸性和碱性试剂中,观察其反应。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呈现中性,既不呈现酸性也不呈现碱性。

2. 还原性测试: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结果显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表明乙酰氨基酚具有还原性。

实验三: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我们将实验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了乙酰氨基酚,另一组注射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然后,我们进行热板法疼痛测试。

结果显示,注射乙酰氨基酚的小白鼠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效果,相比对照组,它们在热板上停留的时间更短。

2. 退烧作用:我们将实验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了乙酰氨基酚,另一组注射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然后,我们测量它们的体温。

结果显示,注射乙酰氨基酚的小白鼠体温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体温没有变化。

3. 抗炎作用:我们在小白鼠的左后脚上注射细菌素引起的炎症。

然后,我们将乙酰氨基酚涂抹在炎症部位,并观察炎症的变化。

结果显示,乙酰氨基酚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使炎症部位红肿明显减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 乙酰氨基酚呈现中性,既不呈现酸性也不呈现碱性。

3. 乙酰氨基酚具有还原性。

4. 乙酰氨基酚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和发热等症状。

总结: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调研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调研报告

对乙酰氨基酚调研报告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退烧。

本调研报告旨在评估对乙酰氨基酚的市场需求、安全性和疗效,并提供相关建议。

市场需求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

它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特别适用于儿童和成人的退烧治疗。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也可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由于其使用方便且较为安全,对乙酰氨基酚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安全性方面,对乙酰氨基酚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药物,并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研究表明,正常剂量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

因此,对于肝功能不良或长期饮酒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时长来使用。

疗效方面,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有效的退烧药和镇痛剂。

在退烧方面,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降低体温,并在30分钟至1小时内产生明显的退烧效果。

在镇痛方面,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与其他非处方药物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疗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当的。

根据市场需求、安全性和疗效的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的宣传,特别是在儿科领域,以增加人们对其退烧作用的认知;2. 加强对乙酰氨基酚的宣传中对剂量和使用时长的强调,以减少患者的过量使用或滥用;3. 鼓励患者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之前咨询医生,特别是对于存在潜在肝脏疾病的患者或长期饮酒者;4. 提高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质量和监管标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乙酰氨基酚市场需求、安全性和疗效的评估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的应用前景,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报告只是基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表面调研,对于具体疾病和个体情况的使用仍需医生的具体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概况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制药的发展情况,对乙酰氨基酚的性质用途,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合成工艺,以及设备的研究。

扑热息痛对亚硝基苯酚合成工艺1 国内外制药发展概况制药业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它具有保护生产力的功能,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相对垄断性的特征,被喻为“朝阳产业”。

21世纪,制药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潜力巨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业发展速度很快,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品监管的加强,我国制药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药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全球竞争。

因此制定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对策极其重要。

我们要从制药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入手,明确了我国制药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

根据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弥补劣势,克服威胁的原则,提出了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对策,并对政府政策提出建议。

中药业是我国最具独特优势并面临较好发展机遇的产业,也最有可能迅速国际化,所以对中药业的环境评估,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加速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对策。

2.对乙醯氨基酚的概况2.1 对乙酰氨基酚简介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痛及手术后止痛等。

由对硝基酚钠经还原成对氨基酚,再酰化制得。

中文名称:对乙酰氨基酚2.2 物理性质2.3 化学性质2.4作用与用途3.1 以硝基苯为原料优点:流程短,原料易得,三废相对较少,从起始原料硝基苯到终产物可采用“一锅煮”法,收率尚可;缺点:原料硝基苯为易燃易爆液体,毒性大。

浓硫酸随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后与钯反应,使Pd/C催化剂失活[5],工艺不稳定,且提取时用的苯胺溶液易燃,有腐蚀性,属高毒化学品,可污染水体。

3.2 (1)以对硝基酚为原料优点:可采用“一锅煮”法,不需分离纯化对氨基酚,避免了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氧化,简化了工艺路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

反应可在固定床反应器或反应釜中进行,产物可以连续移出,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合成方法;缺点:酰化加热140 ℃,温度略高。

(2)以对硝基酚一步合成法因为对硝基酚性质稳定, 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故选用对硝基酚为原料。

.(3)以硝基酚为原料以PN 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ö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A PA P, 总收率为80 %。

美国专利采用5 % PdöC催化剂将PN 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收率为81. 2 %。

(4)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对硝基酚氢化、酰化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主反应:副反应::此工艺由于避免了分离和提纯容易被氧化的中间体对氨基酚, 不但缩短了工艺路线, 而且减少了对氨基酚的氧化, 从而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产品APAP 的质量、纯度、颜色及外观都很好,缺点:该反应是复杂的多相催3.3 以对氨基酚为原料微波辐射是新兴的绿色合成技术,微波能量能穿过容器直接进入反应物内部并只对反应物和溶剂加热,且加热均匀,防止反应物和产物因过热而分解。

反应时间短,收率较高,操作简单,能耗小,污染少。

3.4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优点:副产物少,产品后处理简单,污染小,成本低、收率较高(以对羟基苯乙酮计93.5 %×81.2 %=75.9 %),产品纯度高;缺点:起始原料对羟基苯乙酮来源较少,价格较高。

肟化使用的盐酸羟胺毒性大,有刺激性。

若使用强无机质子酸作为催化剂[15],腐蚀设备较重且分离困难。

若使用Hβ分子筛作催化剂,则制备催化剂的时间太长。

但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5 (1)以苯酚为原料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污染较小;缺点:反应步骤多,原料、试剂品种多,致后处理繁琐,总收率太低(以苯酚计82 %×68.6 %×92.5 %×50.5 %=26.3 %)。

(2)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 在80 ℃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 N a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 PA P, 纯度可达98 %。

3.6. 对苯二酚与乙酰胺直接缩合对苯二酚和乙酰胺在ZSM 5 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 s 管中, 3 0 0 ℃反应1 h 可缩合得到A PA P, 转化率为93. 6 % , 摩尔选择性为45. 9 %。

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 则摩尔选择性为67. 5 % , 转化率为90. 8 %。

3.7.对氨基酚乙酸酯在仲丁醇、磷酸、醋酸存在下加热到100 ℃, 反应一定时间后, 真空蒸除溶剂可得到含量95 % 的粗A PA P。

3.8.生化合成法生化合成法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A PA P的生产研究。

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一个融合基因,可产生一个由鼠肝细胞色素P450 和NADPH - 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基因构成的融合酶。

该酶同时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 可提供比单一细胞色素P450更为有效的电子转移系统。

借助转基因酵母可使乙酰苯胺对位羟化, 其产率为33 nmo l·mL - 1。

生化合成法选择性高, 是近年来医药合成中最新方法, 该法具有较大的潜在研究价值。

国外已经有人用化学方法模仿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苯环上取代基羟基化的研究, 并制得了A PA P。

3.9.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3.10.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3.11.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3.12.以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3.13.以羟基偶氮本为原料3.14.以氮苯基乙酰胺为原料4 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艺4.1 对氨基苯酚制备工艺路线4.1.1以苯酚为原料的路线1对亚硝基苯酚的制备a.工艺原理苯酚的亚硝化反应过程是亚硝酸钠先与硫酸在低温下作用生成亚硝酸和硫酸氢钠。

生成的亚硝酸即在低温下与苯酚迅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故在生产上采用直接加亚硝酸钠和硫酸进行反应。

亚硝化反应的副反应是亚硝酸在水溶液中分解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后者为红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它们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作用可产生硝酸。

反应生成的硝酸又可氧化对亚硝基酚,生成苯醌或对硝基酚。

苯醌能与苯酚聚合生成有色聚合物,对亚硝基酚也可与苯酚缩合生成靛酚(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b:工艺过程配料比:苯酚:亚硝酸钠:硫酸=1:1.3:0.8(摩尔比)c: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反应式(a)温度的控制(b)原料苯酚的分散状况(c)配料比聚合:指单体小分子通过相互连接成为链状大分子,尤其非常大的分子,一般分子量达到500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几千万。

从而得到一种新的材料,叫做高分子材料。

工艺流程简易方框图2对氨基苯酚的制备a.工艺原理对亚硝基苯酚与硫化钠溶液共热,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钠,用稀硫酸中和,即析出对氨基苯酚。

此为放热反应,温度控制在38~48℃就能进行。

若反应不完全,则有4,4-二羟基氧化偶氮苯、4,4-二羟基偶氮苯和4,4一二羟基氢化偶氮苯等中间产物生成。

工艺过程对亚硝基苯酚还原成对氨基苯酚的工艺过程分两步进行。

•(a)粗对氨基苯酚制备还原配料比:对亚硝基苯酚:硫化钠=1:1,2(摩尔比)。

在38~50℃搅拌下,将对亚硝基苯酚缓缓加入盛有38%~45%硫化钠溶液的还原罐中,约1h加毕,继续搅拌20min,检查终点合格,升温至70'C保温反应20rain,冷至40℃以下,用1:1硫酸中和至pH=8,析出结晶,抽滤,得粗对氨基苯酚。

(b)精制对氨基苯酚制备配料比:粗对氨基苯酚:硫酸:NaOH:活性炭=1:0.477:0.418:0.108(摩尔比)。

.将粗对氨基苯酚加入水中,用硫酸调节pH=5~6,加热至90℃,加入用水浸泡过的活性炭,继续加热至沸腾,保温5~l0min,静置30min,加入重亚硫酸钠,压滤,滤液冷却至25℃以下,用NaOH调节pH=8,离心,用少量水洗涤,甩干得对氨基苯酚精品。

收率为80%。

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为了避免许多中间副产物混入还原产物中,必须注意反应温度、配料比和pH值的控制。

(a)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反应温度超过55℃,不仅使生成的对氨基苯酚钠易被氧化,且对亚硝基苯酚有自燃的危险。

一般控制在38~50℃为好。

若低于30℃,则该还原反应不易完成。

生产上采取缓慢加入对亚硝基苯酚、加强搅拌和冷却等措施来控制反应温度。

(b)配料比生产中硫化钠的投料应比理论量高些。

若硫化钠用量过少,反应有停留在中间还原状态的可能。

实际生产中,对亚硝基苯酚与硫化钠的分子配料比为1.00:(1.16~1.23),若低于1.00:1.05,则反应不完全,影响产品质量。

(c)中和时的pH值、温度和加酸速度对氨基苯酚钠生成后,须用硫酸中和析出。

pH为10时,对氨基苯酚已基本游离完全;pH为8时析出少量硫黄和对氨基苯酚;继续中和到pH为7.0~7.5时,则有大量硫化氢有毒气体产生。

因此,调节pH 值,必须考虑加酸速度,注意避免硫黄析出或局部硫酸浓度过大,防止硫酸加入反应液时放出热量而使局部温度过高。

温度过高产生的另一个副反应是反应生成的硫代硫酸钠遇酸分解析出硫黄,其析出速度与温度有关,40℃左右析出较快。

工艺上利用对氨基苯酚在沸水中溶解度较大(100℃时59.95mg/100ml,0℃时1.10mg/100ml)的性质与析出的硫黄和活性炭分离。

析出的对氨基苯酚以颗粒状结晶为好。

工艺流程简易方框图见图参考文献【1】张洪斌.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范碧亭. 中药药剂学. 上海. 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7. 89【3】朱胜山. 药物制剂工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刘红霞梁军马文辉. 药物制剂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5】李亚琴、周建平. 药物制剂工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龙全江. 中药材加工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丁明玉.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李淑芬.白鹏制药分离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元英进. 制药工艺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