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雷雨的吗?(指名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精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1、朗读课文,根据表格提示,一起来对比一下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2、指名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学生自由说)过渡:通过填写表格,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继续精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些变化的?3、学习第一部分:雷雨前(1-3)(1)读一读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
(2)感受“压”和“垂”两字的用法。
(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给人沉闷、不安的感受。
)(“垂”字不但准确写出了蜘蛛顺着丝线笔直往下的动作,而且生动表现了蜘蛛想逃走的急切心情。
)4、学习第二部分:雷雨中(4-6)(1)读一读第4-6自然段,体会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的快去得也快的特点!(2)哪些词语写出了雨声大、雨势急的特点?从哪些词语中,你还体会到雷雨下的又大又猛又急?(哗哗哗、都看不清了)5、学习第三部分:雷雨后(7-8)(1)读一读第7-8自然段,感受雷雨后的清新世界。
(2)感受“挂”字的用法。
(“挂”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以及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扩展延伸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示例1:我见过毛毛雨。
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地斜织着。
它总是悄悄地来,你看到地面湿漉漉的,树叶绿得发亮,你可能才发现下毛毛雨了。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再次强调“蜘”字等的笔顺。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体会“挂”等字的好处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体会“挂”等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难点:感悟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四、教法与学法: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法”“多种形式的读”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在读中理解和感悟。
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雷雨不同阶段的景色变化。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简笔画、手工制作奖品、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诱发兴趣1、教师:歌好听么?2、学生:好听3、教师: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4、学生:夏天的雷雨5、教师:上节课我们就初读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课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认识)那老师考考你们(二)编儿歌,复习生字1、出示儿歌乌云黑,沉下来,大风阵阵吹,枝越乱摆,小蜘蛛,快点快点垂下来,哗哗哗,雷雨雷雨下起来,蝉走了,好像说:“彩虹彩虹快出来”2、教师:这首儿歌里的生字宝宝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好吗?(好)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下六单元第二课时《雷雨》标准教学设计李岩

课题 版本
16、雷雨 部编版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8 年 5 月 30 日 2018 年 6 月 二 课时
教学 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教师
小学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
二九一小学:李岩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 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 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3、体会重点词“渐渐地” (1) 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渐渐地”的好处。 (2) 运用换词法来体会,再让学生用“渐渐地”说话练习。重点强调渐渐地 假如换 成:慢慢地可以吗?为什么?还能换成什么词?说说看。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 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三)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看课件。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 7、8 自然段,一 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 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挂)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坐) 彩虹,像什么呢? 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 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你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你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 在做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学生分析】: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有关雷雨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板书:15、雷雨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课件)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潘玉萍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有关雷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
(出示课题)板书: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
(课件)
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
3、句式比较:(软件)
乌云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
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
(软件0
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
(4)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
(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
蛙叫了。
)
挂:吊起,悬在高处。
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
(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乌云,()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雨前雷雨后
天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蝉又叫起来
蜘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