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Word版)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Word版)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Word版)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总论 (4)1.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4)1.2项目概况 (5)1.3承办单位及概况: (5)1.4报告编制单位 (5)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3.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2)3.1发展规划分析 (12)3.2产业政策分析 (18)3.3行业准入分析 (21)4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22)4.1建设地址 (22)4.2气候条件 (22)4.3地质状况 (23)4.4交通设施 (23)4.某某市政配套设施 (24)5.项目建设方案 (25)5.1设计目标 (25)5.2景观格局规划 (25)5.3交通流线规划 (25)6.投资估算 (26)6.1项目概况 (26)6.2流动资金估算 (26)6.3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26)6.4资金筹措 (28)7. 项目预期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28)7.1项目投资与产出 (28)7.2项目可行性分析 (29)7.3财务评价效益 (31)8. 结论及建议 (32)1.总论1.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风景某某区规划规范》;《风景某某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某某市规划编制办法》;某某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某某市绿化条例》;《南某某区发展规划》;《南某某区河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南沙万顷某某区控制性规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南沙“水鸟世界某某市生态公园项目1.2.2.项目定位项目目标为在某某区兴建一座占地面积达350亩,以繁育水禽、涉禽、湿地植物为特色,以亲水、赏鸟为独特游憩风格,展现南沙“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环境特色的保护某某市生态公园。

湿地公园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一、项目背景。

湿地公园项目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二、项目进展。

1. 土地征用和规划设计。

项目启动初期,我们与相关部门协商沟通,成功征用了湿地公园所需的土地资源,并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确保了湿地公园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 基础设施建设。

在规划设计确定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目前,湿地公园的园路、桥梁、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了80%的施工,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湿地公园内的排水系统建设,确保了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排放,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我们积极开展了湿地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引种当地特有的湿地植物,加强了湿地植被的恢复,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湿地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监测系统,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发展。

4. 宣传推广和社区参与。

为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

通过举办湿地公园开放日、举办湿地生态摄影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湿地公园。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周边社区开展合作,组织了湿地生态志愿者队伍,加强了社区居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完善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工。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设施建设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遭受着严重的威胁,湿地保护和恢复成为当务之急。

本报告通过对湿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提出了湿地建设的意义、实施的条件、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建设的目标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一、湿地建设的意义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三大类型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湿地具有多功能性、多用途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在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风景和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湿地也是很多生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湿地建设的条件湿地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湿地资源,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次,需要有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至关重要。

最后,需要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持,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湿地的保护和建设。

三、湿地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湿地建设有多种方式和方法。

其中,常见的方式包括修复湿地、重建湿地和新建湿地。

建设的方法包括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生态建设技术和湿地生态保护技术。

四、湿地建设的目标和效果湿地建设的目标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建设的效果是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湿地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只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重视湿地保护和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完全可以保护和建设好湿地,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生态系统;生态保护AbstractWetland is a special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etland ecosystems have suffered serious destruction and are under serious threat,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have becomeurgent. This report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wetland construction by studying the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methods, goals and effects of wetland construction.1. The significance of wetland constructionWetland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ecosystems on the earth and is a precious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tlands have multifunctional, multi-purpose 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and the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limate regul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cenery and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wetlands are habitats for many organisms and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2. Conditions for wetland constructionWetland construction requires certain conditions. First, there must be a certain amount of wetland resources, including natural wetlands and artificial wetlands.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the necessary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etland ecosystems.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policy and legal support, which can better guarantee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wetlands.3. Methods of wetland construction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and methods for wetland construction. Among them, common methods include wetland restoration, wetland reconstruction and wetlan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includ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wetl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wet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echnology.4. Objectives and effects of wetland constructionThe goal of wetland construction is to protect the wetland ecosystem, im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wetland water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s. The effect of wetland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wetland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tect biodiversity, an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In summary, we believe that wetland constru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feasible. As long a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ttach importance to wetland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invest necessary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we can protect and construct wetlands well, and creat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for humanity.Keywords: wetland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study; ecosystem; ecological protection。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湿地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最生态多样性的栖息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作为人工建设的湿地保护区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

本报告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建设湿地公园提供依据。

2. SWOT分析2.1 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湿地具有独特生态环境和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和探索。

- 生态保护功能: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促进湿地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劣势- 建设成本高: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需要资金投入。

- 维护管理难度大:湿地易受外界干扰,需要加强维护和保护措施。

2.3 机会- 生态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观光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对湿地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有助于湿地公园的建设。

2.4 威胁- 自然灾害风险:湿地易受洪涝、干旱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对湿地公园运营带来风险。

- 人为干扰:湿地公园可能遭受非法捕捞、乱倒垃圾等人为干扰,对生态环境造3. 市场需求3.1 游客需求- 控制社会压力:湿地公园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接近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游客对放松身心的需求。

- 探索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吸引游客探索和了解自然界。

- 生态教育:湿地公园可以向游客传达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1 旅游市场- 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湿地公园作为独特的旅游景点具有巨大的潜力。

- 周边经济带动: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促进周边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4. 可行性分析4.1 技术可行性- 建设方案:根据湿地特点,确定合理的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方案。

-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包括道路、停车场、休息设施等。

4.2 经济可行性- 投资回报: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通过门票收入、场地租赁等可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回报。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题,融汇自然景观、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本项目拟在适宜的地理位置建设湿地公园,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

二、市场分析1. 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湿地旅游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

根据市场调研,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2. 湿地公园赏景、生态保护等功能吸引力强: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景点,吸引游客欣赏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野生动植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可行性研究1. 地理条件优越:项目选址地附近有大片湿地资源,是建设湿地公园的理想地点。

2. 市场需求存在:经市场调研,湿地旅游项目的市场需求存在,游客对湿地公园有较高的兴趣。

3. 政策扶持:政府对湿地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都给予了政策支持,项目建设有较大的政策优势。

4. 团队实力强:项目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旅游开发经验和湿地保护知识,能够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5. 可行性较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四、项目实施方案1. 招商引资:项目实施需要大量资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投资者。

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企业、投资机构等合作,组成联合开发团队。

2. 建设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景点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

3. 宣传推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4. 生态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要对游客进行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风险与对策1. 定价风险:项目建设完成后,如何确定门票价格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与其他景区的定价进行比较,合理确定门票价格。

2. 自然灾害风险:湿地公园建设在自然环境中,存在自然灾害的风险。

湿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1.1.2项目申请单位:1.1.3项目实施单位:1.1.4项目内容(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湿地科研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包括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水质净化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河道修复及治理工程、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社区共管工程、水库湿地保护工程、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等。

(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包括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3个)。

1.1.5 项目范围:在X白族自治州X市洱海、洱源县洱海源头、剑川县剑湖、鹤庆县草海及其相关流域。

1.1.6 项目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996年)(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998)(4)洱海流域环境规划(云南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6月)(5)X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州建设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X洱海保护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政发…2003?10号)(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修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16)?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19)?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1971年);(20)?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2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1年);(2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2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3);(24)?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5);(25)?云南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5);(26)?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2007)。

湿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 (2)1.3编制原则 (3)1.4编制范围 (4)1.5主要结论和建议 (4)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背景 (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3项目建设意义 (8)3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10)3.1松华坝水源区自然概况 (10)3.2某河汇水区自然概况 (12)3.3某河汇水区社会经济概况 (14)3.4项目实施地点概况 (16)4 建设目标及范围 (17)4.1建设目标 (17)4.2建设范围 (17)4.3水量设计 (17)4.4进水、出水水质确定 (18)4.4.1 进水水质确定 (18)4.4.2 出水水质确定 (18)5 工艺方案选择论证 (20)5.1生态湿地建设步骤 (20)5.2生态湿地恢复技术 (21)5.2.1 湿地生境恢复 (21)5.2.2 湿地生物恢复技术 (21)5.2.3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22)5.3生态湿地工艺比选 (22)5.3.1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22)5.3.2 潜流人工湿地方案 (23)5.3.3 垂直流+自由表面流 (24)5.3.4 自由表面流+水平潜流 (25)5.3.5 推荐方案确定 (26)6 项目设计 (27)6.1内容和规模 (27)6.2工艺设计 (28)6.3分项工程设计 (29)6.3.1 河口污物拦截清除系统 (29)6.3.2 拦水坝 (35)6.3.3 沉砂池 (36)6.3.4 生态湿地 (36)6.3.5 生态林带 (38)6.3.6 管理看护用房及附属设施 (39)6.4主要工程量 (41)6.5工程条件及总图布置 (41)7 项目实施 (42)7.1实施组织 (42)7.2运行管理 (42)7.2项目实施期限和进度安排 (43)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4)8.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44)8.2项目投资估算 (45)8.3资金筹措 (46)9 工程效益 (47)9.1环境效益 (47)9.2社会效益 (47)9.3经济效益 (48)10 风险分析 (50)11 结论和建议 (51)11.1结论 (51)11.2建议 (52)12 附件 (52)1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某湿地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责任单位:某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协办单位:某市重点饮用水源管理办公室,某县人民政府报告编制单位:某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某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某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和规模:工程位于某乡某村委会和某村委会之间某河两岸,沿河长约2000m,平均宽约400m,总面积为1148.3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市XX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责任单位:XX项目地点:项目投资:9874.53万元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1.2 项目提出的背景XX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XX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XX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

《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XX生态带建设在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容。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XX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XX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滇池北岸XX带存在问题分析XX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XX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XX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态破坏严重XX土地过度开发、围海造田和大规模防浪堤的修建破坏了XX 生态环境,导致XX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滇池东岸建设了很多防浪堤,能被开垦为耕地或鱼塘的XX带均已被利用,除此外部分XX带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设施或建筑用地。

这些开发活动和防浪堤的建设严重破坏了滇池湿地系统,导致原有动植物的生境的丧失,沿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造成XX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近岸带、陆地逐步萎缩,生物物种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XX区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进一步破坏了XX带的生态功能,致使XX带缺乏应有的生态防护。

除滇池西岸外,全湖大多数区域都有防浪堤,防浪堤将滇池水体与湿地系统隔开,破坏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境,造成XX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湿地、陆地逐步消亡。

(2) XX污染严重XX带本来是湖泊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过大、城市点源截流剩余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污染等的直接入湖等原因,使目前的滇池XX 带不仅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反而还成了污染滇池水体的严重区域之一。

(3)面源污染严重滇池北岸以蔬菜和花卉生产为主,农业发达,人口密度集中,面源污染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50%,农村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30%;目前农村面污染源治理仍是缺口,对沿湖村镇的生活污染没有相关治理控制对策,农村生活污水、绝大多数生产性固体有机废弃物直接排放,最终进入滇池水生态环境,成为滇池水体的长年持续性污染源之一。

1.3.3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1) XX湿地是构建完整XX生态带的需要XX带在湖泊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XX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XX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XX 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生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特点,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吸收和分解营养物的自然过程,保证了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利用,防止了物质的过分局部积累所形成的污染。

缺少完整的XX湿地系统的滇池,要有效克服富营养化的局势将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XX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建设对于减缓滇池污染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是滇池北岸XX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容在《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这些污染控制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头和污染输送过程中减少和切断污染源,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强调的是“治”。

而XX带生态恢复与湿地建设作为流域生态修复类的重要项目被定为特优先项目,该项目将在滇池沿岸筑起一道保护屏障,修复滇池XX带生态系统,强调的是“防”。

尤其是XX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

表3-1滇池北岸(含主城区)XX带建设项目汇总表(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区生态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土地垦殖率高,大棚蔬菜、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面源污染十分严重;②XX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土地开垦过度,天然湿地几乎已消失殆尽;③区域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生存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④目前尚缺乏污染控制设施,点源和面源污染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给区水环境和滇池的水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片区经济的发展,这一影响将更加突出。

为了保障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全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变农业生产为湿地生产,通过湿地建设营造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环境,从而提升区域土地利用价值,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片区农业生产废物及农药、化肥污染,实现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4)项目的建设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突出XX带的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将滇池XX带建设纳入流域污染控制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在滇池流域系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基础上,恢复XX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使建成的XX带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屏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的抵御和调节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的、能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同时使之与周围的系统与景观融为一体。

兼顾XX带的景观功能与经济价值,通过XX带建设提升沿湖土地价值,以环境改善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为XX市、环滇池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

1.4 完成本项目所具备的条件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XX生态系统中,水禽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最高生态位,而鱼虾产卵、生产孵化的数量和沉水植物密切相关,随着湖泊湿地遭到破坏,鱼虾产量势必下降,水禽的数量就会因失去食物来源而萎缩,直至完全消失。

随着湖泊湿地恢复,鱼虾产量会逐步恢复,水禽的数量也将逐步增加。

因此XX湿地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湿地与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生产力较高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好坏可能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水生生态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它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被喻为“地球的肾”。

因此,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1)滞留营养物营养物质经径流被带到湿地中,随沉积物沉降之后,通过湿地生物吸收,经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转换而被储存起来,最终通过对湿地生物的收获而将营养物质带出系统外;(2)防止自然力的破坏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防止或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岸的侵蚀;达到保护海岸线及控制侵蚀、防风和排除有毒物的作用;(3)流量调节湿地能储存可能来自降水、径流或地下水源的过量水分,减缓水流,避免下游地域洪水的泛滥;(4)滞留沉积湿地特别是沼泽地和泛洪平原的自然属性(如植被、面积大小、水深等)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有利于沉积物的沉降和排除;(5)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由于湿地系统的存在,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和繁衍环境条件,使得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1)威宁的草海湿地我国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最为成功的例子是威宁的草海。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1970年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减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

1980年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实施蓄水工程,恢复水面面积20km2,平水期可达29km2。

目前,生物物种已得到恢复,浮游植物有8门91属;高等植物20科26属37种,组成了多种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

浮游动物有9纲74属115种;鱼类9种;两栖类14种,特别是鸟类丰富,有179种,其中水禽有68种。

黑颈鹤、白头鹤、白鹤、灰鹤、游隼、自琵鹭等1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数量日渐增多,湿地恢复效果良好,被国外专家视为中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典。

该湿地作为我国特有物种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目前已被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滇池XX人工湿地建设2004年6月建成运行的大清河复合人生态工湿地示工程,占地面积约20亩,采用复合污水工程预处理加人工湿地处理的工艺,进水取自典型合流制城市污水的海河水,正常运行日处理水量为2000m3,水力停留时间约5天,监测结果表明,该复合人工湿地出水中的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均优于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进水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及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9.8%、62.9%和48.6%。

(3)滇池XX天然湿地恢复2004年6月完工的村XX湿地建设是国家科技部和省政府合作的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滇池蓝藻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专题容,该项目由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XX市环境科研所共同实施建造,整个建设工期为两年,总面积约100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