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苏州园林》课文原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叶圣陶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叶圣陶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叶圣陶说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叶圣陶说明方法⒈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⒉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⒊摹状貌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⑵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⑶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⒋分类别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
苏州园林课文说明语言的特点说出下列句加粗的词的作用——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⑵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⑶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⑷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⑸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答案:⑴“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⑵ “ 务必”“ 无论”“ 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叶圣陶:《姑苏园林》序一九五六年,异济年夜教出书鲜从周传授编撰的《姑苏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弛,齐皆是艺术的粗品:那能够说是修建界战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尔函买了那原图册,事情余忙打开去看看,嫩感觉新颖有味,看一归是一归欢快的享用。
过了十八年,尔开端取鲜从周传授相识,才知叙他借善于画绘。
他赠尔很多多少幅紧竹兰菊,齐是佳做,翰墨之间显露出韵味。
尔已经挖一阕《洞仙歌》开他,上半博便他的《姑苏园林》着笔,如今抄正在那儿:“园林佳辑,未多年珍玩。
拙政诸图寄深眷。
念童经常取窗侣嬉游,踪影遍山径楼廊汀岸。
”那是说《姑苏园林》使尔追念到尔的童年。
姑苏园林听说有一百多处,尔到过的不外十多处。
其余处所的园林尔也到过一些。
假使要尔说说总的印象,尔感觉姑苏园林是尔国各天园林的标原,各天园林或多或长皆遭到姑苏园林的影响。
因而,谁若是要鉴赏尔国的园林,姑苏园林便不应错过。
设计者战匠师们就地取材,自没机杼,建筑胜利的园林固然各各差别。
否是姑苏各个园林正在差别之外有个独特点,彷佛设计者战匠师们一致逃供的是:务必使旅行者无论站正在哪一个点上,面前老是一幅完满的丹青。
为了到达那个目标,他们考究亭台轩榭的规划,考究假山沼泽的配折,考究花卉树木的映托,考究远景近景的条理。
总之,所有皆要为组成完满的丹青而存正在,决没有答应有短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旅行者失到“如正在丹青外”的真感,而他们的成就真现了他们的希望,旅行者去到园面,出有一个没有口面念着心头说着“如正在丹青外”的。
尔国的修建,从今代的宫殿到远代的正常住房,续年夜局部是对称的,右边怎样样,左边也是怎样样。
姑苏园林否续没有考究对称,仿佛成心防止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归廊,西边决没有会去一个异样的亭子或者一叙异样的归廊。
那是为何?尔念,用丹青去比喻,对称的修建是图案绘,没有是美术绘,而园林是美术绘,美术绘要供做作之趣,是没有考究对称的。
姑苏园林面皆有假山战沼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 (5)

课堂小练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鉴赏( jiàn) 藤萝(téng) 丘壑(hè) B.重峦(luán) 叠嶂(zhàng) 嶙峋(xún) C.镂空(lóu) 斟酌(zhēn) 依傍(bàng) D.蔓延(màn) 蔷薇(qiáng) 轩榭(xiè)
点拨:镂—lòu。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 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第二课时
说明方法
提问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 例说明。
明确:举例子:①“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 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 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 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 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苏州园林
理清层次
1. 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 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 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 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 关系? ○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每 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 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表达方式
一.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以第五自然段为例简要说明。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19张ppt)

⑷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⑸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⑼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 否适当。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对艺术品感受理解,并在欣赏中做出评判。 鉴赏 2、突兀的样子。嶙峋 3、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镂空 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这里是考
品
伍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与“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说表达效 果为何不相同,并请从课文中 再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应用迁移
故宫
输入标题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从以下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
1.倘若聘请你为学校的园林设计,你将会 如何设计,让同学们也有“如在画图中” 的感受?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 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 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白 宗华)。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的、 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 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叶 圣
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陶
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3.课文多段的段首句是对本段内 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析
品 壹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苏州园林的作者

苏州园林的作者《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那么你对苏州园林的作者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作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2]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人物生平1894年,出生于苏州吴叶圣陶童话选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同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为其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我国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是他写的。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的教科书,工作到1922年,并开始写作。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苏州园林叶圣陶课文

苏州园林叶圣陶课文苏州园林课文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有删改;苏教版初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下学期第17课,有删改;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叶圣陶课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叶圣陶课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及原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苏州园林》课文原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苏州园林》序
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
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
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
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
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半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
拙政诸图寄深眷。
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
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
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
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
苏州园
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
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
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
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
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
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
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
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
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
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
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
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诸如此类,无
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
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
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
我还没有看见风光画报出版社的这册《苏州园林》,既承嘱我作序,我就简略地说说我所想到感到的。
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苏州园林》的继续,里边必然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
1979年2月6日作
选自《叶圣陶散文乙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